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二难,除灭我慢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人有二十难,除灭我慢十二难;

浅薄短见自夸张,稻穗低头是饱满;

尊人谦己天地宽,去除贡高与骄慢

日常生活持正念,除灭我慢并不难。

我们在天地之间修行,天地多辽阔,人在世间却很渺小。世间是人与人共同生存的地方,大家必须彼此付出,同心协力,能让世间一切物质、生活富有,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有一番才艺,才能为大众奉献。不过,即使有付出,也没有什么好骄傲、贡高的。

佛陀告诉我们,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会有种种的困难。譬如在二十难中,他曾说过「除灭我慢十二难」,要除灭我慢也是困难之一。凡夫在生活、功能、职业上,都会起分别,会认为「我的功能很高,我的学识很渊博,我的功夫技术很好,我的研究很深刻,我所有的一切都比别人好」。于是就产生不可一世、贡高我慢的心态,这是十足的凡夫,这种人就是「浅薄短见自夸张」。

浅薄短见的人只看得见眼前,一切自以为是,却不知贡高的态度,其实是最令人瞧不起的。尽管有一番功夫,满腹学问;尽管他的境遇比别人好,但这一切都是环境促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此本事,而是环境让他有学习的机会,造就了他的优势。

因此,有了很好的学问或功夫,就应该更谦虚,富有感恩心,同时勇于付出。所以我们常常说「稻穗低头是饱满」,稻穗饱满时会愈垂愈低,如果直挺挺的就表示内部是空心、没有用的。学问愈高、知识愈宽,表示功能愈好,才要更谦虚,就如同愈高的竹子也是垂得愈低。

记得夏威夷有一群慈济人医会的医师,他们在当地备受尊重,每天都有很多病患上门求诊。他们在夏威夷的社会地位是属于高阶层的,但是当他们走进慈济之后,知道没有什么好贡高骄傲的,能一一放下身段,因而生活中充满了欢喜、轻安和自在。

在义诊时,他们亲自扶持病人,帮病人擦身体,视病如亲。在当地人文学校,他们穿起慈诚队的制服,在路上指挥交通。此外,也学习当孩子的保姆,带孩子上厕所,这样呵护着孩子们,让他们觉得很欢喜。

仁医抬棺度群伦

有一次,一位社会人士,看到这些医师放下身段做得这么欢喜,感觉很不可思议,想试试看他们的表现到底是真是假。由于他的母亲往生了,于是就对一位医师说:「我看你做慈济做得这么欢喜,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的医师回答:「人生就像一个道场,这样也是在修行。」这位人士就说:「你如果要修行,就要有办法降低身段。我的母亲往生了,要出殡时,你们如果能来为我的母亲抬棺,我就加入慈济,加入你们的团体。」

这位医师听了,觉得师父说要净化人心,只要能度一个人就是好事,我们就会多一位慈济人,而社会也将多一分祥和。后来真的就有身高相当的八位医师,穿着整齐的服装,为这位人士的母亲抬棺;大家觉得很不可思议,这些医师都是当地的佼佼者,他们为什么做得到?

事后,有人问这些医师的感受如何?他们回答:「轻安自在。我们做得很欢喜,就如同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没有分别。」这不就是竹子愈高大竹尾垂得愈低;稻穗愈见饱满愈低头。同样的,这群医师有这么好的环境,内心那分爱应该更丰富,以谦虚的心付出无所求,并抱着感恩心服务社会。

尊人谦己天地宽

「尊人谦己天地宽,去除贡高与骄慢,日常生活持正念,除灭我慢并不难」。既然我慢是这么讨人厌,我们应该好好地调整,学习时时尊重他人,缩小自己,这样一来,生活的天地就没有障碍,人生道上也会天高地广。

所谓的「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自己优秀,还有人比我们更优秀,因此不需要自夸;用爱付出待人,绝对会受到人人的尊重与敬爱。如果懂得尊重他人、谦虚自己,自然能除去贡高我慢的坏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能处于八正道的正法之上,心念端正,行为就不会脱离人生轨道。

慈济人曾经关怀一位独居老人,他的家非常肮脏混乱,老人的头发、胡须、指甲,不知多久未曾整理。我们的慈诚、委员不仅帮忙清扫居家环境,并且整理他的仪容,使他全身上下及家庭内外部焕然一新,变成另一番新天地,这就是爱的付出。

这位老人,现在如此落魄孤老无依,然而从前的他,其实是一位威风凛凛、呼风唤雨的人物。曾经有的风光,晚年却如此惨淡,所以人生并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们得以安然自在地生活,拥有丰富的物质,这是每个人共同付出功能的成果,所以一定要好好地尊重别人。做人要谦虚,观念要正确,不要被名利、学问等等,迷失了应有的礼仪。

在待人接物中照顾好自己的态度。心念持正,除灭我慢并不难。日常生活中能转变心念,就是转变一个形态,如此骄慢就能完全灭除。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逆境》

吾人生命的成长,要靠许多的逆境来磨练;当逆境来的时...

我们的生命大都是历史不断的重演

佛陀说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它不是一个...

星云大师《五分钟热度》

五分钟的热度,这是耻笑一个人没有恒心,做事才有了开...

《善生经》对幸福人生的启示

家庭有四种伦理,一种是父母与子女的伦理,一种是夫妻...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经云: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法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六道中,无业不造。若无心修行...

星云大师《君子的风度》

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君子,一种是小人。怎样的人才...

做一个不后悔的人

一个落第的青年,穷途潦倒,后来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做...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平安在哪里

一餐厅老板听人传言,台湾将面临大劫、大灾。自此日夜...

新加坡114岁寿星许哲拜会证严法师 畅谈有爱不老

2011年全球热爱生命奖章得主新加坡国宝、114岁的人瑞...

《爱心无限》杨澜访问证严法师

杨澜:我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是台湾东部的花莲郊区,在...

人要为众生而活

一般学佛的人常常思考:要怎样才能解脱生死?而我倒是...

【佛教词典】无倒性非颠倒性

【无倒性非颠倒性】 p1085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一页云:由...

【佛教词典】轻举想

【轻举想】 p1290 瑜伽三十三卷十六页云:轻举想者:谓...

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禅在当下,大体上是要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

临终病苦最易受用的法门

有一次,我到一间道场,那间道场一向是打禅七的。咦!...

生死无常,你在烦恼什么呢

在罗阅祇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听说舍卫国人民孝养父母,...

贫穷困苦种种逼迫,你该怎么办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虽不为求禅定。智慧出要之...

观音圣号功德无量,命终也能往生净土

观世音菩萨圣号功德 《楞严经》: 观世音菩萨云:由我...

做方丈当执事,看着是好事,实际是障缘

你在修道当中遇着一些个障碍,这个障碍也有顺缘、也有...

用智慧去观照,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色、受、想、行、识。 (一)色蕴: 凡一切物质...

你得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这四...

对治所有烦恼习气的法宝——楞严神咒

习深尚证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

百丈禅师示大乘顿悟法要

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 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

临终正念需要有调伏力

有些人说我们念佛,念佛干嘛要调伏呢?问题是我们内心...

抽烟的人可以往生吗

问: 抽烟的人可以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 抽烟是一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