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五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五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尔时,佛薄伽梵于大众中作师子吼,广说布施波罗蜜多已。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圣世尊已说修大乘者兴大悲心行布施波罗蜜多,以何方便而能圆满净戒波罗蜜多?何名净戒?防何过失?云何护持而得清净?设护净戒,现在未来有何果报?云何守护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愿世尊分别广说,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尔时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赞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汝于无量百千亿劫奉持净戒,普为利益安乐有情问如是义。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大乘者,若欲圆满净戒波罗蜜多,应当如是发广大心:『普为怜愍一切众生,所谓不怖地狱、不求生天、不为已身自求解脱护持禁戒。』复作如是正念思惟:『我于昔时已发誓愿,若见有情毁禁戒者,誓当劝令坚持净戒,以佛净戒而为璎珞庄严其身。若我不能护持戒者,云何以戒摄护有情?以是因缘劝令持戒?若不如是,云何能置一切有情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若诸凡夫自不清净为毁戒者,虽说正法劝他持戒,终不信从反被轻呵:「若欲教他护持净戒,何不自护而毁犯耶?」以是思之汝应持戒,汝若不持,汝口虽说自耳不闻,如是种种被他讥毁,何能劝人守护净戒?』以是当知,先自检身离诸放逸,坚持净戒波罗蜜多,然后为人说正法要。有情闻已便能信受,既信受已护持佛戒,具足清白乃至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慈氏!若有众生发菩提心,普为一切五趣四生,乃至护持一禁戒者,亦得名为入佛净戒波罗蜜多,能得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修大乘者,见诸有情堕于恶趣,应当修习净戒波罗蜜多,拔济令出置于涅槃。然修行时有三大障:一者瞋恚,二者悭贪,三者染欲。其瞋恚者能退悲心,大悲心者一切菩提行之根本,以悲力故,于梦寐中不生杀想,况[寤-吾+告]寤时断命食肉。其悭贪者不能舍施,于己财物常生悭惜,于他财宝恒起贪求。是故菩萨摩诃萨见他财物,如覩毒虵不生贪着。其染欲者非清净行,应当远离五欲淤泥。然此贪欲诸苦根本,六波罗蜜之大障也,复能烧灭菩提之心。」

尔时薄伽梵而说颂言:

「女性妖媚幻惑人,  如怨诈亲不可近,
 贪欲迷荒坏清净,  如水瀑流摧石壁。
 女人之性多谄曲,  如水随流性不定,
 恒怀异志背其夫,  智者谛思应远离。
 譬如灵山白象王,  鼻有力能拔大树,
 及见母象心昏醉,  引入陷穽被调伏。
 如鹿食草饮清流,  复能远陟诸山谷,
 猎师能为诱鹿声,  彼鹿寻声来就死。
 如鱼沉潜深隐处,  游泳水中难可见,
 为求其食吞钩饵,  贪欲丧身亦复然。
 譬如黑蜂贪其香,  醉象污流发香气,
 贪齅此香集象身,  象耳摇动扑皆死。
 如灯无风焰炽然,  飞蛾为明竞投赴,
 由斯入火自焚烧,  贪爱亡躯亦如是。
 五尘遍触众生身,  一一害人如毒药,
 受者如是谛思惟,  众苦积聚非安乐。
 炎火炽然犹可触,  旋岚勐风或能系,
 瞋恚毒虵易调伏,  女人之心难可禁。
 无热池中功德水,  流入大海不堪饮,
 八味皆失同醎苦,  亲近女人善法尽。」

佛告慈氏:「以是因缘,当知女人不应亲近,乃至梦中不应思想,况觉悟时而行欲事。

「复次,菩萨摩诃萨离三障已,应当修习十种净戒。云何为十?所谓身三净戒、口四净戒、意三净戒。言身三者,离杀、盗、淫。云何不杀、若见有情被损害时,应以悲心往救其命,或以资财赎令得脱,设不免者以身代之;何况自杀。不偷盗者,菩萨摩诃萨于他财物,乃至梦中不生盗想,况于[寤-吾+告]寤而起盗心。应于自财以清净心,无所悋惜常行惠施,亦劝他人离不与取,恒行布施波罗蜜多。离染欲者,菩萨摩诃萨应当远离五欲境界,亦为有情说欲过失,复令众生离欲邪行,赞说出家无量功德,令多众生舍家出家,拔济有情离贪爱狱。是则名为身三善也。言口四者,谓离虚诳、离间、麤恶及无义语。云何虚诳?谓不见言见、见言不见,闻觉知等亦复如是。于此虚诳皆舍离之,作真实语,名离妄语。复次言离间者,于彼说此、于此说彼,令生乖诤。若能离此,常和合语,是则名为远离间语。麤恶语者,谓出恶言令彼热恼,所不欲闻而令闻之。若能离此,常以软语令彼适悦,是则名为离麤恶语言。无义语者,以染欲心戏弄谈谑,乃至邪论皆无义利。若能离此,为益有情实语时语,是则名为离无义语。菩萨如是若能离口四过,修习如来四种善语,常为有情说于妙语,令闻法者欢喜信受,如水清珠能清浊水,闻法信受亦复如是。

