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善人杨自惩的故事

广行法师  2019/02/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善人杨自惩的故事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

“鄞”是现在的浙江宁波,古时候称为鄞县。有一位善人叫杨自惩。在县衙当书办。杨自惩心地仁厚,推己及人。“守法公平”,就是不受人贿赂。仁厚就是能替别人着想。仁:左边一个人字,右边一个二,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大家。人分两种,一种自私自利,不愿为别人着想,另一种心胸宽广,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子孙后代着想。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利他,这是学佛的基础。

当时,这个县官非常严肃。偶然间,有个囚犯触怒了县官,县官毒打了他一顿。囚犯被打得鲜血直流,县官怒气还不消。杨自惩看不下去了,就跪下来帮这个囚犯求情,请求县官宽大处理。县官说:“这个人犯法造孽,做的坏事太多,不由我不发怒。”

杨自惩马上磕头说:“上面没有教育好,人心坏了很长时间,此时,我们应当体贴民心,他们没有得到好的教导,才这样违法作乱,对他们的愚痴应该由衷地哀悯,不能生欢喜心,更何况动怒呢?”

杨自惩有德行,有胆识,敢讲真话。他对县官说:你在审问,审问得其情,他真的是做了很多坏事,应该要判重刑,你要怜悯他,不能生欢喜心,“喜且不可,而况怒乎”,你怎么能够发怒?这个县官也很好,听了杨自惩的话,觉得很合理,心马上开了。这体现出道德的力量,道德越深,越能感动人。

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为刑部侍郎,次孙为四川廉宪,又俱为名臣。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

杨自惩的家里贫寒,但他做官廉洁,别人送礼一概不收。他还人情的,他“一无所取”,大公无私,凭着自己的良心办事,绝不受贿赂。遇到囚犯缺粮食,常常想方设法救济,到一些愿意行善的人家,请求他们捐助,来帮助这些囚犯,让他们能够吃饱。

有一天,来了一批新的犯人,有几个人没有饭吃。他看到心里不好受,当时也有犹豫:这些人正挨饿,我家也缺米,把米给了囚犯吃,家人就要挨饿;可是顾全自己,犯人也太可怜了!他心里决定不了,一边是妻儿家人,一边是囚犯,两边摆不平,就回家和夫人商量。

夫人问:“这些犯人是从哪里来的?”杨自惩说:“是从杭州来的,走了几百里路了,一路忍饥挨饿,脸色都很难看,面黄肌瘦的。”

夫妻二人最后决定宁可自己苦一些,也要让犯人们能吃上饭。当时,拿出仅有的一些米,因为犯人多,就做成稀饭,让他们渡?过难关。这是恻隐之心,是成圣成贤的灵苗。我们学佛应当从这里学,这些不学,也不可能凭空出一个大慈大悲来。

中国古人说“人饥己饥,人溺己溺”,别人饥饿就像自己饥饿一样,别人溺水就像自己溺水一样,从这里使善心扩充、升华,就可以现前大乘佛法中的大慈大悲。

由此可知,人只要有善心,完全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善行。生活就是道场,家庭就是道场,工作单位就是道场,学佛应当切实利益人群,不能跟现实生活脱节、脱轨。

后来,他家里生了两个儿子。这是果报,积善积德,儿孙就贵显。两个儿子官做到南、北吏部侍郎。“侍郎”,是副部级以上的官员。“吏部”,那个时候不称部长,称“尚书”,尚书是部长,侍郎是副部长。

长孙是刑部侍郎,“刑部”就是现在的司法部,也是做到有怜悯心,能够帮助苦难的人,特别是那些囚犯。有一些送礼来托副部长。次孙是四川省的廉宪,廉宪就是比省长小一级,都是当时有名的贤臣。“今”,是指袁了凡居士同时代的楚亭、德政,也是杨自惩家的后代。一个小公务员的家庭,竟然能出这么多大人物,这全是他善业的力量所感招的。

由此可知,只要我们存心利益社会、利益人民、利益众生,就是积功累德。做好事,不图回报,这个功德就更大,必定有更殊胜的果报。积的善大,积的善多,自己本身就感受到果报。

像袁了凡居士就是个例子,与袁了凡居士同时代的俞净意先生也是个例子,晚年就享受善果,善果一直绵延到他的子孙后代,代代不绝。今天也有类似的事例,我们仔细观察,家门兴盛,点点滴滴都是从积德行善来的。善业是唯一的资粮,幸福圆满是从行善来。把握好这一要点,坚定地行持,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发家的妙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冤冤相报,给子孙留下祸患

做善事的人,不仅他的宗族亲戚爱戴他,朋友乡党尊敬他...

造河船以济人渡

造河船以济人渡,就是建造船来渡人。我们面临着江河湖...

你找到适合改过行善的方法没

赵阅道居士 赵阅道居士是北宋一位修行有成就的大居士,...

真行善不可为名,有发心才有功德

行善不以名,而名从之; 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 利不...

娑婆是虚幻的,为何还要行孝关爱礼敬呢

问: 既然娑婆世界是虚幻的,那为什么还要认认真真对待...

善良不仅是美德,而且是护身符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中...

老人积德,福泽子孙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人能升官发财,那是他祖上积...

最根本的世间善法

太虚法师讲过一句话:人成即佛成。说的是:我们在人世...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鸠摩罗什在长安

北凉时期,姚苌仰慕鸠摩罗什而派使者前往凉州,迎请他...

心安比赚钱更重要

人生真正的幸福是心安,而非物质的享受,因为一切物质...

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具有乐观精神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更容易获得成功。...

女童勇伏大蛇

古时候的人很迷信,例如从前在一个小地方常有大蟒蛇出...

【佛教词典】觉满

觉行圆满之略称。指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大乘义章...

【佛教词典】法宇

寺院之通称。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四(大二四·二二三中)...

持斋诵经其功尤大

劝诵经人 凡诵经人。或持斋戒人。固为善业。后世必受福...

善根福德因缘,究竟指的是什么

问: 经里佛说善根福德因缘,究竟指的是什么?为何有师...

佛教的偶像观念

一些异教徒经常批评佛教是拜偶像的宗教。确实不错,佛...

因烦恼而造罪时,不要这三时都有心

接着看正明事忏的下一段。 则业有轻重,定不定别。或有...

已婚男女相处应注意的事项

由于时代变迁,现代社会不但男女工作机会平等,交友机...

学佛要怎么学

第一是严守戒律,让自己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念都清净...

佛经中关于居士应该远离淫女(妓女)的开示

1、《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 复应语言。善男子。...

念佛要怎样念才最理想

问: 请问念佛要怎样念最理想?是否要观想念佛?要如...

什么叫做「一心」呢

一心,就是全心全意。我们现在很难做到一心一意。告诉...

志公禅师:十二时辰颂

志公禅师即宝志禅师(公元418年514年),南北朝齐、梁...

为什么十方世界难与极乐世界相媲美

问: 为什么说十方世界的庄严都无法与极乐世界的庄严...

群牛喻人

佛陀在罗阅祇国的竹林精舍时,有一天接受居士的祈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