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改变命运

净界法师  2015/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改变命运

为什么说,知道常住能够远离三恶道,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佛在世的时候这个释提桓因,他当然是大福报,他有很多宫殿,他有一天是五衰相现,天人福报将尽的时候,他会出现五种相貌,第一个,衣衫垢秽,他的衣服开始有污垢,第二个,头上花萎,他头上的花冠枯萎了,没有那么鲜艳了,第三个,身体发臭,他有臭味出现了,第四个,腋下出汗,他身体开始流汗,第五个,不乐本座,天人都是有座位的,他已经坐不住了,躁动不安。

那么释提桓因,他这五种相状出现,他就知道他即将死亡,而且他要投生到一个乡村里面做一头猪。所以他非常恐怖,非常恐怖的时候,这个帝释就次第的找很多天王,找到大梵天,大梵天说我没有能够避免让你死亡的方法,都没办法。

所以这个释提桓因就忧愁苦恼,这个时候有个大臣,他有一个有智慧的大臣说:大王,我有办法,让你能够免除这一次的死亡,他说:你有办法吗?他说:我绝对有办法,他说:那你有什么条件?他说:我把这个方法告诉你,你把这个乾闼婆的女儿嫁给我。乾闼婆就是这个帝释的乐神,你把这个乾闼婆的女儿嫁给我,释提桓因说:你如果能告诉我一个正确的方法,不要说乾闼婆的女儿,我把阿修罗王的女儿嫁给你。

阿修罗,诸位知道,阿修罗叫飞天,他是有天的福报,但是他的瞋心重,没有天的福德,阿修罗男众很丑,女众很美貌。这个大臣说:好,一言为定,释提桓因说:你有什么方法呢?他说:你现在只有一个方法,你要找佛陀皈依。

他说:我以前,曾经听人家跟我传一个法,你要能够皈依,你就免除一切障碍,那么释提桓因就相信,他的这个时候死亡已经快到了,他马上以神通力,飞到精舍去找佛陀,佛陀当时并没有给他皈依。

这个时候,释提桓因他提出一个问题,他说:我们一个人,天人的福报这么大,为什么他要面临死亡,这死亡从什么地方来呢?佛陀说:因为他有烦恼,这烦恼就障碍他的安乐,这个时候释提桓因说:那天人有什么烦恼呢?佛陀说:天人的瞋心比较淡薄,但是他有贪欲跟嫉妒的烦恼,他得到的快乐他就贪欲,他得不到,别人得到,他就嫉妒,所以你天人,还有贪欲跟嫉妒的烦恼。

释提桓因说:天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贪欲跟嫉妒的烦恼呢?佛陀说:因为你有攀缘,你活在表层意识,你老是想要向外攀缘,你老是活在感觉,你用感觉来主导你的内心,你不是用智慧来主导你。释提桓因说:那怎么断攀缘呢。

佛陀讲到重点,他说:你要忆念清净的本性,清净法身,你要忆念法身常住,这个时候这个天人大善根,他听到以后,他听说忆念清净法身,法身常住以后,他起大欢喜,他就咒愿,愿我生生世世能够依止清净法性,而证得无上菩提,他念完以后就向佛陀拜下去,拜下去以后他的生命刚好结束。

他的神识依止他过去的业力,就投生在乡村一个母猪的肚子里面,他那个时候,因为一念的返转,心生则种种法生,他一念的大乘善根生起,那个猪就受不了,他一投胎以后,那个母猪就像发疯一样就到处跑,就把这个女主人一个罐子,装水的罐子给撞破了,女主人一生气拿那个棒子,就打这只猪,把它打流胎,打死了。

打死了以后,这个释提桓因死了以后,他又投胎到原来的位置,而继续做天人,再多一期的生命。这个就是佛陀说的,一念的回光返照,改变命运。

诸位你要知道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命运可以改变,为什么业力它可以改变,这个问题在《大乘起信论》有人问,当然这个地方也牵涉到净土宗的带业往生,为什么能够带业往生?他造了五逆十恶为什么带业往生?因为业力是虚妄的,那就是一念攀缘的心,去攀缘一个虚妄的境,妄心攀缘妄境,所以它只是清净心的一个表层的一个影像,它本来就没有,达妄本空。

