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七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七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二

应发勤精进。常坚固勇勐。恒修不放逸。五支善安住者。此颂显示由被甲方便。无退精进故。修习五支。不放逸故。令所修学清净殊胜。五支不放逸者。谓去来今先时所作及俱所行。

当隐自诸善。亦发露众恶。得诸衣服等。麁妙皆欢喜。少随于世务。麁弊亦随转。受杜多功德。为寂离烦恼者。此二颂中显示远离眷属贪欲多欲不知足因故。及远离多欲不知足障。净学因故。学得清净。

当具足威仪。应量而摄受。终无有所为诈现威仪相者。此颂显示具足威仪故。不于他前诡现相故。凡所摄受善知量故。为修梵行资持寿命。有所受故。学得清净。

不自说实德。亦不令他说。虽有所方求。而非现异相。从他边乞求。终不强威逼。以法而获得。得已不轻毁者。此二颂中显示远离绮言说故。诡现相故。强威逼故。以所得利转招利故。令所修学清净殊胜。

不耽着利养。及所有恭敬。亦不执诸见。增益与损减者。此颂显示不耽着利养恭敬故。不执着五种恶见故。令所修学清净殊胜。

不着顺世间。无义文咒术。亦不乐畜积。无义长衣钵者。此颂显示不执着诸恶见因。外道邪论以能障碍取蕴解脱。彼所制造名顺世间。及远离耽着利养恭敬因。长衣钵等因。清净故学得清净。

恐增诸烦恼。不染习居家。为净修智慧。当亲近贤圣者。此颂显示远离所治因。亲近能治因故。学得清净。

不畜朋友家恐发忧悲乱。能生苦烦恼。才起寻远离者。此颂显示若亲近居家。生忧悲散乱。增长诸烦恼。能为众苦因。由亲近彼。能生众苦。烦恼才生。寻即除遣。如是显示对治之因。

不受于信施。恐加害疮疱。于如来正法。甞无有弃舍者。此颂显示不贪着利养恭敬。不坚执诸恶邪见。不虚受用信施。不毁谤正法。亦能远离贪着后世诸欲。及能生起诸恶见因。如是所学清净殊胜。

于他愆犯中。无功用安乐。常省自过失。知已速发露者。此颂显示远离作意求觅他人所有过失。于自善品无有散乱常生欢喜。于自过失如实了知。发露悔除离增上慢。由此因缘学得清净。

若犯于所犯。当如法出离。所应营事中。能勇励自作者。此颂显示出离所犯。及能远离贪受他人恭奉侍卫。由此因缘学得清净。

于佛及弟子。威德与言教。一切皆信受。观大罪不谤者。此颂显示信圆满故于能诽谤见大罪故学得清净。

于极甚深法不可思度处。能舍旧师宗。不坚执自见者。此颂显示远离安住自见取故清净殊胜。

常乐居远离。及边际卧具。恒修习善法。坚精进勇勐者。此颂显示若身若心皆远离故。习近顺定诸卧具故。远离一切不善寻思。纯修白净诸善法故。非沉掉等诸随烦恼所摧蔽故。能善圆满正加行故。增上心学方便殊胜。无有欲生欲。不憎恶憎恶。离睡眠睡眠。时不居寂静。离恶作恶作。无希虑希虑。一切种恒时。成就正方便者。此二颂中。显示远离贪欲瞋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及疑盖故。于诸善法生起欲故。于诸欲中极憎厌故。为修善品方便加行。有所堪任。及心安静。于时时间习睡眠故。若心沉没。或虑彼生于净妙相。思惟作意。及游行时。不居静故。于先所犯便生忧悔。于所不犯无忧悔故。后后殊胜生希虑故。殷重无间正方便故。增上心学转得清净。引发与觉悟。及和合所结。有相若亲昵。亦多种喜乐。侵逼极亲昵。名虚妄分别。能生于欲贪。智者当远离者。此二颂中。显示八种虚妄分别。能生淫欲。所有贪爱。从初方便次第生起。乃至究竟。由远离故。诸所修学清净殊胜。引发分别者。谓能引发于可爱事不正思惟相应之心所有分别。觉悟分别者。谓即于彼可爱事中。觉悟贪缠相应分别。和合所结分别者。谓即于彼可爱事中所有分别。有相分别者。谓即于彼可爱事中。执取种种净妙相状所有分别。亲昵分别者。谓于已得所爱事中。勇励相应所有分别。喜乐分别者。谓即于彼所得事中。种种受用悕慕爱乐种种门转所有分别。侵逼分别者。谓两根会时所有分别。极亲昵分别者。谓不净出时所有分别。诸欲令无饱众多所共有。是非法因缘。能增长贪爱。贤圣所应离。速趣于坏灭。仗託于众缘危逸所依地者。此二颂中显示八种现法后法如其所应诸欲过患。若能观见即是断除欲爱方便。

