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海涛法师《逆境有助於修行》

海涛法师  2010/09/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1.如果面对逆境的时候仍能保持平衡、欢喜的心,是防卫嗔心生起的主要因素。

2.当你面临逆境的时候,心情郁闷无助于克服逆境。它不但无益,反而只会加重你的焦虑,感召一种不安与不满的心境。

3.在面临逆境的时候感觉不乐或不满是无意义的,更不用说去报复那个伤害你的人。

4.由不乐与不满所生出的嗔怒与怨恨有两类:一类是当有人伤害你的时候造成你的不乐与嗔怒。另一类是,虽然无人直接伤害你,但你因为见到敌人的成就与富裕而内心感不乐与嗔恼。

5.他人所造作的伤害也分两类:一类是他人直接在你身体上加以伤害,并由你自觉地感受到。另外一类伤害是针对你的财富、名望、友谊等。

6.除了修持安忍以外,我们也应同时修持菩提心--为饶益一切众生而欲成佛的愿,以及大悲心与修心的锻炼。

7.当敌人伤害我们的时候,提供我们稀有难得的机会,来考验我们自己对安忍的修为,也让我们修持其他的菩萨德行。

8.我们能在被伤害之中累积福德并获取利益。反而是可怜的敌人,因为出于嗔怒与怨恨而伤害他人的恶业,最后终得面对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不堪后果。

9.那个制造伤害的人,是为了我们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由于修持安忍所累积的福德是因为敌人提供机缘而促成的,所以严格说来,我们应该把福德回向于那个敌人的利益。

10.身为一位真诚修持悲心与菩提心的人,你必须培养安忍。为了能够诚心修行、培养安忍,你需要一位蓄意伤害你的人。

11.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提供真实的机缘,让我们把种种德行给修持好,这是测试我们内在力量的逆增上缘。

12.就如诸佛帮助我们成佛,凡夫众生也有同等的贡献。诸佛恩,众生恩--唯有依赖这两者才能成佛。

13.一旦你对敌人产生一种真诚的尊敬时,就能轻易消除阻碍无量利他心的大多数主要障碍。

14.对我们这些自称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且又尊崇菩萨理想的人而言,对敌人怀有憎恨与嫌隙是不对的,因为诸佛、菩萨都贴心地爱惜所有众生。

15.如果我们对诸佛、菩萨贴心爱惜的众生心怀嫌隙的话,将与我们想学习的典范相违背,违背诸佛、菩萨的理想与觉受。

16.即使在世俗情理中,我们越是尊重与疼爱人们,就越会为他们着想。我们会设法避免一些他们不赞同的行为,以免冒犯他们。我们会考量到朋友的想法,他们的原则等等。

17.如果我们可以为一般的朋友这么做,那么身为菩萨理想的修行人,我们也应该为诸佛菩萨表示更高或至少同等的尊重,设法不对我们的敌人心怀嫌隙或憎恨。

18.修持安忍的利益,不但能够在未来证得一切种智的境界,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体验到它的实际利益。你将能够维持内心的平静,过着愉快的生活。

19.当我们修持安忍以对治怨恨与嗔怒的时候,具备精进的意乐很重要,我们应该善巧培养精进的心念。

20.接着,就是培养自他平等相换的心。在未发菩提心时,虽然不容易产生真实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的念头,但通过修法的锻炼,却可以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

21.虽然许多人可能尚未生起无伪的、不造作的菩提心,但对我们凡夫而言,菩提心的修法并非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肯下功夫精进修行,就一定可以生起菩提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22.菩提心自身就具备了清净罪业和积累资粮的两种能力;同样的,自他相换等修法也具有相同的作用。

23.虽然我们无法马上做到自他相换,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修行的目标。

24.自他平等相换的意思,就是培养以下的态度:‘就如我希求安乐、希求离苦,一切其他如虚空般无尽的众生也是如此--他们也是希求安乐、希求离苦。’

25.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获得安乐且保护自己不受痛苦而努力,我们也应该为其他人的利益而努力,帮助他们获得安乐,免于痛苦。