「复次,慈氏!意不善业亦有三种,谓贪、瞋、痴。离贪嫉者,见他尊贵、多饶财宝起嫉妬心,应正思惟作如是念:『愿一切有情得大富贵无所乏少,是诸有情勤苦艰难今乃获得,云何于彼生嫉妬心?我于己财皆应奉彼,况彼自获我应随喜,云何乃反生嫉妬耶?』以是因缘,于彼有情不应嫉妬但生随喜。若能如是除贪嫉者,是名菩萨持心净戒。复次,离瞋害者,若菩萨摩诃萨被诸有情诸恶诬谤,无故打骂断截支节。菩萨于彼离瞋害心,作是思惟:『我已发愿,于诸有情不起瞋害。云何今日乃发是心?又我昔愿,常以法药蠲除有情瞋害之病。若于众生起瞋害者,自疾不能救,何能救彼一切有情?复次,若诸有情瞋菩萨时,深自剋责以我有过,福德鲜薄令他生瞋,我若无过彼必不瞋。』

「复次,若菩萨摩诃萨见二有情互相瞋恨结怨不舍。菩萨见已,生悲愍心:『此之有情不舍瞋恨,当堕地狱火烧其身受大苦恼。是我之咎,应持法药疗此瞋病。我昔誓愿,愿与一切众生除瞋恚病,云何今日不为断除?此等众生常为恚魔之所执缚不自觉知,以大勐火之所焚烧。既被魔执,设持利刀来杀害我,我知魔鬼不应生瞋,当于是人生大悲愍。』复次,离邪见者,一切众生皆有邪见极为深厚。菩萨大悲,以正见炬作大照明令见三宝,又于佛法众僧所有功德深生信乐。一切外道,一切众魔作障碍者,不能破坏正见之心,于大乘行无能退屈。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行大乘者,欲令众生离不善行,先当自身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何以故?若诸菩萨自行十善,所有言教人皆信受。若自不行而教人者,譬如有人为水漂溺,语岸上人:『我能救汝。』无有是处。造十恶者亦复如是,自被十恶瀑流所漂,语诸众生:『我当度汝。』亦无是处。菩萨如是于十善戒具足修习,复教他人如是展转,名为修习净戒波罗蜜多。」

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有情,除断十恶修十善者,当获何果?」

尔时佛薄伽梵赞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次第解说。此十善业,一一皆感四种果报。云何为四?一现在安乐,二烦恼怨贼势力羸劣,三于当来世常得尊贵无所乏少,四精勤修习当得无上正等菩提。离杀四者,一者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不起害心,能施无畏亦不恐怖,以无怖故,一切众生亲近供养尊重赞叹。菩萨于彼生怜愍心,由慈心故,过去所有一切怨恨自然心息。二者瞋恚害心悉皆羸劣,以慈甘露用涂其心,而能蠲除瞋等热恼,睡眠安隐恒无恶梦。以慈心故,药叉诸鬼、食血肉者舍离害心,及诸恶兽常相守护。三者于未来世获三种果:一者寿命长远常无中夭;二者所生之处常无病苦;三者大富饶财恒得自在。四者以不杀故得佛法分,于五趣中所生之处,于世自在随意能住,乃至坐于菩提树下,诸魔鬼神不能为障成等正觉,无量圣众之所围绕。慈氏!此即离杀四种果报。

「复次,离不与取亦四果报。一者于现生中得离贪嫉,身心安乐。二者以离贪嫉,一切众生之所信向,委寄任用无复疑惑,与诸有情而作伏藏。三者于未来世得大富饶豪贵自在,所有珍财,王、贼、水、火无能侵夺。四者能与殑伽沙等一切诸佛主功德藏,所谓十八不共法等清净法财,二乘之人耳尚不闻何况得见。慈氏!当知此即名为离偷盗业四种果报。

