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

印光大师  2021/07/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

【原文】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

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祇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译文】

佛陀所说的言教、言教中的义理、依义理而起行持、行持后所证的圣果,这四者是佛法的大纲宗旨。忆佛念佛,实在是得道的捷径。在过去,随修一个法门,而教、理、行、果四者都全体具备。现在,如果舍弃净土法门,就不能得到果地上的证悟。实在是因为距离圣人的时代遥远了,人的根机陋劣不堪。如果不依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决定难以解脱。

所谓净土法门,因为他普遍收摄了上、中、下三种根机,高高超出律、教、禅等宗,实在是诸佛彻底的悲心,来显示众生本具的佛性。汇聚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圣人;定性声闻、缘觉、菩萨性、不定性、无种性这五种根性的众生,共同归于净土。导引上圣下凡,共同证入真常。九法界众生离开此净土法门,向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净土法门,向下不能普利群生。

所以往圣前贤,人人都趣向净土。千经万论,处处都指归极乐。自从《华严经》最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之后,尽十方世界海的诸大菩萨,没有一个不求生净土的。由本师释尊在祇树给孤独园演说《阿弥陀经》以来,凡是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最后都是结归到极乐莲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欲得成就一心应当存诚念佛

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念佛不仅仅是「持名」这么简单

这句名号是要用信愿来庄严的,念佛不仅仅是持名这么简...

念佛是修行的捷径法门

净土法门由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尽摄...

净宗八要--净土之要关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余在虞东明因寺。捧读晓柔法...

禅的方法和求生的愿力两者并重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

【推荐】只管念佛,无不灵验

天灾人祸,随时发生,难以预料,令人不安。若常念佛,...

念佛时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

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印光大师文钞中有关不能往生的例子

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 (与...

天下万事,都有一定的法理

【原文】 律藏不许未受戒者看,一则恐其未明远理之人,...

若修念佛,则实为稳当之极

原文: 汝之性情,每好作无谓之话说。汝家不充裕,兼有...

印光大师论至诚恭敬

一、敬惜佛经善书 1.尊敬佛经善书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

【佛教词典】随年钱

(行事)应其人之年数而施与钱财也。联灯会要亡名尊宿...

【佛教词典】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凡三十卷。又作永觉和尚广录。明代僧元贤(1578~1657...

大安法师:述而不作话念佛

记者: 我们这些众生是迷惑颠倒、无明障重、有很多的...

学佛的失独老人很痛苦,应该如何面对

问: 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

各类蔬菜最营养的部分

一般来说,蔬菜可分为茎叶型、块根型和果实型三大类,...

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后可以染发吗

问: 请问法师,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可以将白发染成黑发...

婚外情最好的解决办法

现代社会开放,男女平时有很多交往、接触的机会,因此...

佛陀说愚痴有六苦,唯有念佛得大解脱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说到,愚痴的苦,有六种之多: 一、...

无上改命大法--准提法

改变人世间不好的生活环境和遭遇,永远是人们最大的努...

星云大师《面对问题,不要退缩》

人从出生下来之后,就会慢慢地感受到人间有很多问题,...

路过坟墓时能念佛号给他们吗

问: 我喜欢登山,有时登山的时候会看见一些坟墓,很...

大安法师《执持佛号,秘诀神丹》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法师,诸位居士同修: 今晚我...

贪恋娑婆修行的功德不想往生可行吗

问: 顶礼法师!佛经上说,娑婆世界修行一日一夜,抵得...

去掉傲慢和嗔恚才能成正果

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