诸欲如枯骨。亦如软肉段。如草炬相似。犹如大火坑。譬如蟒毒蛇。亦如梦所见。如借庄严具。如树端熟果。如是知诸欲都不应耽乐者。此中广引如前所说令无饱等。于诸欲中。八种过患。一切世间共成譬喻。显示诸欲过患深重。又为显示于诸欲中具有如是众多过患。分明可了。何有智者于彼耽乐。又彼诸欲如枯骨故。令无饱满。如段肉故。众多共有。犹如草炬。正起现前极烧恼故。非法因缘。如大火坑生渴爱故。增长贪爱。如蟒毒故。贤圣远离。如梦见故。速趣坏灭。犹如假借庄严具故。仗託众缘。犹如树端烂熟果故。危亡放逸所依之地。

当听闻正法。常思惟修习。先观见麁静。次于修一向舍烦恼麁重。于断生欣乐。于诸相观察。得加行究竟。能离欲界欲。及离色界欲。入真谛现观。能离一切欲。证现法涅槃。及余依永尽者。此中显示由了相等七种作意世出世道皆清净故。证得有余及无余依二涅槃果。增上慧学究竟清净。听闻正法常思惟言。显示了相作意。常修习言。显示胜解作意。由起胜解而修习故。先观见麁静言。显示远离作意。于修习一向等言。显示摄乐作意。于诸相观察言。显示观察作意。加行究竟言。显示加行究竟作意。能离欲界欲及离色界欲入真谛现观能离一切欲等言。显示世间出世间加行究竟果作意。

已释意趣义圣教伽他。今当建立体义伽他。如颂言。

 于身语意诸所有  一切世间恶莫作
 由念正知离诸欲  勿亲能引无义苦

今此颂中所言恶者。谓诸恶行。于一切种。一切因缘。一切处。所所有恶行皆不应作。云何于一切种不作恶耶。谓由身语意不造众恶故。云何于一切因缘不作恶耶。谓由贪瞋痴所生诸恶。终不造作故。云何于一切处所不作恶耶。谓依有情事处及非有情事处不造众恶故。云何由念正知远离诸欲。谓断事欲及断烦恼欲故。云何断事欲。谓如有一于如来所证正法毗柰耶中。得清净信。了知居家迫迮犹如牢狱思求出离。广说乃至。由正信心舍离家法。趣入非家。然于欲贪犹未永离。如是名为断除事欲。云何断烦恼欲。谓彼既出家已。为令欲贪无余断故。往趣旷野山林。安居边际卧具。或住阿练若处。乃至或在空闲静室。于诸事欲所起一切烦恼欲摄妄分别贪为对治故。修四念住。或复还出依近聚落村邑而住。善护其身。善守诸根。善住正念而入聚落。或复村邑游行。旋反。去来。进止。恒住正知。为解睡眠及诸劳倦。彼即于是四念住中善安正念为依止故。为欲永断欲贪随眠。修习对治。又即以彼正知而住。为依止故。远离诸盖。身心调畅有所堪能。炽然方便修断寂静。彼由如是念及正知为依止故。便能证得烦恼欲断。远离诸欲。乃至于初静虑具足而住。如是能于受用欲乐行边。劣鄙秽性诸异生法。若断若知。何等名为引无义苦。谓如有一若诸沙门或婆罗门。行自苦行。于现法中以种种苦自逼自切。周遍烧恼。自谓。我今由现法苦所逼恼故。解脱当苦。虽求是事而自煎逼。彼于此事终不能得。然更招集大损恼事。如是名为引无义苦。诸圣弟子能于如是受用自苦行边。能引非圣无义苦法善了知已。远而避之不亲不近。亦不承事。复次今当略辩上所说义。云何略辩。谓诸有情有二种满。一增上生满。二决定胜满。增上生满者。谓往善趣。决定胜满者。谓爱尽离欲寂灭涅槃。于此二满及与障碍能断能证。是名略义。若于一切种。一切因缘。一切处所。不作恶行。彼便能断增上生满所有障碍。亦能证得增上生满。若于受用欲乐行边。及于受用自苦行边。决定远离彼便能断决定胜满所有障碍。亦能证得决定胜满。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应说想众生  依应说安住
 不了知应说  而招集生死
 若了知应说  于说者无虑
 由无有此故  他不应讥论
 若计等胜劣  彼遂兴诤论
 于三种无动  等胜劣皆无
 断名色爱慢  无着烟寂静
 无恼悕不见  此彼天人世

