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如何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定力

慧律法师  2012/08/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如何念佛才能培养出内心真正的定力?

慧律法师答:念佛必须实相念佛。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在念佛的当下,了解万法都是空无自性的。无相,就是万法唯心,无论是外相,无论是心相,都是能所相,因此,首先必须通达空性的道理,为什么念佛要通达空性的道理呢?通达了空性的道理就没有能念没有所念,这个时候所出来的佛号叫做无为法,就是我们所讲的理一心不乱。

所以,能够透过我们的清净自性来念佛,才有办法达到一心不乱,才有办法达到念佛的三昧,这是真正的念佛人,这个就是无相。无不相,就是念佛人通达了实相以后,他所有的修养都比别人好,因为,无不相就是不可以离开相,简单讲,所有的有为法他都很珍惜,懂得珍惜因缘,懂得尊重别人,懂得随喜赞叹,懂得不揭发人家的隐私,懂得生活的艺术,也懂得进跟退,心中有弹性,充满着智慧,这个就是无不相。无不相就是凡所有相都是空相,虽然凡所有相都是空相,可是,也不坏有为相。

这些有为相就是因果法,对因果法的负责,对生灭法的负责,对缘起法的负责,简单讲,任何一种有为的生灭,比如:你的生活起居、作为,行、住、坐、卧等,都必须是与道相应的有为。虽是有为,体性本空,虽是体性本空,可是不能离开生灭无常这些因果的法则。简单讲,念佛必须通达空性,就是无相;念佛必须守住因果,就是无不相,这种念佛叫做实相无相无不相,这就是真正的念佛的人。真正念佛的人内心是没有烦恼的。如果你今天念一句佛号,诵一部经典,你的烦恼不断,人我是非,百般的计较,这不叫专修,这个叫做夹杂烦恼、无明而修,专修在心,而不在相。所以,念佛的人一定要通达空性,百般不计较,只守住这颗清净心,别人好跟坏,跟我的生死没有关系,不批评别人,不攻击别人,尊重别人的修行,可是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身、口、意一定要通达空性,同时不坏相,不坏因果相。

因此,念佛的人更尊重因果,更重视因果,任何一点小恶都不去做,任何一句恶口都不去讲,杀、盗、淫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怎样念佛才能进入定?一定要用实相念佛,才是真正的念佛。如果说我们今天还没办法达到用实相念佛,至少要把念佛培养成一种习惯,比如说,在家居士在煮饭的时候也能念佛,买菜的时候也可以念佛,在家和老公(或者老婆)一起看电视的时候,他(她)看他(他)的电视,你念你的佛,内心默念,不要和对方对着干,因为这样对方会伤害正法的。所以,真正懂得念佛的人,他在世间法是非常圆融的、非常圆满的、非常完美的,没有任何的破绽,可是在出世法,他下了坚定的决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内心里面是证悟到空性的,不受动摇的。这样念佛,出家也好,在家也好,都能够受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印光大师:念佛百问

1、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

弘一大师开示写字的方法

一、 这一次所要讲的,是这里几位学生的意思要我来讲关...

梦参老和尚:如何面对满口佛语却言行不一的朋友

问:长老慈悲,弟子有一些朋友,总是满口的佛语,但是...

自己所跟的师父是邪见之师该怎么处理

问: 请问师父,我之前跟一位法师学法,后来发现这位...

为何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

问: 怎么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佛是念佛的什么? 大...

接触佛法半年多,为什么对佛法没有什么疑问

问: 我较深入地接触佛法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别的师兄...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问: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

【推荐】佛陀生气

凡人很容易生气,佛陀是不是也会生气呢?佛陀当然会生...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第二品随缘开示》

我们上一次谈的是生死的问题,今天我们讲的是《六祖坛...

慧律和尚般若颂

众生方寸心即佛 不欠丝毫如来同 无量劫来声与色 染习...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物能成佛吗

为什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太多的人就说:无情物能...

怎样断烦恼

问∶ 怎样断烦恼? 慧律法师答∶ 断烦恼比较难的并不...

【佛教词典】等行

等行者,谓诸法共有等行所缘必无缺减,如心心法前约助...

【佛教词典】日光菩萨

(菩萨)此菩萨在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上第九位。梵名苏...

省庵大师:四念处颂

四念处颂(并叙) 佛垂涅槃,嘱诸比丘,依四念处住,如...

慧律法师《修行人的通病》

诸位法师、诸位新戒子:   大家阿弥陀佛!这一次三...

宣化上人:功德与福德的区别

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

本焕老和尚:讲话的是谁

大家看到本焕也不打香板,也不站着讲话,要坐着讲话,...

回向和不回向有什么差别

问: 回向和不回向有什么差别? 大安法师答: 回向和...

忏悔的五个要点

1、忏悔要有惭愧羞耻之心,要真正知道自己错了。 2、...

业障是怎么来的

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 1、...

粥有十利饶益有情

摩诃僧祇律云:粥有十利、饶益有情。佛住舍卫城时。难...

专修净业,一念精诚亲见圣众

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苏无锡人,居住南门慈云庵,每天诵...

向外求安,自古学人之通病

学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见。殊不知知见立知,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