诸位如果你要追求临终的正念,你要不断的忆念,你的清净本性很重要。我们一再讲过,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面对妄想,这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你站在本来就有妄想,妄想是真实的,你跟它拼了,你就完了,你这个事修没有理观,你绝对不是它的对手。

所以你不能站在表层意识跟妄想对抗,你不能站在表层意识,你要能够回到你的深层意识,你要把心带回家,从家的角度来跟妄想对抗,妄想就不是你的对手,因为真能破妄。但是你要活在表层意识,来跟妄想对抗你就糟了,站在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你就没有希望了。

所以它这个地方很重要,你的生命要彻底改变,你要知道,你本来是没有妄想,那些妄想是后来有的,那是如梦如幻的。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在那个经典上说,你一个人能够通达空性,知道你的本性清净,你会产生两个效果,第一个,虽做恶业速疾能悔,若堕恶趣终不久留。

就是说即便你一时的冲动,还会造罪业,但是你这个罪业力量薄弱了,你会产生自我反省了。因为你造罪业的时候,有人不同意,就有人说我反对,就是你的善根反对你了,它开始对治你了。

除非你没有真正的懂你的自性本来清净,没有真懂那就算了,你如果真懂,你在造恶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个力量开始在骂你,你两种力量,真妄交攻,这个是恭喜你,这个在佛法叫增上惭愧心生起了。

所以你能够懂得,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你这个造业是不应该的,是虚妄的,这个时候,你的造业势力薄弱了,这第一个,虽做恶业速疾能悔。第二个,即便你因为过去的业力,到三恶道去了,你在三恶道也待不久,若堕恶趣终不久留,是这个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三界虚伪,唯此真实

大哉二句,赞辞。大者当体得名,具遍常二义。以横满十...

念佛时有两点要注意

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二点要注意:一个是你能念的心,...

外表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心

在遥远的西藏雪域高原上,住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喇嘛。...

「相随心转」要如何转

我们再看第二个,第二个很重要了相随心转。那么相由心...

如何区别真心与妄心

什么是真、什么是妄,佛陀再加以详细的料简。这地方有...

离心之外,无别有法

问:世间染法,有贪瞋痴为所治;出世净法,有戒定慧为...

心灵的影子

我相信命理,但我不相信在床脚钉四个铜钱就可以保证婚...

活佛算命

世上有许多人,是欢喜看相算命的玩意,尤其我们中国女...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学佛过程中会碰到的问题

能够学佛,是人生的最大幸事。佛菩萨告诉我们很多做人...

五欲犹如大贼,急当远离

在佛法中主张人们要在生活中对名利、物质上的追求要时...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寺院所送物品是否犯戒

问:道场分给师父们的水果、饮料等,师父们可以给居士...

在家佛前自受八关斋戒仪轨

(一)唱八支香赞 八支斋体,受持夜朝,关闭诸恶长善苗...

【佛教词典】入众五法

(名数)戒律入僧伽中当守五种之规法。五分律曰:佛言...

【佛教词典】清净业处

凭著纯善的业因所生之处,亦即净妙的佛土。...

明海法师自述出家的心路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缘,看了一本介绍弘一...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问:为什么我们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

话说得失真

《荀子》说: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

悭贪是众苦之根本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有一位大商主子名...

专心无杂的摩陀大师

传说,过去安徽省有座山,叫「摩陀山」,这座山名字的...

我祈请佛力加持,可为何总碰到不如意事

问: 我每天都念佛回向给我妻子,祈请佛力加持工作顺利...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

修行就要断欲去爱吗

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自私的缘故。为什么会有自私...

恶口一言,角长头上;伤人一语,尾生臀际

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讲到了菩萨的四摄,非常令人感动...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

印光大师开示持戒与念佛

一、持戒与念佛的关系 1、三学为学佛修净之根本 戒、定...

圣严法师《感谢抱怨的人》

无论是在家庭里或是在工作场合中,我们常常都会听到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