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印法师:受三皈依的态度

2011/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三皈依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我认为这必须发十种心。

第一、信仰心:信佛有大智慧,有大福德,天上天下,无能过者;是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信法是佛所说,是一切贤圣之所修学,可以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超凡入圣,是暗室的明灯,久病的良药。信僧是佛弟子,是住持佛法,教诫众生,於三宝所,深信不疑。这就叫做信仰心。

第二、希有心:诸佛出世,如灵瑞华,时乃一现;无上妙法,百千万亿劫当中难得遇上。我现在既值佛法,当生难遇之想,希有之心。佛经上说:“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知道佛、法、僧三宝难得值遇,叫做希有心。

第三、欢喜心:那样难遇的佛、法、僧三宝都遇上了,况且诸根不缺,因缘具足,可以修行,依此修行将来可以离一切苦、得一切乐。如饥渴得饮食,疾病遇医药,心生欢喜,感激庆幸,这就是欢喜心 。

第四、殷重心:受三皈依时候,感觉到这是件极为重大的事,因为百千万劫已来,未曾皈依三宝,以致常在轮回生死,受种种苦。今天受三皈,便是为超凡入圣、离苦得乐,奠定了巩固的基础,这是百千万劫已来所没有经历过的事。因此对受三皈郑重将事,丝毫都不敢怠忽,这叫做殷重心。

第五、真实心:受三皈依,是为了离苦得乐,为了自他成佛,并不是为了要人家赞许,也不是为了要有其他什么作用,更不是随随便便就跟人家跑。从动机上考察,必使诚实无妄,这叫做真实心。

第六、坚固心:既受了三皈依,就要一心一意坚固受持,无论是在任何环境之下,都不得中途改信外道,也不得以无记心,忘却了三皈依。这样坚固受持,不退不失,叫做坚固心。

第七、清净心:既受三皈就是正式的佛教徒,从此应该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凡有贪、嗔、痴等种种意恶,杀、盗、邪淫等种种身恶,妄言、绮语、两古、恶口等种种口恶,都必须忏除净尽,并且还要念佛求生净土;令身心清净,没有一切障碍,这叫做清净心。

第八、智慧心:既受三皈依,实行断恶修善,念佛求生净土,已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如果能更追一步对於三皈依的理论,如四教六即之谈,同体别相之义,明白通畅;转凡夫、外道的知见为佛知见,适叫做智慧心。

第九、永恒心:受了三皈依,是要尽形寿来受持的。其实这还是方便的说法,受三皈依,是要尽未来际受持的。自从初受三皈依,中间经过三阿僧祗劫,直至成佛,在这样的长时期中,终不为天魔外道之所惑乱,叫做永恒心。

第十、广大心:受三皈依,不但为了自己离苦得乐、超凡入圣,更是为要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超凡入圣。所以,自己受三皈依,也要教一切众生受三皈依。这还不算,还要教一切众生都能断恶修善、念佛求生净土,究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自己发这样的广大心,也要教一切众生发广大心。这样才能够使佛种不断、法种不断、僧种不断。不过这是大菩萨的发心,初学佛的人一时恐怕很难做到,但决不可不知,也不可不随分修学。

用以上的态度,也即是发如此十心来受三皈的话,可说真正受了三皈依,算是真正的如来弟子、佛教徒。

最后,奉劝有缘读到适本小册子的读者,从此笃敬三宝、信仰三宝,做个光荣的三宝弟子,真实的佛教徒。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 别不平、莫抱怨...

多用心

有一天,庄周和朋友聊天时,说了一篇大道理,朋友听了...

【推荐】八风不动心,宁静无烦恼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

分心散乱的对策

其实除去五盖,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最常见也最常被忽略的...

做任何事前要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一个年轻的小和尚去集市的时候,见一位老者摆了个捞金...

欲爱的根源来自于这念心

过去,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时,为所有的天人等四辈说...

为什么我们一天到晚「心有千千结」

有人说,为什么没有影像,我一天到晚也是心有千千结呢...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

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渐渐从多是酒肉朋友,提升到多为同参道友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

「忍」为成佛第一行

法锦自言性多瞋习,老人因以方便调伏,而示之以忍辱法...

【推荐】五戒的制戒因缘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条,需要全体佛教信徒都必须遵守。...

人往往不能善用其所长,变成反面就不妙了

【《韩诗外传》曰:夫士有五反。】 这里提到古书的《韩...

【佛教词典】多伽罗香

多伽罗,梵语 tagara。又作多揭罗香、多伽留香、多伽娄...

【佛教词典】鸯伽陀

(人名)王名。佛本行集经曰:有刹利王,名鸯伽陀,隋...

念佛的心不能带条件

诸位,我们要注意你带条件,这个条件这个因缘就是外境...

契悟当下这一念心

现代人总觉得生命很短暂,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

顺生死流的十种心

刚才有个道友问我:如何能够保持着我们这个菩提心不退...

福报大的人,做事情就比较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跟福报大的人一起出...

微笑就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人的一生,不论是谁都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是不管怎样,...

自己的一座佛堂

在路上遇到一位陌生人, 自称是我的读者, 他说: 听说林...

你心里的按钮在哪里

某位老师说过一个故事:他是一个光头,这在当地是很特...

经云: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

手机的利与弊

随着高端手机的发展,由手机带来的隐患也渐浮于水面,...

犯了根本罪如何才能重新受戒

受菩萨戒,有些人他可能会有质疑,他曾经受了五戒,或...

听闻正法的功德利益

龙树菩萨在其《听闻集》中写道: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

做人做事无不是以心为主

佛法中,以心为主。学禅以心为主,世间法也是以心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