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无着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四

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二

云何集谛。谓诸烦恼及烦恼增上所生诸业。俱说名集谛。然薄伽梵随最胜说。若爱若后有爱。若喜贪俱行爱。若彼彼喜乐爱。是名集谛。言最胜者是遍行义。由爱具有六遍行义。是故最胜。何等为六。一事遍行。二位遍行。三世遍行。四界遍行。五求遍行。六种遍行。

云何烦恼。谓由数故相故缘起故境界故相应故差别故邪行故界故众故断故。观诸烦恼。

何等数故。谓或六或十六。谓贪瞋慢无明疑。见十谓前五见又分五。谓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

何等相故。谓若法生时相不寂静。由此生故身心相续不寂静转。是烦恼相。

何等缘起故。谓烦恼随眠未永断故。顺烦恼法现在前故。不正思惟现前起故。如是烦恼方乃得生。是名缘起。

何等境界故。谓一切烦恼还用一切烦恼为所缘境。及缘诸烦恼事。又欲界烦恼除无明见疑。余不能缘上地为境。上地诸烦恼不能缘下地为境。已离彼地欲故。又缘灭道谛诸烦恼。不能亲缘灭道为境。唯由依彼妄起分别说为所缘。又烦恼有二种。谓缘无事及缘有事。缘无事者。谓见及见相应法。所余烦恼名缘有事。

何等相应故。谓贪不与瞋相应。如瞋疑亦尔。余皆得相应。如贪瞋亦尔。谓瞋不与贪慢见相应。慢不与瞋疑相应。无明有二种。一一切烦恼相应无明。二不共无明。不共无明者。谓于谛无智。见不与瞋疑相应。疑不与贪慢见相应。忿等随烦恼更互不相应。无惭无愧于一切不善品中恒共相应。惛沉掉举不信懈怠放逸。于一切染污品中恒共相应。

何等差别故。谓诸烦恼依种种义立种种门差别。所谓结缚随眠随烦恼缠暴流轭取系盖株杌垢烧害箭所有恶行漏匮热恼诤炽然稠林拘碍等。

结有几种。云何结。何处结耶。结有九种。谓爱结恚结慢结无明结见结取结疑结嫉结悭结。

爱结者。谓三界贪爱结所系故不厌三界。由不厌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

恚结者。谓于有情苦及顺苦法心有损害。恚结所系故。于恚境相心不弃舍。不弃舍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

慢结者。即七慢。谓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下劣慢邪慢。慢者。谓于下劣计己为胜。或于不相似计己相似。心举为性。过慢者。谓于相似计己为胜。或复于胜计己相似。心举为性。慢过慢者。谓于胜己计己为胜。心举为性。我慢者。谓于五取蕴观我我所。心举为性。增上慢者。谓于未得上胜证法。计己已得上胜证法。心举为性。下劣慢者。谓于多分胜计己少分劣。心举为性。邪慢者。谓实无德计己有德。心举为性。慢结所系故。于我我所不能了。知不了知故执我我所。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

无明结者。谓三界无智无明结所系故。于苦法集法不能解了。不解了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

见结者。即三见。谓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见结所系故。于邪出离妄计追求妄兴执着。于邪出离妄执着已。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

取结者。谓见取戒禁取。取结所系故。于邪出离方便妄计执着。以妄执着邪出离方便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

疑结者。谓于谛犹豫。疑结所系故。于佛法僧宝妄生疑惑。以疑惑故于三宝所不修正行。以于三宝所不修正行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

嫉结者。谓耽着利养不耐他荣发起心妬。嫉结所系故。爱重利养不尊敬法。重利养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

悭结者。谓耽着利养于资生具其心悋惜。悭结所系故。爱重畜积不尊远离重畜积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

缚有三种。谓贪缚瞋缚痴缚。由贪缚故缚诸有情令处坏苦。由瞋缚故缚诸有情令处苦苦。由痴缚故缚诸有情令处行苦。又依贪瞋痴故。于善加行不得自在。故名为缚。

随眠有七。谓欲爱随眠瞋恚随眠有爱随眠慢随眠无明随眠见随眠疑随眠。欲爱随眠者。谓欲贪品麁重。瞋恚随眠者。谓瞋恚品麁重。有爱随眠者。谓色无色贪品麁重。慢随眠者。谓慢品麁重。无明随眠者。谓无明品麁重。见随眠者。谓见品麁重。疑随眠者。谓疑品麁重。若未离欲求者。由欲爱瞋恚随眠之所随增。未离有求者。由有爱随眠之所随增。未离邪梵行求者。由慢无明见。疑随眠之所随增。由彼众生得少对治便生憍慢。愚于圣谛。虚妄计度外邪解脱解脱方便。于佛圣教正法毗柰耶中。犹豫疑惑。

