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五难,生值佛世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说人有二十难,生值佛世第五难:

殊胜因缘值佛世,闻法不行亦枉然;

难得人身今已得,勤养慧命聚资粮;

佛心己心行正道,生值佛世有何难。

佛陀时常告诉我们:人生无常,生命苦短,诸事苦多乐少。在「分段生死」的短暂生命中,若不赶紧启发慧命,突破内心的种种困难,那么不只是今生此世,还有来生来世,生生世世都难以断除这分痛苦艰难。

佛说人有二十难,二十难中的第五项就是「生值佛世难」。要出生在佛身住世的时代,真的很困难。因为从人类进入历史记载至今几千年的时间里,唯有释迦牟尼佛曾在印度降生,距今已是两千五百多年。在这之前或之后,人类的记载之中都没有任何一尊佛出世。

今生此世我们好不容易能听闻佛法,但佛陀却已入涅盘两千多年,只留慧命在人间。「殊胜因缘值佛世,闻法不行亦枉然」,我们要与佛陀同世而生实在很困难,就算与佛同世,如果无缘接触佛法,或是闻法而不知实行,就算与佛同世也没有用。

流离失所寻庇护

佛在世时,当时的民生大都很困难,贫穷苦难、流离失所的人很多。其中,有一群流浪在外又找不到工作的人,他们的生活总是三餐不继。

有一天,这六、七个流浪汉看到佛陀僧团的队伍很庄严,又看到佛陀带着比丘们到家家户户去托钵时,每个家庭都十分恭敬地接过比丘手中的钵,盛满整钵的饭菜,来供养佛与僧。

那种献供、礼拜供养的景象,令流浪汉们觉得很震撼。想想自己为了生活而流离失所,如果去乞食,不仅得不到施主的供应,还得受人冷眼批评。然而,比丘们同样是托钵乞食,却得到人民深深地敬重。于是这六、七个人不断地议论著——如果我们加入僧团,生活就不用担心了,也不用找工作做,多轻松!

于是,他们相约来到佛陀的精舍,恭敬礼佛,恳切地要求佛陀收留,让他们出家加入僧团。佛陀看到他们态度虔诚,就慈悲地允其所请,为他们剃度。

他们再也不用为了生活而烦恼,所有的信徒对僧伽比丘都非常尊重。他们很欢喜,甚至得意忘形,每天托钵回来,吃饱饭无所事事,六、七人便结为一党,天南地北,谈天说地。这种戏言嬉笑、放纵无度的形态,僧团中其他的比丘看在眼里,心里很不以为然。

有一天,一位年轻比丘实在看不过去,就向佛陀诉说他们懈怠、放逸、不顾僧伽形象的状况,根本就是僧团中的败类。佛陀听了之后也很无奈,就对年轻比丘说:「这是一群在生死中流浪的可怜人,他们为求活命而进入僧团,所以迷失了慧命。你去叫他们来,我想对他们说话。」

年轻的比丘遵照佛的指示,呼唤他们前来,佛陀怜悯恳切地辅导、鞭策他们。这几位放逸的比丘终于如梦初醒,了解到生命无常,虽然与佛同世,自己却不知觉醒,仍流浪在六道苦恼的漩涡里。最后他们厌弃了过去放荡的生活,开始寻求慧命的解脱,不再为生活苦恼奔波。

这段故事可以用来自我警惕——虽然是与佛同世,也在佛前剃度进入僧团,然而如果不懂得及时把握,好好实践佛陀的教法,哪怕是在佛的面前、佛的座下,也是一样浪费生命。

「殊胜因缘值佛世」,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若能了解佛陀的数理,就算离佛很远,也像与佛同住在一幢房子里。其实,佛陀虽然离开人间,如果我们能将佛陀的法身慧命沿留下来,并且好好地依教奉行,其实与佛同世无异。

所以我们要将「佛心当成己心」,真正的学佛,就是要学得佛心,若学不到佛心,怎样也无法成佛。此外,见佛闻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这一念心,如果不好好把握,再好的法,用在我们身上都可能变成相反的结果。

闻法误解心狂乱

譬如佛世时,当时在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有一天来了一位失去儿子的父亲。虽然他是一位婆罗门,对宗教也稍有了解,然而面临与最亲的家人死别的时刻,同样也是无法接受。最后他发狂了,到处乱跑,看到人就问:「你有没有看到我儿子?」好几天的时间都不曾进食、睡眠,心念完全狂乱了。

