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无着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六

决择分中法品第二

云何法决择。法者。谓十二分圣教。何者十二。一契经。二应颂。三记莂。四讽颂。五自说。六缘起。七譬喻。八本事。九本生。十方广。十一希法。十二论议。

何等契经。谓以长行缀缉略说所应说义。如来观察十种胜利。缉缀长行略说诸法。谓易可建立。易可宣说。易可受持。恭敬法故。菩提资粮速得圆满。速能通达诸法实性。于诸佛所得证净信。于法僧所得证净信。触证第一现法乐住。谈论决择悦智者心。得预聪明英睿者数。

何等应颂。即诸经或中或后以颂重颂。又不了义经应更颂释。故名应颂。

何等记莂。谓于是处圣弟子等谢往过去。记莂得失生处差别。又了义经说明记莂。记莂开示深密意故。

何等讽颂。谓诸经中以句宣说。或以二句或三或四或五或六。

何等自说。谓诸经中或时如来悦意自说。何等缘起。谓因请而说。又有因缘制立学处。亦名缘起。

何等譬喻。谓诸经中有比况说。

何等本事。谓宣说圣弟子等前世相应事。

何等本生。谓宣说菩萨本行藏相应事。

何等方广。谓菩萨藏相应言说。如名方广。亦名广破。亦名无比。为何义故名为方广。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所依处故。宣说广大甚深法。故为何义故名为广。破以能广破一切障。故为何义故名为无比。无有诸法能比类故。

何等希法。若于是处宣说声闻。诸大菩萨及如来等。最极希有甚奇特法。

何等论议。若于是处无有颠倒。解释一切深隐法相。

如是契经等十二分圣教三藏所摄。何等为三。一素怛缆藏。二毗柰耶藏。三阿毗达磨藏。此复有二。一声闻藏。二菩萨藏。契经应颂记莂讽颂自说。此五声闻藏中素怛缆藏摄。缘起譬喻本事本生。此四二藏中毗柰耶藏并眷属摄。方广希法。此二菩萨藏中素怛缆藏摄。论议一种声闻菩萨二藏中阿毗达磨藏摄何故如来建立三藏为欲对治疑随烦恼故。建立素怛缆藏。为欲对治受用二边随烦恼故。建立毗柰耶藏。为欲对治自见取执随烦恼故。建立阿毗达磨藏。复次为欲开示三种学故。建立素怛缆藏。为欲成立增上戒学增上心学故。建立毗柰耶藏。为欲成立增上慧学故。建立阿毗达磨藏。复次为欲开示正法义故。建立素怛缆藏。为显法义作证安足处故。建立毗柰耶藏。为令智者论议决择。受用法乐住故。建立阿毗达磨藏。

如是三藏所摄诸法为谁所行。是闻所成思所成修所成。心心所法所行。如契经说。诸心心所法有所缘有行相有所依及相应。彼于此法为何所缘。谓契经等。作何行相。谓蕴等相应义。为何所依。谓他表了忆念习气何等相应。谓互为助伴。于所缘行相平等解了。

云何于法所缘差别。若略说有四种。谓遍满。所缘。净行所缘。善巧所缘。净惑所缘。

遍满所缘复有四种。谓有分别影像所缘。无分别影像所缘。事边际所缘。所作成就所缘。有分别影像所缘者。谓由胜解作意。所有奢摩他毗钵舍那所缘境界。无分别影像所缘者。谓由真实作意。所有奢摩他毗钵舍那所缘境界。事边际所缘者。谓一切法尽所有性如所有性。尽所有性者谓蕴界处。如所有性者。谓四圣谛十六行相真如。一切行无常。一切行苦。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空无愿无相。所作成就所缘者。谓转依。如是转依不可思议。十六行相中空摄几行相。谓二。无愿摄几行相。谓六。无相摄几行相。谓八。

