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七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七

从此大文第二。明四缘。于中分二。一明四缘。二别解等无间。初就明四缘中。文复分三。一明四缘体。二明缘中作用。三明法从缘生。且第一明缘体者。论云。广说因已。缘复云何。颂曰。

 说有四种缘  因缘五因性
 等无间非后  心心所已生
 所缘一切法  增上即能作

释曰。说有四种缘者。说谓契经中。说有四缘性。谓因缘性。等无间缘性。所缘缘性。增上缘性 言因缘者。因即是缘。持业释也 等无间者。前后心心所。体各一故。名之为等。如心心所中。受体是一。余想等亦尔。故论云。谓无少受无间生多。或复从多无间生少。想等亦尔。于自类中。无非等义 又解。前心心所齐等。与后心心所为缘。非是前受生后受。前想生后想。自类中等也 又解后心心所。等用前心心所为缘 故此等字。通缘及果 言无间者。前心心所。生后心心所。中间无有余心间隔。名为无间。故此无间。通缘及果。或等无间即缘。是持业释也。或等无间之缘。是依主释 所缘缘者。谓所缘境为缘。能牵生心心所法。所缘即缘。持业释也 增上缘者。增上即缘。是持业释也。因缘五因性者。出因缘体。于六因中。除能作因。所余五因。是因缘性。等无间非后心心所已生者非后者。谓阿罗汉。临入涅槃。最后心心所。名之为后。此后心心所。非等无间缘。除后心外。诸余已生。心心所法。皆是等无间缘。论云。此缘生法。等而无间。依是义立等无间缘(解云。法者。此果法。此果法。与缘等也)由此色等。皆不可立等无间缘。不等生故。谓欲界色。或无间生欲界色界。二无表色(解云。谓受戒者。从第三羯磨。便入色界定。即欲界别解脱无表。与色界定共无表色。俱时生耳)。或无间生欲界无漏。二无表色(解云。谓第三羯磨。便入色界无漏定即欲界无表。与道共无表。俱时生耳)。由诸色法。杂乱现前。等无间缘。生无杂乱。故色不立等无间缘。尊者世友作如是说。于一身中。一长养色。相续不断。从此后复有第二长养色生。不相违害。故不可立等无间缘。大德复言。以诸色法无间生起。或少或多故。谓或有时。从多生少。如烧稻稗大聚为灰。或时复有从少生多。如细种生诺瞿陀树。根茎枝叶。渐次增荣。耸干垂条。多所荫映(解云。大德谓法救也。诺瞿陀树子。甚少而生大树。荫得五百乘车也)。所缘一切法者。谓一切法。与心心所。为所缘也。心心所法。其性羸劣。执境方生。犹如羸人非杖不起。故一切法识所攀附。名为所缘。此所缘境。有别体性。是心心所。发生缘故。名所缘缘。增上即能作者。谓增上缘性。即能作因。以即能作因为增上缘。故此缘体广。名增上缘。一切皆是增上缘故。问既一切法。皆所缘缘。此增上缘。何独体广。答论有两释 第一解云。俱有诸法。未尝为所缘。然为增上故。唯此体广。解云。如无我观。亦观一切法。于第一念。不见俱有故。俱有诸法。未尝为所缘。然此俱有法。为增上缘故。增上体广也 第二解云。或所作广。名增上缘。以一切法各除自性。与一切有为。为增上缘故。

从此第二。明缘作用。此言作用。是与果用。论云。如是诸缘。于何位法。而兴作用。颂曰。

 二因于正灭  三因于正生
 余二缘相违  而兴于作用

释曰。前两句明因缘。第三句明二缘。第四句结用。通前三句也。二因于正灭者。谓相应俱有二因。于正灭时。而兴作用。言正灭者。谓现在世。以此灭相居现在。故名正灭时。此言作用。是与果用。由此二因令俱生果。有作用故 三因于正生者。谓同类遍行异熟三因。于正生位。而兴作用。言正生者。谓未来法。居生相位。生现前故。名正生时 由此三因。所引果法。至生相位。兴与果用。此上两句。明因缘竟 余二缘相违者。谓等无间缘。及所缘缘。此之二缘。兴与果用。与上相违。等无间缘。于正生位。而兴作用。与前二因于正灭位。是相违也。以等无间。果法生时。开避路故。与其处也 若所缘缘。于正灭位。而兴作用。与前三因。于正生位。是相违也。谓所缘缘。能缘灭位。方兴作用。由心心所。要现在时。方取境故 颂中不言增上缘者。以增上缘于一切法。皆无障住。随无障位。或于正生。或于正灭。兴与果用。皆不遮也。