随烦恼者。谓所有诸烦恼皆是随烦恼。有随烦恼非烦恼。谓除烦恼。所余染污行蕴所摄一切心所法。此复云何。谓除贪等六烦恼。所余染污行蕴所摄忿等诸心所法。又贪瞋痴名随烦恼。心所法由此随烦恼随恼于心。令不离染。令不解脱。令不断障。故名随烦恼。如世尊说。汝等长夜为贪瞋痴随所恼乱心恒染污。

缠有八种。谓惛沉睡眠掉举恶作嫉悭无惭无愧。数数增盛缠绕于心故名为缠。谓随修习止举舍相。及彼所依梵行等所摄净尸罗时。缠绕于心。

暴流有四。谓欲暴流有暴流见暴流无明暴流。随流漂鼓是暴流义。随顺杂染故。初是习欲求者。第二是习有求者。后二是习邪梵行求者。能依所依相应道理故。

轭有四种。谓欲轭有轭见轭无明轭。障碍离系是轭义。违背清净故。此亦随其次第习三求者相应现行。

取有四种。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执取诤根执取后有。是取义所以者何。由贪着欲系缚耽染为因。诸在家者更相斗诤。此诤根本是第一取。由贪着见系缚耽染为因。诸出家者更相斗诤。此诤根本是后三取。六十二见趣。是见取。各别禁戒多分苦行。是戒禁取。彼所依止萨迦耶见。是我语取。由见取戒禁取。诸外道辈更相诤论。由我语取诸外道辈互无诤论。与正法者互有诤论。如是执着诤论根本。复能引取。后有苦异熟。故名为取。

系有四种。谓贪欲身系。瞋恚身系戒禁取身系。此实执取身系。以能障碍定意性身故名为系。所以者何。能为四种心乱因故。谓由贪爱财物等因令心散乱。于斗诤事不正行为因令心散乱。于难行戒禁苦恼为因令心散乱。不如正理推求境界为因令心散乱。

盖有五种。谓贪欲盖。瞋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能令善品不得显了。是盖义。谓于乐出家位觉邪行位止举舍位。

株杌有三。谓贪株杌瞋株杌痴株杌。由依止贪瞋痴。先所串习为方便故。成贪等行心不调顺。无所堪能难可解脱。令诸有情难断此行。故名株杌。

垢有三种。谓贪垢瞋垢痴垢由依止贪瞋痴故。毁犯如是尸罗学处。由此有智同梵行者。或于聚落或闲静处。见已作如是言。此长老作如是事行如是行。为聚落刺点染不净。说名为垢。

烧害有三。谓贪烧害瞋烧害痴烧害。由依止贪瞋痴故。长时数受生死烧恼。故名烧害。

箭有三种。谓贪箭瞋箭痴箭。由依止贪瞋痴故。于有有具深起追求相续不绝。于佛法僧苦集灭道常生疑惑。故名为箭。

所有有三。谓贪所有瞋所有痴所有。由依止贪瞋痴故。积畜财物有怖有怨多住散乱。故名所有。

恶行有三。谓贪恶行瞋恶行痴恶行。由依止贪瞋痴故。恒行身语意恶行。故名恶行。又即依此贪瞋痴门。广生无量恶不善行故。建立三不善根。所以者何。以诸有情爱味世间所有为因行诸恶行。分别世间怨相为因行诸恶行。执着世间邪法为因行诸恶行。是故此贪瞋痴。亦名恶行。亦名不善根。

