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解深密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解深密经卷第三

分别瑜伽品第六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何依何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知菩萨法假安立,及不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为依、为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如世尊说四种所缘境事:一者、有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二者、无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三者、事边际所缘境事;四者、所作成办所缘境事。于此四中,几是奢摩他所缘境事?几是毗钵舍那所缘境事?几是俱所缘境事?」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一是奢摩他所缘境事,谓无分别影像;一是毗钵舍那所缘境事,谓有分别影像;二是俱所缘境事,谓事边际、所作成办。」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依是四种奢摩他、毗钵舍那所缘境事,能求奢摩他、能善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如我为诸菩萨所说法假安立,所谓契经、应诵、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菩萨于此善听、善受、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即于如所善思惟法,独处空闲作意思惟。复即于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奢摩他。如是菩萨,能求奢摩他。彼由获得身心轻安为所依故,即于如所善思惟法,内三摩地所行影像,观察胜解舍离心相。即于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义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若忍、若乐、若慧、若见、若观,是名毗钵舍那。如是菩萨,能善毗钵舍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缘心为境,内思惟心,乃至未得身心轻安,所有作意,当名何等?」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非奢摩他作意,是随顺奢摩他胜解相应作意。」

「世尊!若诸菩萨乃至未得身心轻安,于如所思所有诸法内三摩地所缘影像作意思惟,如是作意,当名何等?」

「善男子!非毗钵舍那作意,是随顺毗钵舍那胜解相应作意。」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奢摩他道与毗钵舍那道,当言有异?当言无异?」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言非有异、非无异。何故非有异?以毗钵舍那所缘境心为所缘故。何故非无异?有分别影像非所缘故。」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毗钵舍那三摩地所行影像,彼与此心,当言有异?当言无异?」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言无异。何以故?由彼影像唯是识故。善男子!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

「世尊!若彼所行影像,即与此心无有异者,云何此心还见此心?」

「善男子!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善男子!如依善莹清净镜面,以质为缘还见本质,而谓我今见于影像,及谓离质别有所行影像显现。如是此心生时,相似有异三摩地所行影像显现。」

「世尊!若诸有情自性而住,缘色等心所行影像,彼与此心亦无异耶?」

「善男子!亦无有异!而诸愚夫由颠倒觉,于诸影像,不能如实知唯是识,作颠倒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相续作意唯思惟心相。」

「世尊!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奢摩他?」

「善男子!若相续作意唯思惟无间心。」

「世尊!齐何当言菩萨奢摩他、毗钵舍那和合俱转?」

「善男子!若正思惟心一境性。」

「世尊!云何心相?」

「善男子!谓三摩地所行有分别影像,毗钵舍那所缘。」

「世尊!云何无间心?」

「善男子!谓缘彼影像心,奢摩他所缘。」

「世尊!云何心一境性?」

「善男子!谓通达三摩地所云影像,唯是其识;或通达此已,复思惟如性。」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毗钵舍那凡有几种?」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略有三种:一者、有相毗钵舍那;二者、寻求毗钵舍那;三者、伺察毗钵舍那。云何有相毗钵舍那?谓纯思惟三摩地所行有分别影像毗钵舍那。云何寻求毗钵舍那?谓由慧故,遍于彼彼未善解了一切法中,为善了故,作意思惟毗钵舍那。云何伺察毗钵舍那?谓由慧故,遍于彼彼已善解了一切法中,为善证得极解脱故,作意思惟毗钵舍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奢摩他凡有几种?」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即由随彼无间心故,当知此中亦有三种。复有八种,谓初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各有一种奢摩他故。复有四种,谓慈、悲、喜、舍四无量中,各有一种奢摩他故。」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说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复说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复名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随先所受所思法相,而于其义得奢摩他、毗钵舍那,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若诸菩萨不待所受所思法相,但依于他教诫教授,而于其义得奢摩他、毗钵舍那,谓观青瘀及脓烂等,或一切行皆是无常、或诸行苦、或一切法皆无有我、或复涅槃毕竟寂静。如是等类奢摩他、毗钵舍那,名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由依止法得奢摩他、毗钵舍那,故我施设随法行菩萨,是利根性;由不依法得奢摩他、毗钵舍那故,我施设随信行菩萨,是钝根性。」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说缘别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复说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为缘别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复名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缘于各别契经等法,于如所受所思惟法,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缘别法奢摩他、毗钵舍那。若诸菩萨,即缘一切契经等法,集为一团、一积、一分、一聚作意思惟:此一切法,随顺真如,趣向真如,临入真如;随顺菩提,随顺涅槃,随顺转依,及趣向彼,若临入彼。此一切法,宣说无量无数善法。如是思惟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说缘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复说缘大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又说缘无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缘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缘大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复名缘无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缘各别契经,乃至各别论义,为一团等作意思惟,当知是名缘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若缘乃至所受所思契经等法,为一团等作意思惟,非缘各别,当知是名缘大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若缘无量如来法教,无量法句文字,无量后后慧所照了,为一团等作意思惟,非缘乃至所受所思,当知是名缘无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齐何名得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由五缘故当知名得:一者、于思惟时,刹那刹那融销一切麁重所依;二者、离种种想得乐法乐;三者、解了十方无差别相无量法光;四者、所作成满相应净分无分别相,恒现在前;五者、为令法身得成满故,摄受后后转胜妙因。」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当知从何名为通达?从何名得?」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从初极喜地名为通达;从第三发光地乃名为得。善男子!初业菩萨亦于是中随学作意,虽未可叹,不应懈废。」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有寻有伺三摩地?云何名无寻唯伺三摩地?云何名无寻无伺三摩地?」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于如所取寻伺法相,若有麁显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有寻有伺三摩地。若于彼相,虽无麁显领受观察,而有微细彼光明念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唯伺三摩地。若即于彼一切法相,都无作意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无伺三摩地。

