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十六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十六

安慧菩萨糅释上集论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决择分中论品第四之二

实自性者。谓诸法实有性。假自性者。谓诸法假有性。世俗自性者。谓诸法世俗有性。胜义自性者。谓诸法胜义有性。生因者。谓因等四缘。成因者。谓三量。一现量二比量三声量。转因者。谓顺缘起。还因者。谓逆缘起。有相境者。谓眼等五识所缘色等五境。由缘此所生唯有无分别相故。有分别境者。谓意识所缘境。由缘此境有分别生故。对治境者。谓缘此境弃舍杂染。由能对治故。安住境者。谓缘此境能生圣天梵住。由众圣所住故。增益境者。谓缘此境能转胜进。是增胜因故。损减境者。谓缘此境能入无想定灭尽定。是损减心心法因故。自在境者。谓缘此境发神通等胜品功德。是自在因故。分析行相者。谓种种品类分析诸法。如有色无色有见无见。如是等。差别行相者。谓诸法差别义。如一信相或名心净。或名憙乐。或名忍可。如是等。正解行相者。谓以种种行相正解所缘境。如了别行相名识。取像行相名想。领纳行相名受。如是等。观察行相者。谓十六行。即无常等四因等四灭等四道等四。或世俗六行。谓麁行障行苦行静行妙行离行。作随作行相者。谓作所作已复更随作。如由此行善守护已。复更起余随守护行。自类等无间者。谓贪无间还复生贪。瞋等亦尔。各别种类等无间生故。异类等无间者。谓贪无间瞋等生。欲界无间色界生。色界无间无色界生。如是等。三摩钵底等无间者。谓三摩钵底无间相生。如欲界善无间入初静虑。初静虑无间还生欲界。如是于第二静虑等及无色定如理应知。退等无间者。谓从静虑等退时无间所生起。生等无间者。谓受生时无间所生。如从欲界无间生色界等。隣次等无间者。谓诸心心法无间次第生。于其中间心无断绝故。隔越等无间者。谓起灭定等时。前生心心法望后生心心法。中间隔越故。起等无间者。谓若此法无间彼法次第生。灭等无间者。谓此法无间彼法次第灭。如心心法无间灭已。或入灭尽定。或入无想定等。或入无余涅槃界。取增上者。谓眼等根望能取境界。有增上力故。生增上者。谓男女根望生胎孕。有增上力故。住增上者。谓命根望身等住。有增上力故。受用杂染增上者。谓五受根望所受用。有增上力故。又为贪等所随眠故。谓乐贪所随眠。苦瞋所随眠。不苦不乐痴所随眠。清净增上者。谓信等五根未知欲知等三根望世出世清净法。有增上力故。田增上者。谓共业望器世间生。有增上力故。执受增上者。谓四大种望所造色。

界所依者。谓欲界等所摄身。趣所依者。谓五趣所摄身。洲渚所依者。谓赡部洲等。村田所依者。谓若依此村田而有即用此为所依。补特伽罗所依者。谓若依此补特伽罗而有即用此为所依。无病所依者。谓若依无病而有即用此为所依。尸罗所依者。谓若依尸罗而有即用此为所依。庄严所依者。谓若依彼彼沙门庄严诸功德生。即用彼为所依。众具依者。谓四依即衣服等。善友依者。谓若依此善等生起。法依者。谓契经等十二分教。作意依者。谓七种作意即了相作意等。三摩钵底依者。谓七依定如经言。我说依初静虑能尽诸漏。乃至依无所有处亦尔。界摄者。谓诸界种子。由此能摄种所生法。相摄者。谓诸法自相还能自摄。种类摄者。谓约色种类有十色处色蕴所摄。如是等。分位摄者。谓顺乐受等分位所摄。助伴摄者。谓色五蕴所摄。彼眷属故。如是等。时摄者。谓过去等摄过去等。方摄者。谓于此方所有蕴等即此方摄。具分摄者。谓欲色无色无漏诸色摄一切色。一分摄者。谓眼根摄色蕴。如是等。更互摄者。谓蕴界处更互相摄。胜义摄者。谓诸法无常苦不净空无我真如所摄。他性相应者。谓与他性相应非己性。不相违相应者。谓虽与他性相应然不相违非相违。如贪与瞋乐与苦。如是等。遍行相应者。谓触受想思作意于一切心。无明我慢我爱萨迦耶见。此四烦恼于染污意。不遍行相应者。谓除遍行所余贪等信等。所治相应者。谓诸烦恼更互相应。能治相应者。谓对治道所摄善法更互相应。曾习相应者。谓除出世间及出世后所得法。余相应法。未曾习相应者。谓前所除诸相应法。下劣相应者。谓声闻独觉乘所摄诸相应法。广大相应者。谓诸佛菩萨所有相应法。成就杂染识等乃至七种清净。已说其相。不复重释。

