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惟觉法师  2017/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就是要我们“知恩”、“感恩”、“报恩”。知什么恩?知父母、师长、社会、国家及三宝的恩德,并且进一步感恩、报恩。先想一想哪些人对我们有恩?想即是思,依着佛法思惟,把事情想通了,就能心开意解,心中感到清净、宁静;如果道理想不通,生活便容易落入烦恼当中。

知恩,“上报四重恩”,思惟感受所有人对自己都有恩德,就是大慈悲心的表现;不论亲疏、上下、同事、同学、师长、父母,乃至于世间上所有的人,都在帮助自己,都在为自己服务。事实的确如此!一个人从出生到学业成就的阶段,都是仰赖父母生育、养育与照顾;求学阶段,师长给予我们指导与教诲,使我们学得谋生的技能与知识;创业阶段,社会与国家,给了我们安定的生活和工作机会,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产生困难,事业也不能成就;在人生的历程,三宝能指引我们使人生迈向光明,开启我们的智慧,转化一切烦恼业障,让我们能超越生死大海,出离轮回之苦,到达极乐的彼岸。这些人、事、物对我们都有直接与间接的帮助,如是思惟我们确实应该感恩、报恩!

知道自己与父母、师长、国家、众生是一体的、是共同依存的,这个就叫做“知”,知了以后,便能心存感谢、心存感恩,更进一步还要积极地采取实际的行动──报恩,如何报恩?成就自己的学业、事业;成就自己的福报、功德、愿行及定力;有了这种报恩的心,在生活中落实、努力,每个人的学业、事业及道业,就能增进,永不退转。

知足是积极快乐的泉源

能知恩、感恩、报恩,人生就能知足常乐。功利社会讲求的是效率与竞争,“知足常乐”听起来似乎有点消极,其实不然,“知足常乐”非但不消极,反而是活泼、积极的,用现代的形容词即为“敬业乐群”。

人之所以有烦恼,原因就在“不知足”。例如当找到了一份工作以后,心里所想的是这份工作种种的缺点,计较工作时间太长、老板不知体恤、抱怨同事不和、厌烦工作性质,觉得自己不应被埋没……,所谓“这山望过那一山高”,当心里都是这些负面的想法时,烦恼就产生了;反之,若能用知恩、感恩、报恩的心来思惟:“这份工作确实是得来不易,它是社会上种种的因缘与助力,才让自己得到这个工作机会。”自然就会珍惜、尊重这份工作,而且对社会与人群会存着一种 “感恩的心”,用这种心态对待工作与工作伙伴,随时都会感到愉快与满足。

好事给他人,坏事自己承担

常存知恩、感恩的心,就能时时做到“好事给他人,坏事自己承担”。“好事给他人”,例如一家公司如果没有员工及消费者,就不能成就“董事长”这个职务;一个国家若没有人民及文武百官,就不能成就“总统”这个职务;个人的成就,其实是大众所成就的,所以成就的果实应该归功于大众,与大众共同分享。 “坏事给自己”,当碰到挫折或失败时,应该仔细的自我检讨,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进,而不是责怪或归过予大众。明白这些道理,心就会安定下来,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就能积极而光明。

用感恩开创光明人生

在这个充满物欲的社会里,人们的烦恼与苦闷在加深,伦理与道德也开始在沦丧,社会的乱象层出不穷,人们已经不知道要将心安住在那里?如果我们懂得知恩、感恩、报恩的道理,而且能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里,不但可以减少很多烦恼,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和谐,社会也会更祥和、更有希望。

普愿法界众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惟觉法师文章列表

给每个人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

朋友去远方,把他在山中的庭院交给我留守。朋友是个勤...

善用时间十诀

(一)事先要有安排 每天应做的事,应有事先的计划,否...

向外攀缘,人生无解

这个思惟死殁无常,它所对治的是对今生生命的五欲的爱...

你想留什么在人间呢

在佛教里,对于死亡的看法,认为人是死不了的,人生是...

弯腰拾起的尊严

很久以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洋过海到了法国,他要报...

欲报父母恩,应当一心念佛,代父母忏悔业障

汝兄立田,天姿甚好,惜其未学。然已大半辈子过了,无...

只此浮生是梦中

许多时候,一些从事演艺工作的人,不觉都会发出对生命...

圣严法师《超越生命中的关卡》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我们有一个活着的身体。 生命的...

凡所有心皆称迷心,心本无生始称悟心

参禅人,守住一门做工夫。何以专办此事,尽此一生,尚...

惟贤长老《念佛与悲智兼修》

我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诚恳,这是很...

感受痛苦和死亡的逼迫

你不能确定何时死去。虽然你拥有宝贵人身,但它全然是...

本焕老和尚:多修多得

为什么我今天要来这里?因为庙里的执事多少有些变化,...

【佛教词典】生灵

(一)为“死灵”之对称。指生者之神识。 (二)据蒙古源流...

【佛教词典】上

【上】 p0231 瑜伽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上?谓四沙门果...

如何处理生死问题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就会面临佛在大小乘经典所说...

念佛为什么要兼修禅观

为什么念佛要兼修禅观?就是为了改变你的心态!因为你...

若有病苦缠身者,当持念药师咒

药师咒是《佛教念诵集》中十小咒之一,来自《药师琉璃...

恶人所造的恶业是否可带业往生

问: 带业往生,善人得往生,恶人以前所造的恶业是否...

佛法具足世出世间一切诸法

来书备悉。须知佛法,具足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从前理学...

吃素的原因来自两个最起码的认知

我们不要以为这些飞禽走兽、海里生物、家养牲畜就理所...

圣严法师《如何与难沟通的人一起工作》

我们在工作时,无论与谁互动,都要以尊重的态度,将对...

驾驭浪潮,在人生的风浪中前进

人的一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它就好像是大海上的波浪...

圣严法师:真的放下了吗

很多人常说:「我早就已经放下了!」但是,真的放下了...

开悟不一定要打坐

随着佛法的兴盛,学禅打坐的风气也越来越流行,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