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必须要明理,千万不可忽视

昌臻法师  2021/05/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念佛必须要明理,千万不可忽视

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盲修瞎练。一定要懂理,否则不能成就。

凡夫终日忙碌,应酬既多,回家又不息心静虑。虽然每日早晚两课,而心中未曾一刻安宁。尽管念佛,妄念依然压倒正念(就是念佛的心);也从不体会到离一切相(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一切善法等道理。因之,修行多年,仍然心随境转,自己做不了主,得不到佛法的益处。确实如此。

为什么有人修学佛法多年以后, 竟去学邪门歪道?就是不懂得“心外无法”,而去想“心外求法”,追求神异。这主要就是不明理造成的。比如,对“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要完全弄清楚,除非你证悟了。但是,这个道理,我们必须深信不疑。这个就是宇宙、人生的奥秘,这是真理。两千多年来,不少大德也是亲证了的,才有那种成就。

我们必须明白:我们的自性,就是众生的本具的佛性,就是常住真心,永远不坏,其它一切都是假的。因为都是因缘所生法,有生就有灭,不是永恒的。这很重要,必须了解。

所以说:“万缘皆假(万事万物都是假的),一性为真(只有这个本性才是真的)。圣人借假以修真(聪明的人借这个假的躯壳还存在时,去修真心);愚夫丧真而逐假(愚蠢的人把真心丢掉了,而去追逐假的),在假的躯壳上去打主意,费精力,这完全错了!”

为什么念佛可以成佛?

“阿弥陀”三个字,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就是人人本有的佛性。我们念自性佛,念到结果,妄念去掉了,真性显露了。

我们念佛的心就是佛心,所以说“是心是佛”。尽管我们用妄心在念,但是念来念去,妄念逐渐减少了,妄去真显,就是一个“是心作佛”的过程。懂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个根本真理,就抓住了一把总的钥匙,一切佛法的理论都贯通了。我们就晓得真是“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因此说:“一切唯心造”啊!

当然,佛法所说的“心”,不是我们所说的心脏,那个叫“肉团心”,实际上与思维活动没有关系。也不是我们平时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妄心。

佛法所说的“心”是“常住真心”,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不太好理解。但是,我们必须相信,佛陀所开示的是绝对真实的,这个就是宇宙、人生的奥秘所在。这个“常住真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常住不变的,这个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我们懂得了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就明了教理了。这个认识不要把它看简单了,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是一生成佛的因缘,就是当生成佛的起点。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念佛自然就得力了,妄念就能大大的减少。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念起佛来,就容易感应道交。而且,明理的人,往生的品位,也必定能提高。

由此可见,念佛必须明理,明白教理非常重要,千万不可忽视。有人会说:“我们当然想明理啊,但是不识字,文化太低,怎么办?”我建议:我们要有这个认识,知道明理的重要,然后虚心向人请教,特别是重视听经,听正知正见的法师讲的磁带。只要多听,必然能够理解,这并不要好高的文化。

只要我们认真听,认真思考,多闻多思,这样,就能逐步地明白佛法的教理了。所以学佛应该“理事双修”,不要偏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昌臻法师文章列表

四位比丘尼的往生事迹

彭际清居士说:在我的家乡吴县,十多年来往生有证明的...

极乐世界的往生者有重量吗

问: 佛经中有描述,极乐世界的地面有落花,诸上善人踩...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

【推荐】这种感觉找不到,恐难生净土

你在临终的时候要做到准备,准备好了这才可以往生净土...

忏云法师开示集

忏云法师开示:拜佛 法华经二十八卷,第二十五卷观世...

五浊恶世唯有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劫浊,劫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一切浊恶之法聚集的一个时...

千万不要犯下诽谤净土的罪业

莲池大师曾经有个比喻。如果有一个人,一天讲一万声语...

净土经论撷要

弥陀因地 《无量寿经》云:过去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名...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昌臻法师《重温印光祖师偈语的体会》

一、学佛的目的,是真为生死。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

昌臻法师《修行人应经得起八风考验》

八风,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境界之风...

八关斋戒的内容、功德及受持方法

昌臻这一次有这个缘法到广德寺来参学,也能够与各位同...

昌臻法师法语

○ 佛法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法则。人生就是我们自...

【佛教词典】四净

谓菩萨有四种清净。又作四一切行净、菩萨四净。据菩萨...

【佛教词典】于后际无智

【于后际无智】 p0748   瑜伽八十四卷十九页云:于后...

极乐世界的鸟是怎么来的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

将一切追求与执取放下

放得下对外境的执着、攀附、依托,放得下一种嗜好、习...

随时都给父母好脸色

有位老太太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

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问曰,何等相是诽谤正法。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的方法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当然是多善根、多福德非常重...

四十个佛教基础知识

1、三宝:佛宝、法宝、僧宝。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

龙树菩萨的出家因缘

龙树菩萨为南天竺国一大富贵人家之子,于树下诞生,因...

阿弥陀佛圣诞日的由来

永明延寿禅师是宗门下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也是净土宗...

从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导式的念佛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把我们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两...

念佛的现世感应

极乐世界虽去此百万世界,论其迹则不胜其远,然佛之慧...

崔婆往生记

宋代山东东平府梁家雇了一位保姆,叫崔婆,是淄州人。...

文殊菩萨度众的智慧

清晨,佛陀率领着五百僧侣,由舍卫城缓缓的往摩竭国迈...