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闭关的意义

2012/06/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闭关,又称掩关,这个名词和风气在印度没有,中国也是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闭关可能渊源于西藏佛教的长期洞窟修炼,当喇嘛随着蒙古王朝到了中国内地,闭关方式也日渐风行。《禅林象器笺》中说:“自入元,始有闭关之说。……自入明,乃有闭关学道之事。”

在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定时的、定期的功课以及一定时段的修法,比如七天、二十天、四十九天、九十天、一百天等,克期取证,专心修持某一法门,如果环境许可,确实需要,也可为期一年、三年,乃至六年、九年、数十年。但并不一定是单独地个人修持。例如:释迦时代的结夏安居,中国禅林的冬、夏两季禅期,是集合许多人共同修行的。天台宗祖师们编撰的忏法、仪轨,都是集合六、七人或数十人共同结坛而修的。在佛世时的结夏安居,也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或于树下,或于洞窟,或于自建的茅舍,或于居士家的空舍,是个别修行的。但那些都不是现在所说的闭关。

古代禅宗中流行一句话:“不破参,不住山;不开悟,不闭关。”可见对禅僧来说,必须等开悟后,才能有资格闭关。因为闭关修行需要一定基础,否则,闭上三、五年,不是一无所成,便是因为魔障,不能如期地完成原来的誓愿。除禅宗之外,其他各宗派的研修者也常有闭关之举。如净土宗为了念佛修行,闭净土关;华严宗为了修法界观,读诵《华严经》,闭华严关。在佛教中,有一种名为“闭生死关”最为感人,有些大修行人发大誓愿,愿于一生中了脱生死,所以令自己人生的最后几年或十多年在闭关生活中度过,直到自己觉得有了生死的把握才出关;如果没有把握,便誓不出关。

现在的丛林大寺院中,仍有一些修行僧在闭关修行,一般闭关的人有两种目的:一者,为了能集中精力阅读大藏经;二者,能够顺利专修某一法门。所以,期限各不相同,有些数月,也有数年的。闭关者住的房子称为“关房”,一般都建在僻静处,关房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条件,如有小阳台能让闭关者晒到太阳,内有厕所等等。在闭关期间,以不出关房为原则。所以在关房外,必须有人护持饮食、医药等事,称为“护关”。

在寺院中,有人愿意闭关修行,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所以要举行很隆重的闭关仪式。寺院的僧人集中在大殿,维那师举香赞,接着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大悲咒》三遍,《心经》一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唱观音赞“菩萨号圆通”,关主(闭关的人)行十方礼,感谢大众成就他的修行,祈求佛菩萨加持。接着,唱“观音菩萨妙难酬”八句偈,大众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每人拿一枝香,送“关主”到关房前。在关房前预设香桌,方丈和尚、关主拈香,接着敲引磬三阵,方丈说法,说明闭关的重要意义,劝关主能珍惜这殊胜的因缘,在关中努力修行。说法后,和尚说“请”,关主进门时,回首礼谢大众,三拜关门,大众回大殿念回向偈。

关主闭关结束时,寺院也举行很隆重的仪式来祝贺,并且有很多信徒来供养关主。首先由客堂挂“启关牌”通知大众,大众在听到午梆后齐集大殿,唱香赞,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接着念“天上天下无如佛”四句偈。大众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号到关房前,悦众敲引磬三阵,方丈和尚说法,说毕,和尚用“如意”一击关锁,喊“开”,关主出关后,随方丈到大殿念回向谒,再拈香上供。上完供后,关主必须在大殿中礼谢大众。

闭关修行能够放下杂务,杜绝外缘,是专事修行的最佳方式之一。但是,必须具备许多因缘条件,一者闭关者的禅定功夫,二者有寺院能成就,所以非常不容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持戒的意义与功德

1、《遗教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

受持五戒的意义与功德

佛教的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

百万佛号闭关体会

生死苦海,唯佛法可度;诸法门中,唯净土为最。生而为...

等待也很有意义

当你兴致勃勃地进入饭店吃饭,遇到慢吞吞的上菜速度,...

朝山的六种意义

修行之法门颇多,朝山也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

放下屠刀就真的能立地成佛了吗

在日常生活和影视剧作品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放下...

法供养的意义和种类

缘起作用不空、不错乱,每种供养都会得相应果报。比如...

惟贤长老《学习唯识对净土宗念佛之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唯识的中心是改造心地 唯识是讲什么的?唯识的中...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佛教的十法界观

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

寺院普佛有何含义

普佛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以礼敬诸佛、忏...

寺院每次过堂,为何要给众生出食

在寺院过堂的居士都会看到,吃饭前大众要唱《供养偈》...

中国佛教的十大宗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

【佛教词典】带质境

【带质境】 唯识宗所立的三类境,即吾人心识所缘虑的对...

【佛教词典】婆雉末你

(异类)Balima?i,又曰婆利摩尼,夜叉名。译曰力珠。...

尊重他人的秘密,务必要守口如瓶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保存自己的秘密,也要尊重他人的秘...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

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从语言文字,离开语...

宏海法师:净土或问

第一讲 好,各位正法学堂的同修,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

专心无杂的摩陀大师

传说,过去安徽省有座山,叫「摩陀山」,这座山名字的...

「吾」和「身」完全不一样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阴骘文) 这个吾和身是...

【推荐】地藏占察忏完整仪轨

末法时期,学佛的路上,有种种的困惑。学佛很久了,感...

星云大师《回向之妙》

古德说: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不信但看梁...

不评价别人也不必执着于别人的评判

生活当中的评判和修行当中的评判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的...

何为「我执」

问: 请问师父,何为我执? 大安法师答: 这个我执是与...

抓住散念,时时念佛

要抓住散念,时时念佛。在工作或生活当中,行住坐卧,...

阿罗汉是如何成就的

从凡夫修成圣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始点到达终点,...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