「复次,善男子!若有寻求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有寻有伺三摩地。若有伺察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唯伺三摩地。若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无伺三摩地。」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止相?云何举相?云何舍相?」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心掉举或恐掉举时,诸可厌法作意及彼无间心作意,是名止相。若心沉没或恐沉没时,诸可欣法作意及彼心相作意,是名举相。若于一向止道,或于一向观道,或于双运转道,二随烦恼所染污时,诸无功用作意,及心任运转中所有作意,是名舍相。」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修奢摩他、毗钵舍那诸菩萨众,知法知义。云何知法?云何知义?」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彼诸菩萨,由五种相了知于法:一者、知名;二者、知句;三者、知文;四者、知别;五者知总。云何为名?谓于一切染净法中,所立自性想假施设。云何为句?谓即于彼名聚集中,能随宣说诸染净义,依持建立。云何为文?谓即彼二所依止字。云何于彼各别了知?谓由各别所缘作意。云何于彼总合了知?谓由总合所缘作意。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为知法。如是名为菩萨知法。

「善男子!彼诸菩萨,由十种相了知于义:一者、知尽所有性;二者、知如所有性;三者、知能取义;四者、知所取义;五者、知建立义;六者、知受用义;七者、知颠倒义;八者、知无倒义;九者、知杂染义;十者、知清净义。

「善男子!尽所有性者,谓诸杂染清净法中,所有一切品别边际,是名此中尽所有性。如五数蕴、六数内处、六数外处,如是一切。

「如所有性者,谓即一切染净法中,所有真如,是名此中如所有性。此复七种:一者、流转真如,谓一切行无先后性;二者、相真如,谓一切法、补特伽罗无我性及法无我性;三者、了别真如,谓一切行唯是识性;四者、安立真如,谓我所说诸苦圣谛;五者、邪行真如,谓我所说诸集圣谛;六者、清净真如,谓我所说诸灭圣谛;七者、正行真如,谓我所说诸道圣谛。当知此中由流转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故,一切有情平等平等。由相真如、了别真如故,一切诸法平等平等。由清净真如故,一切声闻菩提、独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平等平等。由正行真如故,听闻正法,缘总境界胜奢摩他、毗钵舍那所摄受慧,平等平等。

「能取义者,谓内五色处、若心、意、识及诸心法。

「所取义者,谓外六处。又能取义,亦所取义。

「建立义者,谓器世界,于中可得建立一切诸有情界。谓一村田、若百村田、若千村田、若百千村田。或一大地至海边际,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赡部洲,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四大洲,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小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中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三千大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此拘胝、此百拘胝、此千拘胝、此百千拘胝。或此无数、此百无数、此千无数、此百千无数、或三千大千世界无数、百千微尘量等,于十方面无量无数诸器世界。

「受用义者,谓我所说诸有情类,为受用故,摄受资具。

「颠倒义者,谓即于彼能取等义,无常计常,想倒、心倒、见倒。苦计为乐,不净计净,无我计我,想倒、心倒、见倒。

「无倒义者,与上相违。能对治彼,应知其相。

「杂染义者,谓三界中三种杂染:一者、烦恼杂染;二者、业杂染;三者、生杂染。

「清净义者,谓即如是三种杂染,所有离系菩提分法。

「善男子!如是十种,当知普摄一切诸义。

「复次,善男子!彼诸菩萨,由能了知五种义故,名为知义。何等五义?一者、遍知事;二者、遍知义;三者、遍知因;四者、得遍知果;五者、于此觉了。

「善男子!此中遍知事者,当知即是一切所知:谓或诸蕴,或诸内处或诸外处;如是一切。

「遍知义者,乃至所有品类差别所应知境。谓世俗故、或胜义故,或功德故、或过失故,缘故,世故,或生、或住、或坏相故,或如病等故,或苦集等故,或真如、实际、法界等故,或广略故,或一向记故、或分别记故、或反问记故、或置记故,或隐密故、或显了故:如是等类,当知一切名遍知义。

「言遍知因者,当知即是能取前二菩提分法,所谓念住或正断等。

「得遍知果者,谓贪、恚、痴永断毗奈耶,及贪、恚、痴一切永断诸沙门果。及我所说声闻、如来若共不共世出世间所有功德,于彼作证。

「于此觉了者,谓即于此作证法中,诸解脱智,广为他说、宣扬、开示。

「善男子!如是五义,当知普摄一切诸义。

「复次,善男子!彼诸菩萨,由能了知四种义故,名为知义。何等四义?一者、心执受义;二者、领纳义;三者、了别义;四者、杂染清净义。善男子!如是四义,当知普摄一切诸义。

「复次,善男子!彼诸菩萨,由能了知三种义故,名为知义。何等三义?一者、文义;二者、义义;三者、界义。

「善男子!言文义者,谓名身等。

「义义当知复有十种:一者、真实相;二者、遍知相;三者、永断相;四者、作证相;五者、修习相;六者、即彼真实相等品差别相;七者、所依能依相属相;八者、即遍知等障碍法相;九者、即彼随顺法相;十者、不遍知等及遍知等过患功德相。

