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

憨山大师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xínɡ),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此征释四病之相。一作病也。然作为病者,以圆觉之性,天然本具,不假作为,今以有作之修,而求圆觉妙性。且此妙性,岂作为而可求耶,故说为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者,假若彼知识,自作此言也。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此示任病也。然此任病,乃狂解之人,悠悠任性,纵放身心,自谓无物无碍,得大解脱,返借口本无生死可断,本无涅槃可证,以为放逸之资,非真知见善知识也。若依此等之人,则堕狂妄,故说任性为病也。

“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

此示止病也。然圆觉普照,大用无方,岂可以永熄诸念,耽著枯寂之行,以求之耶。以圆觉妙性,非止可合,故说为病也。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此示灭病也。觉性圆满,随缘应现,寂而常照,今以毕竟空无所有,则几沦断灭,以永寂灭而求圆觉,久则下沉无想,则堕二乘,故说为病耳。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见。”

此结示正观也。初云圆照清净觉相,以圆觉妙性,本不属于作止任灭,今离此四,则自性圆明,不无欠缺,故云清净。然作止等四,皆属修行功用,今说为病者,以在未悟门头,此四皆药,今就圆觉自性言之,本自天然,不假功用,故说为病耳。古德云,修行即不无,染污即不得。所谓但形文采,即属染污。故离此四,则名清净。作是观者,乃约法观人,非观智也。谓观离病之人,乃不住相,为正知见人,方取为师,可依之也。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憍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此答修何等行也。此中修行,不说六度万行,但只事善知识,断憍慢心一行为本,即如善财童子,一生圆旷劫之果,唯以参善知识一事,即得圆满无量法门,所谓依善知识,教不生二念,故观合离逆顺之境,犹如虚空。且了知身心,与众生平等,此无人我相,乃受道之器也。以此心此行,反与圆觉法体相应,故能入耳。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zhǒnɡ)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此答除去何病也。众生所以流转生死者,以有无始无明爱憎种子,为障道之病根,故虽修行,未得解脱。今事善知识,不起憍慢嗔恨之心,则折伏现行,了知自己身心,与众生平等,则了无人我,爱憎种子自伏。至若视怨如亲,则爱憎种子自断,而障道之病自断,故云即除诸病。此正除病之妙药也。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此答发何等心也。般若弥勒颂云,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此言尽空一切众生广大心也。皆入究竟圆觉第一心也。于圆觉中,无取觉者,常心也。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即除四病,不颠倒心也。凡诸行人,亲师授法修行之要,无由此者。舍此即堕邪见矣。故云如是不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觉汝当知,末世诸众生,

欲求善知识,应当求正见,

心远二乘者,   法中除四病,

此颂求师。

谓作止任灭,亲近无憍慢,

此颂依法去病。

远离无嗔恨,见种种境界,

心当生稀有,还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仪,戒根永清净,

此颂修行。不犯非律仪二句,长行言,在师示现有过,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此中正言弟子事师,倘见逆行,不得随之,便犯非律,必以戒根清净,而为正行。旧解为追颂求师中文,非本指也。

度一切众生,究竟入圆觉,

无彼我人相,当依正智慧,

便得超邪见,证觉般(bō)涅槃。”

此颂发心也。五句颂四心因行,末句显果证。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进问威仪。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

庆前所闻。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唯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正陈请词,以何为首,即最初方便也。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三展虔诚。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许说诫听。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默伫。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chǔ)徒众,有缘事故,随分(fēn)思察,如我已说」”

此下正答所请也。性谓种性,犹根器也。以圆觉乃秘密妙心,非上根人不能修习,故许具大乘根性者可修也。意谓若无外缘,则当安居伽蓝,与众同修,若有外缘,不能安居者,则当随分思察也。已说者,如前当观此身等。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

