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2013/12/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应化道场。这四大菩萨随身分别带着不同的法物,这些不同的法物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佛教意义,现就四大菩萨随身法物不同的表法意义作简要介绍:

一、大悲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民间影响最大,最受民众尊崇的一位菩萨。民间常有“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之说。中国唐朝时,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略去“世”字而简称“观音菩萨”,以后相沿成习,以至今日,世人仍多称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本来没有男女相之别,在《观音菩萨普门品》中说,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观音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唐朝之后,一些高僧大德为了方便度化众生,常将观音菩萨塑画成女性形像,就像慈母一样,以此来表现观音菩萨的慈悲。希望用母性的大爱,表达菩萨对一切众生视若赤子般的慈悲。

观音菩萨是一位悲心殷重,拔济众生痛苦的慈心菩萨。

观音菩萨赞偈云: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有求必应是观音菩萨的最大行愿。因此,人在遇到疾病和灾难时,常会祈求观音菩萨兴慈运悲,解救众生的苦难。

在《楞严经》中,观音菩萨常以耳根圆通,而被文殊菩萨称赞为二十五圆通中第一圆通,因为“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特别敏锐,容易藉由听闻佛法或梵呗唱诵而起信。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则叙述菩萨观世音,度化众生种种苦难,随时随处,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予以救济。凡是遇到危难的人,称念观音菩萨的名号,菩萨便会即时观其音声而前往解救。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观音菩萨是善财童子所参访的第二十位善知识,善财到补怛洛迦山的菩萨住处,观音菩萨为他解说“大悲行法门”。中国民间根据《华严经》“五十三参”中,善财童子到补怛洛迦山观世音菩萨住处参访菩萨的说法,结合菩萨在浙江舟山群岛的诸多感应事迹,认定这里就是观音菩萨在中国的住处,名之为普陀山。沿袭下来,普陀山便成了信众朝拜观世音菩萨的圣地。

根据同样的典故,而有了“童子拜观音”的形像。又有人把善财童子与《法华经》中的龙女,共同做为观音菩萨的左右胁侍。现在我们最常见到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千手代表神通,千眼代表智慧,表示菩萨眼到手到,有能力随时随处,应众生之所感而前往救助。

观音菩萨经常手持杨枝净瓶,又称杨柳观音。杨柳取其柔顺,象征观音慈悲救苦众生之意,有所谓“金刚怒目,菩萨低眉”之说。观音菩萨的净瓶中盛有净水,具有消灾免难的作用。所以,“瓶中甘露常遍洒”,表示观音菩萨常会救济众生的苦难。观音菩萨的慈悲,是真诚理性的爱心,视一切众生如自己的儿女,以爱心呵护,以智慧调教,是悲智双运的代表。

二、大愿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是四大菩萨中愿行最为广大的菩萨,也是佛教中最具孝道的菩萨。地藏菩萨中的“地”是大地,“藏”是宝藏。用来形容我们的心地也含藏无量的宝藏,要以孝道来挖掘。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为我们介绍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接受释迦牟尼佛的嘱咐,在世尊圆寂后、弥勒菩萨成道之前,这段没有佛法教化的时代,用孝道代替佛陀教化众生。并介绍地藏菩萨在无量劫前为婆罗门女、光目女时,为了救度生前造诸恶业而堕入恶道的母亲,而发大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狱当然是实有其处,但是这个地方,也是一种表法,表世间最苦之处,所以凡是至极苦难的时间与处所,都是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场所。地狱是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场所,因为这里是六道轮回中最苦之处。

其实,地藏菩萨教化之处,并不只限于地狱,在这个世间里,凡有苦难的地方,都有地藏菩萨的身影。譬如世间的种种天灾人祸,常常被形容为“人间炼狱”,此时,所有来帮助这些受难的人们,都可视为地藏菩萨的化身。