「复次,离欲邪行亦四种报。一者于现生中一切人天之所称赞,亦无疑阻,人所敬重,远离恶名。二者六根调善,令染欲火势力微劣。三者于未来世所生之处,父母宗亲妻子眷属,孝友贞顺纯一无杂,离于女人所有过失,令诸众生无复爱染。四者为离邪行而得马王阴藏之相,乃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慈氏!当知此即名为离于邪行四种果报。

「复次,离虚诳语亦四种报。一者于现在世常行实语,离虚诳语,诸天怜念常共守护。二者既无虚诳,一切众生信受其语,若说法时人皆谛受,无劳功力自然信行。设复有人自虽虚诳憎诳语人,见实语者心亦欢喜。以自妄语不信他实,若知真实深生敬重。当知实语为大利益,断妄语者,一切恶业不复造作。何以故?以他问时如实答故。若在闲静不起妄念。何以故?若人问我:『汝闲居时生妄念不?』若言无者是虚诳语,若言有者羞愧他人。以是因缘,能令妄心渐渐微薄。三者所生之处,口中常出青莲花香、苏曼那香,一切有情之所爱敬。自实语者不疑他人有虚诳语,亦令他人信己实语,能令众生永断疑网。四者所出言词人皆信受,能令众生闻法欢喜,乃至当得无上菩提。慈氏!当知此即离虚诳语四种果报。

「复次,不离间语亦四种报。一者现在世中能令自他和合无诤所在安乐。二者以和合故众人爱敬,过去所有离间语罪悉得销灭,于三恶趣心无忧惧。三者于未来世得五种果:一者能获金刚不坏之身,世间刀杖无能损坏;二者于所生处得善眷属,无诸乖诤,不相舍离;三者于所生处设不遭遇善友知识为说法者,自然觉悟无二法门,于佛法僧深生信向,无有退转;四者令诸有情一心一事欢喜相向,速能证得慈三摩地;五者而能劝发一切有情修习大乘令不退转。四者远离间语,常和合语,得善眷属随顺调伏,乃至涅槃不相舍离。慈氏!当知此即名为离两舌语四种果报。

「复次,离麁恶语亦四种报。一者现在世中离麤染垢心常清净。若于尘境妄起贪欲,瞋恚风尘集诸藏识。菩萨摩诃萨兴大悲云、降慈心雨,灭妄贪欲、止恚风尘令得清净。二者软语之人一切爱乐赞叹随顺,令麤恶者渐令调伏,六根清净三业无染。三者以清净故,于当来世所生之处,永离三涂常生善处。四者渐次能得无上菩提具梵音声,说法之时随其类音各解其义,而生念言:『今薄伽梵为我说法、不为余人,所说妙法皆契我心,除我身心烦恼习气。』慈氏!当知此即名为离麤恶语四种果报。

「复次,离无义语亦四种报。一者现在世中智人赞叹,心无卒暴而得安乐。二者所出言教人皆信受,麁恶微薄。三者于未来世所生之处,恒闻种种如意音声。四者渐次能得无上菩提获无碍辩,设彼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天、龙、人非人等来诣佛所,同于一时各各别问自所疑事。时薄伽梵于一刹那以一言音悉能詶对,皆契本心断除疑网。慈氏!当知此即名为离无义语四种果报。

「复次,离贪嫉者亦四种报。一者现在世中见他富贵不生贪嫉,作是思惟:『彼人富贵皆宿福生,以我贪嫉岂能侵夺。以是因缘,应永断除悭贪嫉妬,若不除断常受贫穷无复威力。』以是义故,菩萨观之除其贪嫉,于他富贵生随喜心,不舍毫釐获大功德。二者一切爱敬,身心安乐无复忧恼威德自在,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贪嫉之心由斯微薄。三者所生之处常得端严,六根圆满财宝丰足,众人爱敬常行惠施,无碍辩才处众无畏。四者乃至证得无上菩提,众圣围绕功德最上,一切众生同受教命。慈氏!当知此即名为离贪嫉者四种果报。