此教结制规则也。意谓苟无外缘,必以安居为上,易入道也。三期随意长短,元无一定,但取克期进道耳。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旛(fān)花,经三七日,稽(qǐ)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此教安居进修之法则也。若如来在世,则当正思惟佛,若佛灭后,则当设像观佛法身,故云还同常住。悬诸幡华,广如楞严坛场,今此中至简,故但举幡华。言忏悔得善境界者,谓见光睹瑞感梦等。乃灭罪之相也。一向摄念,则修止观,应如二十五轮,各安标记,结取单复圆修,乃正行也。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住止,心离声闻,不假徒众;”

此言入期之法。言菩萨住止,意拣小乘之众也。前言三期,乃克定期限,今结安居,乃入期之法。西域佛制,三月安居,通名结夏。今言夏首,乃入期之初也。律制,当结制时,必先集众,布萨作法,然后安居,多小乘人。今言菩萨住止者,谓不同彼小乘多众,但随一类,修观行菩萨自便,不必念彼小乘布萨法事,亦不假彼徒众也。言不假小乘徒众,非与前文安处徒众相违也。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sè)、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

此示入期安心之法也。上言心离声闻,此正示菩萨所修,乃离相寂灭之行,不比声闻著相而修也。以大圆觉为伽蓝者,谓不依世界住止,乃住心境双忘平等寂灭之地也。谓涅槃自性,本无身心世界可缚属故,殊非声闻境界,故云不依,唯依如来法身实际故,为菩萨所修妙觉因缘,乃自觉圣智之境,为自证处也。此乃菩萨独诣之地,故云不缚徒众。某甲者,以甲乙为名之次,乃当自称己名也。今诸方后称见善知识,不自称名,但曰某甲,无知之甚也。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此结示休夏也。言示现安居者,以上言菩萨修寂灭行,安居平等性智,此又何假期限耶。然必以三期为限者,以示同权小引发未悟耳。过期随往无碍者,以小乘解制之后,有新学者,凡所出游,侣须三人,以妨误失。今菩萨以观智安心,不必伴侣,故云随往无碍。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此示妨误失也。所闻者,即上三观单复圆修二十五轮,及根尘识界,一一清净等,乃正观也。若非所闻一切境界,皆不可取,如楞严五十重阴魔,及起信论中所说魔事,皆不可取。恐堕邪误也。初有二问,一问安居,二问三观,以何为首,上答安居竟,下答初首方便。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此答三观初首,先空观方便也。言修奢摩他,先取至静者,以止为前方便也。言至静者,即天台三止中体真止,谓体合真空,故云至静。一念不生,故不起思念,静极光生,故云便觉。初从一身等者,谓内脱身心,外遗世界,内外平等,寂然不动,以身心世界,荡然一空,则与一切融为一心,一切世界合为一界,故凡众生起心动念,即从自心中现,故凡起一念,无不了知。所谓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界,犹如梦中事。此空观之极则也。如此方名正观,非彼所闻,皆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熏成种;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此示三摩钵提,假观方便也。三摩钵提,义当幻观,言忆想十方如来,一切菩萨,种种修行,勤苦三昧者,谓思惟诸佛菩萨因中,修种种难行苦行,度诸众生,于三昧中,起如幻观,以己身心,自历其境,内验其心,种种境界,备历如幻,以此幻观,发度生愿,久熏成种,久久纯熟,便能内发大悲轻安,而起菩萨利生妙行。所谓以如幻观,而开幻众,作如幻佛事也。此则三摩钵提,以如幻为首也。非彼所闻,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shǔ)」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齐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此示寂观方便初首也。禅那义当中道一心,名为寂观。言先取数门者,正入禅最初工夫也。以修禅人,一向心多杂乱,难得寂静,故先以数门为首。谓初摄心,先归一息,依息出入为度数之,从一至十,又从十至一,如此往复,息息不断,心心不昧,生灭头数,一一分明,自少至多,以验定力浅深,若久久纯熟,数到一念不生,则其息自断,寂然一心,湛然安住,是为定相。如此周遍四威仪中,念念了知,久则百千世界,唯心所现,乃至一滴之雨,分明了知,如目睹物,此寂静观之成功也。如起信所说,修止观者,不依气息,彼以内脱身心为要。此依之者,以初机摄心为方便,非究竟依之也。若以息为得,则堕邪道,非彼所闻也。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此结名也。前问三种净观,以何为首,故具答已。于此结指,是知前二十五轮,但说观相,此三方便,乃最初下手工夫,即楞严二十五圣,一一皆说最初下手工夫,即此义也。