此四颂中。初言应说者。谓一切有为法。所以者何。诸有为法皆三种言事之所摄故。今此义中说妙五欲以为应说。又妙五欲诸余沙门婆罗门等。从施主边以言求索故。名应说。又诸君主于妙五欲从僕使等。以言呼召而受用之。由是因缘亦名应说。又诸受欲者。于妙五欲不能自然善知过患。惟除诸佛及佛弟子。为其宣说彼过患已乃能了知。由是因缘亦名应说。诸受欲者。于诸欲中不正思惟而取其相。亦取随好即于彼欲便生爱染。受用耽嗜。乃至坚着。又于诸欲不如实知有众过患。所谓诸欲无常虚伪。空无有实败坏之法。犹如幻事诳惑愚夫。甚少爱味多诸过患。亦不如实了知如是少味多患。诸欲出离。所谓于彼欲贪调伏。乃至超越。是其出离。彼既如是不见过患。不知出离而受诸欲。由是因缘。便于欲界生为根本所有诸行。深起乐着。又复造作生为根本所有业已。受欲界生。生已死灭。生已殒殁。如是故言应说想众生。依应说安住。不了知应说而招集生死。若遇善士得闻正法。如理作意。则于诸欲如实了知过患出离。所谓诸欲无常虚伪。广说乃至。欲贪超越。彼于如来所证正法毗奈耶中。得清净信。便于诸欲深见过患转复增胜。遂能舍离若少若多财宝。库藏。眷属游从。以正信心舍离家法。趣于非家。所谓一切生老病死皆悉永灭。如是出家。无所愿求。修行梵行。谓我由此持戒精进修梵行故。当得生天或异天处。彼无如是邪祈愿故。于己不见不恐不虑他所讥论。谓他不应如是讥论。怨尤呵责告言。贤首汝今何为成就盛年舍现妙欲。不随亲戚之所愿乐。而更悕求待时诸欲誓修梵行耶。如是故言若了知应说于说者无虑。由无有此故。他不应讥论。

此即成就清净尸罗及清净见。何以故。由见颠倒发起于慢慢所持故与余沙门婆罗门等共兴诤论。由此因缘。说如是见为诤根本。若有沙门或婆罗门。依等胜劣诤根本见心现高举。由此因缘。遂与余沙门婆罗门等递相诤论。依止我胜我等我劣三种慢类。立己为胜或等或劣。若圣弟子。非我我所我慢所动。乃至亦非我当非有想非无想所动。了知诸行皆众缘生。于诸行中惟见法性。尚不以己校量于他为胜等劣。况起见慢而兴诤论。彼圣弟子。虽于他所显扬自宗摧伏他论。然于诸法惟为法性缘于慈悲。谓当云何。若有于我所说妙义一句领解。如是如是正修行者。令彼长夜获得大义利益安乐。亦令如来正法久住。不依见慢及为利养恭敬因缘而兴诤论。如是不为悕求现法诸妙欲故誓修梵行。彼由如是修梵行故。远离邪愿及诸邪见。弃舍贪求利养恭敬。于一切种皆得清净。晖光炽然无不普烛。诸天世人惟当赞美。不应讥论。又能超度生老病死。如是故言若计胜等劣彼遂兴诤论。于三种无动等胜劣皆无。