他一直来到佛陀的精舍,也同样询问佛陀:「瞿昙沙门,你知道我的儿子在哪里吗?」佛陀告诉他:「人生恩爱别离,怨憎会苦!」这位父亲心已狂乱,听不进任何言语,转身又跑了。但是脑海中依稀记得佛陀说的「恩爱别离,怨憎会……乐」,就四处告诉他人:「瞿昙沙门这样告诉我——恩爱别离,怨憎会,快乐」。

有些人听他这样说都觉得很奇怪:佛陀是位有智慧的大觉者,怎么会说「恩爱别离,怨憎会,快乐」?后来这句话就流传开来。有一天,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在城楼上观看人民聚集,看到不同以往的景况,原本大家都是安分守己地买卖东西,怎么这一天却三三两两地交头接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于是就问身边的随从。随从回答:「大家在议论——有一个人向佛陀请法,佛陀告诉他『恩爱别离,怨憎会乐』。」国王就说:「岂有此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末利夫人是很虔诚的佛教徒,她告诉国王:「佛陀应该不会说这样的话,如果佛陀真的说了,应该也有他的用意。」

末利夫人赶紧派遣一位大臣,前往佛的精舍去询问究竟。后来佛陀又详细地解释:「人生的恩爱别离,是痛苦的;怨憎会时也很痛苦,这都不会快乐。」佛陀重说一次,让大臣再回报给末利夫人。真正恩爱的人要别离,当然会很痛苦,没有快乐;而互相怨憎的人相处在一起,当然也很痛苦,哪有快乐?

从这个事件看来,虽然与佛同世,面对面说的话都会产生偏差,何况在后代?所以说「殊胜因缘值佛世,闻法不行亦枉然。」再来,「难得人身今已得,勤养慧命聚资粮」,难提得的人身今既得,接着就要殷勤地培养慧命。生命原本就有分段生死,然而慧命却是永续的,我们要赶快在人生道上积存慧命的资粮。

「佛心己心行正道,生值佛世有何难」,明了生值佛世实在不简单之后,只要我们有心,能体会佛心,自然与佛的境界就会愈来愈接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人生的选择

有一位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成了一名...

每个月这十天做好事,功德都能加倍

佛还同时告诉我们,修十斋日,这是对没有时间修行的人...

转五蕴为五智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透视轮回生命的状况

以蕴为观察对象 所谓认识生命的状况,说到底就是认识蕴...

如何将佛法融入于生活

将佛法融于生活可以从小的事情开始做起。 譬如:早上起...

一直起烦恼又一直放下,这样有机会突破吗

问: 我现在在修学上好像遇到了一个瓶颈,我们现在一直...

七不出八不归,你误解了多少年

年关已过,启程出门工作的人多了起来,与此同时,有一...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证严法师:三好合一调伏法

人要先从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调整好,才会快乐自在。...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目录 : 序言 第一难,贫穷布施难 第二难,富贵学道难...

证严法师:疗治心病的良方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

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1.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2....

【佛教词典】般遮于瑟会

梵语 paca-vārsika-maha。乃王者为施主,凡贤圣道俗、...

【佛教词典】佛性

梵语 buddha-dhātu 或 buddha-gotra。又作如来性、觉...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

众生轮回的习惯与体制化

也许你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一上来就跟你们介绍木鱼...

证严法师《静思语集锦》

1、众生之苦从欲所生,因欲生忧,因爱生怖。 2、人生...

怕冷的女性应吃哪些食物缓解寒冷

立冬以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许多女性觉得总是手脚冰...

虚空眨眼

在一次法会上,唐肃宗向南阳慧宗国师请示了很多问题,...

临终神识失控,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问: 平时深信切愿,行持也坚持,但临终时四大分解,凡...

乐于睡眠的二十种过失

《大宝积经》中,佛陀对弥勒佛说:应当观察喜欢睡觉的...

【推荐】不在烦恼摄受范围的执着是贪吗

问: 我们做事情,如果所执着的事情,不在烦恼的摄受...

李炳南老居士《正是用功时节》

每年的元旦都要说几句佛法,本人在台中每星期都有讲经...

白色的蟑螂

打开孩子的饼干盒子,在角落的地方看到一只蟑螂。 那...

情,为什么那么难以放下

佛法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世间的男男女女都会因为感情的...

朋友的四种类型

人生的朋友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一种是在欢乐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