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杀师祭神

圣法法师  2010/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间一切学问一切智识技艺,都需要老师的指导,而且各人有各人的专长和智识。欲学某部份智识,或欲依某行的生活,都必须依识者的指导,是故对老师对识者—先知先觉都必须有尊重和恭敬心,才能获得自己的利益,也才合做人的基本原则,否则自毁人格和前程。

从前有好几位的商人,欲航海去采宝。古时候没有指南针,和气象局预测天气。专靠航海有经验的人带路—叫航海舵手。因为舵手才能知海的方向和气候的变化。这一群商人既欲入海,必须请到一位航海的舵手。于是各方去打听和拜访,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位舵手,而用重金的聘用而来。各方面都准备了完备,选择日子祭拜神明而启程出海。

船驶到海中经过数日,都风平浪静非常的顺利,可是有一天海中起了风波,继而狂风暴雨,一连数日都是惊险中过著惶惶的日子,情急之下想起了有人说,航海须祭海神才能风平浪静。祭海神必须一个有生命的动物做祭品,因为参加人员都是自己的人,只有舵手是外人,大家商议的结果,只有牺牲舵手,把他杀来做祭品,至诚的祷告海神,愿神的保佑风平浪静,采宝顺利平安的回家。

第二天恰巧的天气好转,可是大海一片茫茫,不知驶向何处才能采宝。连回家之路都无法认定,于是在大海中漂来漂去,渐渐船上的粮食都食完,大家都又饥又渴,最后终于统统死在大海中。

行走夜路的人必须需要灯火,雨天出外必须带雨伞和雨衣。一个人生活在世间上必须有父母、师长、善智识、养育和教导,岂能忘恩负义?俗语说:‘学佛一年二年佛在眼前,三年四年佛在半天’。不闻佛法的人没有智慧,没有用功修行的人没有定力,不绝解脱烦恼。初初信佛以谓什么事都蒙佛保佑,所以对三宝恭敬、布施,可是慢慢日久即怠慢起来,遇到逆境即怪佛没有保佑,于是轻师或慢佛或破戒!从前的信心道心都荒废了。

有的人只求佛保佑,而不亲近善智识。不闻佛法故信心没有坚固。或是没有正知正见,只是好奇求感应。因为末法时代,邪师外道说法多如牛毛。所以就被外道引诱而迷惑而堕入邪途,岂不是如航海没有舵手吗?

世间有许多人想学佛,欲入佛法的大海采宝,初初入佛门时还好好的用功拜佛,研究佛法,而且严守戒律。时间一久慢慢的懈怠下来。而且作恶破戒而无所顾忌,这不是和航海杀舵手一样吗?学佛的人以戒为师,破戒即失了学佛的根本,欲出离生死苦海无有是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煽风止沸

古人说:以德伏人者昌,以力伏人者亡。世间大多都是以...

闻过即怒

人人皆有自尊心,也是最爱面子的动物。就算一个痴痴呆...

杀子求名

仁义礼智信乃是中国人的美德,欺骗拐诈是人类的丑恶。...

立即长大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花了二三年的时间才到达,现在坐...

蔗汁灌蔗

天下父母心天下做父母的人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儿女。可...

顾小失大

世间大事糊涂而小事聪明的人很多,就是说:只顾小小的...

楼上磨刀

人往上爬、水往下流。谁不愿往上爬呢?没有衣食住的时...

划水作记

世间有许多事情人们认为确确实实,实际上是一种的错觉...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犯了错,要肯改过

学佛,就是要学一个「诚」字,要从内心发出那分清净的...

了解自己的优点

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人来世间,都有各自的使命,唯有...

将军的忏悔

梦窗国师有一次搭船渡河,当船正要开航离岸时,有位带...

百世跛脚今成罗汉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有一施主与妻子过着美好的生活...

【佛教词典】有主为己不处分造房戒犯缘

亦名:有主房戒犯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成犯具六缘...

【佛教词典】饿鬼因

指堕于饿鬼趣之业因。可分为通、别等二因。通因,即破...

恭敬赞叹地藏菩萨,即得超越三十劫罪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

出家人可以赡养和照顾父母吗

经常有人会问,出家人可不可以赡养在家的父母?尤其是...

了生脱死的门径--八关斋戒

第一节 什么是六斋日 八关戒斋,是俗人在每月的六斋日...

【推荐】念佛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有的人念佛数目念很多,但是并没有得到信心和欢喜,为...

古人教你怎样识人不走眼

通则观其所礼 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

大安法师:什么是根尘脱落和大光明境

问: 我一直在家念佛,也没有什么成绩,据说有人念佛...

持戒念佛,父母也得利益

无论出家在家,念佛求往生,必须孝养其父母。尤其出家...

朋友的四种类型

人生的朋友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一种是在欢乐的时...

凡圣同居土由两种能感的因所构成

此等庄严,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

生命的「仓库」---第八识

第八识等于是我们的一个仓库。当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

在家居士持戒要持到什么程度

问: 请问我们在家居士持戒要到什么程度? 大安法师答...

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的方法

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于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