言名色者。谓五取蕴。若有于彼观见为苦。当谛现观。于五取蕴尽见苦时。于五取蕴所有贪爱由意乐故。皆说为断。非随眠故。彼若即如己所得道转更修习。于其我慢无余断灭成阿罗汉。诸漏永尽。由已证得阿罗汉果。心善解脱。便于自身自身众具。缠及随眠。皆悉永断。离爱离憍离诸放逸。彼由如是离爱离憍离放逸故。名烟寂静。无有烧恼亦无悕望。云何名为烟寂静耶。烟名为爱。何以故。如世间烟是火前相。能损眼根便为扰乱令不安住。爱亦如是是贪瞋痴火之前相。能损慧眼乱心相续。谓能引发无义寻思。彼于此爱已断已知。乃至令其于当来世成不生法。名烟寂静。彼既如是烟静离着。虽复追求命缘众具非不追求。然能解脱贪爱追求。所求无染。云何无恼。谓彼如是现追求时。若他自施或劝余施。施时殷重非不殷重。精而非麁。多而非少。速而非缓。然不爱味。于所得物无染受用。不生耽吝乃至坚着。如是受用命资具时。不为贪恼之所烧恼。若彼施主自不能施。或障余施。设有所施。现不殷重不现殷重。乃至迟缓而不急速。然不嫌恨。由此因缘不生恚恼。又于受用所得物时。不慼不念。无损害心及瞋恚心。如是不为瞋恼所恼。又于所得若精若麁。于受用时。深见过患。善知出离。安住正念。远离愚痴。如是不为痴恼所恼。云何无悕。悕名悕望。系心有在。彼不擎鼻内怀贪愿往趣居家。谓刹帝利大宗叶家。或婆罗门长者居士大宗叶家我当从彼获得上妙应所噉食。乃至。财宝。衣服。餚膳。诸坐卧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如是追求及与受用。于此财物都无悕望。又彼恒常安住死想。谓过夜分入昼分中。复过昼分还入夜分。于其中间我有无量应死因缘。如经广说。所谓发风。乃至。非人之所恐怖。由此因缘所为追求所为受用所有财物。于此寿命亦无悕望。如是无着烟寂静。无烧恼无悕望故。于此天人帝释自在世主天等。所有因中都不可见。于彼天人诸因果中亦不可见。又于此四洲天人世间及彼余处都不可见。又于此世界天人世间及彼余处都不可见。如是故言断名色爱慢。无着烟寂静无恼悕不见此彼天人世。

复次初颂显示待时诸欲。于欲邪行。及邪行果。第二颂中。显示舍欲应正道理。净修梵行仍被讥论不应道理。及待时欲。如第二颂第三亦尔。第四颂中。世尊显示现所证法永离炽燃。乃至智者内自所证。又初颂中宣说诸欲是应说相显待时欲。由彼诸欲非才须时即便称遂。要以言说为先。然后追求受用。又显于彼由想安住不了知故起于邪行及招生死邪行果报。第二颂中。显于诸欲能了知故。离邪愿故。修梵行故。离邪见故。离见根本我慢种故。远离耽着利养恭敬故弃舍诸欲应正道理。由此因缘。他所讥论不应道理。又显诸欲是待时性。所以者何。若于先世不作福者。今虽用功。于所乐欲不能果遂。或惟今世造作福者。即于此时其所乐欲亦不谐偶。由此因缘后方成办。所以诸欲名曰待时。第四颂中。显示见断烦恼断故。即于现在证初沙门及沙门果。又修所断烦恼断故。即于现在证后沙门及沙门果。断贪爱故。断我慢故。如是显示现所证法。又离着故。烟寂静故。显示永离炽燃乃至智者自内所证。彼得如是内所证法。云何令他当得了知。由无烧恼无所悕望。相所表故。此中前三颂。显示世尊为诸天说。苾刍不能显扬如来圣教大义。而我独能。说是语时彼既领悟。于苾刍所生陵蔑心。及于自身心生憍慢皆得除灭。第四颂中。广显如来圣教大义。

 欲贪所摧蔽  我心遍烧然
 惟大仙哀愍  为说令寂静
 由汝想颠倒  令心遍烧燃
 是故常远离  引贪净妙相
 汝当修不净  常定于一境
 为贪火速灭  数数应浇灌
 观非妙诸行  为苦为无我
 亦系念于身  多修习厌离
 修习于无相  坏慢及随眠
 由于慢现观  当证苦边际