净行所缘复有五种。谓多贪行者缘不净境。多瞋行者缘修慈境。多痴行者缘众缘性诸缘起境。憍慢行者缘界差别境。寻思行者缘入出息念境。善巧所缘亦有五种。谓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处非处善巧。处非处善巧应云何观。应如缘起善巧观。处非处善巧缘起善巧有何差别。若以诸法流润诸法。令离无因不平等因生故。是缘起善巧因果相称。摄受生故。是处非处善巧。

净惑所缘者。谓下地麁性上地静性。真如及四圣谛。是名净惑所缘。

若欲于法勤审观察。由几道理能正观察。由四道理。谓观待道理。作用道理。证成道理。法尔道理。云何观待道理。谓诸行生时要待众缘。云何作用道理。谓异相诸法各别作用。云何证成道理。谓为证成所应成义。宣说诸量不相违语。云何法尔道理。谓无始时来于自相共相所住法中。所有成就法性法尔。

于诸法中正勤观察。云何于法而起寻思。谓起四种寻思。一名寻思。二事寻思。三自体假立寻思。四差别假立寻思。云何名寻思。谓推求诸法名身句身文身自相皆不成实。云何事寻思。谓推求诸法蕴界处相皆不成实。云何自体假立寻思。谓于诸法能诠所诠相应中推求自体。唯是假立名言因性。云何差别假立寻思。谓于诸法能诠所诠相应中推求差别。唯是假立名言因性。

于法正勤修寻思已。云何于法起如实智。谓起四种如实智。一名寻思所引如实智。二事寻思所引如实智。三自体假立寻思所引如实智。四差别假立寻思所引如实智。云何名寻思所引如实智。谓如实知名不可得智。云何事寻思所引如实智。谓如实知事相亦不可得智。云何自体假立寻思所引如实智。谓如实知实有自性不可得智。云何差别假立寻思所引如实智。谓如实知实有差别不可得智。依法勤修三摩地者。瑜伽地云何当知。有五种。一持二作三镜四明五依。云何持。谓已积集菩提资粮。于煖等位于诸圣谛所有多闻。云何作。谓缘此境如理作意。云何镜。谓缘境有相三摩地。云何明。谓能取所取无所得智依此道理佛薄伽梵妙善宣说。

 菩萨于定位  观影唯是心
 义想既灭除  审观唯自想
 如是住内心  知所取非有
 次能取亦无  后触无所得

云何依。谓转依。舍离诸麁重得清净转依故。于诸法中云何法善巧。谓多闻故。云何义善巧。谓于阿毗达磨毗奈耶中善知其相故。

云何文善巧。谓善知训释文词故。云何词善巧。谓能善知我我所等世俗言词不深执着随顺说故。云何前际后际密意善巧。谓能善知于前际领受于后际。出离故。

于诸法中云何住法。若不得修慧唯勤方便修习闻思。不名住法。若不得闻思唯勤方便修习修慧。亦不名住法。若俱得二种方便安住。乃名住法。若唯于法受持读诵为他演说思惟其义。是名闻思。若修三摩地方便不知足。是名修慧。三摩地方便者。谓无间殷重方便及无倒方便。不知足者。谓不生味着修上奢摩他方便。

何因缘故唯方广一分名为菩萨波罗蜜多藏。由此分中广说一切波罗蜜多数故。相故次第故释词故修故差别故摄故所治故功德故更互决择故。

何缘方广分名广大甚深。由一切种智性广大甚深故。

何因缘故一分众生于方广分广大甚深不生胜解反怀怖畏。由远离法性故。未种善根故。恶友所摄故。

何因缘故一分众生于方广分广大甚深虽生胜解而不出离。由深安住自见取故。常坚执着如言义故。依此密意薄伽梵于大法镜经中说如是言。若诸菩萨随言取义。不如正理思择法故。便生二十八不正见。何等名为二十八不正见。谓相见。损减施设见。损减分别见。损减真实见。摄受见。转变见。无罪见。出离见。轻毁见。愤发见。颠倒见。出生见。不立宗见。矫乱见。敬事见。坚固愚痴见。根本见。于见无见见。舍方便见。不出离见。障增益见。生非福见。无功果见。受辱见。诽谤见。不可与言见。广大见。增上慢见。

