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

印光大师  2019/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

原文: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犹如大海,尽世间所有江河溪涧之水,莫不趣入其中。然一至其中,则同得海名,同成咸味。虽深广之极,莫能穷其边底,自浅而易见处论,其名体味性,固与深不可测处,无二无别。

自世尊宏开此法以来,不知几何恒河沙恒河沙数众生,依教修行,往生西方也。良由历代菩萨祖师善知识,上宗佛意,下顺机宜,循循善诱,令知所以。故得宿具善根者,同得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也。……

倘不以浅近忽略而依行之,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为极乐之嘉宾矣。

信愿念佛决定往生浅说跋

白话译:

净土法门,是一切诸法的归宿。犹如大海,竭尽世间所有的江河溪涧之水,没有不趣入其中的。然而一入大海中,就同样得到海水之名,同样成为咸味。净土法门,虽然深广到极点,不能够穷尽其边界底源,从浅显而容易看见的地方来讨论,其中的名称、体相、味道、性质,固然与深不可测的地方,没有二样,没有差别。

自从世尊宏扬开导这个法门以来,不知有多少恒河沙、恒河沙数的众生,依教修行,往生西方啊!实在由于历代的菩萨祖师善知识,向上禀承佛意,向下随顺机宜,循循善诱,令众生知道所以然。所以使得宿世具有善根的人,共同得以出离此娑婆世界,往生到彼极乐世界。……

倘若不因为浅近而忽略,能够依教奉行,那么虽然没有出离娑婆,已经不是娑婆世界的长久之客,还没有生到极乐世界,已经成为极乐世界的嘉宾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兜率净土与极乐净土优劣之差异

求生弥勒兜率净土与求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却大有优劣...

极乐国虚空舍宅之因

【原文】 无量清净佛国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

惟贤长老《学习唯识对净土宗念佛之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唯识的中心是改造心地 唯识是讲什么的?唯识的中...

守培法师:念佛四十八韵

一 念佛最高古,能离生死苦; 托生宝莲华,安居极乐土...

任职70年的香灯师: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觉悟之路

修行本就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善导大师弘法的二则传奇故事

善导大师(西元613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

大安法师:念佛时怕冤亲债主接近怎么办

问: 冤亲债主与土地十方有什么区别?念多少声(六字...

真角虎——「宏禅赞净」的八位宗师

其后诸宗师,皆明垂言教,偏赞此法。如长芦赜,天衣怀...

观音菩萨随类现身满彼所愿

众生之心,与佛无二。虽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起贪瞋痴...

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

原文: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

随分随力,至心持念弥陀圣号

原文: 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

为什么一定要念佛呢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

【佛教词典】无烦天

无烦,梵名 Avrha,巴利名 Aviha,音译作阿鞞丽舍、阿...

【佛教词典】憺怕

(杂语)说文,憺安也。谓憺然安乐也。憺亦恬静也。怕...

宇宙人生都离不开因缘果报

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

一句佛号,超越供养布施

一个人烦闷纠结的时候,你为他开解,那是最好的礼物。...

老比丘寻死为佛所救

佛陀时代,有一国家名为多摩罗,在都城外七里处有间精...

佛陀的出家是为了什么

佛陀出家前是一位王子,在宫廷享受着锦衣玉食、不知人...

一心三观和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问: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界法师...

念念分明无妄想,心心清澈无昏沉

参究这件事,要念念分明,心心清澈;念念分明则无妄想...

学佛修行人应有的心态

蕅益大师开示曰: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

佛教中的九种食

佛教认为食有长养、资益之义、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

理想的美容方法

禅与美容,人们大都认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说起...

宋代高僧遵式法师

几乎每一位高僧大德,常讲到说他的弘化事业,能够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