从此第三。明法从缘生。于中有二。一总明诸法。二随难别解 且初总明诸法者。论云。已说诸缘及兴作用。应言何法。由几缘生。颂曰。

 心心所由四  二定但由三
 余由二缘生  非天次等故

释曰。前三句。辨缘生法。第四一句。遮外道宗。心心所由四者。谓心心所由四缘生。此中因缘。谓五因性。等无间缘者。谓心心所。必须前念等无间缘。引发生故。所缘缘者。缘境起故。增上缘者。除自性外余一切法。皆不障故 二定但由三者。谓无想灭尽二定。由三缘生。非能缘故。除所缘缘。由因缘者。谓由二因。一俱有因。谓二定上生等四相。二同类因。谓前已生同地善法 若无想定。无想天中。一切善法。是同地也。若灭尽定。有顶天中。一切善法。是同地也 等无间缘者。谓入二定。前心心所法。为等无间缘。引生二定也 增上缘者。谓如前说。论云。如是二定心等引生。碍心等起。故与心等。但为等无间。非等无间缘(解云。心等。等取心所也。余可知也)余由二缘生者。余谓色法。及不相应。此二类法。由因缘增上二缘所生。非能缘故。除所缘缘。非心等引生。无等无间缘 非天次等故者。正破外道。此有两意。一正非。二立理。且正非者。非天等也。立理者。次等也。如涂灰外道。执大自在。天能生世间。胜论外道。执我能生世间。数论外道。执胜性。谓萨埵等三。能生一切法。我佛法中。唯有因缘。能生诸法。故言非天 等等取我胜性等也。次等者。次谓次第。等等取无义利及违诸世间。立此三种理。破外道也。次第理者。论云。谓诸世间。若自在等。一因生起。则应一切俱时而生。非次第起。现见诸法次第而生。故知定非一因所起。无义利者。论云。又自在等。作大功力。生诸世间。得何义利。又自在等。生地狱等无量苦具。逼害有情。为见如斯。发生自喜。咄哉何用此自在为。依彼颂言。诚为善说。由险利能烧。可畏恒逼害。乐食血肉髓。故名鲁达罗。解云。涂灰外道。说自在天有三身。法身遍充法界。报身居自在天。三目八臂。摩醯首罗也。化身随形六道。此颂说化身也 有三阿修罗。将三国土。飞行虚空。向自在天上过。自在天见。以火箭射之。一时俱尽。此即火箭险利。烧三国土也。以龙贯人髑髅。系于头颈。杀象取皮。涂血反被。此是可畏。恒逼害有情也 乐食血肉髓者。显所食也。鲁达罗者。此云暴恶。自在天有一千名。此是一号。第三违世间者。论云。又若信受一切世间。唯自在天。一因所起。则为非拨现见世间。所余因缘人功等事。我胜性等。如自在天。应广徵遣。故无有法唯一因生。

从此第二。随难别解。论云。前言余法。由二缘生。于中云何。大种所造。自他相望。互为因缘。颂曰。

 大为大二因  为所造五种
 造为造三种  为大唯一因

释曰。大为大二因者。大种望大种。但为俱有同类二因。非心所故。无相应因。同无记性故。无异熟因 非是染故。无遍行因 为所造五种者。初句大字。流至此中。应言大为所造五种也。谓四大种望所造色。能为五因。一生。二依。三立。四持。五养。此之五因。于前六因。能作因摄。此四大种。生所造色。名为生因。造色生已。随逐大种。如依师等。说为依因。大种任持所造色故。如壁持画。说为立因。令所造色相续不断。说为持因。增长因故。说为养因。如是则显大与所造。为起变持任长因性故。为起者。是生因也。为变者。是依因也。为持者。是立因也。为任者。是持因也。为长者。是养因也 造为造三种者。所造望所造。但为三因。谓俱有。同类。异熟。俱有因者。谓随心转。身语二业。七支无表。展转为因 同类因者。一切前生。于后同类。皆能为因。异熟因者。谓身语业。能招眼等。此即因果。俱所造也 为大唯一因者。前句造字。流至此中。应言造为大。唯一因也。谓所造色。望四大种。但为一因。谓异熟因。由身语二业。能招异熟大种果故。

