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说最后一句话

2013/12/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位高傲的富婆,在一家非常昂贵的餐厅里,一直抱怨这样不对,那样不好。侍者耐着性子直赔不是。

但这位富婆的气焰反而越发嚣张,随而指着一道菜对侍者说,「你说,这叫做食物?我看连猪都不会吃!」

侍者终于按捺不住,对这位富婆说:「太太,真的是这样吗?那么,我去替你弄点猪吃的来。

一个是「心中无半点善意」,一个是「胸中无半分宽容」,真是道尽现代人典型的交往模式,再看看下面二则夫妻的对白。

丈夫:「听你讲话就像是一个白痴。」

太太:「你难道不晓得只有这样,你才会懂?」

「拿去洗衣店的衬衫拿回来了吗?」丈夫问

「我是你什么人,女佣吗?」妻子回答

「当然不是,」他顶了回去,「你如果是女佣的话,至少应该懂得怎样洗衣服。」

我们经常掉进一个陷阱,就是争论必有输赢,在所有的争吵事件中,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念,将之视为金科玉律,不肯退让。

我常开玩笑说,这就是所谓的「礼让」…不管自己有没有「礼」(理),别人都要「让」。

更重要的是双方都不愿意放弃说「最后一句话」。

似乎谁说了最后一句? 不管有理无理,谁就是胜利者,以致争吵不休。

想解开缠绕在一起的丝线时,是不能用力去拉的,因为你愈用力去拉,缠绕在一起的丝线必定会缠绕得更紧。

不说最后一句话

人与人的交往不也一样,很多人只知道「得理不饶人」、「火上加油」,却不晓得「逢人只说三分话」、「顺风扯蓬、见好就收」的道理,结果关系缠绕纠结,常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是非对错并没有快乐来得重要。快乐的秘诀就是「退一步」,先向别人伸出友善的手。让对方做「对」的人,并不代表你就「错」了。

因为,当一切都好转后,你会发现你将获得放下的平安,也会感到让别人「对」的喜悦。由此,你也做「对」了。

丘吉尔在退出政坛后,有一次骑着一辆脚踏车在路上闲逛。

这时,也有一位女士骑着脚踏车,从另一个方向急驶而来,由于煞车不住,最后竟撞到了丘吉尔。

「你这个糟老头到底会不会骑车?」这位女士恶人先告状地破口大骂:「骑车不长眼睛吗?」

「对不起!对不起!我还不太会骑车」丘吉尔对那位女士的恶行恶状并不介意,只是不断地向对方道歉,「看来你已经学会很久了,对不对?」

这位女士的气立刻消了一半,再仔细一看,他竟然是伟大的首相,只好羞愧地说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你知道吗?我是半分钟之前才学会的,而教我骑的就是阁下您。」

有位智者即说:「几分容忍,几分度量,终必能化干戈为玉帛。」

曾有一对父子坐火车外出旅游,途中有位查票员来检查乘客的车票,父亲因为找不到车票而受查票员怒言以对。

事后,儿子就问父亲,为什么刚才不反目以对呢?

父亲说:「儿子,倘若这个人能忍受他自己的脾气一辈子,为何我不能忍受他几分钟呢?」

「不说最后一句话,则可以避免纷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柔顺的扁担才能负重》

我曾经看过乡下人家做竹扁担,愈是上等的竹子,所做出...

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

无著文喜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他七岁出家,参访善知识...

护心勿起瞋

佛陀住世时,众僧日中一食,托钵化缘毕,或在山林间经...

佛陀度化毒龙的故事

昔日,佛在罗阅祇城比留畔迦兰陀尼波僧伽蓝弘化。在优...

恶心的果报

从前,舍卫城的施主们供养僧众斋食时,首先供僧,然后...

生气时应该如何消气

常生气有损于健康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但是现实生活中...

【推荐】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

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菩萨曰:汝一...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两个泥牛斗入海

洞山良价禅师问潭州龙山和尚:「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

三车祖师--窥基法师

● 一坐坐了几千年 前边提到坐禅要有忍力,不怕苦二十...

真正的供养如来

佛陀八十岁那年,抱病来到末罗国的拘尸那城。 那时,...

放生蛇反遭咬,结果意想不到

晚上,和老妈闲聊。她问我:你还记得小阿公吗?小阿公...

【佛教词典】掉举恶作四句分别

【掉举恶作四句分别】 p1016 发智论二卷九页云:诸心有...

【佛教词典】圆通

(术语)妙智所证之理曰圆通。性体周遍为圆,妙用无碍...

出家有十八法,难行能行

【原文】 《净住子》 说出家有十八法,难行能行: 父母...

把「空」认为没有,就会成为断灭见

心经主要是讲照见五蕴皆空,空是把五欲、八风看空。 如...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里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

何故临终十念可灭一辈子罪业

十念往生,在这样的一个修行法门当中,它确实非常奇特...

在家菩萨戒的精神所在

问: 请大略地重点解说在家居士菩萨戒的精神所在。 妙...

昏沉者,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

随烦恼二十:言昏沉者,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能障轻...

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

一诚长老说,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比如佛教说的...

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犯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南华寺主...

穷人也会过得很快乐吗

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海滩上相遇了,富人问穷人:你在...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

佛教四大名山与十小名山

一、五台山 清凉圣地 风光独秀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为...

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问: 师父好!请问师父,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