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衍慈法师  2014/1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对苦与乐看法的层面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样,关键在于我们的认识,并以什么心态来衡量。清末大学问家,梁启超先生说:「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该做的事没有做……,责任未完是最苦」。什么事最快乐呢?当然是责任完了,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佛家对苦与乐有如下之认识:何谓苦?可举洞山禅师问学僧:「世间上什么是最苦?」甲学僧回答说:「地狱最苦!」禅师说:「未必。」乙学僧说:「感情束缚最苦!」禅师还是说:「未必。」丙学僧又说:「老病是最苦。」禅师一边摇头一边说道:「你们所说的苦,还有对治的方法,所以不是世间最苦之事。」接着有学僧反问禅师:「禅师认为呢?」「出家修道,不明大事,是名最苦。」禅师所讲的「不明大事」,就是指生死大事不能解决,是最苦的事。

生与死是人生两大课题,俗语说「各人吃饭各自饱,各人生死各人了」,意思是无人可以替代你去面对、去解决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两件人生大事。难怪祖师大德常以「生死大事」来警策修道人,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安逸的生活中去体会「无常迅速」,不使心被虚浮不实的外境牵着走,必须注意当下,这样不论是面对生或死,才能安然自在。

何谓乐?这并不是吃穿的满足、感官上的刺激或是受了麻醉后所感觉到的快乐。那个时候,我们从亲身所体验的生命历程当中,饱尝过一切痛苦,从这些充满刺激烦恼的生活解脱过来,是这样一种感受,在佛门里称之为「寂灭乐」。寂灭乐是灭苦以后的真正快乐。在这种情形下,实在是没有相对的苦事与乐事,我们已经超越了苦与乐对自身的影响,我们已觉悟过来,对苦与乐已有另外一种看法,这是智慧的启发作用,令我们从精神层面上得到解脱,这种快乐,才是究竟的快乐。

最近我病了一场,虽不算很严重,但深深体会到「无常」的真正意义,更认识到在今时今日,自己对本份事仍未有把握,因为平日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弘法、建寺等等,到处奔波劳碌,没有在心地上下功夫,经此考验,知道心还有不少挂碍与不安,醒觉到如果这样就一命呜呼,岂不是白白空过一生!

各位须知,出家的本份事,是荷担如来家业,从开导一切众生,体会诸行无常,认清自己,自制自励,万缘放下,念佛修行等等。更重要的是切勿忽略「生死」二事。出家人是在家人的榜样;在家学佛者则是社会大众的榜样。诸位同修,祈愿我们共同努力去完满佛陀的教导于人间,充分利用短暂的人身,为生死、为众生,将生命变得更有价值,从今之后,我们心里念念忆佛,其它一切看破放下,不要太认真,快乐是因为能够放下一切负担,所谓如释重负!这样就没有牵挂了,即使走到人生的终点,也不用担心是苦是乐。因为苦与乐是一体之两面,关键在我们的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语录

1、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

圣贤处事,惟宽惟厚

弘一律师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经讲过一篇《改过实验谈》,...

关掉生死业力的开关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一个...

怎样才能看淡得失,轻松潇洒的生活呢

人活在世上,追求快乐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心愿。但是,拥...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

保持正念去面对一切

佛在世的时候,印度的西面有一个偏僻的民族叫卢舍那,...

妄想起灭不停,正是轮回生死根本

佛言:见性学道难,尽世修行如毛,见性如角;今之学道...

火宅三车喻

有一位大长者,年事已高且家财万贯,拥有无数的田宅仆...

光孝寺: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光孝寺位於广东省广州光孝路北端。据《光孝寺志》载,...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将...

学会转念,平复疫情中躁动的心态

好,各位腾讯佛学的网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有因缘...

如何判断自己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怎么知道你的内心的世界善业比较强,还是罪业比较强?...

【佛教词典】密多罗

梵名 Mitra。意译朋友。为婆罗门教、印度教之神名。乃...

【佛教词典】来应

(术语)应他之请而来也。楞严经一曰:长者居士,同时...

曾国藩的人生五箴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兹盖古人学成之年,而吾碌碌尚...

人生两大凶德,千万要戒掉

咸丰八年,曾国藩给国荃的信中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

佛教故事系列

王子公主的故事 躲在暗室里的公主 波斯匿王的王后茉莉...

说说吃仿荤素食的尴尬事

大家都知道中国汉传佛教自梁武帝极力倡导素食并数次下...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生命的序曲是几声的哭泣,而终结郤只是一声的叹息!...

朝山的功德与态度

1、广结法缘: 朝山都是朝礼佛法殊胜、菩萨示现的道场...

以无心之法对治妄心

参禅贵实践,要真参实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谓真参,就...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

好逸恶劳或懈怠,可以说是人的通病。由于贪图安逸,往...

印光大师论孝道

一、孝圆摄世出世间善法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一切诸善...

一念间,火宅或净土

人实在离不开因缘,有人结的缘是劣缘、恶缘,有人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