26.虽然我们身体区分为很多不同的部位,如头部、肢体等,可是一旦谈到保护它们的需要,它们之间并没有差别,因为他们都是属于同一个身体。同样的,所有众生都有希望能离苦得乐的自然倾向。

27.在这个自然倾向的方面,众生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差别。因此,我们在为离苦得乐而努力时,并不应该分别自他。

28.当我们谈到自己的福利时,我们只谈到一个人的福利,但他人的福利却涵盖着无量数目的众生。从这观点我们可以理解到,他人的福利比我们的福利来得更加重要。

29.无论我们的道行在哪种层次:在未成佛之前,当我们还在修行道中,以及在我们成佛之后,自己永远与他人息息相关,而且非常依赖他们。

30.我们存在的本质就是我们必须仰赖他人的恩泽与合作才能生存。我们越是将他人的福利放在心上,为他们的利益而努力,我们越能够为自己获得利益。

31.如果我们真的要为自己的利益与福利而努力,那么就应该顾虑他人的福利,并重视他人的福利胜于自己的福利。

32.大乘菩萨的原则--只要能为众生带来任何利益,无论让我奉献什么,我都心甘情愿、乐此不倦。修好自他相换以后,我们就会变成一个这样的人。

33.谁能够做到自他相换,谁就是大乘修行人;这是判断自己是否已经成为大乘修行人的一个比较严格的标准。

34.运用一些智慧来配合悲心与菩提心的修持。例如:

一、思惟我们的佛性:自己以及一切众生内在成佛的潜能。

二、也可以思惟万法究竟的体性,它们的空无自性,透过理路的推论,以确认实相的体性。

三、思惟痛苦的止息是可能的,因为痛苦的根本肇因是无明,而无明的体性是外来的、附加的,故此可以与我们本来清净的心生相远离。

35.透过思惟与禅修智慧,并长期精进地持续修行悲心与利他,你将能看到内心真的有改变。

36.假若禅修得够久,我们就会发现,在这过程中也有不少障碍。这些障碍就是使人心狭隘、僵化、固执的种种习性,如果希望自己的心能柔和而顺服,就必须知道如何对治那些习性。

37.我们应当感谢逆境的生起,因为它们是我们修行之路上的动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当见到障碍时,甚至会感到欣悦,因为我们明白这是磨练心性的机会。当面对的阻碍愈多,将更有信心对治它们。

38.智慧带领我们超越执着自我的心,来发掘人性基本的良善;生起菩提心,是让我们将执着转化为布施的一个方式,它驱动我们开始去付出,而非只是接受。

39.物质上的付出,是激发布施心最简单的方式。施舍衣物、礼物、金钱、时间或食物,都能帮助我们去除执着,并创造一条通往爱与慈悲的管道,在付出的那一刻,其实是相当无私的。

40.对任何人、任何动物布施慈爱的心,会滋润你的心?,带给你许多能?。修习慈心和与人为善非常重要,在做人处世中,我们应努?地去培养这种品德。

41.尽可能以饶益有情之心来度过一天当中的其余时间。尽可能怀着菩提心的动机去做事。这样一来,你的生命将毫不浪费。无论你做什么,全都变成法行。

42.如果面对逆境的时候仍能保持平衡、欢喜的心,是防卫嗔心生起的主要因素。

43.当你面临逆境的时候,心情郁闷无助于克服逆境。它不但无益,反而只会加重你的焦虑,感召一种不安与不满的心境。

44.在面临逆境的时候感觉不乐或不满是无意义的,更不用说去报复那个伤害你的人。

45.由不乐与不满所生出的嗔怒与怨恨有两类:一类是当有人伤害你的时候造成你的不乐与嗔怒。另一类是,虽然无人直接伤害你,但你因为见到敌人的成就与富裕而内心感不乐与嗔恼。

46.他人所造作的伤害也分两类:一类是他人直接在你身体上加以伤害,并由你自觉地感受到。另外一类伤害是针对你的财富、名望、友谊等。

47.除了修持安忍以外,我们也应同时修持菩提心--为饶益一切众生而欲成佛的愿,以及大悲心与修心的锻炼。

48.当敌人伤害我们的时候,提供我们稀有难得的机会,来考验我们自己对安忍的修为,也让我们修持其他的菩萨德行。

49.我们能在被伤害之中累积福德并获取利益。反而是可怜的敌人,因为出于嗔怒与怨恨而伤害他人的恶业,最后终得面对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不堪后果。