“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此示三观之益也。以此三观,乃一切如来本起因地,故有圆根众生,能遍修三观者,即名如来出现于世,言毕竟成就无碍也。有此胜益,故劝应修。

“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修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此言钝根障重众生,当以忏悔断障为要也。由昔业障者,乃夙习种子,今修行时,熏发现行,作障道缘,所谓好正而固邪,欲洁而偏染者,乃夙习使然也。故当精勤忏悔,消宿业障,业障若消,则道缘可办也。常起希望者,谓希望愿断业障也。故下即云,先断憎爱等,乃贪嗔痴也。胜上心慢也,谓根本烦恼既断,现行不行,则习气可除,观行易成,此观不得,乃复修彼观者,乃二十五轮标记之意,故云渐次求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圆觉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欲求无上道,先当结三期,

忏悔无始业,经于三七日,

然后正思惟,非彼所闻境,

毕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静,

三摩正忆持,禅那名数(shǔ)门,

是名三净观,若能勤修习,

是名佛出世,钝根未成者,

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

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上正宗分竟。下流通分。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进问威仪。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事。”

庆前所闻全经大义。下正陈请意。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众生修习,得何功德?云何使我护「持经人」?流布此教,至于何地?”

此问经名,并流通此法也。此问有五,一问经名,二问奉持,三问功德,四问护持,五问流布至何地位。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三展虔诚。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德名字,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许说诫听。

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默伫。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归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

此总叹法胜,令生信重也。此经乃诸佛如来本起因地法行,故是诸佛所说,如来守护。教授菩萨,故为菩萨之所归依,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故为十二部经之眼目。

「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zànɡ)自性差别,汝当奉持。

此答名字,示经名有五种也。今结集经题,但存其二,旧解五名,约教理行,修多罗,约教,秘密王三昧,约行,余皆约理。中道一心,故曰秘密,非密语也。依如来藏建立差别,义尽于此,当如是持。

“善男子!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此叹法胜,意令修习,答至何地也。佛佛成道,皆依圆觉为本因,及成佛利生,亦唯说此法,教化菩萨,此外更无别法,故劝令修习,可至佛地也。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ménɡ)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此答何功德也。独被上根,故教称圆顿,普摄三根,故功德最大,以是一切众生,清净觉地,皆证圆觉,故无不充足,故如大海,不让细流,饮者大小皆足也。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用以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

此较量显胜也。世宝盈刹,但资有漏,至理一言,必转凡成圣,故功倍天渊。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千恒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此以人较法,更显益也。小果虽多,终无实证,此经半偈,为成佛正因,故难比也。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

此叹胜机能受也。谓能信受此法者,盖从多佛广修福慧,殊非小福薄德之人可堪也。

“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此正嘱流通,以护修习者,为第一也。以修习此法者,乃慧命所系,若恶魔恼乱生退,则慧命断绝,故当护持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贤善首当知  是经诸佛说

如来等护持  十二部眼目

名为大方广  圆觉陀罗尼

显如来境界  依此修行者

增进至佛地  如海纳百川

饮食皆充满  假使施七宝

积满三千界  不如闻此经

若化河沙众  皆得阿罗汉

不如闻半偈  汝等于来世

护是宣持者  无令生退屈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其家乃至永无灾障,疫病消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此叙金刚受嘱,发愿守护持经人也。金刚者,以护法神,执此宝杵,故此得名,以金刚宝能碎一切故。言火首金刚,谓头有火焰,即楞严所云,化多淫心,成智慧火者。乃菩萨示现者也。尼蓝婆未详所译。言此诸神,皆夙习发愿护法者也。故常在佛会。