「复次,离瞋恚者亦四种报。一者于现在世六根聪利,仪容可观人所亲附。瞋恚之人犹如枯树,心中火然,所有枝叶悉皆乾尽。众生亦尔,被瞋恚火熏习五根,仪相枯藁人所恶见。二者心无瞋恚,一切恼害打骂诃责尽皆不起。譬如有人持迦噜罗呪,一切诸毒无能害之。以无恚怒增长慈心,以慈真言,令三十六俱胝天魔鬼神悉皆摧伏,奉慈真言无所损害。三者于未来世,以慈心梯上生梵天一劫安乐,令诸众生断恶修善。四者渐次能得无上菩提,具足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炽然炳着,无量功德蕴集其身。慈氏!当知此即名为离瞋恚人四种果报。

「复次,离邪见者亦四种报。一者若离邪见修行正见,于现世中离恶知识,亲近善友闻法信受,未生不善令永不生,已生不善令尽除断,未生善法修习令生,已生善法修令增长。此正见者,一切善法之根本也。二者能闭不善行门,于大众中名称普闻心无疑悔。三者于未来世,所生之处遇善知识、得善伴侣,顺于正见,归佛法僧更无异向。于菩萨行无退转心,除灭罪愆增长福聚,有漏无漏、生死涅槃、过患利益能善分别,了达诸法无我我所,无有执着住法性空,正见力能究竟清净。四者所有三乘胜妙功德人不能测,正见之力皆悉圆满,能为众生作归依处,度脱有情出生死苦,悉皆安置无上大乘,乃至处于法王之位。慈氏!当知此即名为离邪见人四种果报。

「复次,菩萨摩诃萨非唯护持十善净戒功德无尽,乃至受持微细禁戒,清净功德亦无有尽。何以故?凡夫众生受持禁戒,取相果报一切有尽:外道诸仙所有禁戒,失通亦尽;人间十善,舍十善时戒亦随失;欲界诸天寿尽戒失,色界诸天四静虑中,无色界天三摩钵底,舍生失定戒亦随尽;二乘无学入涅槃时戒亦随尽。若菩萨摩诃萨所受禁戒六十五种,随一一戒究竟清净功德无尽。云何名为六十五种?谓:不害众生;不行偷盗;不侵他妻;不诳惑他;不两舌语;忍麁恶言;不作绮语;不生贪嫉,见他安乐生欢喜心;不起瞋恚,恶言骂辱悉能忍受;不起邪见,尊重如来,不师外道。复次,归信佛戒,心无疑浊故;归信法戒,离欲真实故;归信僧戒,和合最胜故。尊重父戒,生我身故;尊重母戒,养育我故;尊重和尚戒;生我法身故;尊重阿阇梨戒,教我轨则故;尊重大弟子戒,成我法身故。一心戒,轻重无差故;无破戒,于重不犯故;不缺戒,于轻不毁故。不习三乘戒,不求声闻果故;不习二乘戒,不求独觉果故。离恶生处戒,不生邪见外道家故;增长白法戒,以净戒力随愿生故;富贵相戒,智者不嫌故;端严戒,其心不乱故;无毁呰戒,于一切处不被讥诃故。善护五根戒,勤不放逸故;名称戒,善解诸法故;少欲戒,无所希求故;端直戒,众善随心故;如说修行戒,不违教命故。大慈戒,救度一切众生故;大悲戒,拔一切众生苦故;大喜戒;庆彼得乐故;大舍戒,离憎爱故。知己过戒,省察自心故;不见他过戒,护彼意故。布施戒,救贫乏故;摄持戒,摄一切善法故;忍辱戒,不害众生故;精进戒,勇勐不退故;禅定戒,定支增长故;智慧戒,闻法无厌故。多闻戒,求法无倦故;近善知识戒,修集觉分故;离恶知识戒,避险恶道故。不惜身分戒,刹那无常故;不惜寿命戒,如救头然故;不追悔戒,性本清净故;不虚假戒,无变动故;无热恼戒,内外清凉故;无人我戒,心谦下故;不掉举戒;性安静故;不谄曲戒,常质直故。知众生心戒,善识物机故;调伏心戒;不浊乱故;寂静戒,离諠杂故;右绕戒;顺理行故。救拔众生戒,行四摄法故;护正法戒;守护法财故;圆满诸愿戒,弘誓清净故;如来戒,随顺如相故;佛三昧戒,圆满一切佛法故。慈氏!当知此即菩萨摩诃萨六十五种清净戒身。」

佛告慈氏:「若诸菩萨持一一戒,能得如是无量功德,乃至舍所爱命不得缺犯佛之禁戒。应持此戒如护眼睛,守慎此戒如护贤瓶,不以五欲利斧而斩坏故。护微小戒如五逆罪,轻重等护心若金刚。不得起于贡高我慢,虽持此戒清净如是,比于无始所造恶业如大千界所有微尘,此持戒善比彼恶业如一微尘。既知如是,云何持戒而生我慢?

