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衍慈法师  2014/1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对苦与乐看法的层面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样,关键在于我们的认识,并以什么心态来衡量。清末大学问家,梁启超先生说:「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该做的事没有做……,责任未完是最苦」。什么事最快乐呢?当然是责任完了,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佛家对苦与乐有如下之认识:何谓苦?可举洞山禅师问学僧:「世间上什么是最苦?」甲学僧回答说:「地狱最苦!」禅师说:「未必。」乙学僧说:「感情束缚最苦!」禅师还是说:「未必。」丙学僧又说:「老病是最苦。」禅师一边摇头一边说道:「你们所说的苦,还有对治的方法,所以不是世间最苦之事。」接着有学僧反问禅师:「禅师认为呢?」「出家修道,不明大事,是名最苦。」禅师所讲的「不明大事」,就是指生死大事不能解决,是最苦的事。

生与死是人生两大课题,俗语说「各人吃饭各自饱,各人生死各人了」,意思是无人可以替代你去面对、去解决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两件人生大事。难怪祖师大德常以「生死大事」来警策修道人,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安逸的生活中去体会「无常迅速」,不使心被虚浮不实的外境牵着走,必须注意当下,这样不论是面对生或死,才能安然自在。

何谓乐?这并不是吃穿的满足、感官上的刺激或是受了麻醉后所感觉到的快乐。那个时候,我们从亲身所体验的生命历程当中,饱尝过一切痛苦,从这些充满刺激烦恼的生活解脱过来,是这样一种感受,在佛门里称之为「寂灭乐」。寂灭乐是灭苦以后的真正快乐。在这种情形下,实在是没有相对的苦事与乐事,我们已经超越了苦与乐对自身的影响,我们已觉悟过来,对苦与乐已有另外一种看法,这是智慧的启发作用,令我们从精神层面上得到解脱,这种快乐,才是究竟的快乐。

最近我病了一场,虽不算很严重,但深深体会到「无常」的真正意义,更认识到在今时今日,自己对本份事仍未有把握,因为平日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弘法、建寺等等,到处奔波劳碌,没有在心地上下功夫,经此考验,知道心还有不少挂碍与不安,醒觉到如果这样就一命呜呼,岂不是白白空过一生!

各位须知,出家的本份事,是荷担如来家业,从开导一切众生,体会诸行无常,认清自己,自制自励,万缘放下,念佛修行等等。更重要的是切勿忽略「生死」二事。出家人是在家人的榜样;在家学佛者则是社会大众的榜样。诸位同修,祈愿我们共同努力去完满佛陀的教导于人间,充分利用短暂的人身,为生死、为众生,将生命变得更有价值,从今之后,我们心里念念忆佛,其它一切看破放下,不要太认真,快乐是因为能够放下一切负担,所谓如释重负!这样就没有牵挂了,即使走到人生的终点,也不用担心是苦是乐。因为苦与乐是一体之两面,关键在我们的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三种人生比喻

有一位老师有一天带学生坐船,当船行到湖中央时,他问...

读花识人生

1.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

我们的生命大都是历史不断的重演

佛陀说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它不是一个...

当生了生脱死的最好方法

问: 我现在得到一部佛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

人生应该做到的十件事

一:孝敬供养父母师长。 一切善法都建立在孝道上,对...

佛教本来就是人生的

人生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泰斗太虚大师提倡的;但是人...

人生道路中的三个不怕

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常常用三个不怕帮助自己看破放下...

以淡定心去面对烦恼事

怨起于心,结于心,所以当了于心。以一颗淡定的心去面...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推荐】净土法门有何殊胜之处

净业行人都知道,在净土经典中,释迦世尊及十方诸佛都...

面有菜色者五谷杂粮帮你补

常宜清轻甜淡之物,大小麦面粳米等为佳。唐孙思邈《千...

聂云台居士《保富法》

内容简介 《保富法》作者聂云台先生,是清代名臣曾国藩...

我们看人生,要把今生当一个过客

我们讲到一种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没有错误,生命的本...

【佛教词典】嵩祝寺

北平名刹之一。为章嘉呼图克图所居,大殿及后楼之联额...

【佛教词典】外教

指异于一己所奉持之教说,或指致力于心神以外之研习工...

【推荐】妙莲老和尚《解惑叮咛语》

〈广开如意门〉 ◎一家人恶缘相会时,怎么办? 父女、...

早晨第一杯水该怎么喝

健康的肌体必须保持水分的平衡,人在一天中应该饮用7...

普劝修持净土法门

孟子云: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云:涂之人可以为禹。常...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之启示篇》

人若自大,其实正显示自己的无知 人能谦虚,其实正表...

心中若存这三种念头,将会招感三恶道的苦报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为比丘们开示:世间...

不管修哪一个法门都要持戒

佛教在我们国家千百年来,随着时代改变,唐宋年间的这...

人不成熟的四个特征

人成熟与不成熟跟年龄没有关系,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

依止不生灭心,不要跟着感觉而走

佛陀在前面的经文当中,说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同时存在...

学会忘记

一天晚上,我去看望一位遭人诬陷的朋友,吃饭时,朋友...

圣严法师:奉献工作也是菩萨精神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人没有钱不能生活,工作所得...

因不忍而导致的惨剧

忍就是忍耐的意思了,你能够安住你的心不动,人家把对...

学佛人为何要有柔软心,应如何培养

问∶ 修学佛道的人为何要有柔软心?柔软心如何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