尔时,大梵天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转。”

此叙诸天受嘱,护持经者也。大梵天王,乃初禅王,为裟婆世界主,佛佛出世,此王为请,主二十八天,总举三界诸天,谓六欲天,十八禅天,四空天也。须弥山王,特举帝释,乃欲界主。护国天王,乃四王天,为守护国界之主。意列三界诸天,皆为护法也。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扰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此叙鬼神受嘱,护持经者也。吉槃茶亦名鸠槃茶,此云可畏鬼,食人精气,其疾如风,变化无端,住于林野,管诸鬼众,故号为王,不属人天,单居鬼趣,此鬼既发愿守护,则一切恶鬼,无能为害者矣。一由旬四十里,言守护方隅,可四十里内无灾害也。问:此经乃佛住大光明藏中,入于三昧,为地上一类菩萨说,二乘绝分,故前法会不列,又何有诸天鬼神发愿守护耶?答曰:此非常情可测也。然佛住大光明藏,义当常寂光土,则自他平等,说听皆无,既曰于不二境,现诸净土,则不特实报,而同居比该,若华藏实报,必摄同居,故华严法会,诸天神王,各各赞佛,得一种法门,岂绝无耶。是以约法则二乘绝分,约境则凡圣该通,况圆音落落,十刹顿周,岂此界诸天神王,而不仰其嘉会耶。况影响示现,住佛境界,无足疑也。

佛说此经已,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此结会也。旧解此天龙八部,必内证法性,示现此形者,然会初不列,义显法胜,结会该众,义必同闻,故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上篇:【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下篇:天乐鸣空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疏部目录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阇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法华玄赞义决

法华玄赞义决 淄州大云寺苾刍慧沼撰 问:菩萨有二,谓...

金光明经玄义

金光明经玄义卷上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录 此金...

妙法莲华经义记

法华经义疏序 钦惟我朝肇自八聪王子,而圣君贤臣靡不...

大般涅槃经疏

科南本涅槃经序 元崇圣院传天台宗教校经沙门师正述 吾...

佛说难提释经

佛说难提释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佛行在...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佛说菩萨逝经

佛说菩萨逝经 西晋沙门白法祖译 佛在鹞山中,与诸比丘...

佛说须赖经

佛说须赖经 曹魏西域沙门白延于洛阳白马寺译 闻如是:...

菩萨十住行道经

菩萨十住行道品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昙昧摩提菩萨持...

【注音版】天王太子辟罗经

天王太子辟罗经...

入定不定印经

大周新翻三藏圣教序 御製 盖闻: 大乘奥典,光秘赜于...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真谛译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真谛译本)...

【注音版】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

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

曲折所带来的财富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中写道:莫...

没有功夫的人,在缘上要注意

我们现在有的人,你不要认为你家里的条件有多好,又有...

为道当行坦途

绵亘数里的高山峻谷间罕有人烟,除了入山采宝的商人外...

正当念时,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就在我心中

最初迷真起妄,则曰一念妄动。末后返妄归真,则曰一念...

瞋恨心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烦恼

《华严经》说,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百万障门开。...

修行最怕错用心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

除夕撞钟为何要敲108响

辞旧迎新,年年岁岁的新年及除夕之夜,京城内外都会听...

万般皆下品,唯有往生高

这几天很冷,正象征着我们修行,有一句话「不是一番寒...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儒道的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

「碎碑刻碑」的典故

碎碑刻碑的典故,是在《感应篇注》里面谈到的。 孙思邈...

【推荐】释迦牟尼佛临涅盘时的几句叮咛

『第一、你问我涅盘以后,依谁为师;应依 波罗提木叉...

不要用无益的苦行来破坏你的色身

我们看修禅定的人,刚开始修禅定是散乱心,欲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