云何想颠倒。谓于不净境舍不净相。不正思惟。取净妙相及取随好。云何远离引贪净相。谓如有一见少盛色应可爱乐诸母邑已。便摄诸根而不随念。云何常定一境修习不净。谓如有一先以巧便取于贤善三摩地相。所谓青瘀乃至白骨。或骨琐相。即以此相于现所得可爱境界系念思惟。如前所取后亦如是。又于内身或自或他。观察种种不净充满。谓此身中有发有爪。乃至便利种种不净。云何观察非妙诸行以之为苦。谓如有一作是思惟。见少盛色应可爱乐诸母邑已。所生贪爱受用悕望。即是集谛为众苦因。由此故生。生已老死愁叹忧苦种种扰恼从此而生。云何观察非妙诸行以为无我。谓如有一作是思惟。于我身形女身形中。都无有我及有情等。谁能受用谁所受用。唯是诸行。唯是诸法。从众缘生。云何系念于身多修厌离。谓如有一性是勐盛欲贪种类。由是勐盛欲贪类故。虽摄诸根。然被贪欲损坏其心。虽复作意思惟不净苦及无我。亦为欲贪损坏其心。由此因缘。彼依不净或苦无我。作意思惟。权时厌毁违逆不顺。于身念住系念在前亲近修习。若多修习。彼由多住如是行故。便能断此勐盛欲贪。若摄诸根不为欲贪损坏其心。若复作意思惟不净苦及无我。亦不贪欲损坏其心。彼由修习如是行故。诸欲贪缠但现行断。非随眠断。又此欲贪缠及随眠。略于二种补特伽罗相续可得。一于异生相续可得。二于有学相续可得。虽有一分有学身中亦不可得。然于下贪由永断故。已得安隐。上贪未断。不得安隐。无学身中中界妙界所有贪欲尚不可得。何况劣界。以无学者下上贪断。于一切分已得安隐。了知是已未离欲贪一分学者。于后无学心生愿乐。见般涅槃寂静功德。不复思惟一切相故。恒正思惟无相界故。于无相定勤修学故。又即于此多修习故。永断三界修断我慢。由此断故。说名无学离三界欲。上下贪断已得安隐。一切苦因皆舍离故。证得一切众苦边际。如是故。言修习于无相。坏慢及随眠。由于慢现观当证苦边际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显贪欲由是而生由是寂静及彼寂静。当知是名此中略义。云何贪欲由是而生。谓五因故。一由净妙想。二由欣乐乐。三由有情想。四由勐盛贪。五由随眠有余未尽。云何贪欲生已由是寂静。谓五因故。一由作意思惟不净。二由作意思惟于苦。三由作意思惟无我。四由系念多修厌离。五由随眠无余永灭。云何寂静。谓此寂静略有二种。一者现行寂静。二者永断随眠当来不起。由前四种寂静因缘。成初寂静。由第五因第二成就。

 云何苾刍多所住  越五暴流当度六
 云何定者能度广  欲爱而未得腰舟
 身轻安心善解脱  无作系念不倾动
 了法修习无寻定  愤爱惛沉过解脱
 如是苾刍多所住  越五暴流当度六
 如是定者能度广  欲爱而未得腰舟