如方广分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依何密意说。谓无自然性故。无自体性故。无住自体故。无如愚夫所取相性故。复次于遍计所执自性。由相无性故。于依他起自性。由生无性故。于圆成实自性。由胜义无性故。

又于彼说言。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依何密意说。如无自性无生亦尔。如无生无灭亦尔。如无生无灭本来寂静亦尔。如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亦尔。

复次有四种意趣。由此意趣故方广分中一切如来所有意趣应随决了。何等为四。一平等意趣。二别时意趣。三别义意趣。四补特伽罗意乐意趣。复次有四种秘密。由此秘密故于方广分中一切如来所有秘密应随决了。何等为四。一令入秘密。二相秘密。三对治秘密。四转变秘密。

复次方广分中于法三摩地善巧菩萨相。云何可知。谓由五种因故。一刹那刹那消除一切麁重所依。二出离种种想得乐法乐。三了知无量无分别相。四顺清净分无分别相恒现在前。五能摄受转上转胜。圆满成就佛法身因。

声闻藏法菩萨藏法等。从如来法身所流。何因缘故以香鬘等供养恭敬菩萨藏法。便生广大无边福聚。非声闻藏法。以菩萨藏法是一切众生利益安乐所依处故。能建大义故。无上无量大功德聚所生处故。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决择分中得品第三之一

云何得决择。略说有二种。一建立补特伽罗故。二建立现观故。

云何建立补特伽罗。略有七种。谓病行差别故。出离差别故。任持差别故。方便差别故。果差别故。界差别故。修行差别故。应知建立补特伽罗。

云何病行差别。此有七种。谓贪行瞋行痴行慢行寻思行等分别薄尘行。补特伽罗差别故。

云何出离差别。此有三种。谓声闻乘独觉乘大乘。补特伽罗差别故。

云何任持差别。此有三种。谓未具资粮。已具未具资粮。已具资粮。补特伽罗差别故。

云何方便差别。此有二种。谓随信行随法行。补特伽罗差别故。

云何果差别。此有二十七种。谓信胜解见至身证。慧解脱俱分解脱。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极七返有。家家一间。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退法阿罗汉。思法阿罗汉。护法阿罗汉。住不动阿罗汉。堪达阿罗汉。不动法阿罗汉。补特伽罗差别故。云何界差别。谓欲界异生有学无学。如欲界有三色无色界亦尔又有欲色界菩萨。又有欲界独觉及不可思议如来。补特伽罗差别故。

云何修行差别。略有五种。一胜解行菩萨。二增上意乐行菩萨。三有相行菩萨。四无相行菩萨。五无功用行菩萨。补特伽罗差别故。

何等贪行补特伽罗。谓有勐利长时贪欲。如是瞋行痴行慢行。及寻思行补特伽罗。皆有勐利长时差别。何等等分行补特伽罗。谓住自性位烦恼。何等薄尘行补特伽罗。谓住自性位微薄烦恼。

何等声闻乘补特伽罗。谓住声闻法性。若定若不定性是钝根。自求解脱发弘正愿。修厌离贪解脱意乐。以声闻藏为所缘境。精进修行法随法行得尽苦际。何等独觉乘补特伽罗。谓住独觉法性。若定若不定性是中根自求解脱发弘正愿。修厌离贪解脱意乐。及修独证菩提意乐。即声闻藏为所缘境。精进修行法随法行。或先未起顺决择分。或先已起顺决择分。或先未得果。或先已得果出无佛世。唯内思惟圣道现前。或如麟角独住。或复独胜部行得尽苦际。何等大乘补特伽罗。谓住菩萨法性。若定若不定性是利根。为求解脱一切有情。发弘正愿修无住处涅槃意乐。以菩萨藏为所缘境。精进修行法随法行。成熟众生修净佛土。得受大记证成无上正等菩提。

