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九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九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静虑波罗蜜多品第九之余

佛告慈氏:「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应当修习大悲无量,为此大悲于诸善业而为导首。譬如命根于出入息而为其先,轮王七宝轮宝为先,大乘万行大悲为先。譬如长者唯有一子,父母锺念彻于骨髓。菩萨大悲亦复如是,于诸有情住于极爱一子之地。云何大悲?大名麽贺,麽者名我,我以大悲利乐有情故名大悲。又贺者名性,自性大悲能济有情,不由他教,故名大悲。又娑嚩者名属已分,一切有情我应救护故名大悲。又迦者名护。不令他人得其便故,名为大悲。又此大悲者能作方便,成办一切助菩提故。又此大悲能悟无师自然智故。又此大悲能除一切自心热恼,随顺有情为饶益故。

「复次,慈氏!此大悲心有五十种。云何大悲?无谄谀故。云何大悲?身口相应故。云何大悲?无虚诳故。云何大悲?住实际故。云何大悲?不退转故。云何大悲?了本觉故。云何大悲?无诈伪故。云何大悲?自性清净故。云何大悲?行质直故。云何大悲?住正性故。云何大悲?求佛身故。云何大悲?求佛寿故。云何大悲?不起一切过故。云何大悲?护有情故。云何大悲?所度有情无有量故。云何大悲?同虚空故。云何大悲?不舍贫穷诸众生故。云何大悲?拔诸苦故。云何大悲?自性不动荷负一切故。云何大悲?行清净行不诳自他故。云何大悲?能作自利诸善业故。云何大悲?普与乐故。云何大悲?不生疲倦故。云何大悲?能除重担示胜义故。云何大悲?坚持施忍精勤行故。云何大悲?能忍下劣所轻慢故。云何大悲?不怀一切宿憾恨故。云何大悲?作无上医故。云何大悲?以大乘慧摄下劣乘,等无二故。云何大悲?善覆自德赞他善故。云何大悲?能与无漏真法乐故。云何大悲?能舍所爱心无悋故。云何大悲?为诸有情心无悔故。云何大悲?善持净戒护毁禁故。云何大悲?能忍己苦,令诸有情得佛乐故。云何大悲?成就有情住法身故。云何大悲?不惜自身舍支节故。云何大悲?乐修功德不求报故。云何大悲?能调有情修静虑故。云何大悲?了三界空不染着故。云何大悲?积集善根离不善故。云何大悲?能满一切有情所求愿故。云何大悲?不舍普愿住无为故。云何大悲?舍有为法故。云何大悲?悭贪有情令行舍故。云何大悲?能令有情住佛戒故。云何大悲?多瞋有情令住忍故。云何大悲?懈怠有情令精进故。云何大悲?散乱有情令住定故。云何大悲?愚痴有情令智慧故。」