此因天女所问伽他。暴流有六。谓眼暴流。能见诸色。乃至意暴流。能了诸法。佛圣弟子。有学见迹。于随顺喜眼所识色。不住于爱。于随顺忧眼所识色。不住于恚。于随顺舍眼所识色。数数思择安住于舍。彼设已生。或欲贪缠。或瞋恚缠。或愚痴缠三身为缘。所谓喜身忧身舍身而不坚着。乃至变吐由是因缘。于属三身诸烦恼缠。得不现行轻安而住。如是名为得身轻安。而未能得心善解脱。由彼随眠未永断故。彼于后时又能永断属彼随眠。即于属彼诸烦恼中。远离随缚。如是乃名即于三身贪瞋痴所心善解脱。如于眼所识色。乃至于身所识触当知亦尔。如是已断五下分结。越五暴流。谓越眼暴流能见诸色。乃至越身暴流能觉诸触。如是越度五暴流已。余有第六意暴流在。为当越度复修无作无动系念。云何无作。谓于涅槃心生愿乐。不为我慢之所倾动。无所思惟亦无造作。又不为彼计我我所当来是有。乃至我当非想非非想等之所倾动。无所思惟亦无造作。云何无动。谓不为彼上分诸结缠绕其心。无动无变亦无改转。又于随一寂静诸定。不生爱味恋慕坚着。云何系念。谓为断彼上分诸结。于其内身住循身观。如是乃至广说念住。彼由如是修无作故。断诸生爱。修无动故。断诸定爱。此离现行。说名为断。修系念故。为令一切上分诸结无余永断。修习对治。如是修习无作系念不倾动故。能令一切上分诸结无余永断。是名越度第六暴流。谓意暴流能了诸法。复有差别。云何无动。言无动者。是慈善根无瞋性故。由此因缘诸圣弟子。于萨迦耶断除邪愿。修奢摩他毗钵舍那。由彼慈故。修奢摩他。由念住故。修毗钵舍那。如是正修行者。于能随顺断上分结三心修习。速得圆满。谓于上身无耽染心。于下有情无愤恚心。不放逸者。于上下境无染污心。余如前说。如是名为越五暴流当度第六。云何了法。谓于苦法能了能观。于集灭道法能了能观。云何修习于无寻定。谓能了知如是法已。又复安住居家诸欲依持断灭及弃出中。或于阿练若处。或于树下空闲。于随顺喜眼所识色所有喜身。于随顺忧眼所识色所有忧身。于随顺舍眼所识色所有舍身。于此所缘无欲寻缠。心多安住。乃至亦无所生家世相应寻缠。心多安住。设起欲寻乃至家世相应寻等。即能如实了知出离。不为欲寻之所障碍。乃至不为家世相应寻所障碍。而能静虑审虑谛虑。由此方便。由此道修能断喜身染爱过失。能断忧身愤恚过失。能断舍身惛沉过失。诸缠断故。身得轻安。随眠断故。于欲界系三身染污心善解脱。彼于尔时名已越度广大欲爱。谓于诸色乃至诸触。遍流行爱。若和合爱。若增长爱。若不离爱。若不合爱。若退减爱。若别离爱。或于欲界复受生爱。复有差别。云何修习于无寻定。谓已得无寻无伺静虑。余如前说。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彼天女略问世尊三种要义。一者下分结断。二者上分结断方便。三者即彼下分结断方便及如彼善断。如是问已。尔时世尊随应而答。谓由身轻安心善解脱。答彼所问下分结断非断方便。由无作系念不倾动。答彼所问上分结断方便非断。而于彼断天女类前亦即领解。惟余下分结断方便及如彼善断。尔时世尊先以修无寻定。广说差别。答断方便。谓若能断如断所断。此中了法说名能断。修无寻定说名如断。所断愤过谓瞋恚品。所断爱过谓贪欲品。所断惛沉过谓愚痴品。如是名为能如所断。如是广答断方便已。唯有所余如善断在。复由第二修无寻定差别因缘。答其善断。言善断者。谓毕竟断。远分断一切杂染断。由了知法故。释毕竟断。由修无寻定故。释远分断。由贪瞋痴缠及随眠一切断故。释一切杂染断。当知是名此中略义。又彼天女依诸有学未得胜意。已离欲贪未离上贪。而兴请问。意名腰舟。如经说惭轴意腰舟。于此腰舟犹未得者。说彼名为未得腰舟。此中何等名为腰舟。谓于诸结善解脱心。

 常有怖世间  众生恒所厌
 于未生众苦  或复已生中
 若有少无怖  今请为我说
 天我观解脱  不离智精进
 不离摄诸根  不离一切舍
 我观极久远  梵志般涅槃
 已过诸恐怖  超世间贪着

