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

净界法师  2015/07/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菩萨,我们内心要面对很多的境缘,你要断恶、修善、度众生,而这三个功德都必须在所缘境中完成。问题是,你今天要断恶、修善、度众生之前,对于所缘境一定要有所认识,你才能把菩萨道修好。

比如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弟子叫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他成就阿罗汉以后,有一天想到他过去的母亲,在禅定当中观察到,他的母亲因为过去悭贪的业力,堕入了饿鬼之中,受到饿鬼道饥饿口渴之苦。这个时候,目犍连尊者就用禅定力带着饮食,来到母亲面前,给他母亲受用。但是他母亲心中的业没有改变,他母亲悭贪的业力跟饮食接触的时候,变成猛火烧灼她的喉咙。这个时候,目犍连知道,哦,拿饮食给母亲吃,这是没有办法救她的,就请示佛陀。佛陀说:“你应该要七月十五,大众师在自恣日的时候,仰仗大众师九旬用功的功德回向,这个时候来供佛及僧,用这个功德回向,消她的业障。”

就是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我们往往想要改变外面的境缘,但是忽略了这个外境的存在是由内心业力的释放。我们忽略了改变自己,而直接去改变外境,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就是说你今天要去改变外境,那你要知道这个外境是怎么来。

比如说我们行菩萨道,我们会遇到很多如意的境界,也会遇到一些我们不喜欢看到的、听到的一些境界,当然我们一定就触动烦恼、起烦恼,可能是贪,或者瞋,或者嫉妒、高慢等等。但是我们要马上提起正念:“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境,起烦恼是没有用的,遇到不如意的境界,我们应该去忏悔,因为这个境缘会在心中显现出来,就是一种罪业的反射。但是最可怕的是:当一个菩萨不能够去判断外境的来源,他就会在不如意的境界里面造罪业。这个本来是一个果报,结果你在果报当中又造了一个罪业,那你这个罪业招感果报,果报又勾引你去造业,这个时候因果的牵扯,就没有一个了断的时候。

佛陀慈悲告诉我们:我们心跟境接触时,你要知道,其实这个外境都是你心中的业力所变现,所谓的“循业发现”,你心中有什么业,就发现一个什么境相让你受用。饿鬼道有悭贪的业,他就会看到这个水是猛火;天人有善业,他看到的是七宝庄严的大地。

所以,重点不在外境,而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什么样的业力,这都是我们在行菩萨道之前,应该对外境有所认识的。那你要认识,就应该透过这三个法门不断的去观察。前面这三个法门,都是针对资粮位的菩萨来安立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

生命不能被鸡毛蒜皮的事情困住

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吃成个胖子,我们的业障习气那样的厚...

「成功学」背后的社会焦虑

一、问世间成功为何物 几年前,我以记者身份,去中国最...

曾国藩是如何成就的

湖南有个人叫做唐浩明,唐浩明研究曾国藩。他就写了一...

简单生活,安心净土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主要业务是对...

我们看人生,要把今生当一个过客

我们讲到一种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没有错误,生命的本...

知足的人是最快乐的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心中少欲知足、无贪无求,才能轻安...

北大研究生出家记——我一无所有,但非常快乐

在跟我结婚前,她提了三个条件: 第一、不需要我的任何...

十不善业所招感的恶业果报

第一、以杀生业会感得寿量短促,多诸疾病。譬如人间有...

淫念生起时该如何对治

虽然我们已经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是如果不经过修行,还...

人生必看的「四个地方」

一是去医院看看,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看看哪些受病痛折...

拥有多少能力就去做多少的事情

除了外在有相的布施以外,奉献自己的能力或劳力帮助他...

【佛教词典】波鲁师

【波鲁师】 p0792   世亲释八卷十页云:云何波鲁师者...

【佛教词典】光毫

(术语)佛眉间白毫有光明故云光毫。三十二相之一。法...

猎人与猴子

心中有大爱,才有明朗、温馨的人生。大爱就像温暖柔和...

三世因果的道理

中国自古即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如《易经》中有积善...

【推荐】11种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是中国佛教共同特色 大乘佛教,不论显密,几乎...

谛闲法师法语集

在宁波天童寺讲法华经上堂法语 (师拈拄杖云。)光照东...

圣严法师《积极的人生观》

何谓积极?时时地生活于现在,不将生命的时光浪费在对...

圣道门与净土门的判教

道绰大师继承龙树、昙鸾的难行道与易行道之判教,根据...

【推荐】昼执火炬的人

佛经中有一则典故。佛世时有一位修行者,他觉得修行是...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首先四念处是非常重要的,四念处,就是四种,念是什么...

怎样才能消除家人对佛教的误解

问: 我的丈夫对我信佛不太理解,以为佛教是烧香磕头等...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