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认知的三个境界

2013/05/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认知的三个境界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先提升认知的境界。

桂琛禅师去参访玄沙禅师。

玄沙问:“三界唯心,你是怎么体会的?”

桂琛指着椅子,问:“你叫这个是什么?”

玄沙回答:“椅子。”

桂琛说:“那你还没有领会三界唯心的真义。”

玄沙于是改口说:“我叫它作竹木,那你叫它什么?”

桂琛说:“我也叫它竹木。”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最初仅止于表象或名相,譬如说那是“椅子”或“床铺”,这是第一境界。但椅子和床铺即使外观、功能有别,却都是“竹木”所造,能看出事物表象背后的共通本质,是认知的第二个境界。

六祖慧能在抵达法印寺时,正值黄昏时刻。晚风习习,吹动着寺里的一刹幡。他听到两个和尚在争论:

一个和尚说是“幡在动”,另一个却说是“风在动”,彼此争论不休。

慧能说:“能不能让我这个俗人参加两位的高论?我觉得这既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风吹幡动,说“幡在动”,这是只看到表象,是认知的第一境界。但不只幡动,附近的柳枝也在动,说“风在动”,点出它们共通的原因,是认知的第二境界。但归根究底,看到幡动、柳枝动,知道风在动,都来自心的观照,也就是“心在动”,这是认知的第三境界,也是认知的最终本质,所谓“三界唯心”是也。

不同的认知境界,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解释,更进而左右我们的应对和处理方式。当你觉得不对劲,而想要有所改变时,如果你认为那是“幡在动”,那你就会想去改变幡;如果你认为那是“风在动”,那你就会尝试去改变风向;如果你认为那是“心在动”,那你就必须去改变你的心。

禅,直指本心,告诉我们应该认识什么、知道什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培植心地的善因

请看下面的《阴骘文》: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初学坐禅调五事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我们...

弘一大师禅修的故事

1942年的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一代高僧,南山律宗...

心作心是之义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佛,正觉世间也。菩萨,缘觉...

在尽责中求满足 在义务中求心安

净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四个要点发菩提心、树般若见、...

世间的第一大事

我们在这个堂中是办世间第一大事,何为第一大事?生不...

悟而未证,绝不能了生脱死

原文: 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恶口的过患

一天,佛陀为大众开示摩耶夫人的宿世因缘。佛陀说:无...

弘一大师自述出家的因缘

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

至诚供佛斋僧,种下殊胜福田

昔日,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时,当时城中有一位长...

富翁的声音

精进、正念现前、举止清静、善于分辨善恶法、克己、生...

【佛教词典】十八问

宋代汾阳善昭禅师将学人之问话分类总为十八种。又作汾...

【佛教词典】等欢喜语

【等欢喜语】 p1119 卽悦耳语、称心语、可爱语。...

愿所有苦难众生,永不再流浪生死

这是我人生中的真实经历。 一场大病之后,我一直想把我...

一声青磬万缘醒,这个才是真福报

富嫌千口犹伶仃,贫恨身存似绁刑 何事庄生齐物了,一声...

功夫做的纯熟,妄想烦恼就会辗转消失

不是说很舒服、很容易的就把自己所干的事情干好,就是...

把心安住在向往美好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在与人交往的过程...

毁谤某一个法门,其实是障碍你自己

在净土宗这一块,它偏重在空观的智慧。对于利他这一块...

这才是真正的布施

我们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别和执着。我们都有...

如何理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问: 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若有男女依母教,一切灾难尽消除

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

妄想,是你给它力量的

我们调伏心中的爱取,不是说我们贪爱外在的世界,其实...

假如生命只有三个月,该怎样珍惜和利用

一天中午,法堂里坐了二百多人听我开示,结束后,大家...

蕅益大师:参究念佛论

原夫本觉妙明,真如法界,智理无能所之分,依正绝自他...

在末法时期,佛菩萨是如何示现的

现在我们听到某某大德、某某老修行、某某善知识,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