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不教比丘对在家人展现神通

2013/0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不教比丘对在家人展现神通

有一次,佛陀来到了摩揭陀国游化,住在那烂陀城郊的芒果园中。

这天,有一位名叫“坚固”的在家居士,来芒果园拜访佛陀。他向佛陀顶礼后,建议佛陀说:“世尊!那烂陀是一个繁荣富裕的城市,人口众多,世尊如果能要一位比丘,在大众面前展现神通,那么,我们那烂陀城的人,一定会更加地敬信世尊。”

佛陀回答说:“坚固!我从来不教比丘们对任何在家人展现神通,我只教导他们远离喧嚣,宁静地思惟正法,如果有所成就,自己知道就好,如果有了过失,则当自我举发,忏悔改过。”

然而,这位名叫坚固的在家居士,还是再三地请求佛陀要比丘们为民众展现神通,以争取更多人敬信佛陀,方便佛陀与佛弟子们在这人口众多的城市弘扬佛法,利益更多的人。

佛陀再三拒绝了,并且说明为何不愿意以神通来宣扬佛法的理由。佛陀说: “坚固!我可以以三种自己的亲身体证来作教化:一是神足神通,二是他心神通,三是教诫神通。

“什么是神足神通?神足神通就是能变化出许多化身,能隐身、穿墙、入地、水上行走、空中飞行、身出烟火、直达梵天等等的超常能力。

“然而,如果有一位信仰正法、皈依三宝的人,告诉另一位不信的朋友说:‘太稀有神奇了!我见过比丘能现无量神足神通,他可以直达梵天,真是大神力、大威德啊!’

“那位不信的朋友可能会这样回答:‘是啊!确实有一种这样的明咒,可以让人有神通力。那位比丘就是依着这样的明咒而现无量神通的。’

“像这样,不但没有达到宣扬正法的目的,是不是反而成为一种诽谤呢!所以,依我的观察而深知展现神通变化的缺失,所以不喜欢、不重视,并且拒绝以这样的目的展现神通。

“什么是他心神通?那是不必别人告知,就能知道他人心中在想什么的超常能力。

“同样地,如果有一位信仰正法、皈依三宝的人,告诉另一位不信的朋友说:‘太稀有神奇了!我见过比丘能展现他心神通,知道别人心中在想什么,真是大神力、大威德啊!’

“那位不信的朋友可能会这样回答:‘是啊!确实有一种这样的咒,可以让人有他心神通。那位比丘就是依着这样的咒,而知道别人心中在想什么的。’

“这样,是不是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成为一种诽谤呢!所以,依我的观察而深知展现神通变化的缺失,因而不喜欢、不重视,并且拒绝以这样的目的展现神通。

“以这样的缘故,我不教比丘们现神通变化,只教他们宁静地去思惟佛法;举发自己的过失,而不现自己的成就,这就是我比丘弟子们的神足神通与他心神通。

“什么是教诫神通?例如对比丘作这样的教诫:‘你应该这样思惟,不要那样思惟;意念应该这样,不要那样;应该舍离这些,而到那边安住。’

“像这样为他说法,内容纯正,义理清净,可以令人修行圆满。这样的教诫、说法,让在家长者、居士们听了以后,真正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引发他们对正法的信心,进而有意愿出家修学,成就三明解脱,这就是我比丘们的教诫神通。”

选自《阿含经故事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学佛人都应牢记的六则典故

神通广大并不代表是得道圣人 唐朝延载元年(西元六九...

对待神通要戒慎恐惧

一场目连与舍利弗的神通较劲,让我们了解神足第一的神...

野狐精,他心通在何处?

唐肃宗时,西天大耳三藏来到东土,自称有他心通,肃宗...

不可忘失自己清净之心,这就是道

从前的人没有禅堂,坐什么香呢?没有。六祖说:生来坐...

蕅益大师《见闻录》

(一) 【原文】 楚中有一生员,心迹正直,值冥府缺第...

如何看待念佛中出现的种种境界

有居士在拜佛时身体震动,又见到黑暗中有光晃动。大师...

念佛时见到瑞相怎么办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

谁是世第一

两位梵志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声,引来好奇的人们上前...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调马喻

从前,有一位长者畜养了一匹良马。起初,这匹马性情粗...

盲人除蚊

佛陀从舍卫国至摩竭陀国行脚,到了一个村落,村中住着...

蚂蚁的力量

小小蚂蚁,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色,它们...

行菩萨道必有护法神拥护

行至村中,忽遇一男子,手执文明棍,一见我面,碰统两...

【佛教词典】思所成地

【思所成地】 p0852   瑜伽十六卷一页云:云何思所成...

【佛教词典】六众生

(名数)眼等六根以譬狗等六畜也。杂阿含经四十三曰:...

幼时就应当教育少儿因果报应之事

汝侄之不知努力做人,乃从小失教所致。小时失教,大了...

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逃避它。可是聪明的人却研...

念佛与持咒有何不同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法及...

净业行人的戒律观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这种三无漏学,戒又叫毗尼,波...

正如法师《佛教对饮食的看法》

经文: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

圣严法师《面对逆缘步步踏实》

记得我第一次讲经时只有十三个人听,都是福严精舍的学...

教化众生的四无畏功德

说法无畏,你要有总持不忘的功德。人家疑惑起来了,一...

怎样能使心不要躁动

须菩提问佛说:一切发了菩提心的人,怎么样把他心住到...

这两种若离了,你的生死就了了

在意业当中,贪欲是最重的。贪欲,欲就是爱好。爱好,...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

用佛号来熏习我们这颗心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把前面...

疑人窃斧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走的,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