八何词者。谓何谁信。何所信。用何信。为何信。由何信。何之信。于何信。几何信。八若词者。谓若能信。若所信。若用信。若为信。若由信。若彼信。若于信。若尔所信。如是等无量法门皆有八种。不毕竟出离者。谓由世间道。毕竟出离者。谓由出世间道。前四易解故不重释。相甚深者。谓三自性。杂染甚深者。谓真如云何染而不染。清净甚深者。谓即真如云何净而不净。缘起甚深者。谓无有法于所生起有实作用。然彼诸法种种生起。如是等又实无我似我显现。业甚深者。谓有业有果报而作者不可得。智甚深者。谓无分别智。云何此智无有分别。而能分明观真如性。生甚深者。谓诸菩萨不由业烦恼力而示现受生。菩提甚深者。谓于无漏界中诸佛菩提不可建立。一性无量相续所证故。不可建立种种性。所依无差别故。诸佛甚深者。谓于一大集会中。有无量无边诸佛世尊种种身种种意乐。然不谓有自他差别。又化身佛不住佛相。而能造作种种佛事。教甚深者。谓于大乘教中有种种秘密意乐差别三解脱门及一切法。欲为根本等。已说其相。不复重释。

任持方便者。谓于资粮所有方便。瑜伽方便者。谓奢摩他毗钵舍那。相方便者。谓于止举舍相中所有方便。决择方便者。谓于顺决择分中所有方便。隔越方便者。谓即任持方便。隣次方便者谓即决择方便。隣次隔越方便者。谓即瑜伽及相二种方便。于顺决择分中名隣次于任持方便中名隔越。去圣道远故。通达修圆证。余处已说故不重释。智究竟者。谓尽无生智。断究竟者。谓一切烦恼无余永断。毕竟究竟者。谓由出世间道。不毕竟究竟者。谓由世间道。下劣究竟者。谓声闻独觉。广大究竟者。谓诸佛菩萨。菩萨究竟者。谓于最后位。诸佛究竟者。谓无障智生时。犹如百千俱胝等日一时出现。二十种引发前已广说。摄决择者。谓由十处摄诸决择。何等十处。谓成所作决择。趣入决择。胜解决择。道理决择。论决择。通达决择。清净决择。引发决择。句差别决择。不由功用暂作意时一切义成决择。成所作决择者。谓能决择成办世间种种养命方便等。趣入决择者。谓能观察我于三乘当入何乘。云何令他亦得趣入。胜解决择者。谓由闻慧如所闻教起胜信解。道理决择者。谓由思慧称量前后所说意趣。论决择者。谓如所闻思建立问论道理。为令展转受用法乐。通达决择者。谓见道能通达谛理故。清净决择者。谓修道以能无余净诸烦恼故。引发决择者。谓胜进道以能引发胜功德故。句差别决择者。谓以二三四句等差别引发门。演说无边法义差别故。不由功用暂作意时一切义成决择者。谓如来智离先功用。于一切义暂作意时。无着无碍智见转故。