佛告慈氏:「如是大悲,能令自他一切善根皆得成就,是则名为大悲无量。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云何修习大喜无量?所谓忆念一切佛法爱乐恭敬,不住生死、不坏喜心,除诸邪见、离五欲盖,能安有情住真实际,恒求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听闻正法顺第一义,恒乐修行达于彼岸,圆满具足喜庆心生。譬如世间大节会日,一切亲族善友集会,胜妙五欲欢娱喜悦。菩萨亦尔,起大神变游戏之时,八部龙天四众云集,戒、定、智慧、解脱、知见悦乐其心,是名大喜。又此喜者,于诸有情无损害心,勤求一切诸佛妙法,已得未得心无暂舍。于大乘法心恒正解,于二乘法不生取着。舍离悭悋增长檀那,见乞者来心乐惠施。于他持戒生净信心,见毁禁人极怀怜愍。于己尸罗清净圆满,离三恶怖回向法身,设有毁骂安忍受之。于轨范师奉顺言教,顶戴尊重勤而行之。于诸有情善言含笑,远离嚬慼先意问讯。住真寂定,无谄无诳不麁不曲,常赞人善不说他过,乐与众同行六和敬,作大法师开示涅槃显真实相。于尊重所起父母想,等视众生犹如一子。于亲教师尊重如佛,于修行者犹海导师,诸波罗蜜如无价宝,于说法人如如意珠,无漏法林自在游戏。教授我者深自庆喜,闻说过非如医示病,闻说正法如病获药是名为喜。了苦、无常、无我、不净,随顺涅槃常乐我净一相一味,故名为喜。又大喜者,体真胜义性无生灭,不沉不举、无去无来、常尔一心,名真喜悦。又大喜者,如闻善言身心适悦,安住不动犹若须弥。又大喜者,明了因果无迷谬故。又大喜者,如地不动为所依故。又大喜者,如威德人无能敌故。又大喜者,如胜义谛不毁坏故。又大喜者,如佛法僧功德圆满求无厌故。慈氏!当知此即名为菩萨摩诃萨大喜无量。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云何修习大舍无量?菩萨摩诃萨修舍无量,总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烦恼舍,二者护自他舍,三者时非时舍。云何名为烦恼舍?若遇恭敬心不高举,设遇轻慢不鄙卑贱,得利不喜、失利不忧,毁骂不瞋、赞亦无喜,称扬不欣、闻讥不恚,遭苦难时观空无我,悦乐事至恒观无常,于所爱境心无贪着,设见嫌恨亦不生瞋,于怨于亲、持戒破戒其心平等,作善作恶、若爱若憎都无二相,闻善恶言正不正法亦复如是,于诸有情其心平等,于身命财不生悭悋,是则名为烦恼大舍。云何名为护自他舍?菩萨摩诃萨若有人来节节支解,菩萨于彼无瞋恨心。如是菩萨于身语中未甞变易,是名为舍。复次乞叉(二合、上声)多者,是名双义及疮痕义,谓眼及色,如有二人于菩萨所,一人打骂、一则香涂,菩萨观之等心无二。疮痕义者,菩萨观之,第一义中谁为打者、谁为涂者?不见损益亦无彼我,不害自他,是名为舍。眼根色境双义既然,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寂灭平等亦复如是。于毁赞者及我六根,第一义中无伤无害,故名为舍。设被伤害亦不损他,是名为舍。或护自他俱无伤损,是名为舍。于利非利常尔一心无害自他,故名为舍。常自觉察护他人心,离于诤讼,亦名为舍。复深观察无有是非,是名为舍。如是名为护自他舍。云何名为时、非时舍?若诸有情不受教诲非法器者,菩萨不瞋,名非时舍。于声闻人观四圣谛,获苦法忍趣罗汉果,菩萨不障,名非时舍。行布施时且止持戒,修净戒时且止于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亦复如是,名非时舍。若于诸法应成就事决定应作,精进勇勐长时无倦,无暇无退不辞劳苦,乃至事毕方可故舍,是名时舍。如是名为时、非时舍。如是修习慈悲喜舍,但名静虑,不得名为波罗蜜多。」

尔时慈氏白佛言:「世尊!如是修习静虑为因,悉能具足神通智慧。云何名为神通智慧?」

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言:「善男子!是神通者,能以通力见极微色,是名神通;以净法眼,知色性空亦不取着,是名智慧。复次,闻诸世间极微小声,是名神通;于诸音声,悟无言说离诸譬喻,是名智慧。复次,能知一切有情心行,是名神通;了诸有情妄心非心,是名智慧。复次,于过未际悉皆忆念,是名神通;了佛土空,是名智慧。复次,了知根性差别之相,是名神通;了胜义空,是名智慧。复次,能知诸法,是名神通;了俗如幻,是名智慧。复次,力能超彼释、梵、四王,是名神通;超过一切声闻、独觉,是名智慧。慈氏!当知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修真静虑得不思议神通果报。