漏有三种。谓欲漏有漏无明漏。令心连注流散不绝。故名为漏。此复云何。依外门流注故立欲漏。依内门流注故立有漏。依彼二所依门流注故立无明漏。

匮有三种。谓贪匮瞋匮痴匮。由依止贪瞋痴故。于有及资生具恒起追求无有厌足。常为贫乏众苦所恼。是故名匮。

热有三种。谓贪热瞋热痴热。由依止贪瞋痴故。不如正理执着诸相执着随好。由执着相及随好故烧恼身心。故名为热。

恼有三种。谓贪恼瞋恼痴恼。由依止贪瞋痴故。随彼彼处爱乐耽着。彼若变坏便增愁叹。种种忧苦热恼所触。故名为恼。

诤有三种。谓贪诤瞋诤痴诤。由依止贪瞋痴故。执持刀杖兴诸战诤种种斗讼。是故贪等说名为诤。

炽然有三。谓贪炽然瞋炽然痴炽然。由依止贪瞋痴故。为非法贪大火所烧。不平等贪大火所烧。及为邪法大火所烧。故名炽然。

稠林有三。谓贪稠林瞋稠林痴稠林。由依止贪瞋痴故。于诸生死根本行中广兴染着。令诸有情感种种身流转五趣。是故贪等说名稠林。

拘碍有三。谓贪拘碍瞋拘碍痴拘碍。由依止贪瞋痴故。顾恋身财无所觉了乐处愦閙。得少善法便生厌足。由此不能修诸善法。故名拘碍。

诸如是等烦恼义门差别无量。

何等邪行故。谓贪瞋二烦恼。迷境界及见起邪行慢。迷有情及见。起邪行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迷所知境起邪行见取戒禁取。迷诸见起邪行疑。迷对治起邪行无明。迷一切起邪行。又十烦恼皆迷苦集起诸邪行。是彼因缘所依处故。又十烦恼皆迷灭道起诸邪行。由此能生彼怖畏故。

何等界故。谓除瞋余一切通三界系。瞋唯欲界系。

又贪于欲界与乐喜舍相应。如于欲界于初二静虑亦尔。于第三静虑与乐舍相应。已上唯与舍相应。瞋与苦忧舍相应。慢于欲界与喜舍相应。于初二静虑与乐喜舍相应。于第三静虑与乐舍相应。已上唯舍相应。如慢萨迦耶见边执见见取戒禁取亦尔。邪见于欲界与忧喜舍相应。于色无色界随所有受皆与相应。疑于欲界与忧舍相应。于色无色界随所有受皆与相应。无明有二种。谓相应不共。相应无明。一切烦恼相应故。若于是处随所有受皆得相应。不共无明。于欲界与忧舍相应。于上界随所有受皆得相应。何故诸烦恼皆与舍相应。以一切烦恼堕中庸位方息没故。又贪于欲界在六识身。如贪瞋无明亦尔。贪于色界在四识身。于无色界在意识身。如贪无明亦尔。慢见疑于一切处在意识身。又贪瞋慢于欲界缘一分事转。如于欲界于色无色界亦尔。所余烦恼于一切处遍缘一切事转。

何等众故。谓二众烦恼。一见所断众。二修所断众。见所断众复有四种。一见苦所断众。二见集所断众。三见灭所断众。四见道所断众。欲界见苦所断具十烦恼。如见苦所断见集灭道所断亦尔。色界见苦等四种所断。各九烦恼除瞋。如色界无色界亦尔。如是见所断烦恼众。总有一百一十二烦恼。欲界修所断有六烦恼。谓俱生萨迦耶见边执见。及贪瞋慢无明。色界修所断有五烦恼除瞋。如色界无色界亦尔。如是修所断烦恼众。总有十六烦恼。

何等断故。谓如此差别断由此作意断从此而得断。如此差别断者谓遍智故远离故得对治故。遍智者。谓彼因缘事遍智自体遍智过患遍智。远离者。虽彼暂生而不坚执。得对治者。谓未生者令不生故。已生者令断故。得对治道。由此作意断者。何等作意能断耶。总缘作意观一切法皆无我性。能断烦恼无常等行。但为修治无我行故。从此而得断者。从何而得断耶。不从过去已灭故。不从未来未生故。不从现在道不俱故。然从诸烦恼麁重而得断为断。如是如是品麁重生。如是如是品对治若此品对治生。即此品麁重灭。平等平等。犹如世间明生暗灭。由此品离系故。令未来烦恼住不生法中。是名为断。

云何烦恼增上所生诸业。谓若思业若思已业。总名业相。又有五种业。一取受业。二作用业。三加行业。四转变业。五证得业。今此义中意多分别加行业。

何等思业。谓福业非福业不动业。

何等思已业。谓身业语业意业。

又此身语意三业。或善或不善。不善者即十不善业道。谓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麁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善者即十善业道。谓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麁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