「言界义者,谓五种界:一者、器世界;二者、有情界;三者、法界;四者、所调伏界;五者、调伏方便界。

「善男子!如是五义,当知普摄一切诸义。」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闻所成慧了知其义,若思所成慧了知其义,若奢摩他、毗钵舍那修所成慧了知其义,此何差别?」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闻所成慧,依止于文,但如其说,未善意趣,未现在前,随顺解脱,未能领受成解脱义。思所成慧,亦依于文,不唯如说,能善意趣,未现在前,转顺解脱,未能领受成解脱义。若诸菩萨修所成慧,亦依于文亦不依文,亦如其说亦不如说,能善意趣,所知事同分三摩地所行影像现前,极顺解脱,已能领受成解脱义。善男子!是名三种知义差别。」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修奢摩他、毗钵舍那诸菩萨众,知法知义,云何为智?云何为见?」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我无量门宣说智、见二种差别,今当为汝略说其相。若缘总法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所有妙慧,是名为智;若缘别法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所有妙慧,是名为见。」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修奢摩他、毗钵舍那诸菩萨众由何,作意何等?云何除遣诸相?」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由真如作意,除遣法相及与义相;若于其名及名自性无所得时,亦不观彼所依之相,如是除遣。如于其名,于句、于文、于一切义,当知亦尔。乃至于界及界自性无所得时,亦不观彼所依之相,如是除遣。」

「世尊!诸所了知真如义相,此真如相亦可遣不?」

「善男子!于所了知真如义中,都无有相,亦无所得,当何所遣?善男子!我说了知真如义时,能伏一切法义之相,非此了达余所能伏。」

「世尊!如世尊说,浊水器喻、不净镜喻、挠泉池喻,不任观察自面影相;若堪任者,与上相违。如是若有不善修心,则不堪任如实观察所有真如;若善修心,堪任观察。此说何等能观察心?依何真如而作是说?」

「善男子!此说三种能观察心,谓闻所成能观察心,若思所成能观察心,若修所成能观察心。依了别真如作如是说。」

「世尊!如是了知法义菩萨为遣诸相勤修加行,有几种相难可除遣?谁能除遣?」

「善男子!有十种相,空能除遣。何等为十?一者、了知法义故,有种种文字相;此由一切法空,能正除遣。二者、了知安立真如义故,有生、灭、住、异性相续随转相;此由相空及无先后空,能正除遣。三者、了知能取义故,有顾恋身相及我慢相;此由内空及无所得空,能正除遣。四者、了知所取义故,有顾恋财相;此由外空,能正除遣。五者、了知受用义、男女承事资具相应故,有内安乐相、外净妙相;此由内外空及本性空,能正除遣。六者、了知建立义故,有无量相;此由大空,能正除遣。七者、了知无色故,有内寂静解脱相;此由有为空,能正除遣。八者、了知相真如义故,有补特伽罗无我相、法无我相,若唯识相及胜义相;此由毕竟空、无性空、无性自性空及胜义空,能正除遣。九者、由了知清净真如义故,有无为相、无变异相;此由无为空、无变异空,能正除遣。十者、即于彼相对治空性,作意思惟故,有空性相;此由空空,能正除遣。」

「世尊!除遣如是十种相时,除遣何等?从何等相而得解脱?」

「善男子!除遣三摩地所行影像相;从杂染缚相而得解脱,彼亦除遣。善男子!当知就胜说,如是空治如是相,非不一一治一切相。譬如无明,非不能生乃至老死诸杂染法。就胜但说能生于行,由是诸行亲近缘故。此中道理,当知亦尔。」

尔时,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中何等空是总空性相?若诸菩萨了知是已,无有失坏于空性相,离增上慢?」

尔时,世尊叹慈氏菩萨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请问如来如是深义,令诸菩萨于空性相无有失坏。何以故?善男子!若诸菩萨于空性相有失坏者,便为失坏一切大乘。是故汝应谛听,谛听!当为汝说总空性相。善男子!若于依他起相及圆成实相中,一切品类杂染、清净遍计所执相,毕竟远离性,及于此中都无所得,如是名为于大乘中总空性相。」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能摄几种胜三摩地?」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如我所说无量声闻、菩萨、如来,有无量种胜三摩地,当知一切皆此所摄。」

「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以何为因?」

「善男子!清净尸罗,清净闻思所成正见,以为其因。」

「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以何为果?」

「善男子!善清净戒、清净心、善清净慧,以为其果。复次,善男子!一切声闻及如来等,所有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当知皆是此奢摩他、毗钵舍那所得之果。」

「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能作何业?」

「善男子!此能解脱二缚为业,所谓相缚及麁重缚。」

「世尊!如佛所说五种系中,几是奢摩他障?几是毗钵舍那障?几是俱障?」

「善男子!顾恋身财,是奢摩他障;于诸圣教不得随欲,是毗钵舍那障;乐相杂住,于少喜足,当知俱障。由第一故,不能造修;由第二故,所修加行不到究竟。」

「世尊!于五盖中,几是奢摩他障?几是毗钵舍那障?几是俱障?」

「善男子!掉举、恶作,是奢摩他障;惛沉、睡眠、疑,是毗钵舍那障;贪欲、瞋恚,当知俱障。」

「世尊!齐何名得奢摩他道圆满清净?」

「善男子!乃至所有惛沉、睡眠正善除遣,齐是名得奢摩他道圆满清净。」

「世尊!齐何名得毗钵舍那道圆满清净?」

「善男子!乃至所有掉举、恶作正善除遣,齐是名得毗钵舍那道圆满清净。」

「世尊!若诸菩萨于奢摩他、毗钵舍那现在前时,应知几种心散动法?」

「善男子!应知五种:一者、作意散动;二者、外心散动;三者、内心散动;四者、相散动;五者、麁重散动。善男子!若诸菩萨舍于大乘相应作意,堕在声闻、独觉相应诸作意中,当知是名作意散动。若于其外五种妙欲诸杂乱相,所有寻思随烦恼中,及于其外所缘境中,纵心流散,当知是名外心散动。若由惛沉及以睡眠,或由沉没,或由爱味三摩钵底,或由随一三摩钵底诸随烦恼之所染污,当知是名内心散动。若依外相,于内等持所行诸相,作意思惟,名相散动。若内作意为缘,生起所有诸受,由麁重身计我起慢,当知是名麁重散动。」

