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鹿头梵志的得度因缘

2015/11/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鹿头梵志的得度因缘

佛陀在罗阅城的时候,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随用功学习。有一天,世尊从灵鹫山下来,在路上遇到了鹿头梵志。佛陀和梵志一同走着,来到郊外弃置死人尸体的大畏塳间。世尊从地上拿起一颗髑髅,交给梵志,问道:“梵志啊!你通晓星宿天文,世间医药,能治疗一般人种种的病苦杂症,也能知道一个人死亡的原因,现在你看看手上这颗髑髅,到底是男的髑髅,还是女的?当时他生了什么病而去世的?”

梵志拿着髑髅反复观察,用手轻轻敲击聆听后,禀白世尊:“这是男人的髑髅。”佛言:“没错!这是男人的髑髅。”佛陀继续又问:“这个人是怎么去世的?”梵志再用手叩击,推敲一番后说:“这个人同时生了很多病,全身百节酸痛而死。”佛又问:“当时应该用什么方法医治,便能使他的病好起来呢?”梵志回答:“当时如果能用蜜配着呵梨勒果,一起服用就会痊愈。”世尊说:“没错,如你所说,此人如能服用此药,就不会丧命。那么,这人往生后投生何处呢?”梵志捉着髑髅击叩推敲,回答世尊:“这人堕到三恶道了,没有投生在善处!”佛点点头:“是呀!就如你所说的,已堕三恶道!”

世尊拿起另一颗髑髅给梵志,问:“你再看看,这是男的,还是女的髑髅?”梵志同样用手敲叩细听,观察后回答:“这髑髅是女人的。”“她生了什么病,为什么往生?”佛又问。梵志再轻叩后禀白世尊:“这女人是怀妊命终。”“哦!她生什么病导致往生呢?”“世尊,这女人怀妊生产后,未满一月又复受妊,身体赢弱,没多久小产血崩,因此命终。”世尊点头道:“没错!如你所说。那么依你之见,这女人再度怀妊后,该用什么方法来养身呢?”“只要当时服用上好的油酥醍醐,就可保全胎儿与自身性命。”“没错,梵志,你的判断很正确。那这女人往生后到何处去了?”梵志回答:“世尊,她投生畜生道了。”佛陀轻轻地点头:“很好,你说的没错。”

世尊又捡起另一颗髑髅,问道:“这髑髅是男,是女?”梵志用手叩击敲打,回答道:“世尊,这是男人的遗骨。”“很好,这人患了什么病而往生?”梵志敲击骨头后回答:“这人饮食过度,却又一直泻肚子,因此往生。”“这病有无方法可医?”“世尊,当时如果他能忌口,禁食三日,病就能痊愈!”“说得好,梵志,你的观察很正确,那此人命终生到何处?”梵志回答:“他命终后投生饿鬼道中。”佛言:“没错,说得很对!”

佛陀又再捡起一颗髑髅,递给梵志,问:“是男子,还是女子之骨呢?”梵志以手击之,回答:“世尊,此是女人之骨。”“很好,那她生了什么病去世的?”梵志再度敲了敲骨头,说道:“这女人是生产时去世的。”世尊又问:“她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以致命丧黄泉?”梵志用手敲叩髑髅,答道:“这女子生产之时气力虚竭,又饥饿困顿,所以命终。”世尊问:“那她死后往生何处?”梵志以手轻击骨头答道:“这女子投生人道。”佛问:“饿死的人如何能投生善道呢?”梵志又轻敲髑髅后回答:“这女人生前持戒清净无缺直至命终!”佛陀说道:“正是!这女人持戒完具而命终。如果善男子、善女人,生前持戒没有缺犯,命终之后当生二趣:一是天上,二在人间。”

世尊又手捉一髑髅交给梵志,再问道:“是男?是女?”梵志依然用手敲叩观察,回答:“这是男人的髑髅。”“很好,你说得没错,他生了什么病去世的?”梵志击骨倾听,说:“这个人没有生病,是被人所害而终!”佛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他是被人所害而死,那么他现在生到哪里去了?”梵志叩骨而听,答道:“这个人转生到天上了。”佛问:“梵志啊!这样说来岂不矛盾?一般遭人所害命终的,多堕于三恶道啊,为何此人会生到天上去呢?”梵志闭目静心,叩敲此骨,回答世尊:“此人奉持五戒,又能兼行十善,所以死后生到天上。”

佛微微一笑,说道:“善哉!如你所说,持戒之人因为生时对众生无所触害,所以命终投生善处。那你知道这个人生前持守了几条戒律呢?”梵志专精一意,摒除妄想杂念,仔细击骨倾听:“这个人持守一戒、二戒?三戒、四戒、五戒?嗯!这个人是持守八关斋戒最后命终。”世尊回答:“很好,如你所说,这个人的确是持守八关斋戒最后命终。”

就在此时,东方世界普香山南的优陀延比丘已证四果,灰身泯智入无余涅槃。世尊以神通力,一瞬间即取灭度罗汉之骨而来,交与梵志问道:“是男?是女?”梵志以手敲击推察,数度往返,最后不解地喃喃自语:“怪哉!怪哉!此事甚为稀奇!观察此髑髅,既非男人骨,亦非女子身,周旋无往来,不见所生处,不见所灭处,八方上下渺无踪迹,无从观见此骨本来因缘,世尊,此事甚为奇特,不知此髑髅是何人之骨啊?”