从此大文第二。别明等无间。于中有二。一明诸心相生。二明得心多少。就明诸心相生中。有二。一明十二心。二明二十心。复就明十二心中。一列十二心。二正辨相生。且初列十二心者。论先问云。前已总说诸心心所。前能为后等无间缘。未决定说何心无间。有几心生。复从几心有何心起。今当定说(结前问起)。谓且略说。有十二心(答也)。云何十二心(问也)。颂曰。

 欲界有四心  善恶覆无覆
 色无色除恶  无漏有二心

释曰。且于欲界有四种心。谓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无色界各有三心。谓除不善。余如上说。如是十种。说有漏心。若无漏心。唯有二种。谓学无学。合成十二。

从此第二。正辨相生。论云。此十二心。互相生者。颂曰。

 欲界善生九  此复从八生
 染从十生四  余从五生七
 色善生十一  此复从九生
 有覆从八生  此复生于六
 无覆从三生  此复能生六
 无色善生九  此复从六生
 有覆生从七  无覆如色辨
 学从四生五  余从五生四

释曰。欲界善生九者。谓从欲界善心。无间容生九心。谓自界四心色界二心。无色一心。无漏二心。故成九也 色界二心者。谓善染污也。从欲界心。入色界定生彼善心。又从欲界善心中死。往生色界。生彼染心。续生心中。必染污故。故论云。于入定时及续生位。如其次第。生善染心。无色界一心者。谓从欲界善心中死。生无色界。生彼染心。续生心中。必染污故。欲界不生无色善心者。以极远故。无色于欲界。四远故远。一所依远。二行相远。三所缘远。四对治远。所依远者。无色界心。不与欲界心为所依故 行相远者。无色界心。唯于第四禅。作苦麁障行相。必无缘欲作苦麁等行相故 所缘远者。不缘欲故 对治远者。未离欲界贪。必无能起无色界定。能为欲界恶戒等法。厌坏及断二对治故。无漏二心者。谓从欲界加行善心入学无学观也 此复从八生者。此欲界加行善心。复从八心生。谓自界四。色界二心。无漏二心。故成八也 色界二心者。一色界善心。生欲界善。谓从定出起欲界善心。二色界染心。生欲界善。谓入定者。作如是愿。我宁起下地善心。不起上地染污。由此愿故。彼染污定。所逼恼时。从彼染污定。生于下地善。为防退故。是则色染生欲界善也 无漏二心者。从学无学观出入欲界善心时 染从十生四者。染谓二染。不善有覆此二染心。从十心生。能生四心。从十生者。谓十二中。除学无学。谓自界四。色界三心。无色三心。此十心中。皆容命终生欲界染。故论云。于续生位。三界诸心皆可无间生欲界染心故能生四心者。谓自界四 余无生理。谓欲界染心。不生上定及往彼界。故无生界理 余从五生七者。余谓欲界无覆无记 此无记心。善等心外名之为余。从五心生。能生七心。从五生者。谓自界四。及色界善。谓欲界通果无记。从色界善定生故。能生七心者。谓自界四。及色界二。无色界一。故成七也。色界二心者。一生彼善。谓通果无记。还生彼定。以通果心唯与定心相出入故。二生彼染。谓异熟。威仪。无记心中。命终。生彼染心。续生位也。无色界一心者。谓欲界无记心命终。约续生位生无色染心 色善生十一者。色善谓色界善心无间。容生十一心。于十二心中。唯除无色无覆无记心。以无色界唯有异熟生无记心。夫异熟心。不许异地起。故不生也 能生无色染心者。据命终说。此复从九生者。此色界善心。复从九心生。谓于十二心中。唯除欲界。二染污心。及除无色。无覆无记。所以可知。有覆从八生者。谓色界有覆心。从八心生。于十二心中。除欲二染及学无学 此复生于六者。此色界有覆心。复能生六心。谓自界三。欲善不善。有覆无记。生欲善者。从染污定。生欲善也 生欲不善有覆者。从色界染心命终。于续生位生欲二染也 无覆从三生者。谓色界无覆无记。从三心生。谓自界三。余无生理 此复能生六者。此色无覆心。复能生六心。谓自界三。欲界二染。无色一染。约续生位。思而可知。无色善生九者。谓无色善心。能生九心。言九心者。于十二心中。除欲界二善及无覆。除色界一所谓无覆 此复从六生者。此无色善心。复从六心生。谓自界三。及色界善。并学无学 有覆生从七者。无色有覆。能生七心。亦从七心。生生七心者。谓自界三。及色界二。生彼善染心。并欲界二不善有覆 即此亦从七。无间起。谓除欲色染。及学无学心 无覆如色辨者。无色无覆。如色界辨。从三心生。能生六心。从三心生者。谓自界三。能生六心者。谓自界三。及色界染。兼欲界二。不善有覆 学从四生五者。谓有学心。从四心生。能生五心。从四心生者。谓三界善。及与学心。能生五者。于前四上。加无学一 余从五生四者。余谓无学心。此无学心。从五心生。能生四心。从五生者。谓三界善学无学心。能生四者。于前五上。唯除学心。

