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白隐禅师的「只手之声」

2011/1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一位沙弥南利,每天看着师兄们早晚都到禅堂里参禅,心里非常向往,就鼓起勇气请求雷禅师准许他也能进入禅堂参禅。默雷禅师道:“学禅要用心,绝不能嬉戏、游乐,以你小小的年纪实在不适合,等长大一点再说吧!”

南利沙弥不肯罢休,一再恳求道:“禅师!我一定有始有终,请给我机会。”

默雷禅师不得已,只得允许道:“好!注意听,你可以听到两手拍掌的声音,现在你进入禅堂,给我举示一只手的声音。”

南利沙弥一鞠躬的退出法堂,用心思量这个问题。他从窗口听到不知何来的演奏乐器声音,高兴的叫道:“我会了!”于是便到禅师面前将听到的声音演奏给禅师听。

默雷禅师指示道:“不是!不是!那不是只手之声。”

南利心想:那种音乐也许会打岔,于是便搬到一个偏僻寂静的地方,思量什么是“只手之声”,忽然听到水滴声,便马上跑到禅师的面前,模拟了滴水之声。

默雷禅师听后说道:“那是滴水之声,不是只手之声。再参!”

南利沙弥只有打坐,谛听只手之声,毫无所得。他每天听到的是风声、蝉声、虫鸣、猫头鹰叫,三年来,往默西禅师处跑了十几次,都被否决了,到底什么是只手之声呢?他观照禅心,终于进入了真正的禅定而超越了一切声音。

南利沙弥最后说道:“原来世间的声音都是无常的,只有只手之声,那种无声之声才是『只手之声』。”

“双手互拍会有声音,一只手会有什么声音?”这是白隐禅师创始的有名公案。也就是说,两只手掌互相拍击时会发出声音,但是,对一个禅者而言,如何去听出一只不加拍击的手所发出来的声音呢?

白隐禅师的用意在于透过此种无义的公案,使人直入无法分别的世界。白隐禅师曾将五祖法演禅师和大慧禅师以来的“赵州无字”公案,交给初学者去修行,但是,“无”字较难引起疑团,因此,才提出“只手”的公案,以便修行者下工夫参究,结果较易引导修行者达到了悟的境界。默雷禅师教导后学沙弥南利的悟道方法,终于得到了实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悖凶类 悖是违背、违逆的意思,悖凶指违背事物发展的自...

「穷子喻」对我们的启发

《法华经》讲了一个穷子喻。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离开他...

夫人学道莫贪求

学道(唐龙牙居遁禅师)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

慧律法师《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请放掌。 祖国大...

【推荐】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地位无常,终会衰败

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

禅修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通常凡是有心或有兴趣于禅修的人,比较不容易有宗教层...

一口气不来,便向驴胎马腹胡钻乱撞

诸仁者,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不知所从来,死不知所...

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禅门有云:「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众生最大的...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弥勒佛的出世本缘

(上) 昔日,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五百位大比...

佛号医病续命 让父亲起死回生

二〇一七年三月五日,我接到小弟的电话,说父亲的状况...

饿鬼问前世因缘

佛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时分,目连...

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

【佛教词典】论家

(术语)作论解释佛经深义之人也。如龙树天亲等菩萨。...

【佛教词典】二种因果

(名数)分四谛为二种之因果:一、世间因果,苦谛为果...

印祖念佛经验之谈

印祖在《一函遍复》中提出了念佛的一个总的原则:不管...

具备佛化家庭的八个条件

佛法与世法,本来分不开的。人世间事事物物,随拈一法...

圣严法师《心自在和身自在》

什么叫自在?自在的意思可分身自在和心自在。身自在是...

有时需要以退为进

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古人劝我们要精进,...

禅修需调五事

禅修需调五事:第一,调饮食;第二,调睡眠;第三,调...

《十牛图颂》略说

要管理好我们的心,具体操作就要讲到调心,我把心比喻...

智慧资粮比福德更重要

我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在《贤愚经》里面,讲到一...

用心来转境

登山客都有爬山的经验,陡峭的高山,直上很难,必须要...

净土法门修行的第一关

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外...

慧律法师《顿悟本心》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诸位大德、在家居士,大家阿弥陀佛...

罪障深重的人还能不能蒙佛救拔

那我们到了临命终时迷惑,往往有什么呢?一个觉得自己...

出家的要求:十三重难与十六轻遮

有些人以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只要头发一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