论轨决择者略有七种。一论体。二论处。三论依。四论庄严。五论负。六论出离。七论多所作法。于此七门方便善巧名论轨决择。

论体者复有六种。一言论。二尚论。三诤论。四毁论。五顺论。六教论。言论者。谓一切世间语言。尚论者。谓诸世间所随闻论。世智所尚故。诤论者。谓互相违反所立言论。毁论者。谓更相愤怒发麁恶言。顺论者。谓随顺清净智见所有决择言论。教论者。谓教导有情心未定者令其心定。心已定者令得解脱。所有言论。论处者。或于王家。或于执理家。或对淳质堪为量者。或对善伴。或对善解法义沙门婆罗门等而起论端。于王家者。谓若于是处王自降临。执理家者。谓若是处处断王事。淳质堪为量者。谓商人等。善伴者。谓于伴侣中立论者。敌论者不越其言。善解法义沙门婆罗门等者。谓于彼彼论中善通达文义。论依者。谓依此立论略有二种。一所成立二能成立。所成立有二。一自性二差别。能成立有八种。一立宗二立因三立喻四合五结六现量七比量八圣教量所成立。自性者。谓我自性法自性。若有若无所成立。

差别者。谓我差别法差别。若一切遍若非一切遍。若常若无常。若有色若无色。如是等无量差别。

立宗者。谓以所应成自所许义。宣示于他令彼解了。所以者何。若不言以所应成者自宗已成而说示他应名立宗。若不言自所许义者。说示他宗所应成义应名立宗。若不言他者。独唱此言应名立宗。若不言宣示者。以身表示此义应名立宗。若不言令他解了者。听者未解此义应名立宗。若如所安立无一切过量故。建立我法自性若有若无。我法差别遍不遍等具足前相。是名立宗。

立因者。谓即于所成未显了义。正说现量可得不可得等信解之相。信解相者。是信解因义。所以者何。由正宣说现量可得不可得等相故。于所应成未显了义信解得生。是故正说彼相名立因。现量可得不可得者。谓依自体及相貌说。

立喻者。谓以所见边与未所见边和会正说。所见边者。谓已显了分。未所见边者。谓未显了分。以显了分显未了分令义平等。所有正说名立喻。

合者。为引所余此种类义。令就此法正说理趣。谓由三分成立如前所成义已。复为成立余此种类所成义故。遂引彼义令就此法。正说道理是名合。

结者。谓到究竟趣所有正说。由此道理极善成就。是故此事决定无异。结会究竟。是名结。已说立宗等相。今当就事略显。如无我论者。即于此事对我论者先说诸法无我。此言是立宗。次说若于蕴施设四过可得故。此言是立因。所以者何。若于诸蕴施设实我者。此所计我为即蕴相。为于蕴中。为于余处。为不属蕴而施设耶。若即蕴相而施设者。蕴不自在从众缘生是生灭法。若即彼相我不成就是名初过。若于蕴中而施设者所依诸蕴既是无常。能依之我亦应无常是第二过。若离蕴于余处施设者。我无所因我亦无用。是第三过。若不属蕴而施设者。我应独存自性解脱。更求解脱唐捐其功。是第四过。次说如于现在施设过去。此言是立喻所以者何。若同现在相施设实有过去者。此所计过去为即现在相。为于现在中。为于余处。为不待现在而施设耶。若即现在相而施设者。已生未灭是现在相。过去法体亦应已生未灭为相。是初过。若于现在中施设者。于未灭中施设灭体不相应故不应道理。是第二过。若离现在于余处施设者。除现在外余实有为事少分亦不可得。云何于彼施设。是第三过。若不待现在而施设者。亦应施设无为为过去世。是第四过。然过去世相灭坏故。无相义成。若同现在施设即成四过。是故过去相不成就诸法。无我亦尔。若于蕴施设即四过可得故无我义成。次说如是遮破我颠倒已。即由此道理常等亦无。此言是合。后说由此道理是故五蕴皆是无常乃至无我。此言是结。

