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慧律法师语录精华全集

慧律法师  2009/12/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301.不要用抗拒心面对命运面对逆境,要用无住无相的心。
302.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303.五欲八风,正是修行人磨练处。众生诽谤障碍……给我们逆境,要感恩他们。
304.靠行善,是不能解决生死问题的。因为着相行善,是生死法故。
305.今日佛教不是没有道场,是没有人才。有道何怕无场?有场未必有道。
306.若心有定,说你好,说你坏,都一样。
307.举世尽从忙里过,谁人肯向死前休。
308.什么是空?难舍能舍,看得破,放得下即是空,空是自在安详义。
309.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310.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自己,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著为了什么?
311.要自觉、自悟,佛在心中。
312.执著近于迷惑。
313.行、住、坐卧,皆是道场,因为道在心中,非在外面。
314.若了无常之法,得到的不能恒久,失去的终归复得,得失之心,顿然放下,即能自在。
315.佛是什么?就是觉性。觉悟以后,你就是佛。觉性在哪里?就在我们心中。
316.如果你不能离相,那就谈不上修行。
317.学佛就是在学做人。
318.光明灯要点在心中,才能遍照十方。
319.真正享受生活,是不经过任何比较的。
320.不眠的人夜长,疲倦的人路长,不知正确真理的愚人,生死轮回长。
321.不妄求则心安,不妄作则身安。
322.贪婪的火,灼伤了你的良知。慈悲的水,清凉在你的心中。
323.用你心中的温暖烛光,点燃你周围的另一支烛光,这世界就亮了起来。
324.菩萨是只管耕耘,不计收获。
325.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
326.能够放得下烦恼的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27.面对现实,才能超越现实。智慧有如一盏灯,它轻易的就能照亮千年烦恼的暗室。
328.即使是一声轻轻的赞美,就已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329.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则智慧丰饶。
330.一体皆有两面,尝试著用他人的观点看问题,解决问题,将会使你豁然解脱。
331.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332.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无怨。
333.愚痴的人一直想让别人了解他,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
334.每个人的心,是最善巧的工匠,可以把自己雕刻成佛,也可以雕刻成魔。
335.太肯定自己看法的人,往往后悔会多于成就。
336.生命无常,刹那生灭,莫被幻境所骗。
337.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很多。
338.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339.伤人之身,易医治;伤人之心,最难疗。
340.妄语、两舌,杀人不见血。
341.因加缘等于果。
342.你不能纠正世界上每一个人使天下太平,正如你不能移去全世界的石头和荆棘,使所有的路径平坦。要走得平坦,就得穿一双鞋子,希望得到内心的和平,就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感觉。
343.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短处。
344.没有敌人能比自己的贪婪、憎恨、嫉妒等思想更能害自己。
345.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346.要常常想:「我是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人。」
347.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348.认命比抱怨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除认命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349.感恩每个人,用感恩心过日子,舒畅多了。
350.一般人是看得破,却忍不过。
351.死亡,并没有讯号。
352.学生之道易,学死之道难。
353.出家无家处处家,出家无亲处处亲。
354.仇恨永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355.战胜者滋长仇恨,战败者于哀痛中倒下,胜败俱泯的人,才是快乐而和平的。
356.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一切。
357.若能慈、悲、喜、舍、即近佛。
358.做人的可贵在自觉(教育自己),觉他(教育别人)。
359.世间人叫命运,修行人运命。
360.对别人最好的教育,是你的一切言行。
361.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362.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自己。
363.最大的亲和力是赞叹他人,及拥有一颗慈悲的心肠。
364.若懂得制心,调伏这匹野马(妄心),便是上根利智。
365.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与念头,做个正正当当、俯仰无愧的人。
366.能把奉献当作是一种快乐,那你所到之处,一定受人欢迎。