何等未具资粮补特伽罗。谓缘谛增上法为境。发起软品清信胜解。成就软品顺解脱分未定生时。何等已具未具资粮补特伽罗。谓缘谛增上法为境。发起中品清信胜解。成就中品顺解脱分已定生时。何等已具资粮补特伽罗。谓缘谛增上法为境。发起上品清信胜解。成就上品顺解脱分即此生时。

又未具资粮者。谓缘谛增上法为境。于诸谛中。成就下品谛察法忍。成就下品顺决择分未定生时。已具未具资粮者。谓缘谛增上法为境于诸谛中。成就中品谛察法忍成就中品。顺决择分已定生时。已具资粮者。谓缘谛增上法为境。于诸谛中。成就上品谛察法忍。成就上品顺决择分即此生时。

此中三品顺决择分者。谓除世第一法。由此世第一法性唯一刹那必不相续。即此生时定入现观非前位故。从下中品顺解脱分。顺决择分有可退义。此唯退现行非退习气。已依涅槃先起善根者。不复新发起故。何等随信行补特伽罗谓资粮已具性是钝根。随顺他教修谛现观。何等随法行补特伽罗。谓资粮已具性是利根。自然随顺谛增上法修谛现观。

何等信胜解补特伽罗。谓随信行已至果位。

何等见至补特伽罗。谓随法行已至果位。

何等身证补特伽罗。谓诸有学已具证得八解脱定。何等慧解脱补特伽罗。谓已尽诸漏而未具证八解脱定。何等俱分解脱补特伽罗。谓已尽诸漏及具证得八解脱定。

何等预流向补特伽罗。谓住顺决择分位。及住见道十五心刹那位。何等预流果补特伽罗。谓住见道第十六心刹那位。即此见道。亦名趣入正性决定。亦名于法现观。若于欲界未离欲者。后入正性决定位得预流果。若于欲界倍离欲者。后入正性决定位得一来果。若已离欲界欲者。后入正性决定位得不还果。若已永断见道所断一切烦恼得预流果。何故但言永断三结得预流果。最胜摄故。何故最胜。以于解脱是不发趣因故。虽已发趣复为邪出离因故。及为不正出离因故。又此三结是迷所知境因故。迷见因故。迷对治因故。何等一来向补特伽罗。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五品烦恼安住彼道。何等一来果补特伽罗。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六品烦恼安住彼道。何等不还向补特伽罗。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七第八品烦恼安住彼道。何等不还果补特伽罗。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九品烦恼安住彼道。若已永断一切见道所断烦恼。及已永断欲界修道所断一切烦恼。得不还果。何故但言。永断五顺下分结得不还果。最胜摄故。何故最胜。能为下趣下界胜因故。何等阿罗汉向补特伽罗。谓已永断有顶八品烦恼安住彼道。何等阿罗汉果补特伽罗。谓已永断有顶第九品烦恼安住彼究竟道。若阿罗汉永断三界一切烦恼。何故但言。永断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果。最胜摄故。何故最胜。是取上分因及不舍上分因故。

何等极七返有补特伽罗。谓即预流果。于人天生往来杂受。极至七返得尽苦际。何等家家补特伽罗谓即预流果。或于天上或于人中。从家至家得尽苦际。何等一间补特伽罗。谓即一来果。或于天上唯受一有得尽苦际。何等中般涅槃补特伽罗。谓生结已断起结未断。或中有才起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或中有起已为趣生有才起思惟。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或思惟已发趣生有。未到生有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何等生般涅槃补特伽罗。谓二结俱未断才生色界已。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何等无行般涅槃。谓生彼已不由加行圣道现前得尽苦际。何等有行般涅槃补特伽罗。谓生彼已由加行力圣道现前得尽苦际。

何等上流补特伽罗。谓于色界地地中皆受生已。乃至最后入色究竟。于彼无漏圣道现前得尽苦际。复有乃至往到有顶圣道现前得尽苦际。又杂修第四静虑有五品差别。一下品修。二中品修。三上品修。四上胜品修。五上极品修。由此五品杂修第四静虑故。如其次第生五净居。

