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命中有这六种状态出现,就要小心了

净界法师  2024/07/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命中有这六种状态出现,就要小心了

你如果看到你的生命有六个现状,这个业力就是即将圆满了,你要小心,这个业力应该已经累计到一定的程度了,才会有这以下六种状态出现,这是越后面越严重。

我们先看第一个,“然人之罪业深重者”。就是这个人罪业很重,罪业无形象,怎么看,看他的身心世界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判断第一个、心神昏塞,转头即忘。你看有些人的心,暗钝,所以他坐下来就打瞌睡,然后佛号念念念念,结果心就是一片黑暗,就是他没有忆佛念佛的能力,他的心已经没办法忆念佛陀了。

这种我们看过,就是他那个明了的心,他一旦念佛,这个心跟佛之间,他咬不住佛号。他中间有一道墙壁隔着,就是能念的心、所念的佛,本来是直接可以相应的,结果他中间有一道墙壁隔住,暗钝的黑暗相,这个就是你有业障了。你从业力经过辗转相续,对不起,已经形成业障,就是它开始障碍你修行了。

本来业力不敢障碍你,但是你累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变成业障。我们讲过业力本身不是障,但是你纵容它,你相续它,已经变成障了。那么这样子呢,就是说糟糕了,恶性循环,你已经没有造善的能力了,它直接破坏你的心识,本来我们一个人的心识又明了、又寂静是最好。你变成明了性没有了,你只要静下来,你在动态还好,一静下来你心识就是暗钝。就是唯识学讲,你没有勘能性,你没有造业功能了,这是第一个征兆。

第二个、无事而常生烦恼。他这个人今天也没有什么障碍,没有什么病痛,但是他就觉得躁动不安。因为有些人坐不住的,他这个业力已经开始形成障碍了。就是他那个心不寂静,莫名其妙的不寂静,也没有事情就躁动不安,烦躁扰动。

第一个是暗钝相,第二个是躁动相,这两个都是业障的初期,初期而已。那么你要忏悔,是这个时候就要赶快忏悔了,你发觉你每次打佛三,一坐下来,这个心识就一片黑暗现前,就是你坐了半天,人家坐得住,你坐不住。不是因为腿痛,是你觉得躁动不安,一种莫名其妙的躁动不安,这也是业障之相。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就知道,我回去赶快要拜忏了,再不拜忏来不及了。那如果你没有拜,好,看第二个阶段“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

我们一个人看到大功德人大修行人,应该要产生随喜赞叹,但是你看到大修行人,完全没有任何感觉,没有感到很羞愧,这也是一个问题,这个业障已经更严重了。

下一段、或闻正论而不乐。人家跟你讲佛法,讲正知正见的大光明的法义,你不但不欢喜,你还排斥,那么这个已经升为起颠倒了,颠倒邪见。你到了这个时候,大概就不会忏悔,你根本不想忏悔。所以为什么忏悔要早?因为到最后你就不想忏悔了,你对忏悔开始排斥。

所以这个业力很奇怪,就是说它形成业力的时候,你本来想忏悔的,你错过好时机以后,它会加速的让你堕落。就是你自己不想忏悔,你根本不想忏悔,所以为什么说,唉,你明明深信业果,怎么让你自己堕落呢?因为你错过了忏悔的美好时机。就是当你暗钝相、躁动相出现的时候,这个就是一个很好的征兆了,你没有好好把握这个时光,而堕入了邪见颠倒,最后变成恶因缘现前。

第五个、或施惠而人反怨。你帮助别人,别人不但不把你当一回事,还讨厌你、排斥你,就是你变成完全恶因缘现前。

第六个、或夜梦颠倒,妄言失志。你经常做一些很奇怪的乱七八糟的梦,白天起来的时候也是语无伦次,那你这个心识完全被破坏了,就说你这个心识完全被业障给catch(抓住),你的心识完全被业障给掌控住了。那这种要忏悔也很难忏悔了,你已经没有忏悔能力了。所以我们讲忏悔第一个、心识暗钝、然后第二个、烦躁不安。这是最好的忏悔时机。

这个业障,就像森林起火一样,你越快处理,它越容易处理,而且效果非常好,你可能三七二十一天,有正确的方法的指导,你这个业障碍就过去了。你拖得越久,这个火就到处蔓延变成森林大火,到最后你也放弃处理了,你就准备到三恶道去了。

所以我再讲一次,业力本身,造罪的业力你只要知道,它不可怕,对你来说它是点状的。因为你有很多善根嘛,你一个佛弟子不可能全部造罪嘛。所以你一开始,你的善根力是强过业障、业力的。但是因为你的轻忽,往往都是因为轻忽、大意,它从点状变成面、变成全方位的、变成一种广大的业障,甚至于让你起邪见颠倒。

所以业力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轻忽,你的放纵,到最后它把你的整个善根全部产生障碍。为什么我们修行要有两套系统,一个是增上,一个是破障法门,因为这两个互相影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不要埋怨是业障》

有些人在遭遇困难时,就说:这是我的业障重。不仅是遇...

为什么说饮食的滋味是不真实的

那么到底我们在吃这个美好的滋味,这个滋味是怎么来的...

无量劫来都被自己的妄想误导了

你想想看,一个人好端端的,谁愿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

修行人为何还会生病

我在信佛,以至于出家之前,都很愿意听暮鼓晨钟。 在二...

找到业障的根,才能够真正忏悔

我们出家人要做得像出家人,一切时心要在道上,要防心...

泛泛然念佛,则功过不相敌

【原文】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

业障清除的表现

修行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清净业障,二是广结善缘。我...

常有恐惧心理,应如何改变

问: 我常常有这么一种恐惧心理,就是怕自己被冤亲债主...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太虚大师:佛学的人生道德

佛学的人生道德,即是从佛教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略说人...

尽量少喝八种茶

不管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为...

净界法师:菩萨戒修学法要

当我们发心要行菩萨道,开始在生命当中来积集福德、智...

灾难的启示与佛教的无常观

经云:高必坠,聚必散,合必离,生必死。因一切有为法...

【佛教词典】摩邓伽神

(天名)摩邓伽咒之神体也。佛在世有摩邓伽女,诵此神...

【佛教词典】子果

指五蕴之果报,乃过去烦恼所生之果,即种子所生之果。...

净宗八要--净土之要关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余在虞东明因寺。捧读晓柔法...

跳下悬崖找活路

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

脱离滔滔苦海爱河,免除轮回之苦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普门品》 这是说...

念佛时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

三身佛

众生成佛时有三身,称为三身佛,三身佛分别为法身佛、...

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

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就会被福报所害

如果一个人修学菩萨道,这个必须要知道:不要着相,要...

福报享尽,你连一碗粥都喝不下去

人生没有现在这个词,没有现在的。你讲现在的时候,它...

别把福报提前挥霍完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整个的行为就是变...

很多事情会后悔,就是因为反应太快

当我们正念真如: 第一个安住力,把心带回家,不迷不取...

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

佛陀开悟之后,第一件事情,回到苦行林去度了五比丘。...

静坐的好处

静坐(冥想、禅思、内观)提供人类一贴清凉剂,无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