又杀生等应以五门分别其相。谓事故意乐故方便故烦恼故究竟故。

如契经言故思造业。云何名为故思造业。谓他所教勅故思造业。他所劝请故思造业。无所了知故思造业。根本执着故思造业。颠倒分别故思造业。此中根本执着故思造业。颠倒分别故思造业。若作若增长非不受异熟。作者。谓起造诸业令其现行。增长者。谓令习气增益。

如契经言决定受业。云何名为决定受业。谓作业决定。受异熟决定分位决定。

十不善业道异熟果者。于三恶趣中随下中上品。受傍生饿鬼那落迦异熟。等流果者。各随其相于人趣中感得自身众具衰损增上果者。各随其相感得所有外事衰损。广说如经。

十善业道异熟果者。于人天趣中受人天异熟。等流果者。即于彼处各随其相。感得自身众具兴盛。增上果者。即于彼处各随其相。感得所有外事兴盛。

善不善业。于善趣恶趣中感生异熟时。有招引业圆满业。招引业者。谓由此业能感异熟果。圆满业者。谓由此业生已领受爱不爱果。或有业由一业力牵得一身。或有业由一业力牵得多身。或有业由多业力牵得一身。或有业由多业力牵得多身。若一有情成就多业。云何次第受异熟果。于彼身中重者先熟。或将死时现在前者。或先所数习者。或最初所行者。彼异熟先熟。

如契经言。有三种业。谓福业非福业不动业。何等福业。谓欲界系善业。何等非福业。谓不善业。何等不动业谓色无色界系善业。

如契经说。无明缘行。若福非福及与不动。云何福及不动行缘无明生。有二种愚。一异熟果愚。二真实义愚。由异熟果愚故发非福行。由真实义愚故发福及不动行。

杀生业道贪瞋痴为方便。由瞋究竟。如杀生麁恶语瞋恚业道亦尔。不与取业道贪瞋痴为方便。由贪究竟。如不与取欲邪行贪欲业道亦尔。虚诳语业道贪瞋痴为方便。于三种中随由一究竟。如虚诳语离间语杂秽语业道亦尔。邪见业道贪瞋痴为方便。由痴究竟。

如契经言。有共业。有不共业。有强力业。有劣力业。云何共业。若业能令诸器世间种种差别。云何不共业。若业能令有情世间种种差别。或复有业。令诸有情展转增上。由此业力说诸有情更互相望为增上缘。以彼互有增上力故。亦名共业。是故经言。如是有情与余有情互相见等。而不受用不易可得。云何强力业。谓对治力强补特伽罗故。思所造诸不善业。由对治力所摄伏故。令当受那落迦业转成现法受。应现法受业转令不受。所以此业名强力者。由能对治业力强故。又故思所造一切善业皆名强力。依此业故薄伽梵说。我圣弟子能以无量广大之业善熏其心。诸所造作有量之业。不能牵引不能留住。亦不能令堕在彼数。又对治力劣补特伽罗故。思所造诸不善业。望诸善业皆名强力。又故思造业异熟决定不断不知。名强力业。此中意说。一切善不善业异熟决定。圣道力不断者。皆名强力业。又欲界系诸不善业性皆是强力。又先所串习名强力业。又依强位名强力业。又不可治者。所造诸业名强力业。无涅槃法故。又由田故发强力业又由心加行故发强力业。又由九种因发强力业。谓由田故事故自体故所依故作意故意乐故助伴故多修习故与多众生共所行故。与此相违是劣力。业如世尊说。若有说言。彼彼丈夫补特伽罗。随如是如是业。若作若增长还受如是如是异熟。若有是事便不应修清净梵行。亦不可知正尽诸苦作苦边际。若有说言。彼彼丈夫补特伽罗。随如是如是顺所受业。若作若增长。还受如是如是顺所受异熟。若有是事便应修习清净梵行。又亦可知正尽诸苦作苦边际。如是经言有何密意。此中佛意为欲遮止如是邪说。谓乐俱行业。还能感得乐俱行异熟。苦俱行业。还能感得苦俱行异熟。不苦不乐俱行业。还能感得不苦不乐俱行异熟。故作是说。又为开许如是正说。谓乐俱行业顺乐受者。还受乐异熟。顺苦受者。还受苦异熟。顺不苦不乐受者。还受不苦不乐异熟。苦俱行业顺乐受者。还受乐异熟。顺苦受者。还受苦异熟。顺不苦不乐受者。还受不苦不乐异熟。不苦不乐俱行业顺乐受者。还受乐异熟。顺苦受者。还受苦异熟。顺不苦不乐受者。还受不苦不乐异熟。如是名为此经密意。又业差别有三种。谓律仪业。不律仪业。非律仪非不律仪业。