「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从初菩萨地乃至如来地,能对治何障?」

「善男子!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于初地中,对治恶趣烦恼业生杂染障。第二地中,对治微细误犯现行障。第三地中,对治欲贪障。第四地中,对治定爱及法爱障。第五地中,对治生死涅槃一向背趣障。第六地中,对治相多现行障。第七地中,对治细相现行障。第八地中,对治于无相作功用及于有相不得自在障。第九地中,对治于一切种善巧言辞不得自在障。第十地中,对治不得圆满法身证得障。善男子!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于如来地,对治极微细最极微细烦恼障及所知障。由能永害如是障故,究竟证得无着无碍一切智见。依于所作成满所缘,建立最极清净法身。」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依奢摩他、毗钵舍那勤修行故,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已得奢摩他、毗钵舍那,依七真如,于如所闻所思法中,由胜定心,于善审定、于善思量、于善安立真如性中,内正思惟。彼于真如正思惟故,心于一切细相现行尚能弃舍,何况麁相?善男子!言细相者,谓心所执受相,或领纳相,或了别相,或杂染清净相,或内相,或外相,或内外相,或谓我当修行一切利有情相,或正智相,或真如相,或苦集灭道相,或有为相,或无为相,或有常相,或无常相,或苦有变异性相,或苦无变异性相,或有为异相相,或有为同相相,或知一切是一切已有一切相,或补特伽罗无我相,或法无我相。于彼现行,心能弃舍。

「彼既多住如是行故,于时时间,从其一切系盖散动,善修治心。从是已后,于七真如,有七各别自内所证通达智生,名为见道。由得此故,名入菩萨正性离生,生如来家,证得初地,又能受用此地胜德。彼于先时,由得奢摩他、毗钵舍那故,已得二种所缘,谓有分别影像所缘,及无分别影像所缘。彼于今时得见道故,更证得事边际所缘。复于后后一切地中,进修修道,即于如是三种所缘作意思惟。譬如有人,以其细楔出于麁楔。如是菩萨,依此以楔出楔方便,遣内相故,一切随顺杂染分相皆悉除遣。相除遣故,麁重亦遣。永害一切相麁重故,渐次于彼后后地中,如炼金法陶炼其心。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得所作成满所缘。

「善男子!如是菩萨于内止观正修行故,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修行引发菩萨广大威德?」

「善男子!若诸菩萨善知六处,便能引发菩萨所有广大威德:一者、善知心生;二者、善知心住;三者、善知心出;四者、善知心增;五者、善知心减;六者、善知方便。

「云何善知心生?谓如实知十六行心生起差别,是名善知心生。十六行心生起差别者:一者、不可觉知坚住器识生,谓阿陀那识;二者、种种行相所缘识生,谓顿取一切色等境界分别意识,及顿取内外境界觉受,或顿于一念瞬息须臾,现入多定,见多佛土,见多如来,分别意识;三者、小相所缘识生,谓欲界系识;四者、大相所缘识生,谓色界系识;五者、无量相所缘识生,谓空、识、无边处系识;六者、微细相所缘识生,谓无所有处系识;七者、边际相所缘识生,谓非想非非想处系识;八者、无相识生,谓出世识及缘灭识;九者、苦俱行识生,谓地狱识;十者、杂受俱行识生,谓欲行识;十一、喜俱行识生,谓初二静虑识;十二、乐俱行识生,谓第三静虑识;十三、不苦不乐俱行识生,谓从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识;十四、染污俱行识生,谓诸烦恼及随烦恼相应识;十五、善俱行识生,谓信等相应识;十六、无记俱行识生,谓彼俱不相应识。

「云何善知心住?谓如实知了别真如。

「云何善知心出?谓如实知出二种缚:所谓相缚及麁重缚。此能善知,应令其心从如是出。

「云何善知心增?谓如实知能治相缚、麁重缚心,彼增长时,彼积集时,亦得增长,亦得积集,名善知增。

「云何善知心减?谓如实知彼所对治相,及麁重所杂染心,彼衰退时,彼损减时,此亦衰退,此亦损减,名善知减。

「云何善知方便?谓如实知解脱、胜处、及与遍处,或修或遣。

「善男子!如是菩萨,于诸菩萨广大威德,或已引发、或当引发、或现引发。」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于无余依涅槃界中,一切诸受无余永灭。』何等诸受于此永灭?」

