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

印光大师  2015/0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

文钞原文: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仍然明明了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

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故名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得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

白话译文:

要想摄住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常都好像是在佛前一样,不敢起别的妄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这样,妄想自然渐渐消灭了。即使是默念,也要听。因为心一起念头,就有声相。自己的耳朵听自己心里的声相,仍然能明明了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

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心就是意根。口就是舌根,听就是耳根。心念、口念、耳朵听,这三根一摄住,眼睛也不会东张西望,鼻子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体也不会放逸懈怠,所以叫做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念佛,自然没有污杂的妄念,所以叫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所以叫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就会得到念佛三昧。这个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得到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所以说,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是三昧的别名。这样念下去,一定会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的一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当你念久了,散乱心自然就没有了

如何净心寡欲?多念圣号。刚才不是提到要至心?你不念...

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

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三世诸佛...

念佛人的气质

念佛人从容、镇静、神定气闲、随缘度日,远离颠倒梦想...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是把慈云尊者的十声念佛,就是呼...

怎样才能做到净念相继,佛号不断

问: 弟子之前一天可念一万到两万佛号,但是近一年来,...

小女孩的白日梦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去除妄想,才能认清...

自己不加持自己,我们就跟诸佛菩萨沟通不了

学法时,学哪一法,心念就住在哪一法,要全心投入。至...

凡修行人,心要有主宰

又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见好境界,不生欢喜,见不好...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净土法门的易行和利益体现在哪里

原文: 须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

世间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不教育儿女

学佛的人,必须各尽自己的本分。所谓尽本分,就是务必...

观想念佛要消除躁妄魔境

念佛的方法,总的来说有四种。也就是持名,观像,观想...

净业者如何处理专修与圆修的关系

修行唯随己身分而立功课,非可执一以论。但决定不可不...

【佛教词典】胜幢

(物名)胜战之幢旗也。涅槃经二十六曰:能与魔王波旬...

【佛教词典】韦陀输

(人名)Vitā?oka,又Vigatā?oka,达磨阿输迦王之弟...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这...

星云大师:我要创造人生三百岁

有一则人生三十岁的故事,但贫僧并不相信这样的传说,...

开玩笑的话说多了,以后你讲话没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师说法,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得果报的...

学佛的基础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

念这个名号超胜作一切功德

阿弥陀佛因地当中发愿就是用名号度众生,名号里面有着...

念佛即是涅槃门

《心经》里就是讲涅槃三世诸佛的。怎么叫涅槃?涅槃就...

名与利捆绑着我们

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全年级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可...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问: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慧律法师答: 我...

到底要如何念,观世音菩萨才能听到呢

普门品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

八关斋戒是对居士所施设的戒法

八关斋戒也是针对居士所施设的一个戒法。是在五戒的基...

一辈子修持净土,究竟能不能去呢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那么佛性是什么呢?佛就...

圣严法师《调和主观和客观》

主观和客观是现代人很喜欢用的两个名词。如果有人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