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畜生是有灵性的

观成法师  2012/01/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朋友问:为什么信佛的人要持素?我所信奉的宗教认为畜生是没有灵性的,既然没有灵性,为什么不可以宰杀它们,作为食料?

各位,宰杀畜生,食噉其肉,切勿以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须知诸恶业中,唯杀最重。《梵网经》说:食肉者断大慈悲性种子。佛门以「慈悲」赅摄一切善法。「慈」者,爱护众生并施予安乐;「悲」者悯念众生并拔除其苦。这慈悲心是普及一切众生的 - 包括畜类 - 故「戒杀」被列为根本戒律之一,而「持素」更是佛门慈悲心的体现。

佛经说:蠢动含灵,皆有佛性,都可以成佛(成佛,简单来说,即是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灭尽一切烦恼,净尽一切惑业, 超脱生死轮回,常住于涅盘之乐。)。畜生的灵性与人无异。历代有不少野史记载畜类的伦理道德故事。其中搜罗最多,征引最透彻的,有《物犹如此》一书,是清朝徐谦所着的。这徐太史博览群书,举凡有关畜类的懿德善行,他都辑录下来,以表扬义畜的灵性。全书共有一百六十七则事实,现以白话意译两则,与读者共勉:

(一)舐犊情深

在沐阳县,有一屠夫姓王,以宰牛为业。有一日,他买了子母两牛,打算先缚宰母牛。当他正在磨刀的时候,刚好有人敲门,于是放下屠刀,出外开门。

这时,小牛趁无人发觉,走过来用口衔着屠刀,走出门外,飞奔来到邻居一个姓孙的农夫屋前,用自己的角来敲门求救。孙农夫开门见到一只小牛,口衔着一把利刀,刀的一半已强吞入口内,外面祇有半张刀露出来。这只小牛对着孙农夫不断哀鸣,两眼不停地流泪。

这时,王屠夫不见了小牛和屠刀,亦跟着追来。孙农夫见状,心内已经明白情况,原来小牛不忍心自己的母亲被宰杀,所以要吞掉那把屠刀,还走来邻居求救。孙农夫顿时生起同情心,要救活这两只情深的子母牛,于是用双倍价钱将牛买下。

孙农夫将母牛牵回家里的时候,小牛见到母牛,便跪地悲鸣;而母牛亦卧地用舌头舔舐小牛的脸孔。当时小牛已把那张锋利的屠刀全部吞进了肚内,不能取出。大家都认为小牛一定会死,但是过了几日,小牛竟然无恙。后来,这两只牛在田中耕作,比其他的耕牛更加落力。过了二十几年,两只牛相继去世。后来剖开牛肚,发觉在小牛的腹胃之间,竟然长了一层厚厚的皮囊;屠刀就是包裹在这皮囊内。

朋友,中国有一句成语:「舐犊情深」,赞扬牛只母子之情。畜类是有灵性的。我们怎忍心宰杀其身,噉食其肉呢!《大乘入楞伽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轮回不息,无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皆是亲属,乃至慈念如子想,是故不应食一切肉。」

人同畜类,三世轮回,循环互食,今日你食它八两,将来必要还它半斤。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

(二)义猴殉主

在明朝年间,南坡有一个乞丐,养了一只猴子。他训练这只猴子耍木偶戏,然后带它到市集表演,将赚来的钱买食物充饥。十多年来,不论寒暑,乞丐与猴子都是相依为命。

后来,乞丐老了,行动不方便,不能再带猴子上街市卖艺赚钱;但猴子很有灵性,它每天独自走到市场卖艺,继续赚钱养活乞丐。村人都知道这只猴子的情况,所以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施舍些食物给它,让它带回给乞丐吃。

直到有一天乞丐病死了。这只猴子就拿着当天乞回来的一些钱和食物,走到市场一家棺木店门前,在那里又叫又跳,不愿离开。棺材店的老板觉得很奇怪,就派人跟着猴子,前往乞丐所住的茅舍查看,发现原来乞丐已经死去多时。棺材店老板被猴子尽忠主人的义行所感动,就自己出钱将乞丐埋葬了。

当老板为乞丐焚烧遗物和纸钱的时候,这只猴子手拿着一块布,仰天长啼几声后,就纵火自焚而死。当时的村人看到这情况,都觉得不可思议;大家都被这猴子的忠义所感动,于是为它立了一座义猴冢,以作纪念。

朋友,一只猴子都能够对饲养它的主人尽表情义,试想我们人类自称为万物之灵,父母亲从小将我们抚养长大,我们有没有报答这份恩情呢?

这义猴尽忠殉主之义,不逊于历代忠烈殉国者,可知畜生是有灵性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皮草行业的真面目:穿皮草的人通常不会去想

穿皮草的人通常不会去想,动物是因为他们所穿的大衣、...

素食打造不长癌的碱性体质

善养生者和,无寝食,后医药。清黄凯钧《友渔斋医话一...

素食,就是不做饿死他人的帮凶

哈佛营养学家梅尔指出:如果美国肉类生产降低百分之十...

慈心不杀为诸善之本

读《悲惨世界》那一行行血淋淋的文字令我痛彻心扉,不...

广化老和尚《人为什么应该素食》

前言 从前一提到素食,就会联想到佛教,由於多数人的...

我们为什么应该素食

我们为什么应该素食?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回答这个问...

菩萨戒为何要禁止蓄养动物

畜生道,人类为了要得到它的肉,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

素食火锅的做法

现代人重视养生与健康,一般火锅的高荤高热量,虽然美...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妙湛老和尚慈心法语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不弘法不到俗家去。 3、为人要...

佛学与医学的关系

表面看来,好像佛学与医学毫无关系,了不相涉。但如果...

在众生浊中不能洞觉

我们讲到在众生浊中,我们决定安于臭秽而不能洞觉,甘...

【推荐】哪怕有功德,也不要去争功

人有功德要藏起来,而且要把功德给别人,千万不要去争...

【佛教词典】大死底人

禅林用语。即指无念无作之人。此等之人,远离一切见闻...

【佛教词典】依

界所依者,谓欲界等所摄身。趣所依者,谓五趣所摄身。...

修学普贤十大愿王的功德利益

(1)菩萨现身冥中加被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自行化...

南海普陀山灵感故事三则

普陀山自从开山以来,已有一千多年,从没有听说过什么...

孝顺父母的28个方式

人世间最赚钱的买卖,莫过于为人子女。一声爸爸妈妈,...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

世间苦事无量,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

要说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先来说明苦,迫恼身心,使人...

这些是我们前世欠他的吗

问: 法师您好!我母亲因有外遇,导致家庭破裂。之后...

施石生天

有一位长者,想发心兴建一座佛寺,供佛安僧。他把建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对不尽人事者而言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对不尽人事者而言也。若已娶而...

犯戒堕鹦鹉身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夏安居竟,便带领比丘们前往...

一时心软不出家,流浪生死九十一劫

尊者祇夜多带着弟子,向西北方云游。 忽然,尊者停住脚...

三进三退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道场白华庵。今天要说的法叫...

星云大师《如何安心立命》

处在当前这个充满声色诱惑的世界里,我们如何安心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