「善男子!以要言之,有二种受无余永灭。何等为二?一者、所依麁重受;二者、彼果境界受。所依麁重受,当知有四种:一者、有色所依受;二者、无色所依受;三者、果已成满麁重受;四者、果未成满麁重受。果已成满受者,谓现在受。果未成满受者,谓未来因受。彼果境界受,亦有四种:一者、依持受;二者、资具受;三者、受用受;四者、顾恋受。于有余依涅槃界中,果未成满受一切已灭,领彼对治明触生受,领受共有。或复彼果已成满受。又二种受,一切已灭。唯现领受,明触生受。于无余依涅槃界中般涅槃时,此亦永灭。是故说言于无余依涅槃界中,一切诸受无余永灭。」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告慈氏菩萨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能依止圆满最极清净妙瑜伽道,请问如来。汝于瑜伽,已得决定,最极善巧。吾已为汝宣说圆满最极清净妙瑜伽道,所有一切过去、未来正等觉者,已说、当说皆亦如是。诸善男子、若善女人,皆应依此勇勐精进,当正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于法假立瑜伽中,  若行放逸失大义;
 依止此法及瑜伽,  若正修行得大觉。
 见有所得求免离,  若谓此见为得法,
 慈氏彼去瑜伽远,  譬如大地与虚空。
 利生坚固而不作,  悟已勤修利有情,
 智者作此穷劫量,  便得最上离染喜。
 若人为欲而说法,  彼名舍欲还取欲,
 愚痴得法无价宝,  反更游行而乞匃。
 于诤諠杂戏论着,  应舍发起上精进,
 为度诸天及世间,  于此瑜伽汝当学!」

尔时,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是解深密法门中,当何名此教?我当云何奉持?」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此名瑜伽了义之教,于此瑜伽了义之教汝当奉持。」

说此瑜伽了义教时,于大会中,有六百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百千声闻,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一百五十千声闻,诸漏永尽,心得解脱;七十五千菩萨,获得广大瑜伽作意。

解深密经卷第四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尔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十地,所谓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复说佛地为第十一。如是诸地,几种清净?几分所摄?」

尔时,世尊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诸地四种清净、十一分摄?

「云何名为四种清净能摄诸地?谓增上意乐清净摄于初地;增上戒清净摄第二地;增上心清净摄第三地;增上慧清净于后后地转胜妙故,当知能摄从第四地乃至佛地。善男子!当知如是四种清净普摄诸地。

「云何名为十一种分能摄诸地?谓诸菩萨先于胜解行地,依十法行,极善修习胜解忍故,超过彼地,证入菩萨正性离生。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于微细毁犯误现行中正知而行,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得世间圆满、等持、等至及圆满闻持陀罗尼,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令随所获得菩提分法,多修习住,心未能舍诸等至爱及与法爱,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于诸谛道理如实观察,又未能于生死涅槃弃舍一向背趣作意,又未能修方便所摄菩提分法,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于生死流转如实观察,又由于彼多生厌故,未能多住无相作意,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令无相作意、无缺、无间、多修习住,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于无相住中舍离功用,又未能得于相自在,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于异名众相、训词差别、一切品类宣说法中,得大自在,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得圆满法身现前证受,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得遍于一切所知境界无着、无碍、妙智、妙见,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由是因缘,此分圆满。此分满故,于一切分皆得圆满。善男子!当知如是十一种分普摄诸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缘最初名极喜地?乃至何缘说名佛地?」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成就大义,得未曾得出世间心,生大欢喜,是故最初名极喜地。远离一切微细犯戒,是故第二名离垢地。由彼所得三摩地及闻持陀罗尼,能为无量智光依止,是故第三名发光地。由彼所得菩提分法,烧诸烦恼,智如火焰,是故第四名焰慧地。由即于彼菩提分法,方便修习最极艰难,方得自在,是故第五名极难胜地。现前观察诸行流转,又于无相多修作意方现在前,是故第六名现前地。能远证入无缺无间无相作意,与清净地共相隣接,是故第七名远行地。由于无相得无功用,于诸相中不为现行烦恼所动,是故第八名不动地。于一切种说法自在,获得无罪广大智慧,是故第九名善慧地。麁重之身,广如虚空,法身圆满,譬如大云,皆能遍覆,是故第十名法云地。永断最极微细烦恼及所知障,无着无碍,于一切种所知境界,现正等觉,故第十一说名佛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于此诸地有几愚痴、有几麁重为所对治?」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此诸地中有二十二种愚痴、十一种麁重为所对治。谓于初地有二愚痴:一者、执着补特伽罗及法愚痴,二者、恶趣杂染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二地有二愚痴:一者、微细误犯愚痴,二者、种种业趣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三地有二愚痴:一者、欲贪愚痴,二者、圆满闻持陀罗尼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四地有二愚痴:一者、等至爱愚痴,二者、法爱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五地有二愚痴:一者、一向作意弃背生死愚痴,二者、一向作意趣向涅槃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六地有二愚痴:一者、现前观察诸行流转愚痴,二者、相多现行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七地有二愚痴:一者、微细相现行愚痴,二者一向无相作意方便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八地有二愚痴:一者、于无相作功用愚痴,二者、于相自在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九地有二愚痴:一者、于无量说法、无量法句文字、后后慧辩陀罗尼自在愚痴,二者辩才自在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十地有二愚痴:一者、大神通愚痴,二者、悟入微细秘密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如来地有二愚痴:一者、于一切所知境界极微细着愚痴,二者、极微细碍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

「善男子!由此二十二种愚痴及十一种麁重故,安立诸地;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离彼系缚。」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奇希有,乃至成就大利大果,令诸菩萨能破如是大愚痴罗网,能越如是大麁重稠林,现前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诸地,几种殊胜之所安立?」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略有八种:一者、增上意乐清净;二者、心清净;三者、悲清净;四者、到彼岸清净;五者、见佛供养承事清净;六者、成熟有情清净;七者、生清净;八者、威德清净。