何等退法阿罗汉。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若思惟若不思惟。皆可退失现法乐住。何等思法阿罗汉。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若不思惟。即可退失现法乐住。若思惟已能不退失。何等护法阿罗汉。谓钝根性。若游散便可退失现法乐住。若不游散即能不退。何等住不动阿罗汉。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皆能不退现法乐住。亦不能练根。何等堪达阿罗汉。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皆能不退现法乐住。然堪能练根。何等不动法阿罗汉。谓利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皆能不退现法乐住。

何等欲界异生补特伽罗。谓于欲界若生若长不得圣法。何等欲界有学补特伽罗。谓于欲界若生若长。已得圣法犹有余结。何等欲界无学补特伽罗。谓于欲界若生若长。已得圣法无有余结。如欲界有三色无色亦尔。何等欲色界菩萨补特伽罗。谓与灭离无色界生静虑相。应住静虑乐而生欲界或生色界。何等欲界独觉补特伽罗。谓无佛出世时生于欲界。自然证得独觉菩提。

何等不可思议如来补特伽罗。谓且于欲界始从示现。安住覩史多天妙宝宫殿。乃至示现大般涅槃。示现一切诸佛菩萨所行大行。何等胜解行菩萨补特伽罗。谓住胜解行地中成就菩萨下中上忍。何等增上意乐行菩萨补特伽罗。谓十地中所有菩萨。何等有相行菩萨补特伽罗。谓住极喜离垢发光焰慧极难胜现前地中所有菩萨。何等无相行菩萨补特伽罗。谓住远行地中所有菩萨。何等无功用行菩萨补特伽罗。谓住不动善慧法云地中所有菩萨。

复次如说预流果补特伽罗。此有二种。一渐出离。二顿出离。渐出离者。如前广说。顿出离者。谓入谛现观已。依止未至定发出世间道。顿断三界一切烦恼。品品别断唯立二果。谓预流果阿罗汉果如是补特伽罗多于现法或临终时善辨圣旨。设不能辨由愿力故。即以愿力还生欲界。出无佛世成独胜果。


上篇:大乘庄严经论

下篇: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瑜伽部目录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因明正理门论本

因明正理门论本 大域龙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大乘成业论

大乘成业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解捲论

解捲论一卷 陈那菩萨造 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 三界者。...

菩萨地持经

菩萨地持经卷第一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菩萨...

摄大乘论释论

摄大乘论释论卷第一 世亲菩萨造 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

大乘五蕴论

大乘五蕴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序...

禅宗决疑集

禅宗决疑集 西蜀野衲智彻述 源湛流清门 原夫法不孤起...

【注音版】佛说老母女六英经

佛说老母女六英经...

佛说大迦叶本经

佛说大迦叶本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受八戒法

受八戒法...

佛说胞胎经

佛说胞胎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奉 制译 闻如是:...

法集要颂经

法集要颂经卷第一 有为品第一 尊者法救集 西天中印度...

如来师子吼经

如来师子吼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 一...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上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

《一函遍复》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净土法门,对上、中、下...

佛前供一朵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

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

不只关怀,更要包容

「关怀」与「包容」很类似,但两者之间仍有很大的不同...

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

问∶ 您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从您的角度该如何进行? 慧律...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

我求的太多,地藏菩萨不会烦吗

要想成佛,就像商人到海采宝一样,你得请一个入海采宝...

心无形故,力最无上

《金刚三昧经》云:大力菩萨言:何谓存三守一,入如来...

对来生没有计划,生命就不知道怎么活

修行除了要注意眼前的因缘,更要注意未来的因缘,就是...

圣严法师《安心就能安世界》

只要有人的一天,只要有地球的一天,只要是生存在地球...

每天念经拜佛为何还是烦恼

很多时候我们是把修行的 外相当成修行本身而不自知。...

学禅者应注意的十事

有学僧问寂室禅师道:请问老师!在禅门中,应该具备些...

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

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善于处理的人,举重若轻;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