「复次,慈氏!菩萨见诸众生毁破禁戒不生轻慢,而于自身更增持护,复作是念:『我昔誓愿,令诸众生坚住净戒。虽诸众生难可化度,我当勤加精进,以净戒船度破戒者,出生死海到涅槃岸。』

「复次,慈氏!若诸众生有此身者,须四种物。云何为四?一者饮食,二者衣服,三者房舍,四者医药。菩萨摩诃萨于此四事,如法营求不以非法,不自矜高多求无厌,应当少欲知足支身。譬如有人身患疮苦,求善良医,以药涂附用衣裹之,处深密室卧软敷具,但为治疮非爱身故。菩萨如是,以八苦身,虽求良药涂以饮食、假以衣服处于房舍,不乐此身色力寿命,为修胜法安乐众生,除断生死烦恼痈疮。菩萨如是处大众中,常省己过不毁他人,远离名誉。若有赞叹之者,皆自思之:『如是名闻我皆无分,我今自测多诸愆犯,功德法中我无少分,众生妄见言我有之。』菩萨以大悲心而为依止,以净戒波罗蜜多而为伴侣。

「复次,慈氏!有是净戒非波罗蜜多,取相持戒不为最胜之所摄受,但名净戒非波罗蜜多。何以故?但获三界有漏果报,寿尽无故。若普为一切众生护持禁戒,观第一义空无我人相,而为有情护持禁戒,是则名为净戒波罗蜜多,能令众生速得无上正等菩提。又此净戒波罗蜜多,与诸有情而为示导,复与一切无信有情生净信故,能与有情作伏藏故,复与一切有情作无价宝珠璎珞严身故,复与一切有情作上妙涂香故,复与一切有情作大名闻故。又此净戒波罗蜜多,能与在家出家一切有情,若老若少平等端严故。不起我慢、增上慢,离诸过患,威仪清净无诸怖畏,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胜法王。云何能知戒为第一?若有众生能持净戒,虽处卑贱而非族姓豪贵尊严,亦非自力能益他人,以是净戒波罗蜜多,能令一切天、龙、药叉、人非人等,国王、大臣、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居士,悉皆归敬礼拜供养尊重赞叹。厮下之人受持佛戒,尚得如是恭敬尊重,况余尊贵之人护持禁戒,成就圆满净戒波罗蜜多。当知护净戒者,行住坐卧及经行处,其地吉祥,一切人天应取其土顶戴供养。以是当知,持净戒者于诸众中而为第一最高最上。是则名为净戒波罗蜜多究竟圆满。」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五

 

上篇: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下篇:妙法莲华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般若部目录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 如...

梵语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梵飜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序 [炖煌出 S. 700]...

大般若经·第九会能断金刚分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七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 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佛说灌洗佛形像经

佛说灌洗佛形像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尔时佛告摩诃刹头...

【注音版】佛说五大施经

佛说五大施经...

西方发愿文解

△初总序归敬三:初标主、二明愿、三请加 ○初标主 稽...

佛说宝网经

佛说宝网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

十二品生死经

十二品生死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 一...

佛说无垢贤女经

佛说无垢贤女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

佛说大阿弥陀经

大阿弥陀佛经序 大藏经中,有十余经,言阿弥陀佛济度...

高峰原妙禅师禅要

高峰和尚禅要 侍 者 持 正 录 参学直翁居士 洪乔...

梦参老和尚: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在还没有开讲《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之前,我先跟大家...

午睡要注意的事项

中午睡上1小时,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

地藏菩萨的化身无处不在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

持戒清净者能得五种功德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

学净土宗为什么还需要学天台宗

问: 我们修学净土宗的人,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了,为...

初机净业指南

序言 会稽道尹涵之黄公,笃信佛法,精修净业。欲令同人...

女人为什么不能涂香水

香水是怎么来的,以前法国的贵妇很懒,不经常洗澡,身...

能够弘扬因果轮回观念,他的功德是巨大的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那么痛恨儒家?实际上它最远...

念佛后的回向内容

问: 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

把一切想法都归到念佛当中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妄想杂念总是要琢磨,啊,我下...

悯人之孤,容人之过

悯人之孤,就是怜悯他人之孤,这些行善积德都是雪里送...

弥陀名号声声唤醒梦中人

《观经》告诉我们: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