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海涛法师:念佛净语

海涛法师  2010/12/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观无量寿经》云:「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至十念,除罪往生,得下品下生。」

2.《杂集经》云:「一度谤念佛人,千劫堕泥犁地狱,一度赞叹念佛人,灭却身中百劫极重恶业。」

3.《大般若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下至一称南无佛陀大慈悲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穷生死际,善根无尽,于天、人中恒受富乐,乃至最后得般涅盘。」

4.《杂阿含经》云:「有一人赞叹修道人善事胜妙,五百生中常得端正,形貌殊好,口气常香,遍体香洁,如优钵罗华,香气逆风,四十里闻香。故知赞他并得善报,念佛人兼须赞善。」

5.《 法华经》云:「不说他人好恶长短,唯专念佛,速生净土,不堕沉沦。」

6.《涅盘经》云:「念佛一口,分作十六分功德,若有一人布施一世界众生,经三月,只将念十六分中一分功德亦复胜彼,故知念佛过于财施百千万倍。」

7.《月灯三昧经》云:「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学念佛,速证无上菩提,故知三世诸佛皆因念佛当得成佛。」

8.《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9.《十住断结经》云:「时座中有四亿众,自知死此生彼,牵连不断。欲为之源,乐生无欲国土。」佛言:「西方去此无数国土,有佛名无量寿。其土清净,无淫怒痴,莲花化生,不由父母,汝当生彼。」

10.《观佛三昧经》云:「文殊自叙宿因,谓得念佛三昧,当生净土。世尊复记之曰:汝当往生极乐世界。」

11.《杂阿含经》云:「圣弟子!念如来.应.等正觉所行法净: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圣弟子!念如来.应所行法故,离贪欲觉、离瞋恚觉、离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着心。何等为染着心?谓五欲功德。于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痴,安伴正念正智,乘于直道,修习念佛,正向涅盘。」

12.《大集经.贤护品》云:「求无上菩提者,应修念佛禅三昧,偈云:『若人称念弥陀佛,号曰无上深妙禅,至心想象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

13.《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菩萨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惟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极乐净土中。」

14.《随愿往生经》云:「佛国无量专求极乐者何?一以因胜,十念为因故;一以缘胜,四十八愿普度众生故。」

15.《称扬诸佛功德经》云:「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其人命终,阿弥陀佛与诸比丘住其人前,魔不能坏彼正觉心。」又云:「持讽诵念,此人当得无量之福,永离三途,命终之后往生彼剎。」

16.《般舟三昧经》云:「佛告跋陀和菩萨:『若沙门白衣,所闻西方阿弥陀佛剎,常念彼方佛,不得缺戒,一心念,若一日昼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已后,见阿弥陀佛,于觉不见,于梦中见之,譬如梦中所见,不知昼不知夜,亦不知内亦不知外,不用在冥中故不见,不用有所蔽碍故不见。 如是跋陀和菩萨!心当作是念:时诸佛国境界名大山须弥山,其有幽冥之处,悉为开辟,目亦不蔽,心亦不碍,是菩萨摩诃萨不持天眼彻视,不持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于佛剎,不于此间终,生彼间佛剎乃见,便于是间坐见阿弥陀佛,闻所说经悉受得,从三昧中悉能具足,为人说之。』」

17.《那先比丘经》云:「(弥兰)王又问那先:卿曹沙门言:人在世间作恶至百岁,临欲死时念佛,死后者皆生天上;我不信是语。复言:杀一生,死即入泥犁(地狱)中;我不信是也。

那先问王:如人持小石置水上,石浮耶、没耶?王言:其石没。那先言:如令持百枚大石置船上,其船宁没不?王言:不没。那先言:船中百枚大石,因船故不得没;人虽有恶,一时念佛,用是不入泥犁中,便生天上。其小石没者,如人作恶,不知佛经(法),死后便入泥犁。王言:善哉!善哉!」

