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老先生与小偷

证严法师  2011/0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要学习自度、度人,「自度」必须时刻反省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若言行不当或有过失,则必须鞭策自己更用心。

「度人」则必须应机施教,佛陀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人人的心念都不同,既然不同,就必须因时因地、运用適合众生根机的方法来化导众生,使教法深入其心,如此才是妙法!关键是,必须真正深入众生的心。

有一个故事发生在日本奈良乡下:

在那片广漠的土地上,有一间孤伶伶的屋子,住著青九郎老先生和他的女儿。

某个严冬的夜里,风雪交加,寒风从屋子墙壁的破洞钻进屋內。这对父女都睡得很沈,而外面的风雪越来越大。

忽然,小屋的门开了,两个人躡手躡脚地潜入。他们听到沈沈的鼾声,就很安心地到处翻找东西,却只找到两包稻米。当他们各自揹一包稻米向门外走去时,青九郎老先生突然咳了一声,醒了,他发现门外有人,问道:「是谁啊?」小偷听到这突然的一问,嚇了一跳,脚没踩稳就跌倒了。

老先生起身走到门外,看到两人跌倒在地,很平静地说:「外面风雪这么大,两位半夜来造访,赶紧进来喝一杯热茶吧!」

两个小偷听了,面面相覷,心想:这老先生明知我们是小偷,为何对我们这么好?分明是个傻瓜嘛!

老先生又亲切地招呼他们说:「进来啊!外面这么冷,来吧!」小偷以为他是个痴呆老人,没什么好怕的,於是大摇大摆地走进屋里。老先生果然唤醒女儿,要她烧水泡茶。

老先生对小偷说:「实在很不好意思,这么冷的天气还劳驾你们来这里,感恩你们!」小偷听了觉得莫名其妙,心想:你明明知道我们来偷东西,为何向我们道歉、感恩呢?

其中一位就问说:「老先生,你知道我们来这里做什么吗?」老先生说:「知道啊!但是很抱歉,我虽然有两分多的田地,可是今年欠收,总共才收了这两包稻米。过去欠你们的,原本就应该还,劳驾你们跑这么远来拿,真的很感恩你们!」

此时,女儿端著热腾腾的茶出来了,老先生就说:「天气很冷,来,喝个热茶吧!」两个小偷打从心里觉得惭愧,刚才那位又问说:「你何时跟我们借过东西呢?」

老先生说:「可能是在过去生吧!如果以前没有欠债不还,你们也不会在这么晚的时候来到这里;而且村里有那么多有钱人家,你们却偏要来这荒芜之地,可见一定是有因缘的啊!」

另一个一直沈默不语的小偷,这时再也忍不住了,他跪下来,並且五体投地说:「真的很惭愧!村里盛传青九郎老先生是诚恳待人的大好人,而我们却以为您是傻瓜,实在很惭愧!」

他接著又说:「我也曾想重新做人,但是要从头开始谈何容易啊!生活都有困难了,如何做善事呢?」

老先生说:「我的生活也很困难,可是日子一样可以过啊!其实,清贫的生活很舒服,因为心无掛碍、轻安自在,这是最逍遥的人生。」

老先生这分从內心流露出来的安详自在,让这位小偷很感动;他心想:老先生处事泰然,具足定力,而且对清贫的生活如此甘之如飴,內心的修养一定很深厚!於是叩头礼拜,说:您的品德这么崇高,我希望能拜您为师,请您一定要慈悲接受!另一位小偷也说:「我也很想学好,请您也收我为徒!」

老先生谦虚地说:「我和你们一样还在学习中,我们一起来学,相互鞭策鼓励吧!」由於这两个人决心改过向善、尊师奉道,所以很恭敬地叩头,礼拜老先生为师。

原来青九郎老先生是位佛教徒,平时修行非常用心、精进,待人诚恳也很有爱心,所以逆境现前时具足定力,发挥智慧与慈悲来观机逗教,感化两个小偷回心向善。

这分定力与智慧,来自於平时精勤不懈的自我修养。修行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心若调整得好,不论遇到什么状况都能镇定面对,並且发挥智慧將恶事转往善的方向。所以,平日一定要时刻反省,要多用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贼计状元才

有一位老婆婆,家境十分贫穷,仅有的财产就是一条毛毯...

印祖巧度盗贼

我在对日抗战时期,曾一度返回苏州,当时印祖在灵岩山...

修习慈心

一早,舍利弗进城托钵,遇到一名老妇人在路旁哭泣。舍...

小偷与三皈依

从前有个老和尚,也没住在庙里,自己找了个破屋子单门...

【推荐】金瑞珍银楼失金复得的真实事迹

我有一个信徒开一家金饰店,叫金瑞珍银楼,她先生受菩...

慈悲的驯服场

有一天,在禅堂里面,忽然发现一个小偷偷东西,在禅堂...

古人的仁慈之心

这是《阅微草堂笔记》里的公案。一个乡村有一位长者,...

被烦恼贼掠夺

从前,有两个人结伴同行,希望在旅途中彼此有个照应。...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五百盲人往返逐佛缘

久远前,佛陀居住于舍卫国中的给孤独园,当时附近有一...

划水作记

世间有许多事情人们认为确确实实,实际上是一种的错觉...

阎王也怕阿弥陀佛

再说这位黄太太,又告诉大家一则阿弥陀佛的伟大,连阎...

修行就是先苦后甘

大藏经里面有段故事:在一个深山里面,有七个人志同道...

【佛教词典】涅槃佛

华严经十佛之一。又作涅槃像。佛之应身,化缘既毕,乃...

【佛教词典】不悭有三障

【不悭有三障】 p0330 辩中边论上卷十二页云:不悭有三...

常说爱语摄众生

佛教四摄将爱语列为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弘法度众和修...

勇悍精进无懈怠的常精进菩萨

常精进菩萨,又名常应时菩萨,以修行精进波罗蜜为最胜...

菩萨如何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

对一切苦不起嗔恚之心

三善十一者:言无嗔者,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嗔...

念佛的心不能带条件

诸位,我们要注意你带条件,这个条件这个因缘就是外境...

身心五条绳,越执越紧缚

财色名食睡,身心五条绳,越贪越难解,越执越紧缚。 一...

文珠法师《人应有的责任》

各位法师,居士,今天是全世界最吉祥而又最喜庆的日子...

念佛别怕妄想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

越追求物质享受,心就越散漫

现在高科技,电脑,尤其是手机,可以上网。我看到许多...

日日增上解脱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最大的无奈,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用无贪来对治贪著

三善十一者:言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

印光大师痛斥弟子少管闲事

马契西居士对佛法深信不疑,对印光大师更是佩服得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