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略释《四料简》要义

印光大师  2014/12/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略释《四料简》要义

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这五宗是:律,教,禅,密,净。律是佛法的根本,严持净戒,以达到三业清净,自性圆明,五蕴皆空的境界。这样,一切苦就都度脱了。教是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底证悟我们本来具有的佛性,见性成佛。然而,这只是指见到自性天真的佛,并不是说成就证得菩提道的佛。密是以三密加持,转识成智,名为即身成佛。这也是只把当生了脱生死就叫做成佛,不是指福慧圆满的佛。这三宗,都可以归于禅,因为气氛相同。所以,佛法的修持,总的来说,不过禅,净两个法门。

禅是专靠自己的力量修,所以,不是宿世慧根成熟了的,不能真正得到实际的利益。净则是兼靠佛力。凡是具有真正的信愿行的人,都可以带业往生。这中间的难易,真有天壤之别。所以,宋朝初年的永明寿禅师,以古佛之身,投生在世间,为我们作示现。彻悟一心,圆修万行,每天行一百零八件佛事,夜晚到别峰去行道念佛。他深怕后世的学者不明白宗要,特地作了一首四料简的偈子,让后人知道修行的趣向。

第一偈是这样说的: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因为既然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能深入经藏,明了如来的权法实法,而在各个法门之中,又更能只以信愿念佛这一法门,作为自利利他的通途正行。《观无量寿经》中记载,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犹如戴角虎”,因为这个人禅净双修,有大智慧,有大禅定,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声丧胆,犹如老虎张着犄角,威猛无比。有来学的人,就随机说法,应该以禅净双修接引的,就以禅净双修接引他。

应该以专修净土接引的,就以专修净土接引他。无论上等,中等,下等根基的人,没有一个不蒙受他的恩泽的,这难道不是人天之师吗!到临命终的时候,蒙佛接引,往生到上品,一弹指的工夫,就花开见佛,证得无生法忍。最次也能证得圆教初住的果位。也有顿超诸位,直接证得等觉菩萨的。证得圆教初住的果位,就能现身到上百个法界成佛,何况再往上的品位,更加殊胜,直到第四十一位,等觉果位呢!所以说,来生做佛祖。

第二首偈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因为虽然没有明心见性,但却决志求生西方。阿弥陀佛在往昔曾发过大誓愿,摄受众生,如同母亲思念自己的孩子一样。众生如果能象孩子思念母亲那样,志诚念佛,就能感应道交,得到佛的摄受。努力修行戒定慧的人,固然能往生。即使是造作五逆十恶重罪的人,临终的时候,被种种痛苦所逼迫,而发大惭愧心,称念佛名。或者十声,或者只一声,命终也都能蒙佛的化身接引,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不是万人修万人去吗!

然而这样的人,虽然没念几声佛号,因为他的心极其猛烈,所以能获得这么大的利益。不能以泛泛悠悠的人与他比较念佛的多少。往生西方后,见佛闻法,虽然有快慢的不同,然而已经高高在上地加入了圣人的行列,永远也不会退转。随着各自根性的浅深不同,或者慢慢的,或者很快地证得各个果位。既然都证果了,开悟就更不用说了。这就是所谓的“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第三首偈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而随他去。因为虽然彻底了悟禅宗,明心见性,但见思烦恼不容易断除,还需要经历各种境缘来锻炼,才能令它净尽无余。这样分段生死才能出离,差一丝一毫都不行。即使最后有一毫没能断净,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还没到家,寿命就到了。大悟的人,十人中有九人是这样的。所以说,十人九蹉路。蹉就是蹉跎的意思,就是通常所说的耽搁。阴境就是中阴身的境界。就是临命终时,现在生以及历劫所造的善恶业力所现的境界。这个境界一现前,眨眼之间,随着最猛烈的善恶业力,便到善恶道中去受生,一丝毫也不能主宰。

如同人负债,强者先牵,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世做了苏东坡,草堂青又做鲁公,这还是好的呢。所以说,阴境若现前,瞥而随他去。阴,读音和语义与萌一样,是覆盖的意思。就是说,被这业力覆盖住,真性不能显现了。瞥,音撇,眨眼的意思。有人把蹉当作是错,以为阴境是五阴魔的境界。总归是因为不了解禅以及字义,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谬误。哪里会有大彻大悟的人,十个有九个错走了路头,随着五音魔的境界去,而著魔发狂的呢!著魔发狂乃是不知道教理,不明白自己的心性,盲修瞎炼的增上慢人。怎么能把这样的不识好歹的事情,加在大彻大悟人的身上呢!这件事关系很大,不能不辨别清楚啊!