18.《大智度论》云:「念佛一切智、一切知见、大慈大悲、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念如佛所知无量不可思议诸功德,是名念佛。是念在七地中,或有漏或无漏,有漏者有报,无漏者无报,三根相应:喜、乐、舍根。行得亦果报得:行得者,如此间国中学念佛三昧;果报得者,如无量寿佛国,人生便自然能念佛。」

19.《十住毗婆沙论.助念佛三昧品》云:「是故行者先念色身佛,次念法身佛。何以故?新发意菩萨应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念佛,如先说,转深入得中势力;应以法身念佛,心转深入得上势力。应以实相念佛而不贪着。」

20.《阿弥陀秘释》云:「天竺称阿弥陀,唐翻无量寿、无量光等。一者无量寿,法身如来居法界宫,不生不灭,是故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寿佛。二者无量光,法身如来妙观察智光,遍照无量众生,无量世界,常恒施利益。

故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光佛。是故唱阿弥陀三字,灭无始重罪。阿字一心平等本初不生义,弥字一心平等无我大我义,陀字一心诸法如如寂静义。」

21.《观经四贴疏》云:「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胜人也。」

22.佛告弥勒:发十种心,往生极乐。何者为十?

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

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

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

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着心。

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

六者,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

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

八者,不着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

九者,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

十者,于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是名菩萨发十种心。

由是心故,当得往生。若人于此十心,随成一心,乐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西方合论》

23.佛言:「欲生清净佛剎,不生障碍,而此众生,应净洗浴,着鲜洁衣,菜食长斋,勿噉辛臭。于寂静处,正念结枷,或行或坐,念佛身相,更莫他缘。或一日夜,或七日夜,至心念佛,乃至见佛。小念见小,大念见大,乃至无量念者,见佛色身无量无边。」《大集日藏经》

24.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何者至诚心?身业专礼阿弥陀佛,口业专称阿弥陀佛,意业专信阿弥陀佛,乃至往生净土,成佛已来不生退转,故名至诚心。

深心者,即是真实起信,专念佛名,誓生净土,成佛为期,终不再疑,故名深心。

回向发愿心者,所有礼念功德,唯愿往生净土,速成无上菩提,故名回向发愿心。《观无量寿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诵地藏经与念佛

你让我看看你的修学日记,我浏览了一下。从字里行间流...

往生的正行,就是执持名号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

真修实干的青萱老和尚

现在要真正找到一个像彻悟大师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净土宗的祖师们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中国净土...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迹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位在韩国佛教界不太出名的老和尚...

超越肝癌的勇者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这件事的主角姓陈,因为我没有事...

兜率天跟西方净土有什么差别

兜率天跟西方净土还是有差别。诸位你去读读《阿弥陀经...

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菩萨曰:汝一...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佛教词典】十卷章

乃指日本真言宗重要之七部宗典,合计共为十卷。又作十...

【佛教词典】四无记根

【四无记根】 p0438 杂集论九卷五页云:杂染者:谓四无...

大安法师:佛像、念珠、法器如何开光

问: 弟子想恭请佛像到自家佛堂供奉,怎样请才比较如...

经商与学佛

平常人看得学佛是很难,往往听人讲究佛学,以为我未讲...

圣严法师:识人识己识进退

人不可能是孤立的,一定跟其它的许多人有关系,不能天...

圣严法师《生命的主人》

我们若不透过佛法来认识生命,那么,生命的事实,只是...

21种口业与形成的灾祸对应因果

1、说脏话的人痰多,容易口臭。 2、爱说刺激的话的人容...

牛舌与哑巴

《法苑珠林》记载着一个故事。 说在唐朝武德年间,在大...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对苦与乐看法的层面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样,关键在于...

就算有神通也要求生极乐世界

摩诃目犍连属于神通第一,在佛的弟子当中他示现的神通...

证严法师:心中那朵清净的莲花

△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都有无量的智慧...

《净土十疑论》白话译文

第一疑 问:诸佛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事业,如果想救度众生...

无能所无对待,合二为一

在终南山有两位修道者,有一位修道者自己感觉一直没有...

不要向生活投降

真金需要火炼,经历过苦难的人,人格会更完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