现量者。谓自正明了无迷乱义。自正义言显自正取义。如由眼正取色等。此言为简世间现所得瓶等事共许为现量所得性。由彼是假故非现量所得。明了言为简由有障等不可得因故。不现前境。无迷乱言为简旋火为轮幻阳焰等。

比量者。谓现余信解。此云何。谓除现量所得余不现事决定俱转。先见成就今现见彼一分时。于所余分正信解生。谓彼于此决定当有由俱转故。如远见烟知彼有火。是名现量为先比量。

圣教量者。谓不违二量之教。此云何。谓所有教现量比量皆不相违决无移转定可信受。故名圣教量。

论庄严者。谓依论正理而发论端深为善美。名论庄严。此复六种。一善自他宗。二言音圆满。三无畏。四辩才。五敦肃。六应供。善自他宗者。谓于自宗他宗若文若义前后无间淳熟明解。言音圆满者。谓善解声论方起论端。离当所说言音过失。所发言音无杂乱等。无畏者。谓处大众虽为无量僻执英俊结谋围绕。所发言词坦然无畏。辩才者谓言词无滞。敦肃者。谓言无卒暴。观敌论者。言词究竟方乃发言。应供者。谓立性贤和发言温善方便随顺。敌论者心。

论负者。谓舍言言屈言过。由此三种诸立论者堕在负处受他屈伏。舍言者。谓自发言称己论失。称他论德。谓我不善汝为善等。言屈者。谓假託余事方便而退。或说外事而舍本宗。或现忿怒憍慢覆藏等。如经广说假託余事方便退者。谓託余事乱所说义。如经说。长老阐铎迦与诸外道共论。或毁已立宗。或立宗已毁。言过者略有九种。一杂乱。二麁犷。三不辩了。四无限量。五非义相应。六不应时。七不决定。八不显了。九不相续。杂乱者。谓舍所论事广说异言。麁犷者。谓愤发卒暴言词躁急。不辩了者。谓所说法义众及敌论所不领悟。无限量者。谓言词重叠所说义理。或增或减。非义相应者。略有五种。一无义。二违义。三损理。四与所成等。五招集过难义。不可得故。义不相应故不决定故。能成道理。复须成故。一切言论非理非谛所随逐故。不应时者。谓所应说前后不次。不决定者。谓立已复毁。毁而复立。速疾转换难可了知。不显了者。谓越阐陀论相不领而答。或典或俗言词杂乱。不相续者谓于中间言词断绝。

论出离者。谓观察德失令论出离。或复不作。恐堕负处故不兴论。设复兴起能善究竟。又若知敌论非法器。时众无德自无善巧不应兴论。若知敌论是法器。时众有德自有善巧方可兴论。敌论非法器者。谓彼不能出不善处安置善处。时众无德者。谓不淳质乐僻执有偏党等。自无善巧者。谓于论体乃至论庄严中不善通达。与此相违名敌论者是法器等。

论多所作法者。谓略有三种。将兴论端定所须法。何等为三。一善达自他宗。由此堪能遍兴谈论遍于言事而兴论故。二无畏。由此堪能处一切众而兴论端。三辩才。由此堪能于诸问难皆善辩答。

