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爱」与「慈悲」的区别

宗舜法师  2015/04/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爱」与「慈悲」的区别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在佛教里面,“爱”这个词有特殊的定义。唯识法相里面说,爱以染污为性。也就是说,世间的一切感情,无论用什么漂亮的话去包装,它其实都是有条件和有原因的。在古代,中国人其实并不讲“爱”这个词。中华民族是一个羞于表达感情的民族,“爱”是西方的特殊词语,像今天说“我爱你”还是很难启齿的,但改成英文念念好像会比较顺口。这是一个民族的特性,跟外国人不一样。

这也就注定了,在我们的佛经翻译里面,“爱”和“欲”是放在一起的——“爱欲”。爱是一种欲望,欲望不是单指情欲。在佛教里面,贪财是欲,贪色是欲,贪名是欲,贪食物是欲,贪睡觉也叫欲,这称为五欲或五盖,是五种能够障碍我们修行的心理活动,这些全都是爱欲。也就是说,你过去理解的爱,感情的爱,其实是对爱的一个方面的理解。佛教里面把爱和财、色、名、食、睡全部都连在一起。那么所谓的爱情是什么呢?无非就是一种占有。占有对方的感情,或者占有对方的身体,离不开这两个方面。

当然,在另一面,爱的德性的意思,在佛教经典中也相当普遍。如爱法、爱育、爱果、爱敬、爱喜觉、爱语、爱惜等。这个意思实在泛得很,可推而至于爱国家、爱社会、爱亲人、爱祖师,以及于对人类万物的关切之情。以不染污心爱乐佛法或师长。《俱舍论》卷四:“爱谓爱乐,体即是信。然爱有二:(一)有染污,(二)无染污。有染谓贪,如爱妻子等。无染谓信,如爱师长等。”

佛教不是爱的宗教,是慈悲与智慧的宗教。一些宗教被视为爱的宗教,佛教中则以“慈悲”为中心,而不直言“爱”字。佛陀曾喻示有关爱者,增支部经典即谓:“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故佛教言爱言憎,恰若手心、手背,为一体之两面。爱之愈深,则憎怨之可能愈大。

慈悲是什么呢?“慈”是给予众生快乐,“悲”是拔除众生的苦难。就是说,我给你快乐叫做“慈”,帮助你解决你的苦难叫做“悲”。到了大菩萨的境界,比如观音菩萨,就被称为大慈大悲。什么叫大慈大悲呢?就是没有条件地给予你快乐,不分彼此地解脱你的苦难,这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才是佛教对“爱”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佛称为慈父,观音称为有求必应,就像慈母一样。佛教甚至说“如一众生未得度,我佛终宵有泪痕”,就是佛看到众生没有得度啊,会终宵哭泣。佛不是为了占有他,而是为了解救他,让他获得解脱。

所以“慈悲”与“爱”的区别就在这里:“爱”是需要是占有,“慈悲”是完全地利益对方。这就不难明白什么是“爱”,什么是“慈悲”。

“大爱”这个说法,不过是从西方引入的概念而已。因为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容易接受大爱这个词,很难接受佛教的“慈悲”。所以在台湾,包括证严法师,都用“大爱”这个说法。我们可以把它替换成“大慈悲”就可以了,不要对这个“爱”字有错觉。

至于说爱情,在我们没有断烦恼的时候,每个人占有的心是不会断除的。我可以坦白告诉大家。因为每个人的感情,都跳离不出我刚刚讲的这五个方面,所谓财的方面、色的方面、名的方面、食的方面、睡的方面。对物质方面的追求都可以归为“财”的方面。“色”不光是美色,感情一类的追求都可以归到这个方面。“食”就是吃,包括喝好茶、吃好的东西都叫“食”。“睡”,懒惰,懈怠等等都可以归纳到这个“睡”里面。爱,五欲,说到底都是贪。大部分人,都不过是努力地表现得贪得更高尚一点而已。这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我们觉得贪财多么俗啊,鄙俗不堪;那我贪吃,天天研究素菜怎么做,茶怎么好。这是不是一种贪呢?这其实是把对财的贪变成了对其他物质的贪。那么同样,贪色觉得太不好意思,太说不出口了,那么我改一下,变成贪睡。其实五种贪,根本是等质的。也就是说,一个贪财的人并不意味着比一个贪名的人更加低俗,一个贪睡的人也并不意味着比一个贪色的人更加高尚。只要有贪欲,它都是贪。

对于爱情,星云法师提出的四要值得参考:

1.我们要“以智化情“──用理智来净化感情。

2.我们要“以慈作情“──用慈悲来运作感情。

3.我们要“以法范情“──用礼法来规范感情。

4.我们要“以德导情“──用道德来引导感情。

星云法师说:“我们如何把心上的私情私爱去除,陶冶为奉献大众的胸襟?我们如何把自私占有的感情,转化成无私的道情法爱;把有选择、有差别的情爱,净化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我们追求人生幸福之道,升华生命内涵,必须慎思的问题,有了服务众生、奉献社会的慈悲,我们的感情生活将更丰富,更隽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只要问妄想一句话,它就完了

我们如果是从今生开始,那很简单,处理今生的问题就好...

情执太重怎么办

问: 情执太重怎么办? 明证法师答: 执着就把人害死...

放下我执偏爱 永离苦恼束缚

佛住世弘法时,有一位住在弥絺罗国中的婆罗门妇女名叫...

真正障碍往生是带有执着的妄想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唯识...

邪淫后身体的苦痛

生于此世间,受此身体,而行淫行,获得诸多烦恼,诸多...

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

《物犹如此》白话选译

一、孝亲友爱 谁无父母?谁无兄弟?动物孝亲友爱的天性...

我曾亲近过几位长老,发现了他们好人缘的秘密

度化众生最主要的是要有大悲心,佛陀的大悲心是怎么样...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每次梦醒,在凌晨三点半到四点醒来的时候,都会听到远...

宋代高僧遵式法师

几乎每一位高僧大德,常讲到说他的弘化事业,能够教化...

生命中有这六种状态出现,就要小心了

你如果看到你的生命有六个现状,这个业力就是即将圆满...

唯有佛法能超越生死

生命的真相是无尽的轮回 人们在世间奋斗几十年,虽能拥...

【佛教词典】慧明

(一)乃智慧光明之意。又作慧灯明、慧灯。谓智慧能破除...

【佛教词典】冢间第一

指优多罗比丘。又作冢间第一。以其常离人中,于冢间思...

以一句佛号念诵听与本愿相应

印光大师根据《楞严经》以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秋季养生该注意什么

秋季我们应该注意养生,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好保养的人...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问: 每天念佛和看经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大安法师答:...

若是真修人,不见世间过

若是真修人,不见世间过。学佛的人,不要去好奇这个那...

当前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

问: 当前佛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请慈悲开示。...

星云大师《如何面对老病》

人不一定老了才会有病,年轻人也不一定没有病,黄泉路...

净土的横超法门

横超这个词就是给我们点出了净土的特色,就叫横超法。...

得助念与失助念之损益比较

刘晓愚居士,名景烈,江西赣县人。少年留学东瀛,与蔡...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为第一

原文: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

五念门

五念门是《往生论》的又一重要内容。 第一礼拜门, 身...

受伤未尝不是另一种成全

清朝时,淄川有一个穷小子,腊月将尽,还缺吃少穿,他...

诚敬二字在念佛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问: 诚与敬在念佛法门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大安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