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内在的自心世界》

圣严法师  2010/10/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世界’又可分为几层次:个人世界,众生世界,佛世界。个人世界又可分为内在的自心世界,及身体所属的业报世界。

首先谈内在的自心世界。佛法即心法,心法乃在炼心;所以谈修行不能仅限于调理身体的行为。身体行为是外在的,容易发现,而内在的心理状态,则较不容易发现。因此,有些人从外表看来,似乎是好人,但事实是否如此,却值得怀疑。佛法的根本在心,若能善治其心,那么表现于外的行为自然相应得宜,不失法度。能治好我们的身心,则对身体所处的外在世界,便不会产生问题;身体所处的外在世界没有问题,则对所接触的众生也不会制造问题。如此便可减少一分纷争,增加一分和平,这是就众生的立场而言。

其次,进一步来检讨我们个人内在的自心世界,是不是和平呢?实在是既不和也不平。因为我们的内心世界,妄念纷飞,真正与佛法相应的念头并不多,甚至在打坐、念佛的时候,也多半与佛法不相应,如此怎么能和平呢?一般不曾修行、刚开始修行,或修行不得力的人,不容易发现到这些问题,所以他们自认为是善人、好人。我常听人家说:‘何必吃素呢?只要心好就好了嘛!心好比吃素还重要。’像这类的人既不知自己的内心大有问题,也就不知道要修行了。唯有修行的人,才能发现自己心内的不和谐,因此,就连曾子也要一日三省其身了!佛弟子自检内心,称为忏悔发露,并以诵经、礼佛、打坐、念佛、持咒来调和自心。调心须先从自心的前念与后念间的不冲突矛盾做起;前半天及后半天也不冲突矛盾,昨天与今天也不冲突矛盾,如此渐调而达于内心的和平。若能如此用功,才是真正修行的人;如果个人的内心经常能处于和平的状态,这才是大修行人。凡是与烦恼心相应的,都不是和平,如贪、嗔、痴、慢、疑、邪见,无一不是烦恼心。‘贪’包括五欲,其它诸烦恼,多半也与贪心有关,这些烦恼结不除,我们的心便经常处在不和平的状态而不自知。

其次,谈我们的身心,实际上我们的身心也是经常在冲突与不和平的状况中。欲以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身体,诸位或许认为能够办到,事实上是没有办法全部做到的。因此我们常会觉得力不从心、身不由己,心里想多做一点,然身体却不听命令。虽想藉着拜佛及打坐等修行方法来清净自心,却是妄念纷飞、疲劳昏沈等障碍,纷至沓来而阻碍我们用功,这也就是身心不和平的现象。

通常,没有人真的能够用自己的心来指挥自己的身体。生理上的冲动,如饿了想吃东西、渴了想喝水、冷了要穿衣服、疲倦了想睡觉等,都不是我们的心所能够轻易控制和指挥的,所以说人的身心是不和平的。生理能达于和平便是四大调和,四大若能调和,百病便不生,这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心理有病,身体就不能没有病,因此,要想身心统一,就必须先有和平的内心世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这三门若不关牢,佛号一定念不好

我们念佛的时候,应放下一切,眼睛观佛、耳朵听佛号、...

大安法师:心情浮躁时如何通过念佛求得安宁

问: 我自己的一个问题,我心非常浮躁,怎么都静不下...

70%以上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

无这「四心」不能参禅

参禅人,有一坐三十年铁志,可以办道。 此一法无长远心...

从心的牢狱里解脱出来

一个人,如果做了违法的事,被人一状告到法院,就要接...

王阳明心学的四大智慧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创立了伟大的心学体...

认知的三个境界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 别不平、莫抱怨...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圣严法师《发愿》

每一个人都会贪生怕死,只可惜当我们正在呱呱落地之时...

圣严法师《不要以感性来修行》

害人的感性就是有心欺骗他人,蓄意使人上当,或者自己...

圣严法师《人生的愿望》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许多的梦想、许多的心愿,常常想:我...

圣严法师《在不断的错误中学习》

我们常说: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可见修行必须要有修...

【佛教词典】胎藏图像

凡二卷。传为唐代善无畏抄录。此书列胎藏界曼荼罗诸尊...

【佛教词典】梵坛

梵语 brahma-danda,巴利语同。又作梵怛。意译为默摈、...

佛陀对弟子的态度

佛陀平常对于自己弟子的态度,不但慈爱、坦率,尤其难...

大安法师: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和悔恨心

问: 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大安法师答:...

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懂事孝顺

问: 我侄子今年十七岁,父母已离异,学习、生活主要...

学佛要先懂得佛教道理

我国有五大宗教,总的说都是劝人为善,大家都做好事。...

净界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牛舌与哑巴

《法苑珠林》记载着一个故事。 说在唐朝武德年间,在大...

【推荐】颠倒凡夫如何得到临终的正念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

【推荐】各种动物在佛经里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佛...

一人学佛,带动全家转运

爸爸和两个弟弟经常出状况,我不是替他们还赌债,就是...

露宿街头的富翁

古时有一个富翁,广厦千间,妻妾成群,富甲一方。 忽然...

不为外界所干扰的沉静

很少有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沉静,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

最好的领导者

团体的领导者有两种型态:一种是权威型,在他的领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