「复次,慈氏!一切众生恒为无量烦恼扰乱其心。菩萨摩诃萨得真三昧,随彼有情烦恼品类,现如是等诸三昧门令其解脱。菩萨摩诃萨勤加精进住是三昧,令诸有情安住如是平等法中。所谓得心平等、行平等、相应平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悉皆平等,即一切法普皆平等,是名法性三昧。

「复次,慈氏!此三昧平等即菩提平等,菩提平等即一切有情平等,一切有情平等即一切法平等。得如是平等法已,是名住真三昧。

「复次,慈氏!此菩提平等即虚空平等,虚空平等即一切有情平等,一切有情平等即一切法平等。得如是平等法已,是则名为住真三昧。

「复次,慈氏!一切世间性平等即清净性平等,清净性平等即一切有情平等,一切有情平等即一切法平等。得此一切法平等,是则名为住真三昧。

「复次,慈氏!若知自心平等,即知一切有情心平等,是则名为住真三昧。

「复次,慈氏!若诸有情,能于我身作于饶益及不饶益,我于彼等,心如大地普皆平等,其心不动。所以者何?由住是三昧平等性故。以住三昧,无散乱语、无率尔语,了达诸法、解第一义,善知时节随顺而说,八风不动。菩萨能住如是平等法性,不舍三昧、不离世间,自在无碍,是名菩萨摩诃萨方便智慧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慈氏!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出世方便智慧?若菩萨修静虑时,于诸有情起慈悲心,名为方便;观法寂灭,是名智慧。复次,修静虑时归依于佛,是名方便;了无取着,是名智慧。求一切法,是名方便;了法性空,是名智慧。观佛色身,是名方便;观佛身空,是名智慧。观佛梵音,是名方便;了无言说,是名智慧。若正观时,是名方便;观照亦空,是名智慧。拔济有情,是名方便;了众生空,是名智慧。知众生根,是名方便;根性亦空,是名智慧。观佛土净,是名方便;了佛土空,是名智慧。得佛菩提,是名方便;了本寂灭,是名智慧。请转法轮,是名方便;法无转相,是名智慧。观七觉支,是名方便;了真本觉,是名智慧。菩萨摩诃萨如是相应修习静虑波罗蜜多,一切天魔不得其便,即能成就无上菩提。」

尔时薄伽梵说此静虑波罗蜜多时,会中三万二千菩萨得日灯三昧,此日灯三昧亦名一庄严三昧。云何名为日灯三昧?如日出时,一切灯烛星月无复光明。菩萨得此三昧者亦复如是,有学无学声闻、独觉。诸有情智映蔽不现,是故名为日灯三昧。复次,云何名一庄严三昧?所言一者即是无生,无生者即是法空。又一者名遍一切处,譬如油麻油遍麻中。无生法者亦复如是,体遍一切,是名一庄严三昧。此一庄严亦名一增长三昧,一者即婀,婀即法界,所谓契经令法界现前,法界现前已。所有诸法神通增长明了现前,是故名为一增长三昧。此一增长亦名一法界三昧,所言一者即是法界,法界亦空,以定力故其空现前,是名一法界庄严三昧。此一法界亦名一空三昧,所言一者犹如虚空,一切万物生长空中,菩萨真空现在前时,信等善法悉皆增长,是故名为一空三昧。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住此静虑波罗蜜多时,能入俱胝那庾多百千三昧。今为汝说小分名字,所谓电光三昧,月光三昧,善增长三昧,毗卢遮那三昧,增长不思议三昧,如如光照三昧,无垢三昧,海德三昧,能自在转一切法轮三昧,成就禁戒三昧,无忧三昧,坚固三昧,苏迷卢三昧,法炬三昧,法勇三昧,转法智自在三昧,散积聚法三昧,持一切法三昧,持白法三昧,知他心三昧,庄严宝幢三昧,灭烦恼三昧,坏四魔三昧,发起十力三昧,无着三昧,断缚着三昧,灯手三昧,闻施名三昧,持地三昧,安住心三昧,须弥灯三昧,摧伏怨敌三昧,智炬三昧,发生智三昧,教授三昧,自在转无边法门三昧,令心堪任三昧,知胜妙善三昧,震日月音三昧,无所行三昧,坏魔三昧,无种种想三昧,善调伏心三昧,释师子三昧,念佛三昧,念法三昧,念僧三昧,不退转三昧,不眴三昧,最胜无我三昧,似空处三昧,常觉悟三昧,除烦恼缘三昧,如虚空三昧,入功能三昧,念慧觉三昧,无尽辩三昧,大悲声三昧,现真谛三昧,不毁坏三昧,善行三昧,有情欢喜三昧,知爱乐三昧,生爱乐三昧,胜慈三昧,性静三昧,大悲三昧,大喜三昧,无所舍着三昧,法义三昧,法悲三昧,慧炬三昧,智海三昧,无动三昧,善调伏身三昧,解脱智自在三昧,金刚幢三昧,胜莲花道场三昧,离世间法三昧,胜智三昧,佛观行三昧,威光三昧,威焰三昧,与解脱智三昧,佛身庄严三昧,光明普遍三昧,刹土遍净三昧,入有情性三昧,满一切愿三昧,顺菩提路三昧,波罗蜜庄严三昧,宝髻三昧,觉花三昧,与解脱果三昧,甘露音三昧,无滞三昧,疾风行三昧,宝冠三昧,截海流三昧,金刚峯三昧,大神通三昧,出生义三昧,见无边佛三昧,忆持一切所闻三昧,与刹那智三昧,清净无边功德三昧,如是无量俱胝三昧。若诸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者,是则名为静虑波罗蜜多。」