关于地藏菩萨的故事,相传唐朝新罗国王族出身的僧人金乔觉,在玄宗时泛舟渡海来到中国。当他经过安徽池州时,见九华山峰峦起伏,林木蓊郁,是修道的好处所,于是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并得到当时山主闵公的护持。闵公之子跟随他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闵公又礼其子道明和尚为师出家。数十年后,金乔觉以九十九高龄示寂,肉身不坏,全身入塔。因为他生前笃行地藏菩萨的行愿,后人便把他当做地藏菩萨的化身。

现在九华山地藏菩萨的肉身宝殿,就是当年金乔觉的修道处。后人为纪念闵公护法之功与道明和尚传法之德,于是把他们塑成一僧一俗,作为地藏菩萨的协侍。

世人所见的地藏菩萨圣像一般为佛经中“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形”的出家人形像,左手持如意宝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立于莲花上,有些圣像头戴五方帽。地藏菩萨手上握着一颗如意宝珠,它预示着光明能遍照虚空法界,光摄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令他们都能离苦得乐,获得光明解脱。明珠也代表能满众生愿,能破众生之无明。菩萨手里拿着锡杖,譬喻这支锡杖能震开地狱之门,救出在沉溺业海里受报的地狱罪苦众生,使其脱离地狱罪报之苦;锡杖另有警醒迷惘众生的用意。

三、大智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妙德、妙祥、妙吉祥。据《文殊室利般涅槃经》记载,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后随释迦佛出家。释迦灭度后,他来到云山,为五百仙人解释十二部经。最后又回到出生地,在尼拘陀树下结跏跌坐入涅槃。又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讲,释迦牟尼佛曾告诉金刚密迹主菩萨,在南赡部洲(佛教称我们现在所住的世界)东北方有一个叫“大振那”的国家,国中有一座大山,山有五峰,称为五顶山。释迦佛去世后,文殊菩萨将以童子形游行于此,在山中居住,为众生宣说佛法。《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也提到:在东北,有个叫“清凉山”的地方,那里有菩萨叫文殊师利,他和他的眷属及诸多菩萨共一万人,常在山中演说法理。而在中国山西的“五台山”,因为终年积雪,夏天依然寒冷,又叫清凉山,因此众人便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久而久之,这里便为信众们朝拜文殊菩萨的圣地了。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有很高的地位。他是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因此常称他为“法王子”。他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宣讲佛法。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代表,经常出现在般若系的经典中,与普贤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

经典中常说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诸佛之母,这是说文殊菩萨的智慧是诸佛的老师与母亲,众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道,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现世间。但是般若智慧无形无相,不可触摸,经上常形容般若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很难用言语表达,故而用文殊菩萨做代表,给凡夫一个智慧形象的譬喻,希望藉此而理解般若在佛法中的重要。

文殊菩萨的智慧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要保持高度的理智,不可感情用事。佛门有句话说“慈悲用本,方便用门”;有智慧为先导的慈悲与方便,才能长养菩提,接引众生。

我们常见的文殊菩萨圣像,是脚跨青狮,左手执持莲花,右手持如意(或宝剑、莲华等),头戴天冠,身披璎珞衣,飘逸且雍容华贵,柔和中带着雅静的天人像。狮子是兽中之王,有“狮子一吼,百兽胆裂”之说,因此经中常常将佛陀说法譬喻为“狮子吼”,形容佛陀的法音对众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把狮子作为文殊菩萨的座骑,则表菩萨智慧猛利,能伏一切烦恼。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放般若经梵箧,表示般若之智一尘不染。右手执宝剑,以金刚宝剑能斩群魔,譬喻大智慧好象一把锋利的宝剑,能断一切无明烦恼。

四、大行普贤菩萨

普贤为梵语音译,中文意为遍吉。《华严大疏》云:「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一即一切曰普,一切即一曰贤;又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一切佛的理德、行德,与文殊菩萨的智德、证德相对,也就是代表德与行。」德,据说普贤菩萨有延命之德;行,即普贤菩萨发的十大行愿,故菩萨的尊严号是“大行普贤”。普贤之学得于行,行之谨慎静重莫若象,所以菩萨喜欢象。白象是菩萨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因此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手执如意。

