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样去除掉心灵的杂草

2016/0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怎样去除掉心灵的杂草

一位著名的禅师即将不久人世,他的弟子们坐在他的周围,等待着师父告诉他们人生和宇宙的奥秘。

禅师一直默默无语,闭着眼睛。突然他向弟子问道:“怎么才能除掉野草?”弟子们目瞪口呆,没想到禅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说:“用铲子把杂草全部铲掉!”禅师听完微微笑地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可以一把火将草烧掉!“禅师依然微笑。

第三个弟子说:“把石灰撒在草上就除掉杂草!”禅师脸上还是那样的微笑。

第四个弟子说:“他们的方法都不行,那样不除根的,斩草就要除根,必须把草根挖出来。”

弟子们讲完后,禅师说:“你们讲得都很好能从明天起,你们把这块草地分成几块,按照自己的方法除去地上的杂草,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再到这个地方相聚!”

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弟子们早早就来到这里,他们用尽了各种各样办法都不能铲除杂草,早就已经放弃了这项任务,如今只是为了看看禅师用的什么方法。

禅师那块原来杂草丛生的地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灿灿的庄稼。弟子们顿时领悟到:只有在杂草地里种上庄稼,才是除去杂草的最好方法。

他们围着庄稼地坐下,庄稼已经成熟了,可是禅师却已经仙逝了。这是禅师为他们上的最后一堂课,弟子无不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是的,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种上庄稼。要想心灵不荒芜,唯一的方法就是修养自己的美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观心的下手功夫

古人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可见心量广大,心能...

慧律法师:心无所住就是安住

世间没有中庸,无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无所住就是中庸...

不是佛号有问题,而是你的心有问题

净土宗的修学是本尊相应的法门,就是说,我们临命终是...

圣印法师:受三皈依的态度

三皈依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我认为这必须发十种心...

剔除心中的杂草

小林觉得自己简直太倒霉了。大学毕业四五年了,眼瞅着...

只要心不随着动,烦恼就会过去

修行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累积的。像大家现在...

圣严法师《何谓解脱》

何谓解脱?一般可分为身的解脱及心的解脱。例如我们因...

圣严法师《内在的自心世界》

世界又可分为几层次:个人世界,众生世界,佛世界。个...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厉成裁衣

明朝时有一位著名裁缝师名叫厉成,刀法如风,名官大臣...

三生石的故事

唐代有一个叫李源的,他的父亲是东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

憨山大师彻悟心性的故事

彻悟心性 一五七五年,憨山大师三十岁。这年新春正月同...

尸毗王本生

很久很久以前,古印度阎浮提洲的提婆拔提城里,住着一位...

【佛教词典】费陀

(杂语)Vidyā,又作皮陀,译曰明。因明大疏一曰:醯...

【佛教词典】嘱累品

嘱托弘通该经之品名。通常置于经末,如文殊师利问经第...

培植福德的十种方法

一、孝亲 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间第...

施恩、受恩与报恩

在《佛本生故事》中有一则《樵夫与熊》的故事:有一个...

积小善可成大德,积小成可成大功

世间有许多人虽然满怀壮志的准备着做一番大事业,却不...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建立》

第一篇 从人道到佛道 壹前言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

对治如梦如幻的不净色身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把「失去」当成习惯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

活着不孝,死了乱叫

古人有云: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就是说祭祀无论多么...

【推荐】为何一念《地藏经》心里就恐怖害怕

像我们有些个人跟我说不能念《地藏经》,一念《地藏经...

营养密度最高的10种蔬菜

营养密度是近年来备受营养学家推崇的概念,它是指单位...

乾闼婆作乐赞佛

舍卫国中有五百位乾闼婆(即乐神),琴艺精湛,享誉四...

如何善巧开导安慰临终之病人

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

戒体有防非止恶的力量

我们南普陀学院,有个沙弥刚出家时,我告诉他:沙弥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