时薄伽梵说此静虑波罗蜜多时,会中七十八那庾多人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万二千菩萨证无生法忍。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一

尔时薄伽梵处于种种摩尼宝王师子座上,现种种相,纯以菩萨摩诃萨众而共围绕。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圣世尊已为利益安乐诸菩萨故,说静虑波罗蜜多,唯愿世尊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多。又此般若波罗蜜多复有几种?修何方便而能得之?唯愿如来分别解说。」

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若诸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乃至静虑波罗蜜多,皆从般若波罗蜜多本母所生而为根本。譬如眼等五根发生五识,能取五尘皆有作用,如是一一皆以识心而为根本,若离其心无所成办。菩萨摩诃萨修前五种波罗蜜多,恒以智慧而为其母,若离智慧无所剋获。亦如有情身有命根能有所作,命根谢已无复堪任,修行诸度若无智慧亦复如是。譬如国境无有智臣,阴阳失序,一切人民皆不安乐。法王国土若无智慧亦复如是,修行布施乃至静虑波罗蜜多皆不成就,解脱涅槃终不能得。亦如商主入海採宝,要得船师方达宝所随意而取。菩萨亦尔,于生死海以五波罗蜜多而为舟舡,载功德宝,要因般若波罗蜜多无上舡师至于彼岸。」尔时薄伽梵而说颂言:

「智慧为根本,  能生善法芽,
 佛果大菩提,  无非智所作。
 如人遭苦难,  智者能救护,
 愚者造诸恶,  如石投深水。
 若无真智慧,  多闻妄分别,
 斯人不解义,  如器安知味。
 所谓长老相,  不必在耆年,
 虽少有智慧,  是为真长老。
 如世有德人,  正直无邪曲,
 不能辩邪正,  宁知理是非。
 正智闻深法,  智与理相应,
 随顺于大乘,  是名真智者。
 于得失无着,  忧喜不能动,
 安住如须弥,  是名真智者。
 恭敬不生喜,  轻慢无瞋恚,
 智慧如大海,  是名真智者。
 不说他人过,  亦不称己德,
 智照无自他,  当获大名称,
 勇勐勤精进,  远离一切相,
 我慢悉皆除,  是名真智者。
 常当正观察,  不见他人过,
 深信善恶报,  是名真智慧。
 智者在众中,  不说自功德,
 若人所称赞,  愧心无取着。
 成就诸功德,  虚己常谦下,
 如果树繁熟,  枝条自低屈。
 福智生豪族,  虽贵无憍慢,
 愚者自矜高,  智者应观察。
 智慧为善伴,  远离恶知识,
 断灭诸烦恼,  自然得解脱。
 乐将护恶人,  亦当常远离,
 崇重于贤善,  是名真智慧。
 菩萨多悲智,  损恼犹慈愍,
 如斫栴檀树,  流香普芬馥。
 不念他人恶,  常思其善事,
 智慧离分别,  人中最第一。
 智者住空寂,  被毁心无恼,
 诸恶不能烧,  如火煖大海。
 大悲离分别,  见恶常怜愍,
 如日放光明,  不弃旃荼舍。
 智人虽小过,  为益应同住,
 如入瞻卜林,  自然皆蒙熏。
 正智离分别,  如日无私照,
 亦如清凉月,  能净诸云翳。
 智者多慈悲,  常济于贫乏,
 见乞不轻贱,  应生欢喜心。
 如树初生长,  日夜无休息,
 智者乐修行,  增长亦如是。
 智者遇大怨,  慈悲犹不舍,
 如折莲花茎,  藕丝恒不断。
 生死如毒树,  悟即法身果,
 生死与涅槃,  本性皆平等。
 净慧贤圣行,  大悲常利物,
 不择于怨亲,  恒离于分别。
 耆年多智慧,  净戒悉圆满,
 亲近如是人,  速成安乐行。
 智慧无垢人,  三业恒清净,
 应亲近是人,  尊重过父母。
 无智难亲近,  能坏善人心,
 如火烧枯木,  应当常远离。
 供给于恶人,  欲益反招损,
 如人饲勐兽,  无不伤害者。
 供养智慧人,  小善获多福,
 如人饮甘露,  求得安隐乐。」

佛告慈氏菩萨摩诃萨:「此般若波罗蜜多,皆从善友闻正法生,邪见之人是智慧怨,汝等应当亲近善友、远恶知识。此般若波罗蜜多,非唯出生一切善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从此生,当知此经即是一切诸佛之母。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有二种智:一者小智,二者大智。小智施者,为求人、天、二乘解脱,如是施者但名布施,不得名为波罗蜜多。大智施者,心无所得,无所得故得佛菩提,如是施者名檀波罗蜜。