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改变命运

净界法师  2015/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改变命运

为什么说,知道常住能够远离三恶道,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佛在世的时候这个释提桓因,他当然是大福报,他有很多宫殿,他有一天是五衰相现,天人福报将尽的时候,他会出现五种相貌,第一个,衣衫垢秽,他的衣服开始有污垢,第二个,头上花萎,他头上的花冠枯萎了,没有那么鲜艳了,第三个,身体发臭,他有臭味出现了,第四个,腋下出汗,他身体开始流汗,第五个,不乐本座,天人都是有座位的,他已经坐不住了,躁动不安。

那么释提桓因,他这五种相状出现,他就知道他即将死亡,而且他要投生到一个乡村里面做一头猪。所以他非常恐怖,非常恐怖的时候,这个帝释就次第的找很多天王,找到大梵天,大梵天说我没有能够避免让你死亡的方法,都没办法。

所以这个释提桓因就忧愁苦恼,这个时候有个大臣,他有一个有智慧的大臣说:大王,我有办法,让你能够免除这一次的死亡,他说:你有办法吗?他说:我绝对有办法,他说:那你有什么条件?他说:我把这个方法告诉你,你把这个乾闼婆的女儿嫁给我。乾闼婆就是这个帝释的乐神,你把这个乾闼婆的女儿嫁给我,释提桓因说:你如果能告诉我一个正确的方法,不要说乾闼婆的女儿,我把阿修罗王的女儿嫁给你。

阿修罗,诸位知道,阿修罗叫飞天,他是有天的福报,但是他的瞋心重,没有天的福德,阿修罗男众很丑,女众很美貌。这个大臣说:好,一言为定,释提桓因说:你有什么方法呢?他说:你现在只有一个方法,你要找佛陀皈依。

他说:我以前,曾经听人家跟我传一个法,你要能够皈依,你就免除一切障碍,那么释提桓因就相信,他的这个时候死亡已经快到了,他马上以神通力,飞到精舍去找佛陀,佛陀当时并没有给他皈依。

这个时候,释提桓因他提出一个问题,他说:我们一个人,天人的福报这么大,为什么他要面临死亡,这死亡从什么地方来呢?佛陀说:因为他有烦恼,这烦恼就障碍他的安乐,这个时候释提桓因说:那天人有什么烦恼呢?佛陀说:天人的瞋心比较淡薄,但是他有贪欲跟嫉妒的烦恼,他得到的快乐他就贪欲,他得不到,别人得到,他就嫉妒,所以你天人,还有贪欲跟嫉妒的烦恼。

释提桓因说:天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贪欲跟嫉妒的烦恼呢?佛陀说:因为你有攀缘,你活在表层意识,你老是想要向外攀缘,你老是活在感觉,你用感觉来主导你的内心,你不是用智慧来主导你。释提桓因说:那怎么断攀缘呢。

佛陀讲到重点,他说:你要忆念清净的本性,清净法身,你要忆念法身常住,这个时候这个天人大善根,他听到以后,他听说忆念清净法身,法身常住以后,他起大欢喜,他就咒愿,愿我生生世世能够依止清净法性,而证得无上菩提,他念完以后就向佛陀拜下去,拜下去以后他的生命刚好结束。

他的神识依止他过去的业力,就投生在乡村一个母猪的肚子里面,他那个时候,因为一念的返转,心生则种种法生,他一念的大乘善根生起,那个猪就受不了,他一投胎以后,那个母猪就像发疯一样就到处跑,就把这个女主人一个罐子,装水的罐子给撞破了,女主人一生气拿那个棒子,就打这只猪,把它打流胎,打死了。

打死了以后,这个释提桓因死了以后,他又投胎到原来的位置,而继续做天人,再多一期的生命。这个就是佛陀说的,一念的回光返照,改变命运。

诸位你要知道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命运可以改变,为什么业力它可以改变,这个问题在《大乘起信论》有人问,当然这个地方也牵涉到净土宗的带业往生,为什么能够带业往生?他造了五逆十恶为什么带业往生?因为业力是虚妄的,那就是一念攀缘的心,去攀缘一个虚妄的境,妄心攀缘妄境,所以它只是清净心的一个表层的一个影像,它本来就没有,达妄本空。