367.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368.不二过的人,每天都拥有新的生命。
369.训练自己的定力,能使你处于乱中而不动,处于顺境而不逸。
370.弱者集中心力于一事,亦有所成。强者分心于太多事务,则一无可得。
371.任何事物可能长久有用,但却不会永久有用。
372.世上最可悲的事,就是背叛你自己的良知。
373.莫让自己成为他人的负担。
374.未来是属于勤勉于现在的人。
375.能把自己压得低低的,才是真正的尊贵。
376.白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之罪。
377.时间是最苛厉的暴君,无情地抽取我们的健康、体力、容貌、才能以及生命本身。
378.若是用妄想心、错误的心来讲经说法,一盲引众盲,全军覆没。
379.一个小漏洞,足以使巨轮沉没。
380.智者警觉死亡的威胁,愚者却不敢面对而谈它。
381.聪明人不一定有智慧。聪明是分别心的产物,大智慧是永恒的真正自我。
382.学佛法的最根本课题,是自我突破。
383.迷而不知其迷,才是真迷。
384.执著就是生命的绊脚石。
385.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可以远害。
386.夸我们、赞美我们的,这都不是明师,会讲我们、指正我们的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387.烦恼来自不合理的欲望。
388.生有美丽的羽毛,却不一定是有益的鸟,拥有美丽的外表,不一定能带来幸福与美好。
389.不管拥有多大的财富,不如片刻安详的内在。
390.怀著宇宙的心,过活现象界每一分每一秒。
391.你著境,你就有生死。
392.处世无奇以率真为本。
393.已成人身,又作邪恶行,为是比在镶有珠宝的金器之中,存放恶臭呕吐秽物的人,更加愚蠢。
394.一切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
395.我们要认知生是责任的开始,而死是任务的解除。
396.一切相对你无碍,生死与你无关。
397.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诽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
398.临生有何喜?临死有何惧?若悟空性法,无生亦无死。
399.闻赞而不喜、闻谤而不忧,毁誉不动、内外一如,名出世间。
400.顺境不一定是好,逆境不一定是坏。
401.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402.欲为天下奇异子,须历人间万里程。
403.不要无中生有,更不要丑化他人。
404.为善,虽一介寒士,人服其德;为恶,虽位极人臣,人议其过。
405.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40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分人之过,不分人之功。
407.大地最卑贱,万物依之而生。
408.无事不要找事(麻烦)做,有事不要怕难做。
409.人活著,唯一任务,就是净化自己,发掘生命的唯一真实。
410.世间一切都是暂借我所用,却非我所有。
411.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不如去接受它,这叫认命。
412.佛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413.记忆只是意识的残影。切莫造成包袱。
414.人生,是不断与自己战斗的连续剧。
415.妄想对是生命无谓的浪费。
416.人有可能逃过法律制裁,却不可能逃过因果业力。
417.能学著不干扰别人,他就能心无恐惧地和平生活。
418.想到对岸去,就不能只沿著岸边跑。
419.心灵的窘困,是人生最可怕的贫穷。
420.任劳易,任怨难。
421.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22.内心能不受欲望的冲激与勾引,烦恼自然减少。
423.福—来自一颗懂得布施的心。
424.当别人真正需要你帮忙时,应当不吝地伸出你的手。
425.不洗澡,再擦香水也不会香的。名声、尊贵是来自品德和真才实学—有德自然香。
426.佛法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我」就是本性,天上天下,只有自己的清净本性,可以作依靠,包括释迦牟尼佛都不可以依靠的。
427.佛法是一种解脱束缚的教育。
428.要听两种人的话:一是有智慧的人,二是有经验的人。
429.智慧是生命的泉源。愿望是生命的动力。行动是生命的展现。
430.没有大智慧的直观,所说的客观,也是一种主观。
431.一个人若不能够塑造环境,就会被环境所塑造。
432.真正的失败,就是向环境屈服。
433.人生的真理总是隐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434.直下承担,我就是佛,我要发菩提心,但是无菩提心相,无相,为菩提心。所以发菩提心,无菩提心可得,发而无发,无发而发,是名菩提心。
435.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得罪君子,其为怨浅;得罪小人,其为祸深。
436.智慧虽然无形,却能丰富你的生命。
437. 「身」为苦之本,「我」为罪之源。
438.人随处作得主,就会立处皆真。
439.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则少悔。
440.没有诚意学习某件事的人是永远教不会的。
441.懂得与他人相处的人,能享受到生活之真正乐趣。
442.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443.如果你懂得关心你周遭的人事物,则也会得到同样的友善回报。
444.当你对自己诚实时,世界上没有人能够骗得了你。
445.「禅」就是活在现前这一刹那,不前瞻亦不后顾。
446.如果不懂禅,那就完全不懂净土。
447.美丽的花果,是由美好的种子产生的。
448.没有妄想,就是涅盘。
449.陶器用泥和水和成,最后仍要归于碎片。生命亦正如陶器,故知无常乃是人生的常理。
450.智慧从内心深刻地体悟而得,聪明从知识的累积而得。
451.艰困的环境使人成长、成熟,从艰困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能体谅别人。