以是故知,檀波罗蜜从智慧生。尸波罗蜜亦有二种:一者小智,二者大智。小智持戒,怖三恶道,求生人、天、二乘解脱,如是持戒心不清净,不得名为尸波罗蜜。大智持戒,普为利乐一切有情,不住于相而无所得,趣大菩提,如是持戒是则名为尸波罗蜜。以是故知,戒波罗蜜从智慧生。忍辱波罗蜜多亦从般若波罗蜜多生,一切有情本智如日,无明覆蔽忍光不现。修安忍者除断无明,圣智现前佛日斯照。譬如国邑无有智臣,识用不均人民流散,设有智者亦当回避,无忍慧者亦复如是。又此智慧如明眼人,遥见毒虵即便远避,有智慧眼避瞋恚蛇亦复如是。无慧眼者,谓于过去无量劫中修行诸善,无安忍力及智慧眼,一念瞋火烧灭无余,如乾草积飚火入中焚烧皆尽。智慧之人有安忍力,设遇恶人打骂诃责,正智安忍能调伏之。譬如香象既已调伏,临阵驱策能破敌军。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无相忍不起瞋恚,无缘大悲广度一切。以是当知,安忍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生。精进波罗蜜亦从般若波罗蜜多而得发生。何以故?若无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所作皆不成就大菩提果,无边法门安住最胜,巧便大智周遍观察,要精进力方能圆满六波罗蜜。以是当知,精进波罗蜜皆从般若波罗蜜生。禅波罗蜜亦从般若波罗蜜生。所以者何?意业微细难可测量,身口所作则易除灭,妄心所起难可制伏。如风飘火勐焰可制,如海涛波亦可息之,唯有妄心甚难调伏。何以故?无始无明迷心性故。譬如世间多思觉者,妄起寻求而伺察之。如是妄想设入定门心犹取着,无智慧故经百千劫,终不能得三昧现前。亦如愚人妄执诸见,或执我常、或执我断,见不清净,云何能得三昧现前?有智慧人观察二事:一者见其自身多有疾病苦乐等事,皆由先世妄想颠倒,造作诸业而今受之。若无痴爱,何有病耶?身本自空,因缘幻有,无造无作,谁受苦耶?二者复应重更观察,虽无我相,所作福业皆不唐捐。当愿法界一切有情,无尽福德涤令清净,悉得成就六波罗蜜,戒、定、智慧以为庄严。以是故知,一切万行皆以般若波罗蜜而为其母。犹如大地皆依虚空而得安立,而彼虚空无有所依。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以是故知,禅波罗蜜,智慧为母。非唯五度从智慧生,一切世间福德名闻人天果报,乃至出世无漏善根,皆以智慧而为生处,犹如大地皆依虚空而得安立。一切众生执我取相,有五怖畏:一不活畏,常积资财恐不活故。二恶趣畏,造不善业恐堕三涂恒怖畏故。三者死畏,爱惜身命恐丧失故。四者恶名畏,恒作诸恶以自覆藏,恐人闻知常怖畏故。五者大众威德畏,于大众中所发言词怀怖畏故。菩萨摩诃萨智慧观察具证二空,能益自他,无不活畏。除断邪行具净尸罗,必至涅槃,无恶趣畏。深入缘起了本无生,则无死畏。住无相理身心寂静,无自他相,离恶名畏。成就微妙四无碍辩,处众无畏犹师子王,是故名为无大众畏。