复次若欲自求利益安乐。于诸论轨应善通达。不应与他而兴诤论。如薄伽梵于大乘阿毗达磨经中说如是言。若诸菩萨欲勤精进修诸善品。欲行贞实法随法行。欲善摄益一切有情。欲得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正观察十二处法。不应与他共兴诤论。何等十二。一者宣说证无上义微妙法时。其信解者甚为难得。二者作受教心而请问者甚为难得。三者时众贤善观察德失甚为难得。四者凡所兴论能离六失甚为难得。何等为六。谓执着邪宗失。矫乱语失。所作语言不应时失。言退屈失。麁恶语失。心恚怒失。五者凡兴论时不怀犷毒甚为难得。六者凡兴论时善护他心甚为难得。七者凡兴论时善护定心甚为难得。八者凡兴论时欲令己劣他得胜心甚为难得。九者己劣他胜心不烦恼甚为难得。十者心已烦恼得安隐住甚为难得。十一者既不安住常修善法甚为难得。十二者于诸善法既不恒修。心未得定能速得定。心已得定能速解脱。甚为难得。于此经中已说欲勤精进修诸善品。何故复言欲行贞实法随法行。为显意乐清净故。所以者何。不为利养恭敬等事修闻思等诸善品故。欲善摄益有情者。为别声闻等行。由诸菩萨以利他行为胜故。如是菩萨自利利他行具足已。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又此经中诸句义意。谓兴论时大乘法性无上甚深。若无诤心解尚为难。况为诤竞。凡兴诤论虽起请问。无心求解但求过失。又傍证者心不贤直。不善宗门乐着僻执。凡所言论多具六失所以者何。凡兴论时或有私心执着邪宗。或矫方便求他误失。或不待言竟便兴乱语。或敌论者言称正理反相诽拨。或作麁言。恼敌论者及时众心。或复于彼自怀恚怒。多具如是六种过失。又兴论时身心寂静甚为难得。不寂静故二事难成。谓善护他心善护自心。由此令他心得净信。于解脱处正勤方便令自心定。又兴论时多起此心。云何令我得胜。他堕负处。若不遂心。即怀热恼。由有此故。不安乐住。由此不能无间修善。是故于彼增上证法有未得退。秘密决择者。谓说余义名句文身。隐密转变更显余义。如经言。

 逆害于父母  王及二多闻
 诛国及随行  是人说清净

今此颂中诠表世间共可极重罪恶文字。转变密显余清净义。何等世间共可极重罪恶。谓逆害尊人及大众。尊人有二。一别二共。共又二种。一护世间。二应供养。别亦二种。谓父及母。护世间者。谓王应供养者。谓多闻梵志世间共许最清净故。若总杀害名逆尊人。若诛国人及随行畜生名害大众。显此义者名诠表世间共可极重罪恶文字。云何转此文字密显净义。谓逆害父母等言。转变密显永断爱等余义故。所以者何。若爱若业。若有取识。戒见二取。眼等六处。及所行境。如其次第名母父等。法相似故。爱为发因。业为生因。由此能殖习气种子类世间父。由此二因令有取识流转不绝。于流转时虽求解脱。然由二种非方便法障解脱得。谓妄计度清净最胜。戒见二取犹如世间多闻梵志。恒妄计着最胜清净。此有取识所依所缘六处境界。犹如世间国及随行。若能永断如是等法。当知是人最为清净。又如经说。

 不信不知恩  断密无容处
 恒食人所吐  是最上丈夫

今此颂中宣说世间极下劣义。所有文字转变密显余最上义。世间下劣凡有四种。谓意业下劣身业下劣语业下劣受用下劣。意业下劣复有二种。一者不信善生相违。不信有后世等。不行施等故。二不知恩顺生不善。不顾往恩违越世理。起害母等所有恶行故。身业下劣者。谓行窃盗攻牆密处最可轻贱。活命业故。语业下劣者。谓妄语等最可轻贱。于善众中所不容故。受用下劣者。谓鬼犬鸟等好食所吐故。显此义者名说世间极下劣义文字。云何转此文字显无上义。谓不信等言转变密显余胜义故。不信者。谓解脱智见。自现证故。不知恩者。谓涅槃智。有为名恩。无为非恩。知非恩故。名不知恩。断密者。谓永断后有续因烦恼故。无容处者。谓于当来诸趣苦处不复生故。食吐者。谓于现法中虽假资具力暂持身。而于命财不生欣乐故。若能如是。是最上丈夫。又如经说。