50.那个制造伤害的人,是为了我们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由于修持安忍所累积的福德是因为敌人提供机缘而促成的,所以严格说来,我们应该把福德回向于那个敌人的利益。

51.身为一位真诚修持悲心与菩提心的人,你必须培养安忍。为了能够诚心修行、培养安忍,你需要一位蓄意伤害你的人。

52.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提供真实的机缘,让我们把种种德行给修持好,这是测试我们内在力量的逆增上缘。

53.就如诸佛帮助我们成佛,凡夫众生也有同等的贡献。诸佛恩,众生恩--唯有依赖这两者才能成佛。

51.一旦你对敌人产生一种真诚的尊敬时,就能轻易消除阻碍无量利他心的大多数主要障碍。

55.对我们这些自称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且又尊崇菩萨理想的人而言,对敌人怀有憎恨与嫌隙是不对的,因为诸佛、菩萨都贴心地爱惜所有众生。

56.如果我们对诸佛、菩萨贴心爱惜的众生心怀嫌隙的话,将与我们想学习的典范相违背,违背诸佛、菩萨的理想与觉受。

57.即使在世俗情理中,我们越是尊重与疼爱人们,就越会为他们着想。我们会设法避免一些他们不赞同的行为,以免冒犯他们。我们会考量到朋友的想法,他们的原则等等。

58.如果我们可以为一般的朋友这么做,那么身为菩萨理想的修行人,我们也应该为诸佛菩萨表示更高或至少同等的尊重,设法不对我们的敌人心怀嫌隙或憎恨。

59.修持安忍的利益,不但能够在未来证得一切种智的境界,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体验到它的实际利益。你将能够维持内心的平静,过着愉快的生活。

60.当我们修持安忍以对治怨恨与嗔怒的时候,具备精进的意乐很重要,我们应该善巧培养精进的心念。

61.接着,就是培养自他平等相换的心。在未发菩提心时,虽然不容易产生真实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的念头,但通过修法的锻炼,却可以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

62.虽然许多人可能尚未生起无伪的、不造作的菩提心,但对我们凡夫而言,菩提心的修法并非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肯下功夫精进修行,就一定可以生起菩提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63.菩提心自身就具备了清净罪业和积累资粮的两种能力;同样的,自他相换等修法也具有相同的作用。

64.虽然我们无法马上做到自他相换,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修行的目标。

65.自他平等相换的意思,就是培养以下的态度:‘就如我希求安乐、希求离苦,一切其他如虚空般无尽的众生也是如此--他们也是希求安乐、希求离苦。’

66.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获得安乐且保护自己不受痛苦而努力,我们也应该为其他人的利益而努力,帮助他们获得安乐,免于痛苦。

67.虽然我们身体区分为很多不同的部位,如头部、肢体等,可是一旦谈到保护它们的需要,它们之间并没有差别,因为他们都是属于同一个身体。同样的,所有众生都有希望能离苦得乐的自然倾向。

68.在这个自然倾向的方面,众生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差别。因此,我们在为离苦得乐而努力时,并不应该分别自他。

69.当我们谈到自己的福利时,我们只谈到一个人的福利,但他人的福利却涵盖着无量数目的众生。从这观点我们可以理解到,他人的福利比我们的福利来得更加重要。

70.无论我们的道行在哪种层次:在未成佛之前,当我们还在修行道中,以及在我们成佛之后,自己永远与他人息息相关,而且非常依赖他们。

71.我们存在的本质就是我们必须仰赖他人的恩泽与合作才能生存。我们越是将他人的福利放在心上,为他们的利益而努力,我们越能够为自己获得利益。

72.如果我们真的要为自己的利益与福利而努力,那么就应该顾虑他人的福利,并重视他人的福利胜于自己的福利。

73.大乘菩萨的原则--只要能为众生带来任何利益,无论让我奉献什么,我都心甘情愿、乐此不倦。修好自他相换以后,我们就会变成一个这样的人。

74.谁能够做到自他相换,谁就是大乘修行人;这是判断自己是否已经成为大乘修行人的一个比较严格的标准。

75.运用一些智慧来配合悲心与菩提心的修持。例如:

一、思惟我们的佛性:自己以及一切众生内在成佛的潜能。

二、也可以思惟万法究竟的体性,它们的空无自性,透过理路的推论,以确认实相的体性。

三、思惟痛苦的止息是可能的,因为痛苦的根本肇因是无明,而无明的体性是外来的、附加的,故此可以与我们本来清净的心生相远离。

76.透过思惟与禅修智慧,并长期精进地持续修行悲心与利他,你将能看到内心真的有改变。

77.假若禅修得够久,我们就会发现,在这过程中也有不少障碍。这些障碍就是使人心狭隘、僵化、固执的种种习性,如果希望自己的心能柔和而顺服,就必须知道如何对治那些习性。

78.我们应当感谢逆境的生起,因为它们是我们修行之路上的动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当见到障碍时,甚至会感到欣悦,因为我们明白这是磨练心性的机会。当面对的阻碍愈多,将更有信心对治它们。

79.智慧带领我们超越执着自我的心,来发掘人性基本的良善;生起菩提心,是让我们将执着转化为布施的一个方式,它驱动我们开始去付出,而非只是接受。

80.物质上的付出,是激发布施心最简单的方式。施舍衣物、礼物、金钱、时间或食物,都能帮助我们去除执着,并创造一条通往爱与慈悲的管道,在付出的那一刻,其实是相当无私的。

81.对任何人、任何动物布施慈爱的心,会滋润你的心?,带给你许多能?。修习慈心和与人为善非常重要,在做人处世中,我们应努?地去培养这种品德。

82.尽可能以饶益有情之心来度过一天当中的其余时间。尽可能怀着菩提心的动机去做事。这样一来,你的生命将毫不浪费。无论你做什么,全都变成法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在家居士修行的基本要求

修学佛法的完整体系是戒定慧三学。用浅显的话来说:戒...

【推荐】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

一日,舍利弗与维摩诘辩论不二法门,辩论到最精彩处,...

出家忧道不忧贫

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能...

论佛教徒的修养

佛教传入中国将近两千年。自东汉到唐末是由萌芽而达灿...

忙的没时间老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

生死大事未明,如丧考妣

示石镜一禅人 古人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吊影单栖,...

圣严法师《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佛法对苦有相当多的阐述,它将人生分为生、老、病、死...

防止着魔

不修行,有着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着魔的时...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佛教词典】柜头

(杂语)象器笺七谓:副寺亦曰柜头。...

【佛教词典】法华忏法

(修法)天台智者为行者制修法华三昧之仪式作法,是为...

《金刚经》让你悟理见性

《金刚经》主要是教授我们,让我们明白佛的道理不是一...

略说天台宗的十乘观法

十乘观法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总结的十种观行法门,总结非...

万里求戒的见月律师

读体律师(1601-1679年),号见月,世称见月律师,是明...

每日积阴德的方法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

显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义

余四十年前,在苏州胥门外小日晖硚放生池(灵岩山下院...

如何佛化家庭

问: 如何佛化家庭? 了幻法师答: 所谓佛化家庭,即...

同以不思议持名之妙行

蕅益大师说,我们一个人在成佛之道,其实最难最难的地...

怎样念佛才算真正修净土之人

原文: 又近世之人,多务虚名,不修实行。口虽念佛,心...

五阴无我,虚伪无主

这个地方讲五阴无我,也就是讲前面五蕴(色蕴、受蕴、...

星云大师《骂人的艺术》

骂人是恶口,骂人是不好的行为,不管什么人,你骂他,...

孝顺父母可改变诸事不顺

第一篇:原理为什么孝顺父母,可以解决工作、姻缘、资...

只要生起邪淫念头,就已经犯了淫恶之罪

【原文】 黄书云云。邪淫者。凡属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