「复次,慈氏!一切众生根性差别,悭贪者令惠施,瞋恚者令慈忍,我慢者令谦下,愚痴者得智慧,开示涅槃显真实相无量功德,皆从般若波罗蜜生。一切诸佛及诸菩萨、天龙八部咸皆赞叹,尊重恭敬犹如父母。譬如慈母唯有一子,鞠育诲示渐渐成长令得尊贵。菩萨亦尔,怜爱有情等如一子,般若甘露而为法食,五波罗蜜为大资粮,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诸妙功德庄严法身,成就无上法王之位。

「复次,慈氏!有十种事能障智灯,掩蔽光明不能显了,增长痴闇无所觉知。一者懒惰,于世事业皆不成就,岂能修行出世妙善。二者近恶知识,造诸恶业增长无明。三者耽着睡眠身心昏昧,不能修习无上菩提。四者听闻大乘寻复忘失。五者乐习世间一切技艺,不知如幻而生执着。六者我慢覆藏,虽遇善友不能谘问无上正法。七者于大乘教微妙深理不能解悟,我慢自高便生退屈。八者耻己愚昧,不能亲近有智之人。九者攻乎异端诈谓知见,有所论难皆涉邪徒。十者于最上乘不生信乐,设有所闻师心邪解。由是十事障碍大乘,正法不闻,沦溺生死。离此十事有十胜法,便能悟入无上菩提。一者精勤乐习禅定。二者亲近善友听闻正法。三者损减睡眠恒自觉悟。四者于大乘法所闻不忘。五者顺世事业,常观如幻无所着故。六者无所藏隐,决众疑故。七者不轻己身,勤修行故。八者常乐法施,兴大会故。九者恒自谦下,不诳众生故。十者不自师心,深入佛慧故。菩萨摩诃萨以此十事具足圆满六波罗蜜,成就法身清净解脱。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此般若波罗蜜多,不与十六种法而为相应。一者不与十二因缘相应,所谓无明乃至老死。二者不与无明灭乃至老死灭而为相应,菩萨摩诃萨离分别心、无二相故。三者不与身见、边见乃至六十二见而为相应。四者不与世间八风相应,所谓利、养、称赞、讥毁、苦、乐、衰、损等事而为相应。五者不与随烦恼等忿恨相应。六者不与我慢、增上慢等相应。七者不与根本贪、瞋、痴等而为相应。八者不与烦恼魔、死魔等而为相应。九者不与我相、人相、作者、受者、养育、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业障、报障、烦恼等障而为相应。十者不与妄念分别、见闻觉知而为相应。十一者不与四颠倒法而为相应——无常计常、常计无常,无乐计乐、乐计无乐,无我计我、我计无我,不净计净、净计不净。如是妄计名颠倒法,有情心行乃至诸尘劳门而为相应。十二者不与悭悋、犯戒、瞋恚、懈怠、散乱、愚痴而为相应,亦不与有相行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相应。十三者不与不善等法——性罪遮罪、有漏有为——而为相应,亦不分别世出世善法——有漏无漏——而为相应。十四者不与二十二根相应,所谓眼、耳、鼻、舌、身根相应,亦不与苦、乐、忧、喜、舍受相应,亦不与男女等根、意根、命根、信等五根、三无漏根而为相应。十五者不与三界五趣种种有情而为相应,亦不分别大乘小乘佛法僧宝差别之相而为相应。十六者不分别真谛俗谛、有为无为、有智无智、有识无识、作意无作意、有体性无体性、有相无相心意差别而为相应。慈氏、当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无染无着,离诸分别,平等清净,一相一味,不与如是差别等法而为相应。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住奢摩他、毗钵舍那,住身寂静,了因缘法如幻如化,顺胜义谛,离有离无非断非常,随顺因果,无我人相真实不动,不坏威仪住三解脱门而不取证。无动无静是如来禅,游戏神通深入实际,不住生死不入涅槃,不尽有为不住无为,虽观无相不舍大悲,虽住三界而恒出离,知真无染而不修证,离于戏论常乐宣说。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于善友听闻正法,具足八十四种胜上之心,方能发生般若波罗蜜多微妙胜慧。所谓住真实相,最极微妙相,般若相应相,善知识相,离憍慢相,恭敬相,右绕相,无量相,善言相,至诚相,善作意相,无乱相,无定相,妙宝相,妙药相,除病相,法器相,示导相,入智慧相,闻法无厌相,增长舍相,善调象马相,敬事多闻相,乐闻深法相,观身寂灭相,清净适悦相,闻法无倦相,闻义相,闻法相,随说修行相,为他说法相,闻所未闻相,闻神通相,不求余乘相,乐闻般若相,乐闻菩萨藏相,乐闻善巧方便相,四摄法相,闻梵行相,念正定相,能生善巧无生相,大慈悲心相,缘起相,无常相,苦相,空相,无我相,不净相,寂静相,空相,无相相,无愿相,无不善行相,胜义谛相,不坏相,自在相,护自心相,不舍精进相,思惟妙法相,对治烦恼相,宗重正法相,对治邪见相,获圣财相,除断贫穷相,智者称赞相,智人极喜相,智者所乐相,崇重贤善相,见谛相,观蕴过失相,有为过患相,依法相,依义相,依智相,依了义经相,不依不了义经相,不作诸恶相,自利益相,利益他相,善作业相,无热恼相,胜行相,获一切诸佛法门相。慈氏!当知听法之人具足如是胜妙之心,能善听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知一切法无我、无人、本来清净。生死、涅槃平等无二。复次,菩萨摩诃萨观于眼等五根苦乐等受,男女意、命,能起烦恼生死根本;信等五根、三无漏根,能舍烦恼是涅槃因。知烦恼性从本以来,不生不灭性相常住,如是修习是名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所修胜行,与智慧相应及不相应,无有分别、二智平等,不舍众生恒起大悲,普覆一切清净不动。如是修习,是则名为般若波罗蜜多。」