452.时光灭处命光微,到眼繁华转眼非。莫在险途贪五欲,弥陀日夜望汝归。
453.每个人与社会、国家,整个世界皆息息相关,因此,不应轻视自己的力量。
454.将你的生命投资于别人身上时,你就不再只是一个人了。
455.用「魔心」,你看什么都不顺眼。用「佛心」,你看什么都顺眼。
456.把盐叫成糖,盐也不会变甜的。人不从内在改变自己,别人再多的赞美也是徒然。
457.欲望永远无法获得满足。因为欲望的繁殖力太强。
458.人睡著了,梦境就真实不虚;人不觉醒,世俗琐事就成为致命的葛藤。
459.欺世瞒人都易,惟有蒙骗自己的良心最难。
460.伤害别人,必受果报。
461.用无住的心去为一切善,就通通是本来面目的现前。
462.不耕种哪有收获呢?如果不懂得布施,将来就没希望可言。
463.当你请不起人家吃梨,就改请果汁;没有果汁就沏茶,甚至于白开水。不然就供养以和颜悦色、洗耳恭听。
464.当你贫穷时,那就用身体去布施,如扫地、洒水、搬东西。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布施。
465.人贵自立,自立必先能自强,勿依赖人,勿强求人,他人无论亲疏,皆不可依赖。
466.如坚固的岩石不为风所摇动,贤人被诽谤或称赞都不会动心。
467.如木工调直木,弓师矫正箭直,造沟者疏导水,贤人调御人心。
468.闻恶,不可即嗔,恐为谗夫泄忿;闻善,不可即亲,恐惹奸人近身。
469.人于横逆来时,愤怒如火,忽一思及自己原有不是,不觉怒情躁气,涣然冰消。
470.责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责人者,实以长己之恶。
471.人并非生而贵,而是因其行为而贵。
472.内心充满嫉妒或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容貌端正之人。
473.心如虚空,包容一切,方能远离对立的观念。
474.指责旁人没有教养的人,即表明其本身亦如是。
475.暴怒、焦虑、淫欲、仇怨、嫉妒等,都是苦的泉源。
476.贪求,是最严重的贫穷。
477.保任,就是悟后保持妙用现前。
478.猛兽不可畏,恶友不可不畏。因猛兽只破身,而恶友则破心。
479.古云:「世间欲免刀兵劫,除非众生不杀生。」
480.百岁光阴能几何?劝君及早念弥陀。莫贪五浊娑婆界,极乐莲邦殊胜多。
481.奉劝诸贤及早修,光阴似箭去难留,寒来暑往催人老,不觉青丝成白头。
482.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483.血肉淋淋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劝君远离杀生业,切莫杀生招恶业。
484.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只。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
    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
485.皇上为一国之君,但是双脚所站立的,也不过尺寸之地而已。
486.「远离罪恶」的味,「寂静」的味,「法悦」的味,尝到此味的人,并无恐怖。
487.如铁之锈,生自铁而腐蚀铁,恶出自人而侵蚀人。
488.当死亡来临时,你所面对的,是一生所造邪恶的负担。
489.凡事心存和乐,而不厌烦暴躁。
    凡事心怀感恩,而不自赞己功。
    凡事心存慈愍,而不幸灾乐祸。
    凡事心存法喜,而不贪恋物欲。
490.对已成事实的事情,不必勉强挽留,一颗腐烂的果子,即使你摘得到,吃到嘴中也是臭味。
491.君子慎独,恶小莫为,阎王虽酷,也不收无恶之人。
492.内心的烦恼,必须由心地去解决,别人一点也帮不上忙的。
493.人情变化无常,世路崎岖不平,以出世的心,面对入世的事,才能解脱自在。
494.体悟每天都是生命最好的一刻,才能算是了解人生的人。
495.布施时心不恭敬,犹如在沙漠上种植谷物,得不到丰硕的果实。
496.世间无常,诸行非久,虽在世间常离世间,暂住世间地,不染世间情。
497.世间的快乐皆有其负担,唯有从内心超越爱恨,扬弃得失的观念而获得快乐。这种快乐是没有负担的。
498.如果内心失去了安详,生命就失去了源头活水。
499.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此皆学问得力处。
500.一时的快乐,也许会造成长久的痛苦,小心行事。
501.忍之为德,乃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502.心之分别,能引诸业,聪明不能敌业力,富贵岂可免轮回。
503.金制的马鞍,并不能使劣马变为骏马。
504.菩萨见他人得利,不生忌心,常生欢喜,如是己亦得乐。
505.一枚硬币,放在眼睛前面,就遮住了所有的阳光。
506.无所住就是妙用,有所住就是烦恼。
507.世间事,无不成于慈忍,败于忿躁。
508.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多多鼓励,必定胜于大大责备。
509.因果是:下雨天不带伞,就一定会淋到雨。
510.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511.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才能得到自在。
512.高尚的布施,不在于财物的多寡,而在于高尚的布施心。
513.人类的解脱全赖个人对真理的自觉,并非顺从神的旨意,而得到解脱以为酬庸。
514.做人就要敦伦尽分地活在责任、义务中。
515.以平等心,过著没有欣厌取舍,没有祸福得失的生活。
516.权势等同枷锁,富贵有若浮云。
517.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行善得乐,为恶得苦。
518.正念就是没有执著和一尘不染的清净心。
519.胸量大,虚空装得,心胸窄,自己容不下。
520.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必太杂,切身日日用得著的,不过一两句,所谓「守约」。
521.为学如初,成就有余。
522.求福莫过于斋戒布施。求寿莫过于不杀放生。求慧莫过于广学多闻。求安莫过于省禁是非。
523.凡事心存宽恕,而不吹毛求疵。
524.见人得利益起随喜同乐心而不眼红。