云何律仪业。谓别解脱律仪所摄业。静虑律仪所摄业。无漏律仪所摄业。别解脱律仪所摄业者。即是七众所受律仪。谓苾刍律仪。苾刍尼律仪。式叉摩那律仪。勤策律仪。勤策女律仪。邬波索迦律仪。邬波斯迦律仪。及近住律仪。依止何等补特伽罗建立出家律仪。依能修行远离恶行。远离欲行补特伽罗。依止何等补特伽罗建立邬波索迦律仪邬波斯迦律仪。依能尽受远离恶行。不远离欲行补特伽罗。依止何等补特伽罗建立近住律仪。依止不能远离恶行。及不能远离欲行补特伽罗。若唯修学邬波索迦一分学处为说成就。邬波索迦律仪为说不成就。应说成就而名犯戒。扇搋半择迦等。为遮彼受邬波索迦律仪不耶。不遮彼受邬波索迦律仪。然遮彼邬波索迦性。不堪亲近承事苾刍苾刍尼等二出家众故。又半择迦有五种。谓生便半择迦。嫉妬半择迦。半月半择迦灌洒半择迦。除去半择迦。

静虑律仪所摄业者。谓能损伏发起犯戒烦恼种子。离欲界欲者所有远离。离初静虑欲者所有远离。离第二静虑欲者所有远离。离第三静虑欲者所有远离。是名静虑律仪所摄身语业。

无漏律仪所摄业者。谓以见谛者由无漏作意力。所得无漏远离戒性。是名无漏律仪所摄业。

云何不律仪业。谓诸不律仪者。或由生彼种姓中故。或由受持彼事业故。所期现行彼业决定。何等名为不律仪者。所谓屠羊养鸡养猪捕鸟捕鱼猎鹿罝兔劫贼魁脍控牛缚象立坛咒龙守狱谗搆好为损等。

云何非律仪非不律仪业。谓住非律仪非不律仪者。所有善不善业。

又业差别有三种。谓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顺乐受业者。谓从欲界乃至第三静虑所有善业。顺苦受业者。谓不善业。顺不苦不乐受业者。谓第三静虑已上所有善业。

又业差别有三种。谓顺现法受业。顺生受业。顺后受业。顺现法受业者。若业于现法中异熟成熟。谓从慈定起已。于彼造作若损若益必得现异熟。如从慈定起。从无诤定起。从灭定起。从预流果起。从阿罗汉果起亦尔。又于佛为上首僧中造善恶业必得现异熟。又有余勐利意乐方便。所行善不善业亦得现异熟。顺生受业者。若业于无间生中异熟成熟。谓五无间业。复有所余善不善业。于无间生异熟熟者。一切皆名顺生受业。顺后受业者。若业于无间生。后异熟成熟。是名顺后受业。又业差别有四种。谓黑黑异熟业。白白异熟业。黑白黑白异熟业。非黑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黑黑异熟业者。谓不善业。白白异熟业者。谓三界善业。黑白黑白异熟业者。谓欲界系杂业。或有业意乐故黑方便故白。或有业。方便故黑意乐故白。非黑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者。谓于加行无间道中诸无漏业。

总约一切无漏业。所有障碍随顺体性。如其次第建立。曲秽浊等诸染污业。净牟尼等诸清净业。

复有施等诸清净业。云何施业。谓因缘故等起故处所故。自体故。分别施业。因缘者。谓无贪无瞋无痴善根。等起者。谓彼俱行思处所者。谓所施物自体者。谓正行施时身语意业。云何施圆满。谓数数施故。无偏党施故。随其所欲圆满施故。施得圆满。又无所依施故广清净施故。极欢喜施故。数数施故田器施故。善分布新旧施故。施得圆满。

云何应知施物圆满。谓所施财物非诳诈得故。所施财物非侵他得故。所施财物非秽离垢故。所施财物清净故。所施财物如法所引故。如是应知施物圆满。

如契经说。成就尸罗。善能防护别解脱律仪。轨则所行皆悉圆满。见微细罪生大怖畏。于诸学处善能受学。云何成就尸罗。能受能护净尸罗故。云何善能防护别解脱律仪。能善护持出离尸罗故。云何轨则所行皆悉圆满。具净尸罗难为毁责故。云何见微细罪生大怖畏。勇勐恭敬所学尸罗故。云何于诸学处善能受学圆满。受学所学尸罗故。