「善男子!于初地中,所有增上意乐清净,乃至威德清净;后后诸地乃至佛地,所有增上意乐清净,乃至威德清净,当知彼诸清净展转增胜,唯于佛地除生清净。又初地中所有功德,于上诸地平等皆有,当知自地功德殊胜。一切菩萨十地功德皆是有上,佛地功德当知无上。」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说菩萨生,于诸有生最为殊胜?」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四因缘故:一者、极净善根所集起故;二者、故意思择力所取故;三者、悲愍济度诸众生故;四者、自能无染除他染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说诸菩萨行广大愿、妙愿、胜愿?」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四因缘故:谓诸菩萨,能善了知涅槃乐住,堪能速证;而复弃舍速证乐住;无缘无待发大愿心;为欲利益诸有情故,处多种种长时大苦。是故我说彼诸菩萨行广大愿、妙愿、胜愿。」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凡有几种所应学事?」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菩萨学事略有六种: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慧到彼岸。」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所应学事,几是增上戒学所摄?几是增上心学所摄?几是增上慧学所摄?」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初三,但是增上戒学所摄;静虑一种,但是增上心学所摄;慧是增上慧学所摄;我说精进遍于一切。」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所应学事,几是福德资粮所摄?几是智慧资粮所摄?」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若增上戒学所摄者,是名福德资粮所摄;若增上慧学所摄者,是名智慧资粮所摄;我说精进、静虑二种遍于一切。」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此六种所学事中,菩萨云何应当修学?」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由五种相应当修学:一者、最初于菩萨藏波罗蜜多相应微妙正法教中,勐利信解;二者、次于十种法行,以闻、思、修所成妙智,精进修行;三者、随护菩提之心;四者、亲近真善知识;五者、无间勤修善品。」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施设如是所应学事,但有六数?」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二因缘故:一者、饶益诸有情故;二者、对治诸烦恼故。当知前三饶益有情,后三对治一切烦恼。前三饶益诸有情者,谓诸菩萨由布施故,摄受资具饶益有情;由持戒故,不行损害逼迫恼乱,饶益有情;由忍辱故,于彼损害逼迫恼乱堪能忍受,饶益有情。后三对治诸烦恼者,谓诸菩萨由精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而能勇勐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由静虑故,永伏烦恼;由般若故,永害随眠。」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施设所余波罗蜜多,但有四数?」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由前六种波罗蜜多为助伴故。谓诸菩萨,于前三种波罗蜜多所摄有情,以诸摄事,方便善巧而摄受之,安置善品,是故我说方便善巧波罗蜜多与前三种而为助伴。若诸菩萨,于现法中烦恼多故,于修无间无有堪能,羸劣意乐故、下界胜解故,于内心住无有堪能,于菩萨藏不能闻缘善修习故,所有静虑,不能引发出世间慧。彼便摄受少分狭劣福德资粮,为未来世烦恼轻微,心生正愿,如是名愿波罗蜜多。由此愿故,烦恼微薄,能修精进,是故我说愿波罗蜜多与精进波罗蜜多而为助伴。若诸菩萨,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为因缘故,转劣意乐成胜意乐,亦能获得上界胜解,如是名力波罗蜜多。由此力故,于内心住有所堪能,是故我说力波罗蜜多与静虑波罗蜜多而为助伴。若诸菩萨,于菩萨藏,已能闻缘善修习故,能发静虑,如是名智波罗蜜多。由此智故,堪能引发出世间慧,是故我说智波罗蜜多与慧波罗蜜多而为助伴。」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宣说六种波罗蜜多如是次第?」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能为后后引发依故。谓诸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悋,便能受持清净禁戒;为护禁戒,便修忍辱;修忍辱已,能发精进;发精进已,能办静虑;具静虑已,便能获得出世间慧。是故我说波罗蜜多如是次第。」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波罗蜜多,各有几种品类差别?」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各有三种。施三种者:一者、法施;二者、财施;三者、无畏施。戒三种者:一者、转舍不善戒;二者、转生善戒;三者、转生饶益有情戒。忍三种者:一者、耐怨害忍;二者、安受苦忍;三者、谛察法忍。精进三种者:一者、被甲精进;二者、转生善法加行精进;三者、饶益有情加行精进。静虑三种者:一者、无分别寂静极寂静无罪故,对治烦恼众苦乐住静虑;二者、引发功德静虑;三者、引发饶益有情静虑。慧三种者:一者、缘世俗谛慧;二者、缘胜义谛慧;三者、缘饶益有情慧。」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波罗蜜多说名波罗蜜多?」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五因缘故:一者、无染着故;二者、无顾恋故;三者、无罪过故;四者、无分别故;五者、正回向故。无染着者,谓不染着波罗蜜多诸相违事。无顾恋者,谓于一切波罗蜜多诸果异熟及报恩中心无系缚。无罪过者,谓于如是波罗蜜多无间杂染法,离非方便行。无分别者,谓于如是波罗蜜多,不如言词执着自相。正回向者,谓以如是所作所集波罗蜜多,回求无上大菩提果。」

「世尊!何等名为波罗蜜多诸相违事?」

「善男子!当知此事略有六种:一者、于喜乐欲财富自在诸欲乐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二者、于随所乐纵身、语、意而现行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三者、于他轻蔑不堪忍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四者、于不勤修着欲乐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五者、于处愦闹世杂乱行,深见功德及与胜利;六者、于见、闻、觉、知、言说戏论,深见功德及与胜利。」

