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一法乃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

印光大师  2016/08/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一法乃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

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乃十方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九界众生速证佛果之妙门。诸大乘经,皆启斯要。净土三经,专明其致。世多习矣不察,视为浅近。谓不若教海之宏深,禅宗之直捷。每扬宗教而抑净土,尚自力而恶佛加。当仁固让,见义不为。致如来彻底悲心,郁而不畅,众生出苦捷径,塞而罔通。今不避罪责,略引证据。冀见闻随喜,同生莲邦。如来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演大《华严》。及至《入法界品》,善财以十信满心,受文殊教,遍参知识。初见德云,一闻念佛法门,即证初住。从兹随参随证。及五十三至普贤所,普贤以威神加被,即时善财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

普贤乃为说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并华藏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观经》五逆十恶,地狱相现,十称佛名,即得往生。夫法身大士,悉愿往生。阿鼻罪人,尚预末品。法门之宏深直捷,孰有过于此者。诚可谓教海之南针,禅宗之北极。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河沙妙义,无不还归此法界。以故西天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东土远公,智者,善导,永明。或发愿而说经,(文殊有《发愿经》,普贤说《行愿品》。)或注经而造论。莫不以此法门自行化他,普利含识。

而古人欲令举世咸修,故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以其言约而义丰,行简而效速。宏法大士,注疏赞扬。自古及今,多不胜数。于中求其至广大精微者,莫过于莲池之《疏钞》。极直捷要妙者,莫过于蕅益之《要解》。幽溪法师,握台宗谛观不二之印,著略解圆融中道之钞。理高深而初机可入,文畅达而久修咸钦。奈流通既久,错讹甚多。因校订重刻,俾复旧观。

《弥陀》一经,得此三疏,法无不备,机无不收。随研一种,亦可知其指归。遍阅三书,方堪彻其阃奥。自此圆发三心,执持圣号。期出五浊之恶世,冀证四德之玄猷。如是则临命终时,定蒙弥陀接引,圣众偕迎。托质莲胎,离险道以安居宝所。闻法受记,由同居而顿证寂光。撩起便行,阿谁无分。书此愚忱,敢告同人。

印光大师:“重刻《弥陀略解圆中钞》劝持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推荐】我们之所以造业,就是认为身体是真实的

法藏比丘他知道他方世界的这样一个造恶业的原因,是由...

沙元炳念佛往生的公案

沙元炳。字健庵,江苏如皋县人。其品德、操守、文章、...

迦遮延尊者度化婆罗门

有一天,摩诃迦遮延尊者与五百位大比丘众,来到婆那国...

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念佛念法念侣僧伽

圆瑛大师是中国近代非常卓越的一位宗教领袖,值得我们...

净界法师:什么是临终正念

不是说临终不打妄想,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临终妄想生起...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人们都称她是老菩萨 我第一次来东林寺时,在天王殿后面...

忍力不坚固,而欲度众生的尴尬下场

为什么要往生西方?因为从佛教的根本情怀来讲,是为了...

能够信愿念佛是人中芬陀利华

对西方净土依正庄严,阿弥陀佛的光明、愿力、德行,要...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如何才能仗佛慈力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

世人若遇灾殃,应作偿债想

世人稍遇灾殃,不是怨天,便是尤人,绝无有作偿债想,...

念佛后该如何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祗...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存好心者,凡...

【佛教词典】大悲菩萨

(菩萨)观音菩萨也。大悲之名,虽通于诸佛诸菩萨,而...

【佛教词典】嘉泰普灯录

凡三十卷,另有目录三卷。宋代僧雷庵正受编,宁宗嘉泰...

星云大师《如何解决你我他之间的纷争》

世间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尤其有我有你再加...

从此我步入了佛门

我到清修院的时候,正是一个早晨。到了门口一叩门,里...

常念时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

在修道当中应如蕅益大师所说:应以猛切心治姑待心,常...

圆因法师:行善后为何得不到善报

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

生和死的四个层次

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记载:一次,有僧问曹山:我通...

念佛一定要「念兹在兹」

我们很多人念念佛,念念佛这个心就会像野马,就往外跑...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良医病子的譬喻

良医病子的譬喻...

人死后焚化遗体的意义所在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感恩天地之德

宇宙山河、天地日月、花草树木,都有生命。大自然有同...

字体潦草易误事

【原文】 书信一事,关系甚重。若常用草体,或成习惯,...

罪障深重的人还能不能蒙佛救拔

那我们到了临命终时迷惑,往往有什么呢?一个觉得自己...

证严法师:四念处

前言 释迦牟尼佛为了救济众生而示现人间。世间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