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善顺善成就

2013/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善顺善成就

有一次,佛陀住在迦毗罗卫城的尼拘律园中。当时,佛陀的叔父斛饭王之长子摩诃男来到尼拘律园拜见世尊。抵达后,摩诃男向世尊顶礼问讯,于一旁坐下。

摩诃男请示佛陀:‘世尊,迦毗罗卫城繁荣富庶,有众多的人民。街道杂目,人群拥挤,每当我出入街道时,除了有众多护卫、侍从人员环绕在我身旁,还有狂象、狂人和各种交通工具,在我的周遭不断地流动着。在这种混乱吵杂的情境中,我会生起极度的恐慌,担心自己忘失了念佛、念法、念僧。我会想到:“自己若忘失念佛、念佛、念僧,那么命终之时,当生何处呢?”’

佛陀告诉摩诃男:‘不用害怕,你命终之时必定不会投生恶道,而且无有罪恶。譬如一棵大树,如果截断树根,这棵树会往哪一边倒呢?’摩诃男回答:‘这棵大树会倒向枝干茂盛的一边。’

佛陀为摩诃男开示:‘你也如是,命终之时不会堕到恶道,亦无有罪恶。因为你长夜修习念佛、念法、念僧,念念皆能坚住在佛法僧三宝上,命终时,即使色身被火所烧,被丢弃到坟墓堆中,风吹日晒,最后成为灰尘,随风飘逝,但你的心意识因日日夜夜以信心为前导,身又能持清净戒、修习布施,同时还会前往塔寺听受正法,并且受持、实践,渐能观察诸法深义,具足薰习一切信、戒、施、闻、慧。如是善念、善法具足,往生时神识必往安乐之处,上升至天界。’ 摩诃男听了佛陀的开示,对于未来舍生趣生,充满了光明和希望,欢喜作礼而去。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三十三》

省思

‘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世间一切事物之成就,必定遵循因果之法则。八正道以正知见为前导,佛法告诉我们要建立正知见,要相信‘如是因,如是果’,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必害怕未来会随波逐流,要从现在开始积极努力种善因。依着佛陀的教敕,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在因地上依教奉行,直待善因缘成就,必是光明坦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不用担心来生

有一次,佛陀回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

不服不食众生肉,是人真解脱者

你去吃众生的身体,还有它的部分,什么叫部分呢?那个...

三界轮回的三大业因

其实众生跟世界会相续,主要的是因为有业力的相续,才...

不能只为今生做打算

由于我们的目光短浅,我们通常都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我...

身心皈依阿弥陀,从此不做轮回客

庐山东林寺2018年8月上旬闭关圆满 古德云:上士闭心,...

你没有这么一点铁心肠,在这个世间还能出得去吗

铁围山外莲华国,这个莲华国指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充满...

佛以大悲出此法门横截生死

救世最急者:末世众生,根钝障深,解脱禅定,甚难可得...

堕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大的苦厄即指三界内六道众生的分段生死,指三界内(欲...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金刚护法

佛陀在世时,有些出家众因不舍物欲而造作种种恶行,引...

香积法味供养

昔时世尊听闻维摩诘长者卧病在床,便教敕文殊师利菩萨...

念大悲咒化险为夷

在我家乡东北,有一个种田的农人,家里颇为富裕。某年...

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念佛人

平凡却不平凡的念佛人 当我遇到了逆境,生起烦恼时,有...

【佛教词典】难陀弟子

(杂名)此难陀是跋难陀之兄,非佛弟难陀也。根本律云...

【佛教词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

全一卷。略称般若心经略疏。唐代法藏撰。收于大正藏第...

念佛必须持戒

不管修什么法门,都必须持戒,当然念佛也不例外。 戒律...

接受忏悔,远离痴暗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清晨,佛陀...

一天24小时的使用法

每个人一天都有二十四小时,但是有的人不善于规划、安...

忏除三障诸烦恼,是哪三障呢?

第四行愿:忏悔业障愿。 这个忏,原来也叫忏摩,是梵文...

十住位的「住」是什么含义

十住位言住者,慧住于理,名之为住。谓此位菩萨已历经...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一、 阎浮百苦镇煎熬 赖有摩提路匪遥 六字洪名真法界...

有烦恼是因为没有学会放下

勇于舍弃并且敢于放下人生舶种种包袱,才能够轻装前行...

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

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竹林精舍弘化时,当时有无数已证得...

金明法师:庄严人生

庄严是佛教用来形容美好的词句,庄严人生,也可以说就...

素食与防癌

野蛮人谈虎色变,文明人闻癌色变,一方面因为癌症不以...

不要去追逐修行的幻相

问: 顶礼法师!证严上人一直强调:佛弟子不要去追逐虚...

「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怎样理解

问: 修行就是要生处转熟、熟处转生,这句话要怎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