从此第二。明二十心相生。论云。说十二心互相生已。云何分此。成二十心。颂曰。

 十二为二十  谓三界善心
 分加行生得  欲无覆分四
 异熟威仪路  工巧处通果
 色界除工巧  余数如前说

释曰。三界善心。各分二种。谓加行得。生得别故。欲界无覆。分为四心。一异熟生。二威仪路。三工巧处。四通果心 色界无覆。分为三种。除工巧处。上界都无造作种种工巧事故。于无色界。无覆唯一。谓异熟生。故前无覆。合成八种。如是十二。为二十心。谓欲界八。二善。二染。四无记心也。色界六种。前八心上。除不善工巧二也。无色界四。于前六上。更除威仪通果二心也。兼学无学。故成二十 威仪路心者。行住坐卧。名为威仪路。此用色香味触为体。此之威仪心所缘故。名之为路。威仪即路。名威仪路。缘威仪路。心名威仪路心。威仪路之心依主释也 此威仪路心。总有三种。一起威仪路心。唯是意识。二缘威仪路心。通眼等四识。除耳识也。及取意识。三似威仪路心。即通六识。如汎尔缘外色声等心。名似威仪路也。二工巧处心者。工巧处有二。一身工巧。谓刻镂等。二语工巧。谓歌咏等。若身工巧。以四境为体。以身工巧起时。不离四境故。若语工巧。以五境为体。以语起时不离五境故。此二工巧。心所缘故。名之为处。工巧即处。名工巧处。工巧处之心。名工巧处心。依主释也。此工巧心。略有三种。一起工巧心。唯在意识。二缘工巧心。通五识及意识。三似工巧心。亦通六识。通果心者。谓能变化心。及天眼耳通果。此能变化心。缘色等四境。谓化四境故。亦缘于声。有发语通果心故。论云。威仪路等三无覆心。色香味触。为所缘境。工巧处等。亦缘于声。如是三心唯是意识。威仪路。工巧处。加行。亦通四识五识(解云。此言加行者。是缘威仪等心也) 有余师说。有威仪路。及工巧处。所引意识。能具足缘十二处境。解云。此师据似威仪路心说也。

从此大文第二。明得心多少。论云。于前所说十二心中。何心现前。几心可得。颂曰。

 三界染心中  得六六二种
 色善三学四  余皆自可得

释曰。三界染心中得六六二种者。此明染心。得心多少。欲界染心得六心。色界染心亦得六心。无色界染心。唯得二心 且欲界染心得六心者。谓欲染心。正现前位。容得六心。谓欲界三。善恶有覆也。色无色界各一心。有覆无记也。兼学心成六也。且第一得欲善心者。论云。由疑续善。及界退还。欲界善心。尔时名得。解云。由疑续善。谓疑心。发生正见。能续善根也。疑是染心。此即染心生欲界善也。界退还者。谓从上界退还来生欲界染心也。于欲界续生。必是染心。正起染时。欲界善心。此时亦得起法前得得之也 得欲不善有覆及色有覆心者。论云。由起惑退。及界退还。得欲二心。不善有覆。及得色界。一有覆心 解云。由起惑退者。此据离色界烦恼。后时起欲染退也。正起欲惑退染心时。欲界不善及有覆心。兼色界有覆心。此时总得也。界退还者。从无色界退还来生欲界。受生心中。得欲界二染。兼色界染心也。得无色有覆及学心者。论云。由起惑退。得无色界一有覆心。及得学心。故名得六(解云。由起惑退者。阿罗汉果。起欲界惑。退正起欲染时。得无色有覆。及学心也) 色界染心正现前位得六心者。谓自界三。欲界无覆。无色有覆。及得学心。故成六也。且初得自界三欲界无覆者。论云。由界退还。得欲界一无覆无记心。及色界三。色界染心。亦由退得 解云。由界退还者。此据无色命终。来生色界。正起色界续生染时。自界三心。欲界一通果心。此时总得也。色界染心亦由退得者。此明色染非但由前界退还得。亦由起色界惑退得也 得无色有覆及学心者。论云。由起惑退。得无色界一有覆心。及得学心。故名得六(解云。由起惑退者。此据阿罗汉。起色界惑退故。得无色有覆。及与学心也)。无色界染心得二心者。论云无色染心。正现前位。十二心中。唯得二心。由起惑退。得彼染心。及得学心。故名得二(解云。由起惑退者。此据阿罗汉。起无色惑退。正起染时。得自界染。及学心也)。色善三学四者。谓色界善心。现在前位。十二心内。容得三心。一谓得自界善。及欲色界。通果无记。成三心也。所以然者。由昇进故。得彼三心。谓从欲界。入未至定。得色善心。此则从欲入色界。名昇进也。断欲惑尽。第九解脱道入根本地。得欲色界。二通果心。此即从加行。入根本地。名昇进也 学四者。谓有学心。正现前位。容得四心得有学心及得欲色界二通果心竝无色善故成四也。得有学心者。由初证入正性离生。于苦法忍位。得有学心也。第二得欲色界二通果心者。谓由圣道离欲界染心。入根本地。得二界通果也。得无色善者。亦由圣道。离色界染。得无色善也。故论云。由初证入正性离生。及由圣道离欲色染(寻前文。即可解也)。余皆自可得者。余谓前说。染等心余。即欲界善。三界无记。及无色善。竝无学心。故颂余字。含此六心。然此六心。正现前位。唯可自得不成他也 论云。有余于此总说。颂曰。

