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贪利养的提婆达多

2011/01/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陀在王舍城弘化时,阿阇世王非常恭敬提婆达多,除了为他建筑富丽堂皇的精舍、听信他的谗言外,每天还会供养很多美味的斋饭及宝物给提婆达多。许多比丘看了颇不以为然,便将这件事报告佛陀。佛陀告诫诸弟子们:‘你们不要羡慕提婆达多,他为了追求名闻利养,不但今生对我多所毁谤,过去生也是如此。’比丘们对此感到好奇,请世尊进一步教敕。于是世尊为弟子们开示提婆达多的过去因缘。

过去在波罗奈国的深山中,住着两位仙人,老仙人非常精进用功,所以经过多年的苦心修炼后,具足五种神通。另一位年轻仙人,虽然也想成道,但平时只知游玩享乐,所以在修行上毫无所得。当时,老仙人会以神通力飞到各处参学,所以其他仙人们遇到他,都会送他各种仙果佳肴。就像他从北俱卢洲带回上等美味的大米、又从南赡部州带回阎浮提树的甜美果实,有一天还飞上忉利天,带回人间从未品尝过的美食。老仙人不管获得什么供养,都会慈悲的与年轻仙人一起分享。

年轻仙人见到老仙人总是来去自如、心想事成,好生羡慕,一再祈请老仙人传授他神通的方法。老仙人说:‘若你心存正念,精进用功,自然就能获得五种神通。若是心怀恶念,有所企求,不但会危害人群,更会自尝恶果。’老仙人禁不住年轻仙人三番两次的恳求,即教他修四禅八定。经过一段时间的苦修,年轻仙人也获得五种神通。

好不容易有神通的年轻仙人,总想到处炫耀一番,于是频频找机会前往城里,在众人面前展现种种神通力。众人见到年轻仙人拔地而起,还能腾云驾雾,不禁心生敬仰,纷纷前来供养。因此,他所获得的名闻利养总是比老仙人还多。

年轻仙人并不以此为满足,仍对老仙人心生嫉妒,处处诽谤他的声誉。但是老仙人总是淡淡一笑,不以为意,因为他相信人们终究会了解真相。后来,年轻仙人因为常起嗔心,心怀恶念,所以逐渐退失了神通力。

年轻仙人失去神通力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众终于看清事情的真相,反过来赞叹老仙人的品格高尚。同时,也纷纷谴责年轻仙人的心胸狭隘、品德卑劣。所以,全城百姓一致决定将他驱逐出境,永远不许再踏进境内一步。佛陀说:‘那时候的老仙人就是我,年轻仙人就是提婆达多。’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三》

省思

所谓‘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初发心要正确,若是一昧希求神通感应,贪得名闻利养,而不从心性上努力,只会离佛愈远,难体佛意,终为自己的妄心所淹没。所以‘如是因,如是果。’修行唯有在因地上用功,时时反省检讨,努力不懈,最后必能果证菩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

一切皆舍,了脱生死

现在佛教在世界上,大体都在弘法、宣传,虽然很普遍,...

贪的对治方法

这讲到对治的方法,有四段。先看第一段,身舍贪吝。 若...

远离贪欲获十种功德

诸仁者!于彼远离贪欲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圣严法师:什么都不求

在人的一生之中,所要追求的东西太多了:没有钱的时候...

守财奴的感悟

有一个守财奴,非常吝啬,从不曾布施过一毛钱。他对自...

慧不贪欲

佛陀在舍卫国的只洹精舍度众时,城中有一大富长者,育...

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

古人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今社会,虽不说物欲横...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下生死柱得解脱

以前有一个国家,设置了一根非常高大的石柱,完成后,...

广钦老和尚指导如何内心用功磨好剃头刀

有一天,在建筑工程正忙,工程车、建筑工人都来准备做...

给自己抹点黑

公元前225年的一天,秦国大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即将...

沙曷比丘饮酒醉卧树下,为何世尊还赞叹他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千二百五...

【佛教词典】信分(四)

一、信定散 信定散二途,定可忻而散可厌。   二、信...

【佛教词典】制教限分

亦名:限分 子题:大教制其瞥念、假宗但齐重缘、有部须...

心安比赚钱更重要

人生真正的幸福是心安,而非物质的享受,因为一切物质...

怎样让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

问: 法师您好!弟子三十多岁的儿子由于工作及家庭矛...

诫心外求法

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

禅定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

禅定的功夫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自性具足着一...

明一法师:枯燥乏味好用功

世间的人都怕做枯燥乏味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非常...

燕窝:燕子的代价与无言血泪

母燕在快要下蛋的时候,才去建自己的窝。第一次建好的...

印光大师与谛闲大师的莲友缘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1861~1940)和谛闲大师(1858~19...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

9种防癌的良好习惯

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都可能患上癌症。 与其罹患...

莲宗五祖少康大师画传

一、母梦玉女,授青莲华 少康大师(?805年),俗姓周...

隋代高僧道绰大师

今天我们讲的这位祖师叫道绰大师。道绰大师呢,跟昙鸾...

《地藏经》临终篇

死生事大。人,有生就有死。死,是人生必经之途。 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