第四偈说: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有人认为无禅无净,就是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这是大错特错!法门无量,只有禅和净最适合众生的根基。既没有大彻大悟,又不求生净土,悠悠泛泛的修其他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法仰仗佛的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的功德,感得来世的福报。现在生既然没有正确的知见,来生必然会随着福报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然造了恶业,就难逃恶报。

一口气上不来,堕入地狱,漫漫长劫之中,睡着洞燃的铁床,报着滚烫的铜柱,以偿还他贪声好色,杀生害命的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然慈悲,但因为罪恶业障,他也没法得益。清截流禅师说:修行的人,若没有正信求生西方,泛泛地修各种善事,这叫“第三世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今生修行,来世享福。倚仗福报,造作恶业,就会堕落。

快乐短暂地出现于来世,痛苦永远地缠绕在将来漫长的岁月中。纵使地狱的罪业消完了,又会转生到畜生道,恶鬼道。要想再得人身,难上加难。所以佛以手掐起一小撮土,问阿难:“手中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阿难回答说:“大地的土多。”佛说:“得到人身的,就象我手中的土那么少;失去人身的,就象大地的土那么多。”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这也是局限于偈语的形式,而做浅白的说法。

永明禅师恐怕世人不能明白禅净的真义,不能观察清晰,所以作这首偈语来说明,真可谓是迷途中的宝笺,险道上的导师,功德无量啊!

——三编·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第四日说成佛大因果并略释《四料简》要义)白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极乐国虚空舍宅之因

【原文】 无量清净佛国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

如何看待净土宗里面不同的知见

问: 现在佛教各种知见斗争坚固,不仅是不同法门之间...

往生的根本靠的是什么

下面有一段蕅益大师非常独到的见地,就是站在我们凡夫...

宏海法师:净土决疑论

(第一讲) 各位同学,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有愿往生而念佛未切,能否往生

问: 净土法门实在稳当,但有愿往生而念佛未切,又没...

念阿弥陀佛有什么益处

首先直接的益处,由于相信阿弥陀佛,由于愿意往生极乐...

念佛法门乃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

一、佛法大海,信为能入 如来一代时教,智慧深广如大海...

日日熏修净土法门,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梦见宝塔,而湛生。幼试...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只教用功法,莫炫己境界

川中每出异人,有刘某者,皈依宝一法师,宝一庵中有湖...

思地狱苦,念佛自然恳切

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

女人学佛须知

念佛人想要往生净土,首先要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佛经...

在外道多的地方怎样修行

汝处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当勿与彼同,则...

【佛教词典】开善寺

(一)位于南京市朝阳门外之钟山。梁天监十三年(514)宝...

【佛教词典】寄僧名

我国天津一带风俗,为父母者惧其子女多病或夭殇,乃往...

想消除业障,最好拜佛菩萨

在《地藏经》中,世尊对普广曾说,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

有自知之明,回避玄妙之谈,老实念佛

他方世界的菩萨,都尚且渴望往生极乐净土,何况我们这...

最适合嗔恨心强的对治佛号

我们学佛,其实主要是修炼自己的心,如果能将嗔恨心降...

最逍遥的人生

人若学会与人无争、与事无争,才能过着逍遥又自在的人...

平常心是道

从心禅师在年轻时曾经到河南参见南泉禅师。当时南泉禅...

想度一切苦厄,就要五蕴皆空

想要来生得聪明智慧,就要多看经、多拜佛、多打坐,没...

凡夫外道对缘起的五种邪见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有...

明藏性即水大性

我们这一科讲到明藏性即水大性。前一科是先破妄执。也...

具此三福,则净业大成,往生上品

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

这些是我们前世欠他的吗

问: 法师您好!我母亲因有外遇,导致家庭破裂。之后...

大安法师:胸怀越大,福报越大,智慧越大

一个人他的福报的大小、智慧的浅深,就看他的胸怀。胸...

传印长老的临终开示是慈悲之极的话

去年我们上传下印长老往生,你说他出家七十多年,临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