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示比丘四法要

2016/03/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示比丘四法要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等五百人共会一处。

那时,舍卫城中有一位敬奉三宝、受持五戒的优婆塞,命终之后投生于舍卫城中大长者家,长者的妻子怀胎时,世尊以天眼观察,知道这位优婆塞投生在舍卫城中最富有的长者家。同一天还有一位修习梵天之法的梵志婆罗门,身坏命终后,堕于地狱道,世尊同样以天眼观见。又在同一天,世尊也以天眼观见给孤独长者命终,来世得生善处,及于天上。也在同一日,世尊同样以天眼观见,有一位比丘僧入于涅槃。

世尊观见这四件事,便说此偈:

若人受胞胎,恶行入地狱,善者生天上,无漏入涅槃。

贤者今受胎,梵志入地狱,须达生天上,比丘取灭度。

此时,世尊从静室出来,前往普集讲堂,坐于堂中开示比丘众:有四种法,如果能够依之修行,命终之后便得人身。是哪四种法呢?即身、口、意三业及谋生之法都清净无有瑕秽之人,命终后得以投生人道。比丘们!还有四种法,会令人堕于地狱中,是哪四种法呢?即身、口、意三业及谋生之法都不清净的人。所以比丘们!如果有人亲近这四种法,身坏命终之后,将堕于地狱中。

比丘们!还有四种法,修习之人来世得生善处,及于天上。是哪四种法呢?布施无所吝惜、慈心仁爱、利益他人、以平等心利他。所以比丘们!如果能够实行这四种法,身坏命终之后,来世得生善处,及于天上。

再者,比丘们!更有四种法门,如果有人依此修行,身坏命终,断尽有漏烦恼,成就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如实了知自己不再受生死系缚,三业清净成就梵行,所作皆已成办,永不再受轮回之苦。是哪四种法呢?一为修习“有觉有观禅”,此为色界初禅之定;二为修习“无觉无观禅”,此为色界二禅之定;三为修习“护念禅”,善用舍念慧,将护此乐,此为色界三禅之定;四为修习“苦乐灭禅”,不苦不乐舍念清净,此为色界四禅之定,比丘应当修持这四种法门。如果能够修习之,便可以断尽有漏烦恼,成就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如实了知自己不再受生死系缚,三业清净成就梵行,所作皆已成办,永不再受轮回之苦。

因此,比丘们!倘若有族姓男女、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敬信三宝、持守五戒的优婆塞、优婆夷,想要来世投生人道,应当学习方便法门,使身、口、意三业及谋生之法都清净无瑕;如果想要生于天上,应当勤求方便法门,落实布施无所吝惜、慈心仁爱、利益他人、以平等心利他等四恩;如果想要断尽有漏烦恼,成就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也应当勤求方便法门,加功用行修四种禅定。大众当如佛所言说,受持学习。

比丘众等听闻佛陀开示后,皆法喜充满,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三·增上品第三十一(七)》

省思:

经云:“欲知过去因,当观现在果;欲知未来果,当观现在因。”因缘果报是真理、是佛法的根本知见。众生今世造作善恶业因不同,来世随其业感而受报,如是因,如是果,因果丝毫不爽。“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吾等既得人身,得闻正法,当依佛所教,从因地如理行持,不犯众恶,清净三业,如理实践,人生必定愈走愈光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做自己的主人翁》

儿童、青少年是我们社会、国家的未来主人翁。这是一句...

初学者不要与男女美色相接触

大智慧的佛陀告诉我们,修行的重点有两个: (一)慎勿...

修行中遇到障碍该如何克服

问: 在修行当中遇到障碍,如何克服? 大安法师答:...

从身安道隆的角度,一定要断除这五种辛菜

那么这一段佛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生命的变化跟...

圣严法师《用惭愧和谦虚来消融自我》

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在于自我消融,如此才能达到智能...

【推荐】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杜漏歌 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邪思妄想沉阴...

拿这16种人当镜子照一照自己

⑴ 能吃亏的人是有福的人 ⑵ 能施舍的人是富贵的人 ⑶...

于烦恼中证入自性,是否有其合理性

问: 净土法门的修行强调断恶修善,而有些法门强调可...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驮跋陀罗尊者画传

一、初露神异 觉贤,梵语佛驮跋陀罗,古印度迦维罗卫国...

懂得尊重身边每一个人

一只蚂蚁被风刮落到池塘里,命在旦夕,树上的鸽子看到...

丰子恺放生趣闻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有名的漫画家,他去世已多年,遗留给...

孙红雷:母亲靠捡垃圾把我养大

小学四年级时,孙红雷得知,家里要推迟两个小时吃晚饭...

【佛教词典】四大

(名数)俱舍论所说,地水火风也。此四者广大,造作生...

【佛教词典】六现观有分别无分别分别

【六现观有分别无分别分别】 p0314 瑜伽七十一卷四页云...

大安法师:如何读诵佛经

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

印光大师临终助念的解读

临终念佛不可怕死,也不能求病好  况求生西方者,不可...

高僧大德的养生之道

这里,我只谈身体的基本调和之道,并且,是总结三位高...

我也可以为你忙

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禅僧,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

放生功德无量无边

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求得福寿,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

佛门里面为何有「三多」

明清以来,世间人对于佛教或佛法产生了种种的误解,现...

四十八大愿——(第2愿)不复更生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

「敦伦尽分」与「百不管」该如何融会贯通

问: 师父您好,印祖三十二字修行纲领中有敦伦尽分,...

在宗门下得了好处的人,那不是学来的

宗门下讲规矩,讲用功,达到悟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里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

往生大事,败在懈怠

当你的懈怠放逸占了上风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状态,这...

三个方面检验是否已离开妄想

每一个因缘都可以修功德,不一定是在顺境才修学。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