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心的下手功夫

净慧法师  2021/1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观心的下手功夫

古人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可见心量广大,心能包括一切。有句话叫做“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又有经典上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五祖弘忍大师也讲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所以说,学佛最终的目的是认识我们自己这一念心,把心的问题解决了,学佛也就大事了毕。法门无量,但是不管哪一法,都离不开心,因为心外无法故。

我们在平常用功的时候,怎样才能够从管住这个心到彻底地认识、掌握这个心?这其中的过程,既非常艰苦,也非常漫长。但是,只要懂得有这件事,并且心向往之,努力去做,我们就有最终了解、掌握的那一天。

今天有不少道友见了面便说,他的妄念多得很,可以说是心猿意马。不静坐不用功时,仿佛自己没有什么妄想;一用功、一静坐下来,则妄念纷飞,此伏彼起。实际上,并不是静坐时妄想才有,不静坐时妄想就没有;应该说,由于静坐时提起觉照,观察此心,才发现有妄想。这是好事,这是你已经开始注意到了自己的心态。

又有道友讲:“妄想起来了怎么办呢?”我说:“你别管它。”昨天讲到要孤立此心。所谓孤立此心,便是不续前,不引后。所谓不续前,就是不要和过去的心相牵扯;不引后,便是叫你不要和未来的心发生联系,把当下这一念照顾得了了分明。做到了了分明地照顾当下一念,那么不管你有无妄想,只需做到“念起即觉,觉之即无”。知道是妄想,就不要去追逐它、继续妄想下去,而是要提起正念。

正念,是不是妄想呢?讲到底正念也是妄想。不过,它是把意念寄托在(或说集中在)一个念头上,以一念来代替纷杂万念。说到底,虽然念佛号也是妄念,但是这个妄念和别的妄念有根本的区别。这一念佛之念具有恒沙功德,所谓“念佛一句,罪灭河沙”,其他的念头就不具备这种功德,不具备这种加持力。

在一些祖师的语录上讲,这叫做以毒攻毒,或说以一念代万念。到了究竟的时候,连这一念也是多余的。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程度、层次,距离那种时刻还遥远得很。在当前用功的时候,必须牢牢把握一个正念,以一念正念来代替万念。这是观心的一个下手功夫,也是把握自心的一个下手功夫,千万不要夸夸其谈,好高骛远,要老老实实地面对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的心态。修行,找到一根拐杖,就不要把这根拐杖随便地扔掉了,扔掉了这根拐杖,你就会摔交。这个拐杖就是一个法门,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心、了解自心的一种方便。

实际上,我们要认识这个心,要把握住它是很难很难的。我们的赵州和尚,他老人家在修行的过程中“三十年不杂用心”,可见用功之难。赵州老人,人称古佛再来,他也示现出用功的难度,何况我们平常的人,我们这种劣根性的人!要想真正地把握自己的心态,我们就必须天天、时时、刻刻都要知道有这件事,天天、时时、刻刻都要不断地磨炼自己的心。

在座的有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说要三十年不用杂心,便说:“我都七十岁了,还能活几天呢?这一辈子要想了结这件事是不是就没有希望了呢?”也不是的。这个心的认识,说容易也容易得很。怎么容易呢?就是要死下这个心,死下妄心,死下想讨便宜的心,以最大的决心,努力地精进不息。有很多人是在晚年才信仰佛教,才知道有一个所谓生死大事,才开始修行。大多数人都能够程度不同地得到受用,那是因为他有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决心和毅力。

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并不一定年轻人修行就进步快,老年人修行就进步慢。年轻人倘若他心不急,不肯坚持,悠悠忽忽,也有可能会空过一辈子。年老的人,信得及,有紧迫感,他可能在三年五载就能够解决这个大问题。

能不能了解、掌握这个心,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决心、信心和毅力。佛教讲修行就是讲修心,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我们时时刻刻要抓住这个根本问题,把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了,一切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对于初学佛者,应该怎么安排较好

问: 请法师开示:对于初学佛者,应该怎么安排较好?...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

小事做不来,大事难成就

俗语说:小事做不来,大事难成就。此是从小事上可反映...

【推荐】圣严法师《心胸开朗,就不受环境局限》

有不少人常常觉得,自己的工作顺利,甚至事业做得也还...

打妄想就会把过去的业给牵动起来

当业力跟妄想结合的时候,人生无解,真的无解!其实人...

转弯的人生

夜晚,列车奔驰,两节车厢的交接处,转弯时出现了一个...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这个判言来自蕅益大师。《...

星云大师《从古德行谊说到今日吾人修持的态度》

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护法居士们: 今天是我们在...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得之不易的暇满人生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思维暇满人生》。如何来思维我们...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出家众和在家众,从禅宗的角度来看,在修行开悟这一点...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今晨安详示寂

2013年4月20日凌晨6:26分,近代高僧虚云和尚法子、中...

中国禅宗的起源

少年时代的净慧长老 我今天所讲的禅,不是六度禅波罗蜜...

【佛教词典】神境智

【神境智】 p0934   瑜伽六十九卷十八页云:复次诸神...

【佛教词典】相空

(术语)诸法有性相二者,性之空无云性空,相之空无云...

六和敬的意义

「六和敬」是佛教僧团的生活原则,也就是让彼此能够和...

不学弟子规,往生净土就会落空吗

问: 现在有人说《弟子规》就是佛的戒律,不学《弟子...

你对「感受」还看得很重,你就不可能离开三界

我们开始不再随顺我们的感觉而走,我们一个修行者,你...

祭祖时可以烧纸钱元宝吗

问: 法师,我们佛弟子在祭祖的时候,还可以烧纸钱元...

明月之心不可无

有一个老和尚到了垂暮之年,决定把衣钵传给弟子,无奈...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

念佛的利益

《华严经》云: 宁受地狱苦,也要得闻诸佛名。 一称南...

持戒布施者易生净土

持戒者容易往生是远离诸染故。 持戒对于我们居士来说至...

把握时间付出良能,发挥生命价值

人的一生中,年少力壮只有一回;若想有再一次的年轻,...

常行精进,出阴界狱

【第四觉知: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

金子与屎橛

有一块金子,被人做成了屎橛的形状。 人见了问它:你...

具大慈心布施,如是福利最不思议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