诸位如果你要追求临终的正念,你要不断的忆念,你的清净本性很重要。我们一再讲过,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面对妄想,这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你站在本来就有妄想,妄想是真实的,你跟它拼了,你就完了,你这个事修没有理观,你绝对不是它的对手。

所以你不能站在表层意识跟妄想对抗,你不能站在表层意识,你要能够回到你的深层意识,你要把心带回家,从家的角度来跟妄想对抗,妄想就不是你的对手,因为真能破妄。但是你要活在表层意识,来跟妄想对抗你就糟了,站在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你就没有希望了。

所以它这个地方很重要,你的生命要彻底改变,你要知道,你本来是没有妄想,那些妄想是后来有的,那是如梦如幻的。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在那个经典上说,你一个人能够通达空性,知道你的本性清净,你会产生两个效果,第一个,虽做恶业速疾能悔,若堕恶趣终不久留。

就是说即便你一时的冲动,还会造罪业,但是你这个罪业力量薄弱了,你会产生自我反省了。因为你造罪业的时候,有人不同意,就有人说我反对,就是你的善根反对你了,它开始对治你了。

除非你没有真正的懂你的自性本来清净,没有真懂那就算了,你如果真懂,你在造恶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个力量开始在骂你,你两种力量,真妄交攻,这个是恭喜你,这个在佛法叫增上惭愧心生起了。

所以你能够懂得,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你这个造业是不应该的,是虚妄的,这个时候,你的造业势力薄弱了,这第一个,虽做恶业速疾能悔。第二个,即便你因为过去的业力,到三恶道去了,你在三恶道也待不久,若堕恶趣终不久留,是这个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到达心佛双忘时,才会会得真实义

在理和事的圆融方面,真正要了解,一定要到达心佛双忘...

「不舍一法,不受一尘」该如何理解

问: 师父慈悲,弟子心中不明经义,「佛氏门中不舍一...

动一个念头,也如发射一份电波出去

一念之力 我们的心念,决定言语看不惯某人时,就会常发...

性德

对修德之称。言一切万物本性之上各有善恶迷悟之性能也...

见自身微尘与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

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不一样

前面讲到桥陈那比丘知道:原来三界这个地方是住旅馆的...

勿在虚假的物质生活中打转

佛法说人身难得,既然得了人身,却不了解因果、心性的...

心病的对治法

心病的六种对治法 (一) 众生的烦恼无量无边,所以对...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问: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明证法师答: 修定,内心...

这辈子请为自己而活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活给别人看,也在盯着别人怎么活。...

学佛过程中的最怕

学佛、修行就是将不正确的一切行为修正过来,把不正确...

不受戒,犯了错是否就不严重

有些人听说受戒后所犯的罪要比不受戒所犯的罪还要大,...

【佛教词典】无尽功德藏回向

【无尽功德藏回向】 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五位。此位...

【佛教词典】四种真实

【四种真实】 p0432 显扬六卷二页云:彼复四应知者:彼...

熄灭淫欲的简便方法

色欲祸害极其酷烈,从古到今,因此亡国败家、丧身绝嗣...

大安法师:般若智慧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如何修智慧、修般若这一块是非常...

不重视恭敬三宝,会构成灭法的因缘

接着看第二段的申诫: 既知多过,弥须大慎。 至堂殿塔...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庵罗树园说法,长者子宝积与五百长...

佛教的规矩是否是有男尊女卑的现象

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宝。一有志气之宝。到...

圣严法师:顿悟与渐悟

顿渐的问题,许多人都要误解,总以为顿教的法门与渐教...

一个人没学佛时,他就是要依靠某种东西来过日子

[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变灭],就...

上辈往生是一定要出家吗

问: 法师慈悲,请开示三辈往生条件,听说上辈往生是...

极乐世界的天人

念佛人能够由专修净业这种善根,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愿...

嫉妒造业,随喜有功德

恶念,就是从贪、瞋、痴所生出的。我们带着贪、瞋、痴...

不费分文即能成就「五大施」

佛世时,有一位首罗长者,以性情悭吝而闻名,舍利弗尊...

喜欢读经而不喜欢念佛怎么办

问: 我学习佛法一年有余,一直以来虽然知道念佛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