525.不可势利眼,不可狗眼看人低。
526.常赞美别人的长处,不背后说人的过错。
527.海之所以大,在于它是所有河流的最低处。
528.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尘,人生在历史上只是一刹那。在短暂的时间中,应好好体会生命的美妙,而不是把光阴花在竞长短、争雌雄。
529.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530.愚者求师之过,智者从师之长。
531.圣人贤明于克念作圣,凡夫则是妄念作凡。
532.最大的立功就是拯救众生陷淤的心灵,使众生离苦得乐。
533.佛陀的伟大在使人从生命的根源上得到彻底的救度、解脱。
534.佛法不是纯理论,而是要切切实实的去做,才会相应。
535.千供养、万供养、脸上无嗔真供养。
536.时常反省及检点自己的心念,语言行为即可减少贪欲。
537.只要是好药,可以治病,用不著知道药方是谁配的,药是哪里来的。
538.佛说:「凡执著某一见解,而藐视其他见解为卑劣,智者叫他做缠缚。」
539.战胜欲望才能称为自由人。
540.不后悔过去,不渴望未来,不自寻烦恼,把握现在脚踏实地,则身心健康。
541.掌握生活中的每一个动点,即能掌握你的人生。
542.不沉缅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
543.世界间有三种人:
    像刻在岩石上的字似的人—常常生气其怒气有如刻的字,长久不失。
    像写在砂上的字似的人—虽常常生气其怒气像写在砂上的字很快就会消失。
    像写在水上的字似的人—即使听到他人的恶口,不愉快的言语,亦不放在心里,和和气气,如同在水上写字即流失般。哪种人快活,自在?
544.作恶不灭,前世有余德,德尽必灭,为善不昌,前世有余殃,殃尽必昌。
545.法是渡河的木筏,而不是为人执取,负在背上用的。
546.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
547.真正限制妨碍、埋没自己的,永远只会是你自己。
548.人要拓展心胸包容一切,不与一切对立。
549.最伟大的事业,最需要坚定的心力,急,只会退步;执,只会错误。
550.每一项罪恶,对犯罪者本身的伤害大于对受害者太多了。
551.人是自己的主宰,在他上面再没有更高级的生灵或力量,可以裁决他的命运。
552.工作必须自己去做,因为圣人只能教我们该走的路罢了。
553.佛陀舍弃有限,故赢得了生命的永恒。放下有限,才能赢得无限。
554.欲行平坦路,先令平其心。
555.见性之人在生活中,是既现实、又超越。
556.心污浊,其道不平,因而跌倒;心清净,其道平坦,因而安乐。
557.以污染心说话、身行,则苦就跟随其人,如车跟随挽车的牛一样。
558.若以善心说话、身行,则安乐随著其人,犹如影随形一般。
559.命由我作,福向己求。
560.千古文章源于高妙德行,所以有德者必有言。
561.学圣学贤,无所谓过早过晚老少之别,但能一念觉悟,众生即佛。
562.「千丈之堤,毁于一蚁之穴」,小事若不加以注意,往往是失败的启端。
563.上苍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安排,对第一个人都是一样。
564.经过痛苦的洗礼,人往往更懂得谦让学习,更知道珍惜和感激,更能领悟幸福与人生的真谛。
565.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有多少。
566.有痛苦的回忆,还不知悔改,即是愚痴。
567.要知道,小的过错并不伤及大的善行种源,就如一粒盐只能改变少量水的味道,但却不能改变恒河水的味道。
568.贪欲时时常会令人表现愚痴的行为。
569.贪欲如口渴喝了咸水。
570.贪欲其实很苦恼,凡夫迷惑颠倒误以为乐,智者深见其苦。
571.稠人广众之中,不可纵口议论,非惟惹祸,抑亦伤人。
572.论人之过,当原其心,不可徒泥于迹,取人之善,惟据其迹,不必深求其心。
573.道德是提升自己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
574.不是天气热,是心火不熄。不是境不顺,是内心矛盾。
575.眼睛别老是睁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后哪一样是你的。
576.「无我」才能如实了知,诸事本末,「无我」方能确保不曲解人意。
578.要知道,食物就像药物,都是在情欲与贪欲之外,它并不是为了力量,也不为夸耀,或心智的扩充,它只是为支持你的身躯。
579.安分守己,虽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处世,及修行的根本。
580.人若沦为欲望的奴隶,便会丧失心灵的宁静。
581.我执薄者烦恼少,悟境深者喜悦多。
582.连自己都不认识,说要了解别人,那是谎言。
583.处世忌多言,学法亦然。
584.世间真如梦,财宝亦如幻;如同画中的高低,虽可见但并非实有。
585.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586.颜料画虚空,不显其色,枯草之火炬,不能烧干大河水,摩擦柔软皮,不能发出沙沙声。任何言语于我心,我心亦如是。
587.爱护身边物,惜缘常知足。
588.莫为小事顿足,而不为大事冲刺。
589.善待你的敌人,你的敌人自然会消失。
590.所谓的戒就是「凡是怕别人知道的事断然不做,凡是不可做的事断然不想。」
591.多一分心力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
592.烦恼重的人,芝麻小事都令他烦恼,想解脱的人,天大的事都束缚不了他。
593.当你灼然彻见生命的属性时,同时你便也完成生命的觉醒了。
594.沉溺于后悔,巧言善辩,沮丧与昏沉,眷恋,以及犹豫不定。要知道这五种情绪是大盗贼,他们盗取了你无限的增上财富。
595.无我相是,事情成功便喜悦、功劳属谁无所谓。
596.「认识你自己」,那么生活就会简单多了。
597.大雄,就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598.莫只见别人眼中的小草。而未见自己眼中的木梁。
599.宝石从地而生,德从善而现。智慧从清净心而具足。
600.养牛的人,放牛吃草,并不放松看守牛群的行踪,而注意其所在。人的心,更应随时守之不致迷失行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把自己当成自己

