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福为善眷属

2013/05/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福为善眷属

过去,有一位国王以正法治化国家,深得人民敬仰,却因没有子嗣而愁忧不已;听闻佛陀来到国内,随即前往拜见、聆听开示,并且欢喜受持五戒。国王一心奉敬,唯愿求子,昼夜精进用功,无有懈怠。

宫中,有位十一岁、专门服侍国王的使仆,一向忠诚信实、遵守法令,行住坐卧不失威仪,为人谦卑忍辱,精勤恭诵经偈。每日早起上香,精进用功,数年来始终如一,不以为苦,后因重病而往生。不久,他投生为国王之子,年至十五岁,被立为太子,待其父王命终,便承袭王位。但是成为一国之主后,他却开始憍慢自大,放逸荒淫,全然不理国事,导致大臣们也跟着懈怠,于是朝政荒废,百姓饱受其害。

佛陀知新王过去生所行,今因隔阴之迷,不会本识,故慈悲带领弟子们前往,欲以教化。国王听闻佛陀到来,遵照先王迎佛之礼,带领大众恭迎,稽首礼佛,退坐王位。

佛陀询问:‘大王,你的国土人民、群僚百官们,是否和你父王在世时一样过着安乐的日子呢?’国王回答:‘我年纪还小,不知如何安抚民心,令其安乐,但蒙父王圣恩,人民生活得以如同先王在世。’

佛陀又问:‘大王,你是否知道自己过去生的因缘,因何功德而得此王位?’大王表示:‘我因顽愚不智,所以不知过去因缘。’佛告大王:‘你过去因修五事,所以得为国王。

一者,布施,因过去世力行布施,所以今生为王,感得万民投入无量资财,为你建造宫殿。

二者,兴建寺庙、供养佛像和佛龛,所以今生得以住在华贵的皇宫正殿,安坐御座,治理国事。

三者,礼敬佛像及高僧,以是因缘今生得以为王,一切万民莫不向你恭敬作礼。

四者,勤修忍辱,身口意清净无恶,所以今生见到国王者,皆发欢喜心。

五者,常求智慧,故今世为王,能以智慧决断国事,臣民信受奉行。国王当知,若行此五事,则世世为王。’

‘人们都知道要敬奉国君、父母、师长、三宝,并对三宝具足信心,常行布施、落实持戒,以及听经闻法,则能增长智慧,吉祥如意,所生之处皆得安乐。一个人若过去生修福修慧,出世必为人尊;能以正道令天下安乐,受百姓尊崇,守法奉行。大王,你是全国臣民之主,当以慈爱对待下属,率先执持净戒,让臣民百姓了达趋吉避凶之道。虽处于安乐之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保持清明的思虑,则福报就能增长。更要发广大心,将福德布施给周遭的人,不分尊卑贵贱皆能同享。’

接着,佛又说:‘大王,你前世担任你父王的使仆,奉佛以信、奉法以净、奉僧以敬、奉亲以孝、奉君以忠,一心精进布施,终不懈怠。如是福德,得以投生太子,替补国王之位。

如今你虽得富贵却懈怠不勤,当知一国之主应行五事:

一者,统理万民,正直无有失当。

二者,养育将士,随时皆能沟通无碍。

三者,常念修习本业,福德无有穷尽。

四者,当信忠臣正直之谏,不受谗言而损正直。

五者,能够节制欲望及贪乐之心,无有放逸。

若能行此五事,则名闻四海,福禄自然跟着来。若舍此五事,则纲纪不举,民众因而困惑不安,必会思乱,士兵因而疲于奔命,势力必会衰减。没有福报则鬼神不助;刚愎自用会失去理智,令忠臣不敢劝谏;任心放逸而不治理国事,必遭民怨。如是必获恶名,后必无有福报。’

接着,佛说了一首偈语:

夫为世间将,修正不阿枉,

调心胜诸恶,如是为法王。

见正能施惠,仁爱好利人,

既利以平均,如是众附亲。

说偈已,国王生大欢喜,立即起身来到佛前,五体投地忏悔谢佛,求受五戒,佛再为说法,大王一心闻法,即得须陀洹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四》

省思:

俗云:‘祸福无门,唯人自招’,福与祸非从他来,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一切善恶果报皆因自己造作而来。

‘运来,铁成金;运去,金成铁’,福报具足者多善缘,即使遇到祸患,大都能遇难呈祥;福报不具足者多恶缘,运势不济,难可逃避。福报由善心、善言、善行累积而来,时时心存善念,口说好话,身行善事,则恶心、恶言、恶行自是随之消隐,如是因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果上福报自来。有善有恶仍是相对的执着,最后,还要‘自净其意’,修善不执着善,销归自性,方是真正的中道第一谛善――人人本具之清净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这...

今生的际遇,是前世修来的

布施的道理,古往今来很多贤人哲士,都会用种种不同的...

让善良的心与生命同在

人生一世,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将会是与众不同,做...

星云大师《贫穷就是罪恶》

我初入丛林古寺参学时,发现有些人以穿褴褛衣衫为标榜...

有一种积蓄,是自己能带的去,别人夺不走

世间人都要讲积蓄,那积蓄的东西大概有三种类别:有一...

皮肤粗糙不干净,是什么罪业导致的呢

一鬼问言。我有一夫。而畜多妇。我应直宿。而不见纳。...

你福报大,智慧不大,有什么用

希望我们的道友你读哪部经的时候,哪部经都告诉你修行...

自造业自受果

有位大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忙人的时间最多。 为什么忙人...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女童勇伏大蛇

古时候的人很迷信,例如从前在一个小地方常有大蟒蛇出...

虔诚一念包含无限

《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是记载小小一粒米饭的力量相...

贪好女色 亡身减寿

明朝衢州徐生,才貌双全,不到二十岁即登进士,被选为...

卖掉贫穷

这这是怎么一回事?是谁允许这个下贱的奴婢进到屋内?...

【佛教词典】佛华

即佛花,指供于佛前之花。又称供花。即以草、花或树枝...

【佛教词典】办事真言

又作辨事真言、成办诸事真言。密教于成办事业,如筑坛...

为什么十方世界难与极乐世界相媲美

问: 为什么说十方世界的庄严都无法与极乐世界的庄严...

女人一生中最常得的心理疾病

于压力过大,而又没有及时得到解压,长此下去的话,很...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

吾人因何而讲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诸佛称名赞叹愿

第十七愿诸佛称名赞叹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

业障深重有资格往生吗

平时我们常常有一种自卑感,觉得:我自己造作、举心动...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

原文: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犹如大海,尽世间所有...

最近老莫名发脾气怎么办

问: 最近老莫名发脾气怎么办? 正如法师答: 发脾气...

【推荐】菩提心的十种譬喻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个。 【譬如大...

佛门里的大孝

佛教里说的大孝,就是自己能够真正地学佛。自己学佛,...

圣严法师《谁惹谁生气》

有些人认为自己内心没有问题,却又常常生气,常常难过...

心态转,角度变

把佛法运用起来,不要总以从前那种心态看事,不要总以...

贫穷布施难?在乎一念之间

昨日说《四十二章经》中的二十难,会过来,难会变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