佛陀道:“梵志,你竟不识此骨吗?你要知道这髑髅,无终、无始、亦无生死,亦无八方、上下所可适处,这是东方世界普香山之南,已证道果入于无余涅槃的优陀延尊者之髑髅。梵志!这是阿罗汉的髑髅啊!”

鹿头梵志听完佛陀的开示,欢喜赞叹,感到殊胜难得,对佛说:“世尊!我观察世间万物乃至虫蚁之类,对其生所从来,死往何去,都能了知分别,至于鸟兽音声,一听即刻能判知雄雌;但是今日阿罗汉的髑髅,无论如何仔细推敲、观察,始终无法得知本来因缘,也寻不到生死之迹,如来正法甚深奇妙!如来神口宣说正法,信受奉行成就道果,阿罗汉者,即依法修行,犹如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世尊赞叹梵志:“梵志,如你所言,出世正法解脱因缘,如来亲口所宣,正使天人、世间、阿修罗或诸魔眷属,都不能知道阿罗汉的去处啊!”

此时,梵志虔诚顶礼世尊说:“我能了知九十六种外道之趣向,然而于如来之法得证圣者,却无法分辨其趣向,唯愿世尊,听我出家学道修法,也能入于圣流之道,永脱生死轮回。”佛言:“善哉梵志!大丈夫应如是,至心专修梵行,得成圣道,没有人能了知你的趣向!”

鹿头梵志当下就出家学道,住在闲静之处,恒常思惟道法,精进修习。如同其他随佛出家的行者,剃除须发,披三法衣,修行梵行,生死已尽,所作已办,不再受胎,鹿头梵志也是如此,以大信心用功不懈,即成阿罗汉道。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二十》声闻品第二十八--(四)

省思:

一般世人喜于求神问卜,占相吉凶。然而即便如鹿头梵志这样的异人,穷尽其智力,仍然无法识知阿罗汉的去处。可知世间命相之术,只能见凡夫之境,却无法助人度生死苦海。

佛法首重因果,古人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佛法真理,行得一分,即有一分功德,持守五戒得人身,奉行八斋福感天人,思惟道法重虑缘真,转得一分烦恼,破得一分无明,成就一分法身。“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当知命运掌握在己,愚者求神问卜空过岁月,智者了达因果,于因中努力修善断恶,改变命运。沩山老人云:“时时警策,强作主宰,莫徇人情,业果所牵,诚难逃避!声和响顺,形直影端,因果历然,岂无忧惧?”人命无常,三界之内因果罪福,萦绊逼迫丝毫不爽,当努力勤修,切莫等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佛陀的福报可以跟众生分享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

沙曷比丘饮酒醉卧树下,为何世尊还赞叹他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千二百五...

佛以譬喻示比丘

有一天,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譬如有...

戒律不是束缚而是自由

自由一定建立在因果法则之上。好比农夫有自由决定现在...

到底什么是戒体呢

《资持》云:纳法成业名体。到底什么是戒体呢? 在律上...

劫运下的悲惨世界

编者按:本文选自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第十八章之科...

星云大师《持戒的开示》

有的人因为怕持戒不自由,怕犯戒,就不敢受戒。其实,...

破戒跟着魔的差别

假设我们用攀缘、迷惑的心,来面对五阴魔境,这个过失...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一碗白饭的恩情

曾看过一则感人的故事――数十年前,台北市的旧市区有...

活着的水

仪山禅师有一天洗澡,水太热了,就呼唤一位年轻的弟子...

善良的心不因被欺骗而改变

常常听到有人埋怨好人难做,也有不少人一味放大好人没...

垃圾车定律

有一天,打算到机场,因时间来不及,因此,我拜托一位...

【佛教词典】资缘

即修行佛道之助缘,指衣食住等。又作资道之缘。据统略...

【佛教词典】德风

(术语)极乐之清风具万德者。无量寿经上曰:自然德风...

世俗忍辱观与佛教忍辱观

忍辱波罗蜜,是六波罗蜜之一,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

稍得世间智一点皮毛,便以为大彻大悟了

【原文】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

圣严法师《禅宗的顿渐法门》

我今天来讲什么是禅宗的法门?禅宗有所谓顿和渐两种法...

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一个国王和他的朝臣们在一次冬季的狩猎中迷了路,走到...

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在佛家中,有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

阿弥陀佛是在自心之内,还是在自心之外

问: 《阿弥陀经》有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

划水作记

世间有许多事情人们认为确确实实,实际上是一种的错觉...

人应该存福报,胜过存钱

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福报,走到哪里都有的吃,做什...

往生西方就一定能开悟

一个念佛行人,信愿持名,要以求往生作为目的,不能以...

惑业未尽的高僧也难出轮回

历代开悟而没有了生死的,他就必然要轮转。有可靠的资...

对治自己的缺点毛病

我们大家都熟悉奔贡甲的修行,他是强盗出身,但他醒悟...

行善易命,邪淫丢官,都是如此迅速

有位福寿双全的老先生,少年时极其贫困,常常几天无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