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盂兰盆节的来历故事

2017/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盂兰盆节的来历故事

一天,大目犍连尊者刚刚获得六种神通,迫切地想救度父母,以报乳哺之恩。他立即以天眼观察三界,寻找父母的生处。他看见母亲生在饿鬼道里,得不到饮食,长年饥饿,皮与骨头连在一起。孝子目连见母亲饥饿痛苦,悲哀难忍,就立即用钵盛满了饭,入到饿鬼道里送给母亲吃。

目连母亲一拿到钵饭,就马上用左手遮住钵盂,右手把饭抓成团,还没等饭进口,就已经化成火红的热炭,没办法吃到嘴里。尊者看见母亲业力太重,食物还没进口就变成了火炭。虽然他神通广大能震动世界、回转日月,却竭尽神力也不能救拔母亲。所以他大叫悲哀,火速返回,向佛陀详细陈述以上情况。

佛说:你母亲的罪根深不可拔,并非你一个人的道力所能除灭。虽然你孝顺母亲,震动天地,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救拔母难。其他天神、地神、邪魔、外道道士、四大天王的天神,更是无能为力。现在你必须依仗十方僧众的威神之力,才能拔除你母的厄难。

佛又说:现在我给你讲述依仗僧众神力救济苦厄的方法,令一切苦难脱离忧苦:在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的吉日,应当发起借僧众威力为救度苦难中的七世父母和现世父母的孝心来做供养。

供养具包括滋养身体的食物、焚熏的妙香、涂手脚的油、休息的卧具等等。供养境是十方世界无量的僧众。在僧自恣日这一天,一切圣众,有些在山间摄心入于禅定;有些证得一到四果,超凡入圣;有些在树下经行调身;有些获得六种神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还有从初地到十地的大菩萨,权巧方便示现比丘身,隐在大众中。

总之,十方圣凡僧共同一心,接受供养,具足清净戒律。圣众的戒定慧三无漏道,功德浩瀚,如同汪洋大海,难测边际。

如果有人供养此等自恣僧,现世父母,六亲眷属等,就在斋僧的当时,便脱离了恶趣之苦,消业障、增福德,衣食自然,获得人天快乐。如果为健在的父母供僧,能使父母福乐百年;如果为七世父母斋僧,可以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十方众僧,首先应为施主家咒愿,愿其七世父母离苦得乐。咒愿时需要收摄散乱,一心专注地观想咒愿,之后再受用食物。而且,开始受用食物时,首先需要供在佛前,如佛塔或殿堂中的佛像前。僧众咒愿完毕,再进餐享用。

佛陀这样教示完毕方法的此时,目连、诸比丘、诸大菩萨皆大欢喜,目连的忧愁也顿时瓦解冰消。

目连供僧、僧众咒愿享用食物之后,就在当天,尊者的母亲脱离了一劫饿鬼之苦,证实佛说“父母六亲应时解脱”真实不虚。

尊者以推己及人之心普为后世的佛弟子向佛请问:弟子的生身母亲承蒙三宝功德力、十方僧众威神力,已脱苦难。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也应当供奉“救倒悬盆”救度现世和累世的父母吗?对于目连的请问,佛非常赞许,赞叹他“大善!快问!你所问处,正是我欲说处”。

佛陀教诫说:一切人都应当首先发起殊胜心,救度现世和七世的父母。在殊胜时(即每年七月十五,佛所欢喜的僧众安居圆满自恣的吉祥日),在殊胜田(即十方自恣僧)中,尽心尽力地以百味饮食,安放在盂兰盆中作殊胜供养。

并且应当这样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现世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有一切苦恼忧患;又愿我七世的父母,远离饿鬼之苦,生于人天,享受无边的福乐。

佛又殷切地教导说:凡是我的弟子,修孝顺的人,应当念念中,常常忆念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都以孝慈之心忆念父母恩德,尽心尽力地作盂兰盆,供养佛和僧众,以报答父母长养慈爱的恩德。一切佛弟子都应奉持这一孝慈法门。

佛说法的此时,目连比丘和出家在家四众弟子都欢喜奉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怎样教育孩子成为阳光孝顺的人

问: 我侄子今年十七岁,父母已离异,学习、生活主要...

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子女必看)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 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度化母亲学佛的历程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充满着智慧与善巧方便,最终目的都是...

母亲的存折让他改过自新

不到20岁的儿子,远在东京闯荡,苦苦营生。几乎每个月...

对于学佛的青年,怎样突破父母辈的阻碍

问: 到极乐世界后,在六道所造的恶因还会继续受果报吗...

一位出家僧人写给父亲的信

尊敬的父亲大人慈鉴: 出家两年余未亲闻您的慈音,12月...

如何让父母现世安乐,临终生净土

【原文】 汝欲母往生西方,欲父身心康健,生享安乐,死...

九色鹿

从前,有一只珍奇罕见的九色鹿,常在恒河边饮水吃草。...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净居天请佛洗浴

在众多的天宫中,有一首陀会天,天王威仪庠序,相貌庄...

体验什么叫作「贫穷」

一位亿万富豪想让他的儿子体验什么叫作「贫穷」,于是...

跟佛菩萨讨价还价

一个居士说:师父,我发愿诵1000部《地藏经》,回向给...

摹仿国王

世间万事最初都是摹仿而来,譬如小孩学走路、读书、学...

【佛教词典】大空点

(术语)依大日经所说,则托于 五字,以显大空之义。...

【佛教词典】虚空

梵语 ākā?a。音译阿迦舍。(一)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

听经就会打瞌睡,是业障重吗

问: 有时一听经就会打瞌睡,是消业障吗?还是业障重...

功德天与黑暗女

从前,有一个女子,到了一户人的家里。这个女子长得端...

优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缘

(上) 佛住止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当时国内有一梵...

财富与幸福

在英国某小镇,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

忏悔的前提必须要有惭愧

惭愧和忏悔,是佛弟子的初门,也是很必要的,就是一直...

为什么要读诵楞严咒

一、楞严咒是正法的代表,它关系到法运,世界上多一人...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

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

半个馒头,诠释了母亲的爱

曾经在国语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母亲,您的...

为什么专诵《法华经》,还能往生极乐呢

如莲法师,法名澄志(俗名张焕臣),吉林通阳县人。光...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1.西方极乐世界从什么地方去? 从心上去。这个问题必...

圣一法师《梵网经菩萨戒之淫戒》

六祖云: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世人迷净性...

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

张商英是一位宰相,他信佛的经历有点奇特。他原来对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