佛弟子文库

过河要拜桥

星云大师  2014/04/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过河要拜桥

有一句成语说“过河拆桥”,意谓受人帮忙,事成之后,忘恩负义,这是不懂得感恩图报。如果我们能够“过河要拜桥”,这即是知恩报恩,是给予他人应有的回馈也。走在路上,天气炎热,在树下休息,要感念前人种树,我们后人才能乘凉;想到身边的历史文化之丰美,必能感念古人的辛苦和成就。因为有前人播种的因,才有我现在收成的果。如果没有人肯把道路修好,到处坑洞,我必危险!如果没有农夫春耕秋收,我焉能衣食俱足?每个人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在社会大众的共同成就下才得以生存,所以做人要有感恩心,要懂得回馈社会。

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孝道?乃感念父母生我之功劳也!为什么要捐款做善事?为了感谢医院救我,学校教我也!房屋失火了,因为有消防人员的奋力救助,便有人热心捐献消防器材;这是感念若无消防人员,我何能安享所有?此皆“过河拜桥”之行谊也。有一个富翁,房屋落成之日,大宴宾客。他请建筑工人坐上座,自己的儿女坐下座。人皆不解,富翁说:“工人是建房屋者,应坐上座;儿女是未来的卖屋者,应该坐下座。”饮水思源,有恩报恩,才会更有人助缘。古人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甚至“结草衔环”以报深恩。“滴水之恩,涌泉以报”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

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全心辅佐后主阿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晋文公为了感念介之推随从出亡十九年,特制寒食节,以纪念其忠贞廉洁。伍子胥为报渔夫救命之恩,退兵不打郑国;韩信曾受漂母一饭之恩,功成名就后,特地回乡谢以重金。一个人如果不知感恩,表示内心贫乏;懂得感恩知足,则俯拾皆是财富。知感恩,懂惜福,才是富有的人生。为人处世,若能时时心存感恩,即使不如意的事也可以成为逆增上缘。因此,人与人的相处,若能时时怀抱感恩的心情,仇恨嫉妒便会消失无形,是非烦恼自然匿迹无影;能够时常心存感恩,才能增长品德,变化气质,生活中自可获得和谐美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时时心存感恩,人生何其美好

迷惑时,我们失去所有时间,开悟后,我们拥有全部世界...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感恩心使他得到更大的回馈

在家后的市场,有一位卖古董、玉石、民俗艺品的小贩,...

本焕老和尚的百岁感言

丙戌年末,老衲百岁。领导看望,弟子凑泊。同门合掌,...

十跪父母恩

父母一路养育我们长大,给予了我们许多,我们逐渐有了...

习惯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A不喜欢吃鸡蛋,每次发了鸡蛋都给B吃。刚开始B很感谢...

借钱别忘了说谢谢

佛教里头讲的是慈悲,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捨无量...

人生所遇都是自己所修,唯有知恩感恩

【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经营...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世间委屈六事

人在世间生存,差不多每个人都有受委屈的经验。虽然说...

老人不要倚老卖老、老气横秋

佛经里有一则老人国的记载。有一个国家认为老人没有用...

星云大师:明知是空为何还要奋斗

编者按:本书是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继07年合作《包容...

星云大师:生命中的难遭难遇

生命中一切好坏荣衰,都因为我有了这个凡事作难遭难遇...

【佛教词典】随求陀罗尼

(经名)随求者随众生之求愿而成就之意,由陀罗尼之效...

【佛教词典】引接结缘乐

(杂语)往生要集十乐中之第六乐。往生净土后,将娑婆...

【推荐】婚前同居的危害

婚前同居通常是指男女在恋爱过程中,未经结婚登记,而...

净土门中,以愿为最

净土门中,以愿为最。凡有愿者,终必能满,如郁头蓝弗...

闲置的佛经该如何处理

问: 请来的经书该如何摆放?暂时不用的话又该怎么处理...

圣严法师《伦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结婚之后的男女居士,必须要对婚姻关系的维护负起责任...

画好自己的底线

有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

人为什么会到妈妈肚子里呢

六道众生都在生死轮回中,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般...

佛陀座下的七众弟子

(1)优婆塞: 汉译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即是...

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欢喜,何以不饮?

问曰: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欢喜,何以不饮? 答曰:益身...

管理好我们这颗心

有一种内观法门,在座的可能有人参加过。修内观最主要...

修行的根本法宝--信愿持名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

梦参老和尚:念经念佛还会有灾祸吗

每个人都有六亲眷属,你周围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你怎么...

行门宜专,解门宜广

我们中国佛教在二千多年的时间当中,的确是出了很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