「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何果异熟?」

「善男子!当知此亦略有六种:一者、得大财富;二者、往生善趣;三者、无怨无坏多诸喜乐;四者、为众生主;五者、身无恼害;六者、有大宗叶。」

「世尊!何等名为波罗蜜多间杂染法?」

「善男子!当知略由四种加行:一者、无悲加行故;二者、不如理加行故;三者、不常加行故;四者、不殷重加行故。不如理加行者,谓修行余波罗蜜多时,于余波罗蜜多远离失坏。」

「世尊!何等名为非方便行?」

「善男子!若诸菩萨以波罗蜜多饶益众生时,但摄财物饶益众生便为喜足,而不令其出不善处安置善处,如是名为非方便行。何以故?善男子!非于众生唯作此事名实饶益。譬如粪秽若多若少,终无有能令成香洁。如是众生由行苦故,其性是苦,无有方便,但以财物暂相饶益,可令成乐,唯有安处妙善法中,方可得名第一饶益。」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有几清净?」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我终不说波罗蜜多,除上五相有余清净。然我即依如是诸事总别,当说波罗蜜多清净之相。

「总说一切波罗蜜多清净相者,当知七种。何等为七?一者、菩萨于此诸法不求他知;二者、于此诸法见已不生执着;三者、即于如是诸法不生疑惑,谓为能得大菩提不?四者、终不自赞毁他有所轻蔑;五者、终不憍傲放逸;六者、终不少有所得便生喜足;七者、终不由此诸法,于他发起嫉妬悭悋。

「别说一切波罗蜜多清净相者,亦有七种。何等为七?谓诸菩萨,如我所说七种布施清净之相,随顺修行。一者、由施物清净行清净施;二者、由戒清净行清净施;三者、由见清净行清净施;四者、由心清净行清净施;五者、由语清净行清净施;六者、由智清净行清净施;七者、由垢清净行清净施。是名七种施清净相。

「又诸菩萨,能善了知制立律仪一切学处,能善了知出离所犯,具常尸罗,坚固尸罗,常作尸罗,常转尸罗,受学一切所有学处,是名七种戒清净相。

「若诸菩萨于自所有业果异熟深生依信,一切所有不饶益事现在前时,不生愤发;亦不反骂、不瞋、不打、不恐、不弄、不以种种不饶益事反相加害;不怀怨结;若谏诲时不令恚恼;亦复不待他来谏诲;不由恐怖有染爱心而行忍辱;不以作恩而便放舍,是名七种忍清净相。

「若诸菩萨,通达精进平等之性;不由勇勐勤精进故自举陵他;具大势力;具大精进;有所堪能;坚固勇勐;于诸善法终不舍轭,如是名为七种精进清净之相。

「若诸菩萨,有善通达相三摩地静虑;有圆满三摩地静虑;有俱分三摩地静虑;有运转三摩地静虑;有无所依三摩地静虑;有善修治三摩地静虑;有于菩萨藏闻缘修习无量三摩地静虑,如是名为七种静虑清净之相。

「若诸菩萨,远离增益、损减二边行于中道,是名为慧;由此慧故,如实了知解脱门义,谓空、无愿、无相三解脱门;如实了知有自性义,谓遍计所执、若依他起、若圆成实三种自性;如实了知无自性义,谓相、生、胜义三种无自性性;如实了知世俗谛义,谓于五明处;如实了知胜义谛义,谓于七真如;又无分别离诸戏论纯一理趣多所住故,无量总法为所缘故,及毗钵舍那故;能善成办法随法行,是名七种慧清净相。」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五相各有何业?」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彼相有五种业,谓诸菩萨无染着故,于现法中于所修习波罗蜜多,恒常殷重勤修加行无有放逸。无顾恋故,摄受当来不放逸因。无罪过故,能正修习极善圆满、极善清净极善鲜白波罗蜜多。无分别故,方便善巧波罗蜜多,速得圆满。正回向故,一切生处波罗蜜多及彼可爱诸果异熟,皆得无尽,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所说波罗蜜多,何者最广大?何者无染污?何者最明盛?何者不可动?何者最清净?」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无染着性、无顾恋性、正回向性,最为广大。无罪过性、无分别性,无有染污。思择所作,最为明盛。已入无退转法地者,名不可动。若十地摄、佛地摄者,名最清净。」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菩萨所得波罗蜜多诸可爱果及诸异熟常无有尽?波罗蜜多亦无有尽?」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展转相依生起修习无间断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是诸菩萨深信爱乐波罗蜜多,非于如是波罗蜜多所得可爱诸果异熟?」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五因缘故:一者、波罗蜜多是最增上喜乐因故;二者、波罗蜜多是其究竟饶益一切自他因故;三者、波罗蜜多是当来世彼可爱果异熟因故;四者、波罗蜜多非诸杂染所依事故;五者、波罗蜜多非是毕竟变坏法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几种最胜威德?」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四种最胜威德:一者、于此波罗蜜多正修行时,能舍悭悋、犯戒、心愤、懈怠、散乱、见趣所治;二者、于此正修行时,能为无上正等菩提、真实资粮;三者、于此正修行时,于现法中能自摄受饶益有情;四者、于此正修行时,于未来世能得广大无尽可爱诸果异熟。」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何因?何果?有何义利?」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如是一切波罗蜜多,大悲为因;微妙可爱诸果异熟,饶益一切有情为果;圆满无上广大菩提为大义利。」