六牙白象是菩萨的无漏六种通,牙有利用神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负无漏无污,故称为白,以“六牙”象征六神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而《普贤观经》则说:“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如意:欲如意、念如意、精进如意、慧如意),《宗轮论》说:「一切菩萨入母胎时,作白象形。」或乘白象,或自化白象,座下柔顺而有力的「六牙白象」象征其德。

中国的信众根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所说:西南有山名曰光明,普贤菩萨游处其中,便认定座落在中国西南四川省境内的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我们常见的普贤菩萨像,大多是头戴宝冠,身披彩衣,手持莲花,华上置经,面如满月,乘坐六牙白象的天人像。象的特征是力大而稳重,所以常用来形容菩萨的修行勇猛而稳健,不急不躁,徐徐疾进。像是白色,表心地清净;表菩萨以六度含摄万行,牙尖破障,不畏一切障。菩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菩萨,与毗卢遮那佛,同称“华严三圣”。

另外普贤菩萨的形象,在密教胎藏界是两手合掌,或左手执青莲,右手伸掌;而在金刚界则为右手执青莲,左手握拳。普贤在金刚界又称“金刚萨埵”,即金刚手菩萨,是佛陀的护法神,也是各种金刚的首领。

普贤菩萨,是华严会上的上首菩萨,是菩萨最高行门的代表。经中说,菩萨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而且纯一妙善,所以称普贤。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参访的第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普贤菩萨。菩贤菩萨为善财童子说十种广大行愿,善财童子因此而圆满成佛,所以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不仅了解观世音菩萨的仁慈博爱、关怀一切,地藏菩萨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文殊菩萨的甚深般若、广大智慧普贤菩萨的大愿大行,行持稳重,而且还能明了四大菩萨随身法物所代表的佛教深意,从而给我们的修持以更多的启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佛教的特色与教育

(一)佛教的特色 普通的理解,佛教是一种宗教,有其...

【推荐】四个老婆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

出家人吃饭为什么用钵

钵,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是出家人常持道具之一,一...

佛的六种神通

1、宿命通: 知道过去世多生多劫的生活状况,也知道其...

在家居士早晚课须知

一、宜简不宜繁 在家居士,家庭工作与修行皆要兼顾,实...

佛像的缘起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想跟大...

【推荐】经书跟佛像千万不要烧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

慧律法师: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谈到出世,连带就会说到出家。好多人都误以为信仰佛教...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比丘尼的八敬法

八敬法,八敬法又名八敬戒、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

佛学常见辞汇(五画)

【去执】 去掉对一切事物、理论、思想以及意见等的固...

出家人的三衣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

锡杖的表法含义

诸位吉祥。我们今天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说的法器,叫做...

【佛教词典】羯磨阿阇梨

梵语 karmācārya,巴利语 kammācariya。为受戒三师...

【佛教词典】掘地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掘地戒十。多论,制...

不为慈悲以修西方,却欲嗔恨而堕为神

【原文】 世有疾恶者,谓世间为恶人,予力不能治。死必...

生气对身体的伤害

每个人,几乎都知道心情不好,对身体是巨大的威胁!就...

这些词语竟然都源于佛经,你都知道哪些

赵朴初先生说: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佛家有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

女人比漂亮更重要的东西

1、善良 对于女人来说善良就是她的底线,自私自利心狠...

处世不求无难,谋事不求易成

处世不求无难。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没有厄...

极乐世界离开了八苦

我们展开的生命是在分段生死当中。你看分,分是分限的...

慧律法师《心的真相》

修行,并不只是让环境更加舒适而已,一般人常会要求生...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

原文: 又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

菩萨能开娱乐场吗?如何认识他是菩萨

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有种方法,叫四摄法。 四摄呢,同事...

三十六计教出好儿女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长、老师常...

助念只念佛是否太单调呢

问: 我们寺院想成立助念团,但《印光法师嘉言录》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