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 他问:「我...

圣严法师《开发智慧的潜能》

曾经有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脑力其实只...

低头也是一种智慧

古人云:至刚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无傲骨,但也绝...

真理法宝胜于金银财宝

达摩祖师本名叫菩提多罗,南印度人,出身婆罗门贵族,...

文珠法师《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各位法师、居士、听众,今晚本人...

后得智的五种分别

后得无分别智有五种,谓通达、随念、安立、和合、如意...

证严法师《静思语集锦》

1、众生之苦从欲所生,因欲生忧,因爱生怖。 2、人生...

世世生生,除办慧业外,其余尽是办痴业

修慧一事,极为重大;满世间人只说聪明、不说智慧者,...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慧律法师《感受错误就会增添烦恼》

信徒问:师父!什么是开悟? 开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

慧律法师《修行人的通病》

诸位法师、诸位新戒子:   大家阿弥陀佛!这一次三...

慧律法师《知足则幸福常存》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

慧律法师《说僧尼是非过恶犯无量重罪》

时常会听到有些出家僧尼、在家居士或者社会人士,喜欢...

【佛教词典】那伽

梵语 nāga 之音译。(一)意译龙、象、无罪、不来。称佛...

【佛教词典】三界唯一心

三界中的一切境界和事物都是由心所造的。...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

星云大师《为在家信众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您曾说过:「佛法难闻,善心难发,...

一位善良新娘的真实故事

那是民国九年的时候,有一则真实的传奇性的故事:有一...

学佛从受戒开始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净土...

为何五蕴的身心世界,本质却是真如本性呢

菩萨遇到因缘的假相,第一件事情,不是马上处理,先观...

人心旁鹜不定,应从三毒中解脱出来

僧珈逻仕达是舍卫城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

佛教的真理

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

古代高僧的嘉德懿行

翻开中国历代的高僧传记,我们会发现这些高僧都具有常...

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岁」

化解太岁,又叫顺星、拜斗。有法师反对和批评。有僧人...

星云大师:药师法开示

我已出家五十多年,参加过的药师法会与弥陀佛七法会不...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存好心者,凡...

梵网经菩萨戒的求受资格

一、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 我们先引用一段经文啊,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