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具足一切无尽财宝成就大悲,何缘世间现有众生贫穷可得?」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是诸众生自业过失!若不尔者,菩萨常怀饶益他心,又常具足无尽财宝,若诸众生无自恶业能为障碍,何有世间贫穷可得?譬如饿鬼为大热渴逼迫其身,见大海水悉皆涸竭;非大海过,是诸饿鬼自业过耳。如是菩萨所施财宝犹如大海无有过失,是诸众生自业过耳,犹如饿鬼自恶业力令无有果。」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以何等波罗蜜多,取一切法无自性性?」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

「世尊!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何故不取有自性性?」

「善男子!我终不说以无自性性取无自性性。然无自性性,离诸文字自内所证;不可舍于言说文字而能宣说。是故我说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波罗蜜多,近波罗蜜多,大波罗蜜多。云何波罗蜜多?云何近波罗蜜多?云何大波罗蜜多?」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经无量时修行施等成就善法,而诸烦恼犹故现行,未能制伏然为彼伏,谓于胜解行地软中胜解转时,是名波罗蜜多。复于无量时修行施等,渐复增上,成就善法,而诸烦恼犹故现行,然能制伏非彼所伏,谓从初地已上,是名近波罗蜜多。复于无量时修行布施等,转复增上,成就善法,一切烦恼皆不现行,谓从八地已上,是名大波罗蜜多。」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诸地中烦恼随眠可有几种?」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略有三种:一者、害伴随眠,谓于前五地。何以故?善男子!诸不俱生现行烦恼,是俱生烦恼现行助伴,彼于尔时永无复有,是故说名害伴随眠;二者、羸劣随眠,谓于第六、第七地中微细现行,若修所伏不现行故;三者、微细随眠,谓于第八地已上,从此已去,一切烦恼不复现行,唯有所知障为依止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诸随眠,几种麁重断所显示?」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但由二种:谓由在皮麁重断故,显彼初二,复由在肤麁重断故,显彼第三。若在于骨麁重断者,我说永离一切随眠,位在佛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经几不可数劫能断如是麁重?」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经于三大不可数劫、或无量劫,所谓年、月、半月、昼夜、一时、半时、须臾、瞬息、刹那量劫不可数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于诸地中所生烦恼,当知何相?何失?何德?」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无染污相。何以故?是诸菩萨于初地中,定于一切诸法法界已善通达,由此因缘,菩萨要知方起烦恼非为不知,是故说名无染污相。于自身中不能生苦,故无过失。菩萨生起如是烦恼,于有情界能断苦因,是故彼有无量功德。」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甚奇!世尊!无上菩提乃有如是大功德利,令诸菩萨生起烦恼,尚胜一切有情、声闻、独觉善根,何况其余无量功德?」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若声闻乘、若复大乘,唯是一乘。』此何密意?」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如我于彼声闻乘中,宣说种种诸法自性,所谓五蕴、或内六处、或外六处,如是等类;于大乘中,即说彼法同一法界、同一理趣,故我不说乘差别性。于中或有如言于义妄起分别,一类增益,一类损减。又于诸乘差别道理,谓互相违,如是展转递兴诤论。如是名为此中密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诸地摄想所对治,  殊胜生愿及诸学,
 由依佛说是大乘,  于此善修成大觉。
 宣说诸法种种性,  复说皆同一理趣,
 谓于下乘或上乘,  故我说乘无异性。
 如言于义妄分别,  或有增益或损减,
 谓此二种互相违,  愚痴意解成乖诤。」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是解深密法门中,此名何教?我当云何奉持?」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此名诸地波罗蜜多了义之教,于此诸地波罗蜜多了义之教,汝当奉持!」

说此诸地波罗蜜多了义教时,于大会中有七十五千菩萨,皆得菩萨大乘光明三摩地。

解深密经卷第四


上篇:深密解脱经

下篇:佛说解节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诸佛心陀罗尼经

诸佛心陀罗尼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

菩萨戒本

菩萨戒本(出《瑜伽论.本事分》中菩萨地) 弥勒菩萨说...

甚希有经

甚希有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

佛说八吉祥神咒经

佛说八吉祥神咒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佛说鹦鹉经

佛说鹦鹉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 一时,...

甚希有经

甚希有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

【注音版】佛说八阳神咒经

佛说八阳神咒经...

佛说八吉祥神咒经

佛说八吉祥神咒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

四十二章经解

佛说四十二章经解 明 古吴藕益 释 智旭 着 经题七...

佛说法华三昧经

佛说法华三昧经一卷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佛在罗阅祇耆阇...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

【注音版】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善良的美丽

有一种美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需要我们用心来感...

亲人是「冤家」还是「眷属」

小的时候在老家,我们那里有个顺口溜:土地是枷锁,儿...

圆因法师《莲池警策》

莲池警策序 末法时代,去圣日遥,佛法式微,邪师说法...

【推荐】从小养成的行为举止会影响未来的命运

从小养成得体的行为举止,对一个人而言至关重要,因为...

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一个国王和他的朝臣们在一次冬季的狩猎中迷了路,走到...

宏海法师:佛说无量寿经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

母亲的存折让他改过自新

不到20岁的儿子,远在东京闯荡,苦苦营生。几乎每个月...

这是难中之难,没有比这更难的了

这是难信法,于难信法要生决定信。《无量寿经》特别讲...

【推荐】就算贪恋一枝草,也还要再来轮回

一、那蜈蚣呢?被你一扔,不知道有没有摔伤啊?! 有一...

这一念的清净心就这么大的福德

什么叫无念的清净心呢?就是不执着,什么都看破了,什...

买果子

古时候有位大富长者,家中流行风寒,惟有形似槟榔的庵...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问: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大安法师答: 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