今此颂中。始从欲界乃至有顶诸萨迦耶。皆名世间。此中义者。意在欲界有乐有苦有情世间。若诸有情十资身具之所摄养无所匮乏。身康无病。年未衰老名为有乐有情世间。与此相违。当知有苦有情世间世间众生少分有乐。多分有苦。诸有有乐有情世间。常怀恐怖。勿我财宝王所侵夺。广说乃至。勿由此缘遭诸苦难。勿或风热于内发动。乃至或人或非人等侵损我耶。如是惧虑未来财宝变坏之苦及身坏苦。心常怖畏。诸有有苦有情世间。现为众苦逼切身心。有苦有忧有愁有箭。有诸扰恼恒不安住。如是故言常有怖世间众生恒所厌于未生众苦或复已生中。由是因缘彼天现见诸有有乐有情世间乐非决定。请问如来有决定乐无怖畏处。尔时世尊即为彼天方便示现。惟圣教中有如是处。非诸外道。谓如有一住正法外所有沙门或婆罗门。于现法中及当来世诸欲过患。不如实知。由不知故。悕求未来诸欲差别舍现法欲求后法欲。精勤受学所有禁戒。虽复安住如是禁戒。然无智慧。不护根门。不守正念。无常委念。乃至广说。彼不调摄诸根门故。于他所惠少小利养及与恭敬。尚生爱味。随起恋着何况广大。如是精勤受禁戒者。远离智慧密护根门。于现法欲尚不能断。况后法欲。又即于彼有一沙门若婆罗门。于欲过患。粗了知故。能越现法后法诸欲。而复欣求上离欲地。于非解脱起解脱想。断弃诸欲便臻远离。彼由精勤数多修习正思惟故。离欲欲界乃至离欲无所有处。由此因缘。舍下自体爱上自体。由爱彼故。于当来世尚不解脱下地自体。何况上地。如是弃舍财宝自体迷失道者。虽复安住勇勐精勤。而不能得一向快乐无怖畏处。何以故。彼外道师尚于是处不见不识。况能为彼诸弟子等当广开示。如是外道师及弟子所制论中。决定无有众苦边际。与此相违。善说正法毗柰耶中。当知具足一切义利。乃至定有众苦边际。依此密意佛为彼天说如是言。天我观解脱不离智精进。不离摄诸根。不离一切舍。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为显示恶说邪法毗柰耶中师及弟子皆有衰损。善说正法毗柰耶中。皆具吉祥。于一切苦能证边际。当知是名此中略义。尔时彼天闻佛世尊答所请问。欢喜踊跃即以四种无上功德赞叹如来。谓佛世尊难出现故。出已能成利他行故。亦能建立自利德故。于自他利离染心故。我观极久远梵志般涅槃者。此赞世尊难出现德。已过诸怨者。此赞世尊利他行德。已过诸怖者。此赞世尊建自利德。超世间贪欲者。此赞世尊于自他利离染心德。如是四种功德差别当知。复有三种差别谓难出现故。难可见故。建立自利利他行故。见者则能成就大义成大义者。离染心故。遍一切生亦无众罪。如是众德诸佛世尊最为殊胜故。以此相赞叹如来。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七

 

上篇:瑜伽师地论(100卷)

下篇:瑜伽师地论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瑜伽部目录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解捲论

解捲论一卷 陈那菩萨造 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 三界者。...

菩萨地持经

菩萨地持经卷第一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菩萨...

摄大乘论释论

摄大乘论释论卷第一 世亲菩萨造 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注音版】佛说八大菩萨经

佛说八大菩萨经...

佛说象头精舍经

佛说象头精舍经 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译 如是我闻:...

出曜经

出曜经序 《出曜经》者,婆须密舅法救菩萨之所撰也,...

阿弥陀佛百颂

普陀三圣禅院逸人述 昔彻悟禅师,以教义宗乘,作念佛...

须摩提女经

须摩提女经(a)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栴檀树经

佛说栴檀树经 失译人名,今附汉录 闻如是: 一时佛从...

【注音版】南本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

八大人觉经略解

明 蕅益释智旭解 大文为三。初总标。二别明。三结叹。...

过去无悔,现在无怨,将来无忧

来来回回总是与人说命运的问题,这是因为人人都很关心...

自己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当年,一男子落水,呼救,拿破仑闻声过去,见男子正在...

人生无味,皮囊终坏

严澄。字道彻,江苏常熟人,文靖公严讷的儿子。年少即...

圣严法师《打从内心祝福自己、祝福别人》

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这么说应该没有人反对。小自个人...

八风的考验

俗语说:动则生风,这即是风的来源。在修行中,常提到...

整个《法华经》譬喻品就讲这两件事

这个地方是第一个,火宅喻。其实火宅喻是包括了两个部...

野老得斧而不知宝

【经文】 昔有贫穷孤独老人,无业资生,偶得一斧,乃是...

庵摩果与臭井水

有位老婆婆带着蜜浆和水果出远门,她走了一段很长的路...

将「自我」减轻消灭

懂得修行的人,只是将自我逐步的减轻、消灭。相反的,...

一个寻找死亡的年轻人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他很忧郁,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不...

小富由勤,大富由命

普天之下,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都是为了一个利字。...

不随逐欲望就是修行

有些人他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我们的所作所为跟佛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