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海涛法师《种福田》

海涛法师  2010/09/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相传,在印度的穷人们会供奉「功德天」这位女神以祈求财富。有一个穷人每天都诚心诚意地供养功德天,终于有一天得到了感应!他看到功德天进了自己家门,连忙满心欢喜地上前迎接招待。但与此同时,有另外一位长得又黑又丑的女人也要跟着进他的家门,他觉得非常奇怪,便想把这个女人赶走。

结果这位黑女人便开口说:「我是功德天的妹妹,我们姐妹总是同时出现,不会分离的!你既然感应到她现身,我就一定会跟着来。她负责给予你财富,我则负责来销散你的积财,钱财有积聚就会销散,这是必然的现象!」这则故事,正说明了「积聚皆销散」的无常法则。

世上一切财富都是无常的,财来财去的过程或快或慢,但总没有永远不变的财富。积聚的财物变成不动产也好,存入银行也好,都无法保证它永久不会损失或销散。佛经上说,世间的财富是五家所共有 :水灾、火灾、盗匪、恶王、不肖子孙。纵使钱赚得再多,也无法预料无常意外何时会发生。

既然钱财终究会变动、会销散,那么,如何将拥有的财富作最有意义的运用,才是拥有财富者最重要的思考课题!因此,佛教的财富观相当强调「布施」的观念,如果因为害怕钱财销散,而死守着而不加以运用,即使有再多钱财也是毫无意义。

要知道,现世能有聚财、致富的机缘,无非都是过去世累积的善行,如:布施功德等等所致;如果没有好好把握这些「资本」去修福积德,浪费了为未来世造善业的大好机会,实在是非常可惜的事!

在佛教里,有着种福田的观念。而布施钱财,正是种福田最好的方法之一,以慈悲心救济病者、贫穷、孤老、流浪动物等等,或以慈悲心去建设、造作有利于大众的公共福利事业,叫做「悲田」;而护持佛教、尊重人伦师道,以恭敬心供养三宝、父母、师长等,叫做「敬田」。布施如播种,你不布施,怎能有收成?为善能得善果,布施也必得福报!

佛教并不认为拥有钱财是不正当的事,相反的,拥有钱财,有时也更有能力造大事业、为群众谋福。世尊鼓励在家人以正确无误的心态来看待赚取金钱、拥有财富的需求,为的是使在家人不贪着物质享受,而在赚取生计的同时,也能累功积德,修学佛法。钱财并不是罪恶,只要能了解它无常聚散的本质,好好去使用它而不是被执着其上、被它所系缚,则这些世间财即具有正向意义。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佛教里也有一些求财、致富的法门,正是这个道理。

因此,一般人该以怎样的心态来求财呢?经上说:「正命有二:求财以道,不贪苟得;不诈怠心于人。是为世间正命。」这里所说的「正命」,正是佛教徒求财时最重要的「合法」前提──不以直接或间接伤害众生的事以求财,其营生事业必须合乎佛陀的教法(包含戒律)。凡是非法得来的钱财,无论出于什么良好的动机,都是造业。人不能不依财物而生活,但钱财的获得,必须要如法如律,这才是以正业、正命获得财富的生活。

《阿那律八念经》以及《大宝积经》里也说:「菩萨摩诃萨无有不正求财而行布施。」有越多财富,当然就越方便去做大布施、行大善事,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财富都必须是以正当方式去得到的,用非法的手段得财,不仅种下恶因,更是糟蹋了自己的福业。所以佛说:「如法求财,不以非法。」

在经典里,佛陀开示有关在家居士的财富观念,大致有四个理财的准则:

一、少欲、知足。

二、善尽照顾家庭责任、社会义务。

三、必须布施、供养。

四、用于资生(购买赚钱的工具、材料)以及储蓄。

若能依上述方法处理财富,家居生活必能安定富足,也才能使今生与来世远离穷苦,资财不虞匮乏,而能专志修行、继续累积善业,为自己累积成佛的福德资粮。

世间种种财物皆有聚散,不必太执着其上;但行善、布施、修行所得的功德法财,却是永不退失。这才是我们应该尽全心全力去追求的真正财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把握因缘广植福田

过去,弗羯罗卫国有一位画师,名为羯那。羯那有个因缘...

得人身感天福的行为规范

人天福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不肯念佛者,皆是福薄之人

昔时有人问莲池大师:一个人不信净土,不愿修念佛法门...

【推荐】机深祸深,量大福大

古人说机深祸深,量大福大,劝诫世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福报有淡化业障的力量

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

证严法师:散播爱心聚福业

佛陀说:人生无常,国土危脆。看看最近的天灾、人祸,...

【佛学漫画】让财富持久的奥秘

发财、成名、身处高位,有时候可以依赖一点好运气,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佛教词典】罗刹日

为凶日之名。谓若于是日举作百事,必有殃祸。据宿曜经...

【佛教词典】有漏

【有漏】 p0537   瑜伽五十六卷四页云:问:何义,几...

心忙则忙,心闲则闲

你请某人帮一下手,也许,他会回答你:你没看见,我正...

慧律法师:学佛要具足的三个条件

一、亲近善知识 众生的烦恼习气都很重,突不破,无法...

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

《华严经》里面讲到说,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

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不是妄想的对手

你临终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过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

失眠的食疗法

失眠的人,睡不着觉是个好麻烦的事情。失眠往往是有几...

来去自在的庞居士一家

庞蕴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

不是佛经不灵,而是你理解错了

我们经常会听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看《地藏经》上...

生活不会永远亏待好人

人们在面对坏人得势却一直得不到惩罚的时候,会无可奈...

有五根,何等为五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推荐】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

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能作得条条是理,事事...

咸淡有味

由艺术家入佛的弘一大师,把佛道修行和艺术生活集合起...

卖酒肉的人为何能往生

古德有一本书,叫《念佛法要》,近现代的居士编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