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爱」与「慈悲」的区别

宗舜法师  2015/04/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爱」与「慈悲」的区别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在佛教里面,“爱”这个词有特殊的定义。唯识法相里面说,爱以染污为性。也就是说,世间的一切感情,无论用什么漂亮的话去包装,它其实都是有条件和有原因的。在古代,中国人其实并不讲“爱”这个词。中华民族是一个羞于表达感情的民族,“爱”是西方的特殊词语,像今天说“我爱你”还是很难启齿的,但改成英文念念好像会比较顺口。这是一个民族的特性,跟外国人不一样。

这也就注定了,在我们的佛经翻译里面,“爱”和“欲”是放在一起的——“爱欲”。爱是一种欲望,欲望不是单指情欲。在佛教里面,贪财是欲,贪色是欲,贪名是欲,贪食物是欲,贪睡觉也叫欲,这称为五欲或五盖,是五种能够障碍我们修行的心理活动,这些全都是爱欲。也就是说,你过去理解的爱,感情的爱,其实是对爱的一个方面的理解。佛教里面把爱和财、色、名、食、睡全部都连在一起。那么所谓的爱情是什么呢?无非就是一种占有。占有对方的感情,或者占有对方的身体,离不开这两个方面。

当然,在另一面,爱的德性的意思,在佛教经典中也相当普遍。如爱法、爱育、爱果、爱敬、爱喜觉、爱语、爱惜等。这个意思实在泛得很,可推而至于爱国家、爱社会、爱亲人、爱祖师,以及于对人类万物的关切之情。以不染污心爱乐佛法或师长。《俱舍论》卷四:“爱谓爱乐,体即是信。然爱有二:(一)有染污,(二)无染污。有染谓贪,如爱妻子等。无染谓信,如爱师长等。”

佛教不是爱的宗教,是慈悲与智慧的宗教。一些宗教被视为爱的宗教,佛教中则以“慈悲”为中心,而不直言“爱”字。佛陀曾喻示有关爱者,增支部经典即谓:“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故佛教言爱言憎,恰若手心、手背,为一体之两面。爱之愈深,则憎怨之可能愈大。

慈悲是什么呢?“慈”是给予众生快乐,“悲”是拔除众生的苦难。就是说,我给你快乐叫做“慈”,帮助你解决你的苦难叫做“悲”。到了大菩萨的境界,比如观音菩萨,就被称为大慈大悲。什么叫大慈大悲呢?就是没有条件地给予你快乐,不分彼此地解脱你的苦难,这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才是佛教对“爱”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佛称为慈父,观音称为有求必应,就像慈母一样。佛教甚至说“如一众生未得度,我佛终宵有泪痕”,就是佛看到众生没有得度啊,会终宵哭泣。佛不是为了占有他,而是为了解救他,让他获得解脱。

所以“慈悲”与“爱”的区别就在这里:“爱”是需要是占有,“慈悲”是完全地利益对方。这就不难明白什么是“爱”,什么是“慈悲”。

“大爱”这个说法,不过是从西方引入的概念而已。因为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容易接受大爱这个词,很难接受佛教的“慈悲”。所以在台湾,包括证严法师,都用“大爱”这个说法。我们可以把它替换成“大慈悲”就可以了,不要对这个“爱”字有错觉。

至于说爱情,在我们没有断烦恼的时候,每个人占有的心是不会断除的。我可以坦白告诉大家。因为每个人的感情,都跳离不出我刚刚讲的这五个方面,所谓财的方面、色的方面、名的方面、食的方面、睡的方面。对物质方面的追求都可以归为“财”的方面。“色”不光是美色,感情一类的追求都可以归到这个方面。“食”就是吃,包括喝好茶、吃好的东西都叫“食”。“睡”,懒惰,懈怠等等都可以归纳到这个“睡”里面。爱,五欲,说到底都是贪。大部分人,都不过是努力地表现得贪得更高尚一点而已。这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我们觉得贪财多么俗啊,鄙俗不堪;那我贪吃,天天研究素菜怎么做,茶怎么好。这是不是一种贪呢?这其实是把对财的贪变成了对其他物质的贪。那么同样,贪色觉得太不好意思,太说不出口了,那么我改一下,变成贪睡。其实五种贪,根本是等质的。也就是说,一个贪财的人并不意味着比一个贪名的人更加低俗,一个贪睡的人也并不意味着比一个贪色的人更加高尚。只要有贪欲,它都是贪。

对于爱情,星云法师提出的四要值得参考:

1.我们要“以智化情“──用理智来净化感情。

2.我们要“以慈作情“──用慈悲来运作感情。

3.我们要“以法范情“──用礼法来规范感情。

4.我们要“以德导情“──用道德来引导感情。

星云法师说:“我们如何把心上的私情私爱去除,陶冶为奉献大众的胸襟?我们如何把自私占有的感情,转化成无私的道情法爱;把有选择、有差别的情爱,净化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我们追求人生幸福之道,升华生命内涵,必须慎思的问题,有了服务众生、奉献社会的慈悲,我们的感情生活将更丰富,更隽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岁月年华,不与人期

为何不能栖心道业呢? 我们有种种执着,虽修学佛法亦不...

华严的大悲心

我们这个发心的,学华严的每一位道友,如果没有利益众...

从禅修立场使得自我消融

自我是最难消融的,这是最可爱、最坚固、也是最讨厌的...

明月夫人度夫出家

槃提国王名叫优达,在迦叶佛的时候,他便出家修道,现...

宣化上人:真正的布施

布施而不着到布施之相,这才是真正的布施。着相的布施...

被自己的成见拖入妄想执着中去

前面我们看了很多有关业的日记,知道了我们的业主要表...

【母爱深似海】一次打猎的经历

有一位老和尚给我讲述了年轻时一次打猎的经历: 一九七...

《物犹如此》白话选译

一、孝亲友爱 谁无父母?谁无兄弟?动物孝亲友爱的天性...

道源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今天要与诸位讲的是地藏菩萨...

佛教的特色与教育

(一)佛教的特色 普通的理解,佛教是一种宗教,有其...

修净业者应当具有这十种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善恶果报歌

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种豆岂生麻。 善恶如无罪福报,...

【佛教词典】冢间衣

又作冢间衣。十种粪扫衣之一。包裹死人,弃于墓地,捡...

【佛教词典】二种根本

指无始生死根本、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据楞严经卷一...

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即使一个非常宽容的人,也往往很难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恶...

二十四节气食疗方

《立春养生法》 胆气足则百病无,多敲胆经最舒服。名春...

受苦能消业的前提是什么

问: 《文钞》中说,受苦时作消业想。弟子的困惑是,受...

蟒蛇护金

有一个视财如命的钱员外,一生胼手胝足地攒聚了许多的...

广植善因获福无量

有两个女子都得到庵罗果。其中一位是吃完果肉但不留果...

不幸的命运

目犍连是佛陀的大弟子,他具有神通,不但可以看到快乐...

活佛算命

世上有许多人,是欢喜看相算命的玩意,尤其我们中国女...

常啖人间肉鲜美,谁知盘盏肠食毒

【猪肉】 味苦,性微寒,有小毒。牡曰,牝曰彘,子曰豚...

反观深究心佛一如

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

在世间上要完成四个缘

通过跟三宝学,你就是世间的楷模,就是菩萨。摄律仪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