 慧者说染心  现起时得九
 善心中得六  无记唯无记

释曰。此是论主引杂心师颂。明得心多少也。彼说染心现起得九。此论说得染有十四心。谓欲界六。色界得六。无色界得二也。此论据染心重得。说十四心。彼论约单得。唯说九心。此论十四心中。有五心重得。谓色界染心。且两度得。一欲界染时得。二色界染时得。杂心除一心也。无色界染心。及与学心。各三度得。谓三界染时。皆得也 杂心各除二。兼前一心。总除五也。故说得九。各据一义。亦不相违 善心中得六者。谓欲界无覆 色界善及无覆 无色界善。及学无学 故成六心也。杂心据单得。唯说此六心。此论约重得。言得七心。谓色善三。学四名七心也。于此七中。除二心重 言二心者。谓欲色界。无覆。各两度得。一色善时得。二学心时得。各除一心。取余五心。兼无学一。故成六也 论云。为摄前义。复说颂言。由託生入定(一由託生者。是前界退还也。第二入定者。是前色善及学心也)。及离染退时(第三及离染者。是前离欲界染心也。第四退时者。是前由起惑退也)。续善位得心(第五续善位者。是前疑心续善也)。非前所成故(明得义也。此言得者。今时成就。名为得也)。此是论主。为摄前义。总为五门。勒显一颂。请细细寻焉。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七

 

上篇:俱舍论颂疏论本

下篇:羯磨仪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论疏部目录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毗...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俱舍论疏

俱舍论疏卷第一 沙门法宝撰 将释此论五门分别。第一会...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本) 大慈恩寺翻经沙门基撰 第一...

大乘起信论义记别记

大乘起信论别记 崇福寺沙门法藏撰 释题目。颂中敬意。...

理门论述记

理门论述记 泰法师撰 初言因明者。五明论中论。即是诸...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卄/干]喻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

【注音版】佛说龙施女经

佛说龙施女经...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序 药师如来本愿经者,致福消灾之...

三慧经

三慧经 失译人名今附凉录 佛常欲得三人,一者、信;二...

集诸经礼忏仪

集诸经礼忏仪卷上 大唐西崇福寺沙门智昇撰 一切恭敬 ...

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

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

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

原文: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

向观音菩萨求子是如何应的

问: 恳请师父解惑,我理解:此心作观音菩萨,此心是观...

佛教故事系列

王子公主的故事 躲在暗室里的公主 波斯匿王的王后茉莉...

不净的羹汤

过去,曾有人种了许多白草。这种草需于特定时节采收,...

如何才能有好人缘

人缘,其实就是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如何,即是...

香菇的营养成份

香菇是一种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是四季可食的美味佳肴...

心中若存这三种念头,将会招感三恶道的苦报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为比丘们开示:世间...

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样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问: 因为家里人反对,所以总是要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

念头方向的不同就会影响到未来的命运

【复有多颂,成立如是无分别智: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

积德不积财的卖菜阿姨

台湾近日最火红的人物是入选《时代杂志》百大影响力人...

大安法师:念佛是为了什么

问: 念佛是为了什么? 大安法师答: 当我们知道阿弥...

曾国藩的日课四条

原文: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