佛告慈氏:「此般若波罗蜜多句义不可思议,是相应句、如理句、如量句、佛语句、了缘句、无碍句、无灭句、大舍句、不动句、一切不动句、无依止句、平等句、无难句、无高下句、实际句、不变易句、无着句、无住句、无所住句、对治句、寂静句、极寂静句、遍寂静句、无戏论句、无起句、即真句、不缺句、无余句、无际句、无对治句、最胜句、真实句、如如句、绝言句、不别异句、无彼此句、三世平等句、无三世句、不住五蕴句、不住六界句、不住十二处句、不住十八界句、依法句、依义句、依智句、依了义句。如是句义,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可思议,离言说故、真胜义故、不可思议故、无因喻故、无比量故、无有上故、自利利他故、大希有故,唯佛与佛能证能说,余无测知。何以故?般若波罗蜜多无性无相、无比无喻,唯佛如来方能究尽。

「复次,慈氏!此般若波罗蜜多,非即蕴、处、界,无依无止、不生不灭,不内不外不在中间。是故般若波罗蜜多不可思议。」

尔时,慈氏菩萨闻是般若波罗蜜多,欢喜踊跃,以偈赞曰:

「大雄世尊智无量,  十力无畏真解脱,
 神通广大无边际,  一切无能测量者。
 昔曾侍觐无量佛,  获得甚深微妙智,
 难行苦行恒沙劫,  是故能成调御师。
 佛证自然一切智,  住真寂灭难思议,
 唯佛如来自证知,  能现无边佛境界。
 法性真常离二边,  寂灭无为出三有,
 烦恼业苦悉皆除,  法身清净真解脱。
 菩提道场成正觉,  唯有诸佛能证知,
 清净湛然无去来,  无相无行无说示。
 涅槃无比无能喻,  凡夫二乘莫能测,
 等觉菩萨不能知,  唯佛世尊独明了。
 佛会一切声闻众,  逮得己利如来赞,
 漏尽皆住最后身,  此等不知佛境界。
 一切辟支佛利智,  遍满十方如稻麻,
 百千万劫共思惟,  不能测知佛智慧。」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九

 

上篇: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下篇:妙法莲华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般若部目录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罗国...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佛言:「...

佛说漏分布经

佛说漏分布经(出《中阿含》令劫意) 后汉三藏安世高译...

大方广如来藏经

大方广如来藏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

【注音版】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安忍波罗蜜多品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安忍波罗蜜多品...

注华严法界观门

注华严法界观门序 唐绵州刺史裴休述 法界者。一切众生...

清珠集

清珠集 古灵山普光寺净愿社主释幻空堂 治兆 辑 自己...

佛说鸯崛髻经

佛说鸯崛髻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

佛说六道伽陀经

佛说六道伽陀经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

念佛三昧宝王论

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上(并序) 唐紫阁山草堂寺沙门飞锡撰...

不孝父母,学佛一切皆无意义

想想父母未生我们以前,我们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

比丘闻莲喻坚固道心

佛陀在罗阅只耆阇崛山时,一日,城中有五十位长者子亲...

至诚恳切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很多人对于佛教净土理念,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艰,...

受菩萨戒后无法坚持,是否要堕地狱

问: 弟子2007年在东林祖庭受了菩萨戒,回家后只坚持了...

普贤菩萨这次怎么没提极乐世界呢

问: 法师您好!《华严经》的最后一品中,普贤菩萨以十...

发心宜事理圆融

自性迷就叫众生,自性悟就是佛。既然是迷的众生,也是...

适合职场发展的「六度」

每次新员工欢迎会,我一定会请我们的总裁与大家见个面...

御马三法

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总是应病与药,观机逗教。是什么...

老无所依的老所长

老所长是我的远房表舅。他在我家里住了些日子,准备回...

常常看人不顺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场

我们要训练自己,就是要训练我们的这颗心。从行上,我...

分手后仍放不下他,该怎么办

问: 我和对象分手才二十天,这几天我一直很痛苦,放不...

极乐世界的天人

念佛人能够由专修净业这种善根,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