 觉不坚为坚  善住于颠倒
 极烦恼所恼  得最上菩提

此如前说。然其体性。谓诸菩萨依三摩地。由见修二道证大菩提。

又余经说。菩萨摩诃萨成就五法施波罗蜜多速得圆满。何等为五。一者增益悭悋法性。二者于施有倦。三者憎恶乞求。四者无暂少施。五者远离于施。增益悭悋法性者。谓由永断悭悋随眠并彼习气。证得彼法性真如转依故。于施有倦者。谓为修施誓受长时难行苦行故。憎恶乞求者。谓欲其自取。厌彼乞求故。无暂少施者。谓一切时一切物施故。远离于施者。谓常远离期报施等故。

又余经说。菩萨摩诃萨成就五法名梵行者。成就第一清净梵行。何等为五。一者常求以欲离欲。二者舍断欲法。三者欲贪已生即便坚执。四者怖治欲法。五者二二数会。成就第一清净梵行者。谓出世间道。常求以欲离欲者。谓即以此如实遍智永断彼故。此如实遍智者。谓能通达此真如智。舍断欲法者。谓恒观察舍断非梵行方便。欲贪已生。即便坚执者。谓于内欲贪已生。即便坚执摈出于外。怖治欲法者。谓说欲过患怖诸有情。立对治道拔济一切。二二数会者。谓于染净因果差别四真谛中。以世出世二道及奢摩他毗钵舍那二道。数数证会故。

何故此论名为大乘阿毗达磨集。略有三义。谓等所集故。遍所集故。正所集故。由释词理以显得名故为此问。等所集者。谓证真现观诸大菩萨共结集故。遍所集者。谓遍摄一切大乘阿毗达磨经中诸思择处故。正所集者。谓由无倒结集方便。乃至证得佛菩提故。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十六

 

上篇: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下篇:六门教授习定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瑜伽部目录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菩萨善戒经

菩萨善戒经卷第一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菩萨地序品第...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一 无着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大乘广五蕴论

大乘广五蕴论一卷 安慧菩萨造 大唐中天竺国三藏地婆诃...

摄大乘论本

摄大乘论本卷上 无着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总...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上 大唐至相寺沙门释智严...

【注音版】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佛说无极宝三昧经

无极宝三昧经卷上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

【注音版】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无明罗刹集

无明罗刹集卷上(或为一卷、或为二卷,今此三卷) 失译...

【注音版】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

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

皇明名僧辑略

明云栖寺比丘袾宏辑 △楚石琦禅师 行 实 师讳梵琦,楚...

佛说文殊悔过经

佛说文殊悔过经 西晋月支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

法句经

法句经卷上 尊者法救撰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无常品...

磨砖不能成镜,打坐又怎么会作佛呢

什么叫理观的智慧?我们先讲一段禅宗的公案再来说明。...

印光大师提出的临终三要

第一个,我们到临终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开导安慰...

【推荐】来讨债的婴儿

吃素而长寿健康的人,比比皆是,像虚云老和尚、广钦老...

宗舜法师:灾难来时你的佛号还能提得起吗

我们大家不要面临灾难的时候却又怀念一些所谓美好的时...

百年后到地狱去

有几个世俗人到寺院里参访,他们不信佛,态度傲慢,东...

念佛别怕妄想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

临产可念观音圣号

印光大师这种菩萨的心肠。作为一个比丘,有些事情没有...

每一天都要能够痛念无常

深信因果,一方面是世俗正见,业果如理取舍。深是指深...

【推荐】天竺十四祖龙树菩萨

在佛教的历史上,大成就者数不胜数。但是今天我们要说...

感恩所有成就你的人

我们要心存感恩,这个特别重要!今天的人爱怨天尤人,...

圣严法师《工作不只是保住饭碗》

什么是现代人应该有的正确、健康的职业道德观念呢?时...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来生会有五种可能

我们每一个人在佛法当中,都会选择自己的法门来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