从是已后依止尸罗。释佛经中护身等义。云何名为防护身语。由彼正解所摄持故。云何身语具足圆满。终不毁犯所毁犯故。云何身语清净现行。由无悔等渐次修行。乃至得定为依止故。云何身语极善现行。染污寻思所不杂故。云何身语无罪现行。远离邪愿修梵行故。云何身语无害现行。不轻陵他易共住故。云何身语随顺现行。由能随顺涅槃得故。云何身语随隐显现行。隐善显恶故。云何身语亲善现行。同梵行者摄受尸罗故。云何身语应仪现行。于尊尊位离憍慢故。云何身语敬顺现行。于尊教诲敬顺受故。云何身语无热现行。远离苦行热恼下劣欲解故。云何身语不恼现行。弃舍财业无悔恼故。云何身语无悔现行。虽得少分不以为喜而无悔恨故。如世尊说。如是有情皆由自业。业所乖诤。从业所生依业出离业能分别一切有情高下胜劣。云何有情皆由自业。由自造业而受异熟故。

云何业所乖诤。于受自业所得异熟时。善不善业互违诤故。云何从业所生。是诸有情远离无因恶因。唯从业所生故。云何依业出离。依对治业解业缚故。云何由业有情高下。谓犹业故于善恶趣得自体差别。云何胜劣。谓诸有情成就功德过失差别。

如世尊说有情业异熟不可思议。云何业异熟可思议。云何业异熟不可思议。谓诸善业于人天趣得可爱异熟。是可思议。诸不善业堕三恶趣得不爱异熟。是可思议。即由此业感诸有情自身异熟等种种差别。不可思议。又即善不善业。处差别事差别因差别异熟差别品类差别等。皆不可思议。复有种种外事差别。能感业用不可思议。又末尼珠药草咒术相应业用不可思议。又诸观行者威德业用不可思议。又诸菩萨自在业用不可思议。所谓命自在故。心自在故。财自在故。业自在故。生自在故。胜解自在故。愿自在故。神通自在故。智自在故。法自在故。诸大菩萨由如是等自在力故。所作业用不可思议。又一切佛所作诸佛应所作事业用不可思议。如是集谛总有四种行相差别。谓因相集相生相缘相。云何因相。谓能引发复有习气因。是名因相。云何集相。谓彼彼有情所集习气。于彼彼有情类为等起因。是名集相。云何生相。谓各别内身无量品类差别生因。是名生相。云何缘相。谓诸有情别别得舍因。是名缘相。


上篇:大乘庄严经论

下篇: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瑜伽部目录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因明正理门论本

因明正理门论本 大域龙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大乘成业论

大乘成业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解捲论

解捲论一卷 陈那菩萨造 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 三界者。...

菩萨地持经

菩萨地持经卷第一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菩萨...

摄大乘论释论

摄大乘论释论卷第一 世亲菩萨造 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

大乘五蕴论

大乘五蕴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序...

禅宗决疑集

禅宗决疑集 西蜀野衲智彻述 源湛流清门 原夫法不孤起...

【注音版】佛说老母女六英经

佛说老母女六英经...

佛说大迦叶本经

佛说大迦叶本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受八戒法

受八戒法...

佛说胞胎经

佛说胞胎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奉 制译 闻如是:...

法集要颂经

法集要颂经卷第一 有为品第一 尊者法救集 西天中印度...

如来师子吼经

如来师子吼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 一...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上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

《一函遍复》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净土法门,对上、中、下...

佛前供一朵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

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

不只关怀,更要包容

「关怀」与「包容」很类似,但两者之间仍有很大的不同...

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

问∶ 您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从您的角度该如何进行? 慧律...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

我求的太多,地藏菩萨不会烦吗

要想成佛,就像商人到海采宝一样,你得请一个入海采宝...

心无形故,力最无上

《金刚三昧经》云:大力菩萨言:何谓存三守一,入如来...

对来生没有计划,生命就不知道怎么活

修行除了要注意眼前的因缘,更要注意未来的因缘,就是...

圣严法师《安心就能安世界》

只要有人的一天,只要有地球的一天,只要是生存在地球...

每天念经拜佛为何还是烦恼

很多时候我们是把修行的 外相当成修行本身而不自知。...

学禅者应注意的十事

有学僧问寂室禅师道:请问老师!在禅门中,应该具备些...

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

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善于处理的人,举重若轻;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