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念佛实修法要

印光大师  2011/05/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选择称名

1. 禅宗

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夫,不是圣人。

禅宗功夫,虽到大彻大悟的地位,以烦惑未断,犹不能了生死。参禅一事,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

即使做到大彻大悟的地位,而烦恼未能断尽,则生死依旧莫出。现在人且勿论,即如宋之五祖戒、草堂青、真如喆,其所悟处,名震海内。而五祖戒,后身为苏东坡。东坡聪明盖世,而不拘小节,妓馆淫坊,亦常出入。可知五祖戒悟处虽高,尚未证得初果之道。

未证初果者,要常常觉照,方可不犯。如耕地,凡所耕处,虫离四寸,道力使然。虽以要命之威力胁之,令行邪淫,宁肯舍命,终不依从。

东坡既曾出入淫坊,则知五祖戒尚未得初果之道力,说什么了生死乎?

2. 密宗

密宗虽云现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着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志于念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

学密宗者,病在欲得神通,欲现身成佛。问之,彼皆谓无此念,实则无一无此念。以其倡导之人,先以神通吸动人,何能令学之者无此念乎?

学密而回向净土,固是正理。但恐不屑修净土,欲现身成佛,或致受病。我等但守净土修持,让一切人皆得成佛,以度我等,则何幸如之?彼七日即可往生,即可成佛,则遍世间人均可成佛。我等业力凡夫,当有无量无边的佛来度脱,何幸如之!且守我们本份,让彼成佛度我们,岂不更稳妥。

彼等若有危险,我此法门绝无危险。

若闻彼说的好听,不禁心热起来。成之则为幸,败则便成魔眷,实令人寒心。密宗之危险,孰非笔墨所能宣。祈死守净土修持,让他人通通成佛去。

3. 相宗

相宗,如果不破尽我法二执,则纵明白种种名相,如说食数宝,究有何益?

4. 教理

念佛修持,如服药然。

能明教理,如备知病源、药性、脉理,再能服药,所谓自利利他,善莫大焉。

若不能如是,但肯服先代所制之阿伽陀药,亦可愈病。 也可以以此药,令一切人服以愈病。

只取愈病,固不必以未知病源、药性、脉理为憾也。

5. 通家

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为得实益。

学佛而不欲做大通家,专心致志于净土法门,可谓宿有慧根,具择法眼。

6. 圣智

念佛一法,唯死得下狂妄知见者,方能得益。

任凭智同圣人,当悉置之度外,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

7. 实相

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

外持名而专修实相,万中亦难得一二实证者。

8. 观想

观不能作,称即获益。

于此谛思,知持名一法,最为第一。

二、称名仪则

9. 六字

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

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

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

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何得自立章程?

10. 专一

凡修持宜专不宜杂。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

若初心末学,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而障深慧浅,或致起诸魔事。

在凡夫地修持,固当以纯一不杂为本也。

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

念佛仪,虽文殊、普贤、地藏、弥勒等尚不加入,况其它乎?然此等菩萨,同摄清净大海众菩萨中。

11. 相续

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佛。

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

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12. 守凡

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则是效。

需知未得法忍之凡夫,心中当慕菩萨之道,其行事当依凡夫常理。

未证法身,必须调停得中,方可唯益无损耳。

13. 守愚

念佛之人,勿自仗聪明智慧,须抛之于东洋大海外。

念佛一法,最好学愚夫愚妇,老实行持为要。

14. 守实

修净业的人,着不得一点巧,倘或好奇厌常,必致弄巧成拙。若肯守平淡朴实家风,则极乐之生定可预断,否则,不生极乐,亦可预断矣。

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

15. 守约

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念佛之人,以省事为妙。若过为张罗种种行宜,或致疲劳。

16. 守宜

念佛岂有定章,但取适宜。法无定相,不可固执,亦不应泛滥。唯取得益合机为事耳。

念佛须音声高低适中,缓急合宜。若高声如赶贼之猛烈,始则心火上炎,或致吐血,以成不治之病。

朗念默念,两俱有益。然朗必不能久,多主于默,则不至受伤致病耳。念佛一事,当随个人的力量,随便出声、默念、大声、小声皆无不可。

凡同众修持,需按大家之精神另定。个人修持,须按个人精神为定。精神用极之后,不是退堕,便是受病。量己力为,则有益无损矣。

17. 妄想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

譬如小人撒赖,若主人不理,彼即无势可乘。 若用刚法抵制,彼亦以刚法从事。若以柔法安慰,彼必谓主人怕他,又益加决烈。二者皆是损多而益少。

只置之不见不闻,彼既无势可乘,只得逡巡而去。

18. 耳听

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从朝至暮念,从朝至暮听。比贪多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悬殊也。

若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

19. 掐珠

掐珠不过为防懈怠,掐之有碍,则不必掐。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

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

20. 记数

念佛记数,是防懈堕。如无懈堕之心,不记亦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的光明为何独摄念佛人

原文: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

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

问: 师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说只要一心不乱专念阿弥陀...

【推荐】念佛能创造两种强大的力量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走进了佛堂,当我们提起佛...

念佛的四个阶段

念佛法门,广大如虚空,清净无杂染,乃是释迦弥陀两土...

万德洪名为何对每个人的加持力不一样

净土宗在整个大乘八宗中的特色,就是它是一种佛力加被...

宣化上人:信愿行三资粮

信、愿、行,这是修行净土法门的三资粮。什么叫资粮呢...

有因无缘苦果不生,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圆瑛老法师在十习因这段文,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佛为何绕了一大圈才说净土法门

既然如此简单明了,佛何不直接就告诉人们念佛求生就行...

印光大师:读经须知

何谓恭敬?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

中阴身

中阴身就是神识,并不是神识变化成中阴身,也就是世俗...

印光大师《广大灵感的观音菩萨》

或曰:世人千万,灾难频生,观音菩萨仅是一人,何能一...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

原文: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

【佛教词典】降龙伏虎

(杂语)释道两家。俱相传有降龙伏虎故事。谓能制御真...

【佛教词典】三十七种菩提分法

【三十七种菩提分法】 p0216 瑜伽二十八卷十五页云:何...

禅话禅理30则

1。甜酸苦辣尝遍,方知清淡滋味最美;万水千山走过,...

宣化上人:玉女是这样的

天神献玉女於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

【推荐】佛法看身体健康的原因

昨天有人问:请问师父个问题,我一个同事也学佛,说几...

临终时听闻到佛号,就一定不堕三恶道吗

问: 《地藏经》中说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

什么是参话头

世尊说法四十余年,显说密说,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

普劝修持净土法门

孟子云: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云:涂之人可以为禹。常...

依止不生灭心,不要跟着感觉而走

佛陀在前面的经文当中,说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同时存在...

星云大师《佛教僧伽的十有思想》

各位参加短期出家的善男子信女人们: 记得在今年春夏...

业障并不是障碍我们的关键

其实我们不能怪业力给我们痛苦,业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

白色的蟑螂

打开孩子的饼干盒子,在角落的地方看到一只蟑螂。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